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形形色色的自卑问题,阿弗雷德·阿德勒著的《自卑与超越(精)》做了深入解剖,以及家庭、社会和学校对孩子自卑心理的影响,并且还为我们分析了一些特殊人群的心理问题。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别问题,在于我们要学会正确理解生活。
另外书中还讨论了人为什么活着,心灵与肉体的关系,自卑感和优越感,家庭和学校对人的影响,以及早期记忆、梦、犯罪及爱情、婚姻等方面的问题。
希望大家能从《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获取征服自卑的爆发力,增强超越自我的弹跳力,优化自己完美人生的综合力。
阿弗雷德·阿德勒著的《自卑与超越(精)》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缺陷,正确对待职业,正确理解社会,理解生活,理解性。具有极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鉴于这三种制约因素构成了人生和现实的一切内涵,并且经常使人们遭受着这样那样的困扰,还迫使我们做出相应的答复和处理,所以,每个人都必须认真面对这些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见解中,判断出每个人对人生价值的不同理解。
制约因素之一就是:我们不得不生活在地球上,我们没有办法离开这个贫瘠的星球而存在,也就是说,我们无处可逃,别无选择。这就导致人类与地球上的任何资源必须“共存共荣”,它要求人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善待地球。而身心健康也是我们不可小看的一个问题——它是延续地球生命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能使人类得以生息繁衍。这是我们都直接面对的问题,每个人都要迎接其挑战。无论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的行为都是我们对人类生命状况的有力回答:它们揭示了——什么生活方式是我们认为必要、合适、可能和可取的。我们作为人类的成员之一,居住在这个星球上,所以,任何答案都必须考虑到这一事实。
这就类似于我们不能对一道数学题妄加猜测,而必须竭尽全力找出正确答案一样,我们基于全人类的美好追求,也要对人生的问题重新做出解释,而最重要的是——要使我们的观点既富有远见又相互关联。我们不能依靠猜测,也不能抱持任何侥幸心态,我们必须用尽所有办法,来寻求正确的答案。当然,人类不可能一次性地给出一个尽善尽美的答案,因此,我们要不停地奋斗,不停地完善我们的结论。另外,我们得出的所有答案,都必须顾及人类正在为地球所困扰的现实问题,我们的生存质量一定与地球带给大家的好处和弊端是紧密相连的。
接下来,我们探讨第二个制约因素: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与周围的其他人相互关联,任何人都是人类这个完整体系中的一分子。由于个人能力所限,无法单独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是由人类个体的天然弱点和客观局限所决定的。如果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只想独自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么他只会走向灭亡。他既不能延续自己的生命,更无法延续整个人类的生命。恰恰是基于人类共存的这些弱点、缺点和局限性,才要求个人与他人要团结在一起。只要我们想继续生存F去,并对人类和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就必须与他人联合发展。所以,人类最大的目标就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所有人都互相联系,得以延续个人的生命以及人类的命脉。若要活下去,我们的情绪、行为就必须与这个问题和目标相协调。
第三种制约因素是:人类有两种性别——男和女。这同样是个体生命和人类命脉延续必须考量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制约因素,人类社会才会产生爱情、婚姻,而无论男女,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当我们直面这个问题时,应该怎样做。就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每当遇到问题时,人们采用的办法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可是大家却总以为自己采用的具体措施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P4-5)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是一种在自我认知上产生的偏差,一种认为自己软弱无能的情感表现。自卑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总会认为自己这不行那不行,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也做不好。但是事实证明,这种自我评价是一种误解,是一种自我认知上出现的虚幻状态。很多自卑的人跟自信的人相比,实际能力并没有太大区别,而最大的区别只是一种心理状态而已。
自卑的人多表现出嫉妒、紧张、羞怯、孤僻、不安等情绪,他们的心理非常敏感,受不了一点刺激。自卑对人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陷,这就决定了每个人潜意识中多多少少都有自卑感的存在。处理得好,就会抛却自卑超越自我;处理不好,就可能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有的人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很不满,时间长了就会产生自卑感,有的人认为自己的相貌身材不如别人,自己的财富、名誉等方面不如别人。然而,实际上谁都不可能做到世界第一,超越所有人。没有人能制定出权威的“至高准则”。比如说,最美的标准是什么?显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自卑的人却往往会压抑自己的个性化观点,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专找自己人生的瑕疵所在;或者说有些自卑的人根本就看不到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在哪里,对自己缺少足够的了解与认识。
其实,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是人们掩饰的方法和效果不同而已,只是自卑的起因不同罢了。
第一,有些人因自我认识问题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很多人总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这样很容易产生自卑感。这主要是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价值,没有正确设定自己的目标,从而形成了自卑心理。
第二,家庭因素也是导致自卑心理的一个根源。阿德勒认为,在家庭中,母亲的教育方法是否成功,直接影响了孩子个性潜能的发展。在一个人性格形成的早期,如果母亲未能用足够的耐心和方法引导他学会合作和分享,那他在未来生活中就必然很难与人相处。自卑的心理就会由此产生。
父亲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非常大,父亲在引导孩子融入社会生活方面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一个人如果不能充分融入社会生活,那他必然会陷入孤独和自卑之中。所以,家庭格局对个人自卑心理的影响非常大。
第三,自卑心理也与个人性格有很大关系。性格内向的人大都对事物的感受力比一般人强,他们往往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扩大化的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所以,这类性格的人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
针对形形色色的自卑问题,本书作者阿德勒做了深入解剖,以及家庭、社会和学校对孩子自卑心理的影响,并且还为我们分析了一些特殊人群的心理问题。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别问题,在于我们要学会正确理解生活。
另外书中还讨论了人为什么活着,心灵与肉体的关系,自卑感和优越感,家庭和学校对人的影响,以及早期记忆、梦、犯罪及爱情、婚姻等方面的问题。
那么,该怎样来克服自卑、超越自我呢?
一是要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特征,不夸大自己的缺陷,也不否认自己的优点,确立恰当的目标。
二是要相信自己,时常提醒自己:我不是弱者,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
三是要以开放性的思维来对待自己身边的一切。假如你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也不会轻易小看你。我们要有意识地在与周围人的交流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多从群体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和技巧。
总之,世界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以笑脸对你;你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自信的,镜子里的人也是这样的。你对世界的态度,决定了世界对你的态度。所以,当我们超越了自卑,也就获得了成功的自信。在这里,我们衷心希望大家能从《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获取征服自卑的爆发力,增强超越自我的弹跳力,优化自己完美人生的综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