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是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现代商务离不开社交,商务社交礼仪在商务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会交际、懂礼仪的商务人士才会为自己赢得成功的契机,才能在商场上所向披靡。金源著的《商务与礼仪》从最实用的商务基本礼仪入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为读者朋友提供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
书中涵盖:商务形象塑造、商务礼仪接待、商务谈判之道、商务出行礼节注意事项、商务庆典仪式等礼仪细节,等等。同时,针对每章的内容设有与商务活动密切相关的“情景模拟”,让读者朋友从理论到实践,对商务礼仪有个全方位的学习和掌握,帮你塑造一个良好的商务形象,提升商务口才,掌握应酬技巧,从而潇洒地应对商务应酬之局!
身处商场,经常会有聚会、宴请、出差,甚至出国的时候,在每一种不同的场合中,该穿什么衣服才得体?要怎么交换名片才有礼?用餐时要注意什么才优雅?甚至在车上、餐桌上坐哪个位置?其实都有讲究。
金源著的《商务与礼仪》从实用的商务礼仪入手,通过大量详实的真实案例,阐述了商务形象、商务接待、商务谈判、商务出差、商务庆典等方面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把尊重、礼貌、热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无论你是商场新人、资深商务人士,还是大老板,都能借着本书的指引,从不失礼做起,成为一个处处受人欢迎的商务人士。
礼仪生和气,和气好生财
在商海中,如果你不想孤立,就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尽管世界广大人心复杂,你依然要坚守自己的底线,以礼待人。不求人人都喜欢你,但至少让别人觉得你谦和有礼。
一个知礼懂礼之人,必是受人尊敬之人。这样的人多有一颗为人着想的心。实际上,为别人着想就是为自己铺路。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人,往往因为各自利益等难免发生口舌之争或意见相左的局面。然而聪明的人总是以和为贵,总能巧妙地化解分歧,避免争论,从而赢得别人的好感。
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罗吉斯在他的《如何做人》一书中写道:
当我尝试去了解别人的时候,我发现这真是太有价值了。我这样说,你或许会觉得奇怪。我们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在我们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大部分的反应是评估或判断,而不是试着了解这些话。在别人述说某种感觉、态度和信念的时候,我们几乎立刻倾向于判定“说得不错”或“真是好笑”“这不正常吗”“这不合情理”“这不正确”“这不太好”等。我们很少让自己确实地去了解这些话对其他人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这就是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过分地相信自我的标准。因而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遭遇太多的争论,造成太多心与心的嫌隙。在那些自以为是的争论中,我们竭尽全力地维护那些并不全面、并不成熟的观点。对那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不足称道的异己意见,我们给予太隆重的对待。一场狂风暴雨般的唇枪舌剑过后,我们得到的仅是“心乱”,失去的却是“亲密无间”,或许,我们还得到些什么?在过后的日子里,我们发现那是嫌隙与隔膜。感谢上帝,我们因此又多了一个“敌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有更多的机会锻炼我们那“锐不可当”的口才。
卡耐基曾说: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在争论中,并不产生胜者,所有不愿与人对立的人在争论中都只能充当失败者,无论他(她)愿意与否。因为,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都只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或者,即使你感到自己的错误,却也绝不会在对手面前俯首认输。在这里,心服与口服没法达到应有的统一,人的固执性,将双方越拉越远,一场毫无必要的争论造成了双方可怕的对立。所以,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事实上,我们已深深领教了“死要面子”的苦果,所以,此时,我们不再面临任何的障碍,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用来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比起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避免争论,我们赢得了好感。
此外,在做人办事时,应和和气气,有损人面子的事情一定不要做,有损别人面子的话则一定不要说,这样,当请别人给你办事时,别人才不至于拒绝。不给人面子带来的后果有时是很严重的。
小说《三国演义》名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擂鼓三通斩蔡阳,“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耳”。然而,这位叱咤风云、威震三军的一世之雄,下场却很悲惨,居然被吕蒙一个奇袭,兵败地失,被人割了脑袋。
关羽兵败被斩的最根本原因是蜀吴联盟破裂,吴主兴兵奇袭荆州。吴蜀联盟的破裂,原因很复杂,但与关羽其人的骄傲有着密切的关系。
诸葛亮离开荆州之前,曾反复叮嘱关羽,要东联孙吴,北拒曹操。但关羽对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瞧不起东吴,也瞧不起孙权,致使吴蜀关系紧张起来。关羽驻守荆州期间,孙权派诸葛瑾到他那里,替孙权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求结两家之好”,“并力破曹”,这本来是件好事。以婚姻关系维系补充政治联盟,历史上多有先例。如果放下高傲的架子,认真考虑一番,利用这一良机,进一步巩固蜀吴的联盟,将是很有益处的。但是,关羽竟然狂傲地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不嫁就不嫁嘛,又何如此出口伤人?试想这话传到孙权那里,孙权如何吃得消?又怎能不使双方关系破裂?
关羽的骄傲,使自己吃了一个大大的苦果,被自己的盟友结束了生命。
俗话说: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以尖酸刻薄之言讽刺别人,只图自己嘴巴一时痛快,殊不知会引来意想不到的灾祸。生意场上,原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纠葛,往往只是因为有人逞一时之快,说话不加考虑,只言片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让人下不了台,才产生彼此争斗的局面。所以,请牢记“和气生财,财生和气”。
P8-11
礼,生意成败的软实力
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自古及今,人们推崇礼仪、崇尚礼仪。一个人是否知礼、懂礼,决定其将来是否成功,同时商务礼仪是否到位也直接决定企业的成败。正所谓“成也礼仪,败也礼仪”。
人们常说:先交朋友后做生意。试想一下,一个不懂礼节的人谁会愿意与之交朋友?朋友都交不成,更别说做生意了。可以肯定地说,商务礼仪就是决定生意成败的软实力。礼是自信、是尊重,礼是细心、是合作,礼更是诚信。在这一点上,商界巨子李嘉诚为我们做出了典范。
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曾经讲述了第一次被李嘉诚接见的经过。作为商界巨子的李嘉诚,时时处处都让人感受到“很舒服”。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据冯仑所言,当时长江CEO班共有30多名同学,其中包括马云、郭广昌、牛根生等知名人士。有一次,班上组织大家去香港面见商界翘楚李嘉诚。在没见到李嘉诚之前,冯仑在心里设想见到李嘉诚的可能出现的各种情景,认为在大人物面前自己这样的小人物很可能被忽视。比如,握手时一带而过,吃饭时走个过场,甚至他觉得自己未必有机会和老大哥说上一两句话。然而,当一行人见到李嘉诚的时候,却完全是另一番情景,与李嘉诚的见面完全颠覆了冯仑之前的想法。
当电梯门打开的一瞬间,人们看到70多岁的李嘉诚正站在长江顶楼迎接他们的到来,并且亲切地与每个人握手。一般情况下,当是众人先给李嘉诚发名片,然而此次接见,李嘉诚率先下发自己的名片,大家深感诧异。李嘉诚在发名片同时递过一只装着号码的盘子,意即让众人抓阄,在拿名片的同时抓个号。此举意在对大家公平以待,因为所抓的号码决定自己该坐在哪桌吃饭、照相站在什么位置。众人不得不为李嘉诚做法佩服不已。不愧是大人物,即便面对小人物,也安排得周到细致,让人内心很舒服。
当众人按照各自抽到的号码站好位置后,一致欢迎李嘉诚讲话。李嘉诚坦然说自己没有准备,就以简短的八个字作为自己的讲话内容:“创造自我,追求无我”。他用普通话讲完,又用广东语讲了一遍,接着又由一名外国朋友用英文讲了一遍。简短有力,不拖泥带水,不矫揉造作。一方面创造自我,一方面让自己回归于平淡,这就是人生的智慧,也是李嘉诚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在与大家用餐的时候,李嘉诚事先安排在每张桌子上多备一双碗筷,目的是便于他在用餐时,与众人交流。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李嘉诚在四张饭桌分别就餐,平均在每张饭桌上花费15分钟的时间。在场人士无不被李嘉诚的细致和周到而深深感动。
当用餐结束,李嘉诚又与在场的每个人逐一握手,包括站在墙角的服务员。整个过程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被关注,心里很舒服。
这就是李嘉诚之所以成为商界翘楚的原因,这就是他的成功软实力——礼遇他人。李嘉诚以其独特的价值观不断地追求无我,兼顾每个人的感受,照顾到每个人。正因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礼遇每一位朋友,很多人都愿意和他做生意。
任何一位大人物起家之时都不是最有钱的人,李嘉诚如此,比尔·盖茨如此,马云如此,牛根生如此,很多人都是如此。那么,为什么很多有钱人都愿意与他们做生意?是源于他们无可替代的人格魅力。这就是大人物之所以成功的秘密:礼遇他人,才能礼遇成功。
为了更多读者掌握这个秘密,特编撰此书。书中涵盖:商务形象塑造、商务礼仪接待、商务谈判之道、商务出行礼节注意事项、商务庆典仪式等礼仪细节,等等。同时,针对每章的内容设有与商务活动密切相关的“情景模拟”,让读者朋友从理论到实践,对商务礼仪有个全方位的学习和掌握,帮你塑造一个良好的商务形象,提升商务口才,掌握应酬技巧,从而潇洒地应对商务应酬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