由洪卜仁主编的《厦门辛亥风云》一书,上溯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下迄民国七年(1918年);以现行的厦门行政区划为中心,搜集当年厦门发生的辛亥史实,以及厦门革命先驱在国内外参与革命的事迹;整合新的史料,并以新的视角,重现当年厦门时局风诡云谲、革命风起云涌的场号,再现厦门人民、海外侨胞、台湾同胞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奋勇发动武装起义,推动革命大势形成的情景。
| 书名 | 厦门辛亥风云/厦门文史丛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洪卜仁主编的《厦门辛亥风云》一书,上溯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下迄民国七年(1918年);以现行的厦门行政区划为中心,搜集当年厦门发生的辛亥史实,以及厦门革命先驱在国内外参与革命的事迹;整合新的史料,并以新的视角,重现当年厦门时局风诡云谲、革命风起云涌的场号,再现厦门人民、海外侨胞、台湾同胞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奋勇发动武装起义,推动革命大势形成的情景。 内容推荐 由洪卜仁主编的《厦门辛亥风云》叙述厦门革命党人光复厦门始末、海外厦门籍华侨参与辛亥革命事略及其对革命的贡献。内容包括清末的厦门社会概况、革命党人的活动和清政府的防范、厦门人与兴中会、辛亥厦门光复的前后、助力辛亥革命的厦门籍华侨、台胞与厦门辛亥革命、列强对厦门辛亥革命的干涉破坏、厦门辛亥革命人物剪影、厦门中国同盟会会员名录等。 目录 第一章 辛亥革命前的厦门 第一节 腐败让社会矛盾一触即发 第二节 “礼崩乐坏”的“天仙戏园”事件 第三节 民族经济蓬勃发展的厦门 第四节 革故鼎新的厦门社会风气 第五节 新式教育培养新式人才 第六节 累积革命风潮的厦门报刊 第二章 厦门商会与辛亥革命 第一节 商会成立前厦门地区的商人组织 第二节 厦门商务总会之成立及其运作(1904—1910) 第三节 商会与辛亥革命前夕的城市民众运动 第四节 商会与辛亥革命 第三章 厦门辛亥风云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同盟会的组织发展与宣传活动 第二节 厦门光复前同盟会的社会变革活动 第三节 厦门光复的经过 第四节 思明县的诞生 第五节 厦门的护国护法运动 第六节 厦门革命志士小传 第四章 辛亥革命在同安 第一节 灌口同盟会的成立 第二节 起义光复兵不血刃 第三节 庄尊贤潘节文血洒同安 第四节 “南北拼”护法之役 第五节 同安革命志士小传 附:闽南护国军史料 第五章 辛亥革命中的厦门与台湾 第一节 在台湾的厦门人支持孙中山 第二节 在厦台胞积极参与辛亥革命 第六章 厦门籍华侨与辛亥革命 第一节 香港的厦门籍华侨与辛亥革命 第二节 新马地区的厦门籍华侨与辛亥革命 第三节 缅甸的厦门籍华侨与辛亥革命 第四节 菲律宾的厦门籍华侨与辛亥革命 第五节 印尼的厦门籍华侨与辛亥革命 第六节 越南的厦门籍华侨与辛亥革命 附:参加辛亥革命的厦门籍华侨名录 附录 附录一 厦门辛亥革命时期大事记 附录二 辛亥革命福建都督孙道仁墓调查纪略 附录三 袁世凯统治时期的“学绩试验”与厦门道俊士之考取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其中,最引入瞩目的便是大清银行厦门分号与交通银行厦门分行的成立。 大清银行是清政府官办银行,总行设北京,各省会建分行,重要商埠设分号。该行有发行钞票权,经营业务为存款、放款、汇兑,还经营期票贴现、买卖生金生银和保管贵重物品等。大清银行来厦设分号之前,报纸上就已有相关报道。1909年6月4目的报道记载,“厦门开大清分银行,度支部以各银行开设在通商口岸,行用纸币极形畅销,多则数十万以至百万,少亦不下一二十万,以为中国财政之要点,也近年上海、天津、汉口,各省开设大清户部银行,行用纸币原为挽利权起见,现又派许君来厦,开设大清分银行,已在各处寻觅高大洋楼云”。1909年10月5日的报道记载,“大清银行来厦设分行,由黄植庭管事,租镇邦街房屋,已以详前报。昨上海总行某总办事又派副管事协理账房,书记共五人带现银数十万来厦,定9月初开行”。1909年9月6日的《厦门日报》以“金融机构之活泼”为题报道位于镇邦街的大清银行,黄植庭更被厦门商界的资深人士评价为是“票号老手,熟悉各大钱庄”,并预言大清银行厦门分行“将来交易必定为厦银行首届一指,获利可操胜算,从此市面金融亦活泼多矣”,足可见当时大清银行的轰动程度。 开业当天,“在地文武各官及绅商各界来宾到行拜贺者,跻跻跄跄。闻行中所聘各执事亦甚得力,从此利民便民,可为大清银行长颂万岁矣。”接下来的盛况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不过三个月,各大钱庄纷纷与银行交易,每天出入总额在二三十万之多,听说已获利五千两,将来钞票发行后,更是不可计数。”1910年2月8日《厦门日报》报道,大清银行厦门分号开始发行十元、五元、一元三种纸币。 不过,作为清政府官办银行,在这个特殊的年代自然命不久矣,哪能“长颂万岁”。1911年11月21日,大清银行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而歇业。 交通银行厦门分行也同样兴极一时,1911年9月正式开张,开张声势颇为浩大,文武官都当起了“护花使者”,保护交通银行的安全。交通银行厦门分行开业时,同时发行厦门地名版五元、十元钞票两种,一元券则以上海地名发行,均十足兑现。该行侧重办理工矿交通及生产事业的贷款,厦门电灯公司买煤需要贷款,就是该行给予支持的,该行还与厦门中南银行合办一个仓库,叫做通南仓库。凡是信用好的客户申请贷款,其抵押品可以放在自己仓库,若信用不好,则要放在通南仓库才能给予贷款。这项收入不少,除了贷款收息,还可收入仓租、保险费等。因为香港、仰光、马尼拉均设有交通银行,所以厦门交通银行也办理外汇业务。 保险,也是这个年代的新名词之一。 保险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而逐渐形成,也随着殖民主义的经济侵略带人中国。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各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随之,一些外商的贸易、运输机构也兼营保险业务。 厦门保险业是以外商代理为开端,厦门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外国商品倾销,外国资本输入,外商纷纷来厦开设商行。1902年,日商三井洋行代理东京、明治、大阪、大正等保险公司业务,美国友邦人寿保险公司也在厦门设立分公司。1910年,已经有代理多载的保险业务在当地报纸上刊登广告。外商经营保险业务,主要是海上贸易的需要,保障其经济利益,目的是追求高额利润,所以对华人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均加严格限制,保险对象通常仅限于绅贾和官僚。鉴于外商保险业势力日盛,且保险业有利可图,于是有志之士也投资保险业。1883年招商局在上海、广州创立济仁和保险公司,是在厦设立代理机构的先驱,随之陆续设立的太山、华安等保险公司也纷纷在厦门设立代理机构。报纸上刊登的相关广告,可见当年保险业蒸蒸日上。“厦门上海华通水火保险有限公司广告。本公司之本归元,一百万两成准,农工商部注册,专保各项水火等险。总公司设在上海江西路51号,洋房,开办以来,久著诚信。今于厦门设立分公司,顾客请前往番仔街恒吉公司……” 厦门的邮政业同样始于清末,当时,清廷决定在沿海、沿江32个重要商埠口岸设立国家邮政官局。厦门因为早有筹备,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2月2日率先在厦门岛海后滩正式挂牌对外营业,时称“厦门大清邮务总局”,成为我国第一个开办中国邮政业务的城市。厦门总局邮境西至永安、汀州(今长汀),南到漳州、海澄(今龙海)、诏安,北达泉州、永春、德化,约占整个福建政区的一半。1911年5月,厦门邮政从海关分立出来,迁入海后滩两层洋楼新址营业。民国元年,大清邮政变更为中华邮政,“厦门邮政总局”也改称“厦门一等邮局”,归属设在福州的“福建邮务管理局”管辖。 P10-11 序言 辛亥革命至今已经105周年。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风云变幻。就像《龙的传人》歌吟的那样:“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巨变前夕的深夜里,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距离厦门一千多公里的武昌,中国爆发了近代史上伟大的辛亥革命,给予封建专制制度致命的一击。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覆亡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随后的几年中,蹦哒几下永无还魂之日,民主共和的理念至此深入人心。这场近代中国社会伟大的变革,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促使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祖国东南门户——厦门,也被这股促进中国进步、发展的历史潮流裹挟着,奔涌向前。厦门当时的社会环境,涌动着革命的暗流,政治经济基础、社会思潮,契合革命爆发的条件;一批批厦门儿女或在海外,或在故乡傲立潮头,拥护革命、参与革命、推动革命。这一时期厦门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况,百年后仍值得后人探究;热血的厦门志士在革命中的历史作用,时至今日仍值得我辈记取。 近年来,厦门辛亥革命研究又发现不少材料,主要来自清末、民初在厦门出版的《厦门日报》、《福建日报》、《南声报》,在上海发行的《申报》,在台湾印发的《汉文台湾日日新报》以及新加坡的《南洋总汇新报》、《新国民日报》。这些报刊刊载了当年厦门风起潮涌的社会思潮、变革前后的社会状况,记录了革命党人推翻清廷、建立共和、护国倒袁的革命行动,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实。最为突出的是,厦门辛亥革命前后参加革命的人物名录为此增补不少,其中在海外东南亚厦门籍的华侨为数很多。 厦门华侨在革命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是辛亥革命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壮丽史诗。新加坡同盟会南洋支会领导人是厦门人陈楚楠,缅甸的革命领导人庄银安、徐赞周,马来亚的革命组织者陈新政、黄金庆、郑螺生以及菲律宾革命首领郑汉淇都是厦门人。在海外的厦门华侨,无论是革命组织的建立还是革命舆论的传播,无论是对革命事业的经济支援还是对革命武装斗争的参与,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始终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始终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华侨是革命之母”的赞誉。 辛亥革命期间,台湾已经被日本占领,避居厦门、不甘日本殖民统治奴役的台湾同胞,积极参与和支持孙中山先生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建立共和的革命,坚决反对日本殖民统治。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在厦台胞留下的革命事迹,反映了辛亥革命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是两岸共有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共享的骄傲和荣光。 2016年,在纪念辛亥革命105周年、孙中山诞辰15()周年之际,我们编撰《厦门辛亥风云》一书,上溯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下迄民国七年(1918年);以现行的厦门行政区划为中心,搜集当年厦门发生的辛亥史实,以及厦门革命先驱在国内外参与革命的事迹;整合新的史料,并以新的视角,重现当年厦门时局风诡云谲、革命风起云涌的场号,再现厦门人民、海外侨胞、台湾同胞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奋勇发动武装起义,推动革命大势形成的情景。我们希望,本书通过对厦门辛亥革命史实的辑录,能为充实辛亥革命时期的厦门地方史贡献微薄的力量,为实现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夙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编者 2016年10月 后记 关于厦门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厦门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宣传委员会曾编过一本内部出版的专辑,2001年又与民革厦门市委员会合编《辛亥革命在厦门》一书。其后,我们在规划厦门文史丛书时,曾计划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编写《厦门辛亥风云》一书,对厦门辛亥革命的历史进行再挖掘。我们邀请多位同志撰稿,但2011年在审稿过程中发现,新写的书稿涉及的史料多与前述书籍重复,新发现、挖掘的史料较少,时间、地点、人物互有出入,有待进一步考证。为了对历史负责,当时决定暂缓付印。 光阴荏苒,一晃五年过去。在纪念辛亥革命105周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我们对多年收集的史料进行了核实、订正,决定重新编撰成书。本书采用了大量的旧报资料,有厦门市图书馆提供的清末《厦门日报》缩微胶卷版,厦门大学图书馆提供的《申报》缩印本、我们从上海天主教图书馆复印的清末《福建日报》、洪卜仁与陈亚元收藏的《南声报》、从台湾大学图书馆复印的《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和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提供的《南洋总汇新报》、《新国民日报》等。我们曾向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陈长河约稿,文中涉及该馆收藏的档案,十分珍贵。在此,我们一并对上述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感谢厦门大学出版社薛鹏志编辑为本书的顺利出版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辛亥革命至今已100多年,有关资料或散失难觅,或随岁月淹没难全。尽管本书编写时间后延,但仍不免挂一漏万,考证不周,恳请专家、读者指导、斧正。 作者 2016年10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