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报》是一幅欣赏大自然四季更替的新奇瑰丽画卷,开始一段浪漫清新的精神旅行,领悟生命轮回的意义。全书以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为序,有层次、有类别地向我们真实生动地描绘出发生在森林里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生存与毁灭……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作者充分发挥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告诉我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分析、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全书处处蕴含着诗情画意,洋溢着童心童趣,是一部让孩子回归自然、走进自然,培养科学兴趣、增强环保及生态意识的绝佳课外读物。
本书为《森林报(冬彩色精装版无障碍阅读)(精)》,由维·比安基著。
在《森林报(冬彩色精装版无障碍阅读)(精)》中,作者比安基以善于描写动植物生活的才能,用拟人化的语言、充满童趣的口吻,以通讯消息的新闻体裁,向我们讲述了冬天森林里动植物的变化,把动植物的生活描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作者还告诉了我们观察、思考和探究大自然的方法。全书根据月报形式编排,每月一期,把冬天分为三期。本书不但会丰富我们动植物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让我们见识到冬天动植物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会让我们懂得尽心尽力地保护大自然。
大地一片银装素裹。无论是田野还是林中空地,现在都像摊开的书页:平平整整的,没有一条皱褶;千干净净的,没有一点痕迹。但只要有谁在这书页上面走过,就会留下这么一行字:“某某曾路过此地。”
白天下了一整天雪。到晚上雪停的时候,这书页重新变成干干净净的白纸了。
第二天一早你来看看,就能发现洁白的书页上印满了很多神秘的符号:句点、逗点。这就说明了夜间有不少林中居民光顾过,它们奔走于此,蹦蹦跳跳,各施所能。
是哪些居民到过这里?它们都干了什么事?
得尽快破解这些神秘的符号,阅读这些难解的字句。否则,再下过一场雪,你眼前又会出现一张干净、光滑的白纸.好像有谁把书翻到下一页似的。
各有各的读法
每一位林中居民都会在这本书里签个字,留下自己的笔迹、自己的符号。人类往往是用眼睛来分辨这些符号的。不过除了用眼睛读,还有什么读法呢?动物就会用鼻子读。比如,狗用鼻子闻一闻“冬书”上的字,就判断出“这里有狼来过”,或是“刚才有一只兔子从这儿跑过”。
动物的鼻子可神奇啦!它们的读法既快捷,又准确。
林中居民用什么写字
大多数动物都是用爪子写字的,有的五爪并用,有的四爪同挥,有的则用蹄子挥舞而就。有时候,也有用尾巴、鼻子、肚子等写字的。
飞禽一般是用尾巴写字的,也有用翅膀写字的。
辨别不同的“字迹”
本报通讯员就学会了怎么去阅读这本“冬书”,他们读到了各种林中大事。但是他们掌握这门学问的过程可真是很艰辛,原来并不是所有林中居民的“字迹”都非常清楚,有的动物喜欢耍耍花招。
松鼠的“字迹”既容易辨认,又容易记住。它在雪地上蹦蹦跶跶的,像孩子们玩的跳背戏似的。它跳跃的时候,用两条短短的前腿支着地,长长的后腿向前跳跃,一下跳出老远,所以前脚印和后脚印的距离就很远。前脚印比较小,像两个并排的圆点。后脚印拖得很长,像小孩细细的手指头在雪地里画出来的痕迹。
超级田鼠的爪印虽然小,可也是很简单,容易辨认出来。它从雪地里爬出来的时候,往往先就地兜个圈子,然后一直跑向它要去的地方,或是回到自己的窝里。就这样雪地上留下了一长串的冒号——冒号与冒号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飞禽的笔迹也非常容易辨认。比如喜鹊,它会在雪地里留下小十字形:三个脚爪在前,一个尖爪在后,后面那一个爪留下的印迹很长,拖在雪地里就像一个破折号。在这个小十字的两旁,有双翅的羽毛留下的划痕,也像是人类的手指划过的痕迹。此外,你肯定会在有些地方,发现它那错落有致的长尾巴在雪地上留下的划痕。
这些“字迹”都是老老实实的,毫无诡谲之处。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有一只松鼠从树上跳下来,在雪地上蹦了一阵子,又回到树上了;有一只田鼠从地下钻出来,在雪地上跳了一阵子,兜了几个圈儿,又钻回雪地下面了;有一只喜鹊落下来,在冻硬的积雪上玩了一会儿,摇了摇尾巴,抖了抖翅膀,然后就飞走了。
可是,你再试试辨别狐狸和狼的笔迹吧!你准会觉得力不从心的。
小狗和狐狸,大狗和狼
狐狸的足迹挺像小狗的足迹的。区别在于:狐狸是紧紧地将脚掌缩成一团。而狗的脚掌是张开的,所以它的脚印浅一些、轻巧一些。狼的足迹很像大狗的足迹。区别在于:狼的脚掌的外侧是向内缩拢的,所以狼的脚印比狗的脚印长一些、秀气一些;狼的脚爪和狼脚掌上的小肉垫,在雪里陷得更深一些;狼迈的步子比狗迈的步子更大一些;狼的前爪印留在雪地上的痕迹往往合并在一起,狗仅仅是脚指头上的小肉垫并合在一起。P3-6
认识作者
比安基,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有“发现森林第一人”“森林哑语翻译者”的关誉。1894年2月11日,比安基出生在圣彼得堡一个生物学家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生物学家,在家里养着许多飞禽走兽。受父亲及这些终日为伴的动物朋友的影响,比安基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种探索其奥秘的强烈愿望。他后来报考并升入圣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学习自然专业,这与家庭的影响密不可分。
1923年,比安基成为圣彼得堡学龄前教育师范学院儿童作家组成员,开始在杂志《麻雀》上发表作品,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仅仅在1924年,他就创作发表了《森林小屋》《谁的鼻子好》《在海洋大道上》《第一次狩猎》《这是谁的脚》《用什么歌唱》等多部作品集。比安基发表了多部童话、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主要有《山雀的日历》《木尔索克历险记》《雪地侦探》《背后一枪》《蚂蚁的奇遇》以及动画片剧本《第一次狩猎》(1937)等。
《森林报》是比安基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标志。1924~1925年,比安基在《新鲁滨孙》杂志上开辟“森林”专栏,这就是《森林报》的前身。从1927年《森林报》第一次结集出版到1959年,已再版9次,每次都增加了一些新内容,使《森林报》的内容更为丰富。比安基从事创作30多年,他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轻快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进行创作。1959年,比安基因脑出血逝世。
内容梗概
《森林报》是比安基最著名的作品。虽说《森林报》的名字带了一个“报”字,但是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报纸,因为它报道的是森林的事,森林里飞禽走兽、昆虫和花草树木的事。不要以为只有人类才有很多新闻,其实,森林里的新闻一点儿也不比城市里少。那里也有它的悲喜事。那里的居民有自己的房子、集体、朋友和敌人,有自己的大事件,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几家欢喜几家愁,也有自己的战争……
《森林报》是一部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经典科普读物。在文中,作者用生动的文笔,采用报刊形式,以春、夏、秋、冬12个月为顺序,有层次、分类别地向我们报道了发生在森林中的故事,介绍了很多陌生而有趣的动植物。如顽强的秃鼻乌鸦、笨拙的琴鸡、残暴的猞猁、各色的蘑菇、善战的白桦……在作者的笔下,它们都被赋予了情感和智慧,春夏秋冬,分分秒秒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新闻,从而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四季更替、充满乐趣的森林世界。本书的后面部分还添加了比安基的优秀作品:《动物歌手》《谁的嘴好》《这是谁的脚》等,以让读者更加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
作品评论
1.维·比安基是“发现森林的第一人”。 ——[苏联]斯拉德科夫
2.《森林报》是一部比故事书更有趣的科普读物,是一部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是几十年来影响巨大的科普名著。
——《外国文学史》
3.《森林报》是关于森林和其中“居民”的独特的百科全书。书中语言轻松优美,对孩子们的想象力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维基百科
1.维·比安基是“发现森林的第一人”。
——[苏联]斯拉德科夫
2.《森林报》是一部比故事书更有趣的科普读物,是一部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是几十年来影响巨大的科普名著。
——《外国文学史》
3.《森林报》是关于森林和其中“居民”的独特的百科全书。书中语言轻松优美,对孩子们的想象力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