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诗人的心
分类
作者 叶至善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刘大白的《两个老鼠抬了一个梦》

孩子说:

 “母亲,我昨儿晚上做了一个梦;

 现在却有点儿记不起来,迷迷蒙蒙了。”

母亲笑着说:

 “两个老鼠抬了一个梦。

老鼠怎么能抬梦?

梦怎么抬法?

老鼠抬了梦去做什么?

这不是梦中说梦的梦话?

不是梦话哪,——

她怎地记不起梦来?

那梦上哪儿去了,

要不是老鼠把梦抬?

那老鼠刚抬了梦跑,

蓦地里来了一头猫;

那老鼠吓了一跳,

这梦就跌得粉碎地没处找。

哦,我知道了!

我们做过的梦,都上哪儿去了!

原来都被猫儿吓跑了抬夫,

跌碎得没处找了!

早上,女孩子醒来,想着方才做过的梦,可是迷迷蒙蒙,记不真了,她告诉了母亲。母亲笑着对她说:“两个老鼠抬了一个梦。”母亲这一句话引起女孩子一连串的联想。这就是这首诗的内容。如果用戏剧作比,第一节等于序幕。

女孩子听了母亲的话越发糊涂了:老鼠怎么会把梦抬走呢?梦迷迷蒙蒙的,摸也摸不着,老鼠怎么个抬法呢?它们把梦抬了去做什么用呢?会不会我还在做梦呢?母亲是不是在我的梦里说梦,说她的梦话呢?

紧跟着第二节,女孩子又想到另一方面去了。“不是梦话哪,——”她明明醒了,可以肯定,母亲不是在她的梦里,说的也不是梦话。注意这句话后面有个破折号。这个破折号等于“可是”,表示到这儿意思一转:母亲说的不是梦话,可是她怎么记不起她的梦来了呢?要不是老鼠抬走了梦,她那个梦上哪儿去了呢?这样一想,她又相信母亲的话了:梦真个让老鼠给抬走了。在这儿,第四句本来应该在第三句前面,倒了个个儿,是为了用这一句末尾的“抬(tái)”,跟第二句末尾的“来(lái)”押上韵。

既然梦是老鼠抬走的,那么老鼠把梦抬到哪儿去了呢?女孩子想了又想,忽然明白了:可能老鼠抬起了梦刚要开跑,突然来了一头猫。两个老鼠都吓了一大跳,梦就从它们背上摔下来,摔了个粉碎。

想到这儿,女孩子几乎喊出来:“哦,我知道了,我们做过的梦都上哪儿去了!都怪猫儿吓跑了抬梦的老鼠,把梦给摔得粉碎,所以一个也找不着了。”前面第三节,把女孩子称作“她”,可见是从旁描述,咱们念着,好像能看到女孩子反复思考的神态;这第五节,把“她”改成了“我”,可见这一段写的是女孩子心里的话,带着活泼幼稚的孩子的语气。

在这首诗后面,诗人写了一条注:“‘两个老鼠抬了一个梦’是绍兴的谚语。小孩子说梦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说。”绍兴是诗人的故乡,诗人在做孩子的时候一定也听他的母亲这样说过。他写的也许就是他在童年时代的一些想法。

这首诗的句子有长有短,各节大致押韵。第三节在前面已经说过了。第二节的第二行末尾是“法(fǎ)”,第四行末尾是“话(huà)”,韵母相同,又都是仄声。第四节的四句,末尾是“跑(pǎo)”“猫(māo)”“跳(tiào)”“找(zhǎo)”,韵母相同,前两个都是平声,后两个都是仄声。第一节分五行,其实是四行,第一、第二行应该相连接。第三行末尾的“了”用普通话应该念作“le”,是轻声,押韵应该押在“了”前面的那个字上。在这儿,“了”的前面是“蒙(méng)”,跟第二行、第五行末尾的“梦(mèng)”韵母相同,勉强可以算押韵。第五节的第一、二、四行,末尾的“了”如果念成“liǎo”,当然押韵了,如果普通话念成“le”,那么第一行的“道(dào)”和第四行的“找(zhǎo)”韵母也相同,又都是仄声,也可以算押韵。念新诗也要注意韵。念的时候如果能把押韵的地方表现出来,听起来更有味儿。(P001-004)

书评(媒体评论)

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诗人的心》是一部既可诵其诗、亦可知其人的经典新诗选本和欣赏例话集,与夏丏尊、叶圣陶合著的经典之作《文心》堪称“姊妹篇”。

作者精察诗情理趣,辨析诗心诗艺,在诗的长河里探骊得珠,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们的家国之思、赤子情怀,也用清丽、准确的散文笔调,彰显了诗歌的魅力和汉语之美,以此唤醒读者心中那些沉睡的诗意,激发读者对真善美的向往与共鸣。

这是一本为少年儿童“量身定做”的诗教和美育之书,也是一本经典启蒙之书。童年不能没有诗歌。无论怎样丰富的物质与品牌,都无法成为中国人的标识,唯有诗歌,是我们数千年来宝贵的“文化基因”。——徐鲁(著名作家)

爸爸很想教会少年朋友怎样去读,怎样去欣赏一首诗歌。在这些文章中他写了他知道的时间背景;他站在作者角度体会到的作者当时的心情;他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还有诗的句式和韵脚,甚至讲到了该怎样去朗读。——叶小沫(叶至善女儿)

目录

刘大白的《两个老鼠抬了一个梦》

俞平伯的《忆》

胡适的《人力车夫》

徐志摩的《先生!先生!》

刘半农的《面包与盐》

郑振铎的《我是少年》

闻一多的《一句话》

刘延陵的《水手》

臧克家的《老马》

何其芳的《我把我当作一个兵士》

何达的《我们开会》

苏金伞的《摘棉花》

李搏程的《纤夫》 / 049 适夷的《山中杂诗》

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

卉放的《我们是接班人》

李瑛的《雨中》

纪征民的《笑》

李武兵的《扛着枕木,我们走》

陈春琼的《我是支柱》

刘佑的《妈妈的心》

于沙的《假话》

刘征的《烤天鹅的故事》

陈文和的《小岛》

元辉的《伏击》

邓海南的《这是烈士鲜血浸透的土地》

刘倩倩的《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张丽萍的《老校长》

崔笛扬的《大象从异邦归来》

赵恺的《划哟……》

《诗人的心》后记(一九八四年版)

附:《开明少年》中的《诗人的心》

孟郊的《游子吟》

臧克家的《死水》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绿原的《弟弟呵,弟弟呵!》

沙逊的大卫

白居易的《卖炭翁》

高尔基的《海燕》

臧克家的《孩子·爸爸·爷爷》

给沙皇杀害的人民诗人普希金

鲁藜的《野花》

吴越的《四等车》

涅克拉索夫的《盐之歌》

程边的《雷雨颂》

苏家蕙的《寄朝鲜母亲们》

希克梅特的《我的心》

序言

文学与教育

红柯

二〇一六年十月二十八日执教整整三十年的我第一次踏上江南的土地,来到苏州市角直镇参加第三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颁奖仪式。获奖者除过曹文轩、叶炜、余一鸣和我几个大学教师外,大多都是中小学教师。

我曾经是新疆伊犁州技工学校的语文老师,曾让我引以为豪的是一九九四年第四期上海《语文学习》杂志“全国优秀青年语文教师”专栏发表了我的有关语文教学的论文,其中我的个人简介中有一句话就是“像叶圣陶那样做教师”。几十年后我来到叶圣陶当年从事教育与创作的苏州市吴中区角直镇,苏州人出于对叶圣陶的热爱,把当年叶圣陶执教的实验小学遗址修建成叶圣陶纪念馆。叶圣陶陵墓旁边有一片耕地,有蔬菜有庄稼,还有一个稻草人,让人一下子想到中国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稻草人》,更让人惊喜的是,讲解员告诉我们这块庄稼地就是叶圣陶当年进行教育实验的重要环节之一——生生农场,叶圣陶曾亲自带学生浇水施肥种庄稼种蔬菜,孩子们吃的都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叶圣陶一九一七年到苏州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执教,开始了教育改革的实验。而就在一九一五年,法国人史怀泽在非洲丛林行医,几只河马与他所乘坐的船并排而游,史怀泽一下子顿悟到了生命的伟大和神圣,“敬畏生命”的思想油然而生,将伦理学范围由人扩展到所有生命,这已经接近关中大儒张载“民胞物与”的思想了。在中国的江南小镇,叶圣陶跟孩子们一起种田,《稻草人》不再是文字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行动是实践。我相信任何一个童年时代与泥土亲密接触过的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苏霍姆林斯基告诫那些工农家庭的家长让孩子劳动,劳动胜过一切;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也是如此;欧美国家的孩子们童年时代都是在乡间度过的。我也相信任何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手头上都有叶圣陶的《文章例话》、叶至善三兄妹的《花萼与三叶》。我在伊犁州技工学校执教十年间,校长信任我,课堂上允许我自编教材,以讲解《论语》《曾国藩教子书》古典诗词为主,而其余大半时间我则带学生实习,尤其是驾驶班,都在野外活动,使学生们对群山草原戈壁大漠烈日豪雨暴风雪沙尘暴都有了切肤之感。

一九九二年我读到史怀泽的《敬畏生命》,在与大漠的切身体验相结合之后,我结束了诗歌创作,转向更辽阔的小说世界。万物有灵、万物生而有翼、敬畏生命成为我的创作理念。《生命树》中的王蓝蓝、吴莉莉,《喀拉布风暴》中的张子鱼、叶海亚,《大河》中的女兵,《少女萨吾尔登》中的张海燕都是中小学教师,《乌尔禾》中的王卫疆是技校毕业生。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敬畏苍天》,既是我对西域大漠万物有灵的回应,也是对史怀泽《敬畏生命》的致敬之作。回陕西后的二十年间,我执教于宝鸡文理学院与陕西师范大学,我主讲两门课——《文学与人生》《文学与体验》。《文学与人生》的核心内容就是:童年以神话、童话、科幻、儿童文学为主,重在幻想与想象,我所有的作品都有童话色彩;青少年以诗歌为主,诗歌重在情感。想象力是创作力,而情感就是动力,这两种能力要在幼儿园、中小学时期完成,有了这两种能力,进入大学才有可能运用逻辑思维创作以经验为主的小说。而散文是老年人的,重在智慧。《文学与体验》以生命体验为主,生命有原创和次生之分,我们今天的文学缺乏的就是原创,首先是生命的原创性,次生生命盛行的时代,体验尤为重要。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教是为了不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不是教书,是教学生;教育的目的是育不是罚。我这个把天山当成第二故乡的关中子弟在天山脚下读到叶圣陶的名言——“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地带”,西域大漠就成了我文学世界中的“真镜花园”;而叶圣陶另一句名言——“你,本身就是一首美丽动人的诗”,正是这句话,使我在天山脚下从容不迫地从诗歌转向小说,所有的小说都含有诗意,也正是这句话让我把叶圣陶与中亚古代的大诗人萨迪、哈菲兹、鲁米联系在一起。

二〇一六年十月二十八El的苏州之行,又让我把叶圣陶与史怀泽联系在一起,把生生农场与丛林诊所联系在一起。叶圣陶叶至善叶小沫叶兆言们就这样给美丽的苏州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叶至善许多著作中专门有一本《诗人的心》,解读古今中外优秀诗歌,其中竟然有亚美尼亚民族史诗《沙逊的大卫》,这让我再次联想到中国的三大史诗《江格尔》《玛纳斯》《格萨尔王传》,我立即把这个快要绝版的《诗人的心》介绍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一颗纯真的诗人的心,一个时代的良知和良心。

内容推荐

由叶至善所著的《诗人的心》一书共46篇诗歌评论,既包括1984年版《诗人的心》集结了作者叶至善在1945年筹办的《开明少年》中所刊载的诗歌评论。叶至善先生以解诗者的身份对诗歌进行了认真的介绍和中肯的分析,小到字词含义、句式韵脚,大到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中所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亲切的口吻和独到的分析方法,对读者欣赏和学习诗歌,会很有实际的启发和帮助。

编辑推荐

由叶至善所著的《诗人的心》一书共46篇诗歌评论,既包括1984年版《诗人的心》的30篇文章,又包括《开明少年》中刊载的其他16篇讲诗词的文章。作者从诗人感情的真实流露这一角度出发选取诗歌,既有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新诗,也有古代、国外的经典作品。对诗歌的鉴赏也细致入微,从字词含义、句式韵脚,到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歌蕴含的价值意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5: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