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英跨演员、作家两个职业,她当演员认真投入,当作家才气灵动。她敢爱敢恨,与著名演员赵丹携手度过风风雨雨32年,晚年与著名作家冯亦代浪漫黄昏,纯爱到老。她一生光彩辉煌,令人艳慕。
她的报告文学多次获奖,在读者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为读者称道,被粉丝追忆。
《黄宗英文集(1存之天下)(精)》首次出版,作家李辉,也是黄先生的忘年好友,将其归纳整理,是对92岁高龄老艺术家、作家一生成就的典藏。
| 书名 | 黄宗英文集(1存之天下)(精) |
| 分类 | |
| 作者 | 黄宗英 |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宗英跨演员、作家两个职业,她当演员认真投入,当作家才气灵动。她敢爱敢恨,与著名演员赵丹携手度过风风雨雨32年,晚年与著名作家冯亦代浪漫黄昏,纯爱到老。她一生光彩辉煌,令人艳慕。 她的报告文学多次获奖,在读者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为读者称道,被粉丝追忆。 《黄宗英文集(1存之天下)(精)》首次出版,作家李辉,也是黄先生的忘年好友,将其归纳整理,是对92岁高龄老艺术家、作家一生成就的典藏。 内容推荐 《黄宗英文集(1存之天下)(精)》是一本散文集,本书主要收录黄宗英写她的亲人朋友往事的文章。书中回忆了著名演员、黄宗英第三任丈夫赵丹的生平往事,也有黄宗英的家人、长辈、朋友的人物特写,以及黄宗英与她的第四任丈夫冯亦代的晚年生活描写。本书使读者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文艺工作者在20世纪大时代变迁中的悲欢离合、人生轨迹,展现了艺术文化界各种掌故,不失为那个时代的剪影。 目录 和赵丹说说话 赵丹永远活着 快乐的阿丹——写于赵丹逝世周年祭前 存之天下——敬献《赵丹画册》 阿丹活了——无罪终成碑有泪不轻弹 赵丹书画遗作展 插柳不叫春知道——写在“赵丹书画遗作展”揭幕前夕 天之岸——和阿丹说说话 不只剩下回忆 没有销毁,也销毁不了的——写在赵丹狱中“报告”之前 关于赵丹的“文革”交代——黄宗英致李辉(1999年) 怎么舍得你 童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就缺我二哥宗淮 我的启蒙老师黄佐临 听24岁的傅雷讲课 盈盈望望舒 翩翩长者陈鲤庭——他也是我的电影引路人 心香一炷——悼阳翰笙同志 追踪徐迟 走前一步的徐迟 怎么舍得你!郁风姐 安息吧,英茵 思三哥唐纳 我被叶君健吓着了 好个新凤霞 给董鼎山的信 何人不敬董乐山 喜遇燕子 洪娘娘 想你,阿胡子! 大侠黄枫 八十芳龄的徐凤翔 我想她——李玉茹 朝霞中有一青年——记青年植物病毒学者陈剑平 森林女神的梦 李景端的“三次方” 没工夫专家——余树勋速写 守灵——悼卫禹平(潘述哥) 张正芳小传 可爱的英子 焦阿姨 青少年时代的冯根生 莽苍苍问巴荒 山一程水一程 闲说亦代 但愿长睡不愿醒 山一程水一程 该死不死 水仙·我们俩·他们俩 我不后悔 “上了年纪”的禅思 地不老,天不荒——《命运的分号》序 自作自受自甘心——《我们俩》序 平安家书 冯亦代黄宗英百日发稿记录(1993年11月6日至1994年2月28日) 我二哥特别深情的情书 他拣了个好日子,漫天灯火迎他 得黄氏兄妹来书 我和小妹 呆大有呆福 《归隐书林》后记 “复活”记趣 试读章节 赵丹永远活着 赵丹导演自己的死 2008年9月10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小李,自北京飞来访谈。题目是:围绕“赵丹遗言”,即《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一文的前前后后。禁不住激起我心潮涌涌。 1980年7月15日,赵丹自上海华东医院乘车赴西郊虹桥机场,要去北京治病。儿子阿佐推着爸爸的轮椅。由我和上海电影局的张万春同志陪同前往,可商务舱候机室,要乘活动电梯到登机口,幸亏阿佐是一米八七瘦条条的高个儿,他此生第一次背起爸爸,那形象我在楼梯下边摄入瞳孔。 飞抵北京,已有北京医院的汽车在等待,又由阿佐背爸爸下舷梯,扶人汽车,抵达北医,住进412室。赵丹进屋即喊冷。是中央空调直通病室,无法调节。只得找木匠来,用木板将空调口封住。我服侍他喝了半杯热开水,盖棉被睡下。阿佐为他搓手,我为他搓脚,冰凉冰凉。病人真不能和常人比,大热天的,我已经冒汗了。 其实,我们一行已经在6月28日来过北京了,住在虎坊桥北纬饭店,然后到北京肿瘤医院做CT检查,那年月上海还没有CT机。29日,赵丹从CT机上下来,医生笑着握住赵丹的手:“恭喜你。好啦,没事。你可以安心治疗休养了。”赵丹很高兴,晚饭时,他还吃了两片溜鱼片,小半碗莼菜汤。他好久没吃正餐了。 30日飞回上海。7月2日,上海电影局局长袁文殊找我去,告诉我:“赵丹的病是胰腺癌晚期,在胰腺中部长了8厘米的肿瘤,已经扩散,很严重。你不要难过。”“没办法了吗?”“北京医院说可以试着切开患部直接照光。”“怎么在北京不告诉我?”“毕竟要商量商量啊,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你想……”我说:“他现在还可以勉强撑起来画画。切开肚子手术,躺着照光等死?没有质量的生命,我们不要。先撑撑看吧。他现在情绪不错。谢谢组织上操心,真的谢谢。”袁说:“我认识阿丹比你早10年,应该的。” 赵丹以为自己的病没有危险,他请求上午不输液,好画画。他还到医院大花园去写生。 到7月15日,他早上醒来就大呕吐,吐个没完,还干呕。电影局紧急决定:送赵丹去北京医院。我赶快回家去银行取出两万元,是“文革”扣工资,才存下的储蓄,又带些换洗衣裤,叫上阿佐。还是张万春陪着,我们又匆匆上路。 孩儿们都知道爸爸活着的日子不长了,就都找借口到北京来陪爸爸。 长女赵青在北京舞剧院,赵矛住在北京电影学院同学家里。我在《红旗》杂志招待所,租了两张板床给男孩子们轮换休息。病房里的一张钢丝小床,是我和女儿橘橘的专利,众子女排队按钟点服侍爸爸。橘橘买来一只小熊打鼓玩具,每到爸爸输液完毕,小熊就打鼓。病房里欢声笑语不断。 阿丹没生病时,工作忙、开会忙、运动忙,很少和孩子们在一起,这次全由重病补偿了。阿丹日益衰弱,起先,在门上贴一张“谢绝探视”的纸条,到9月下旬,床位医生对我说:“朋友们、亲戚们,想来看他,就来看看他吧。”说着他撕去“谢绝探视”的贴纸。我明白这不是好兆头。我打电话给诸亲友,并购买了几十册新出版的赵丹著作《银幕形象创造》,又给阿丹理发修面。亲友们来了,赵丹兴致很高,跟他们握手、打闹、说笑。然后从屋前落地窗走出,取走一册敲了名章的新书,永别了。有时,赵丹熟睡着,来人看看他,也不叫醒他,只取一册新书,凄然走了。 赵丹遗言 一日,我坐在靠背藤椅上,对孩子们说:“以后不管谁来,我们都嘱咐他不要和病人握手,免得外边的细菌传给病人。”义子周民问:“若是华国锋主席来呢?”我答:“华主席来也不握手。”正说着,护士进屋通报:“华主席来探望赵丹同志了。”P3-5 序言 黄宗英多才多艺,既是著名的影视演员,也是知名的报告文学作家。她的报告文学,比如《大雁情》《小木屋》等曾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当代报告文学精品”系列,她的《大雁情》收录在内。黄宗英的千字短文也非常精彩,在报刊上开过专栏。 黄宗英年已92岁高龄。作家李辉是黄宗英多年的好友,忘年交。受黄宗英委托,他花了很大的工夫将黄宗英的作品,包括20世纪50年代的一些作品收集起来,整理分类,编辑成四卷本《黄宗英文集》,其中《小丫扛大旗》卷主要收录了她的报告文学、人物特写、影视剧本、诗歌等作品;《我公然老了》卷主要收录了她的散文作品;《存之天下》卷是写亲人朋友的文章;《纯爱》卷收录了她与著名作家、翻译家冯亦代的往来书信。 黄宗英是最早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参加建设的文艺工作者。海天出版社作为深圳的出版社,对那些曾经为深圳文化艺术发展有过贡献的人们一直感恩,愿尽力协助他们完成心愿。 文集篇目编排的顺序是李辉确定的。我们只做了简单的技术性处理,出版时尽量保留原作品的完整性,以体现历史感。原作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合时宜的用词与提法,并不代表出版者的观点。 海天出版社 2016年11月6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