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完成了他的世界名著《悲惨世界》的创作。
雨果把《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一个出版商,好久没有接到消息,雨果想了想,便写了一封信去问。
信是这样写的:“雨果”
不久,雨果收到了出版商的回信。
信上这样写着:“!一编辑部”
雨果看到信后微微一笑。
没过多长时间,《悲惨世界》这一轰动世界的长篇巨著就问世了。雨果和出版商心有灵犀,一次通信,没说只言片语,只用了一个标点符号,却把意思表达得如此清楚,这真是世界上最短的两封信了。
标点符号分为标号与点号两大类。
标号包括:书名号、括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
点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
老舍的《龙须沟》讲述的是解放前的北京有一个龙须沟,也是出名的“臭水沟”。在龙须沟沿岸,住满了卖力气、耍手艺等等的下层劳动人民。有个老艺人叫程少亭,为人耿直,被恶霸“黑旋风”欺凌,逃到了龙须沟居住,依靠程娘子摆摊卖烟过活。
不料,小恶霸冯狗子又抢了程娘子的烟。同院子的骑三轮车的丁四生活也十分困苦,不仅受到恶霸欺凌,他的女儿小妞子还掉到龙须沟里活活淹死了。解放后,人民政府惩办了恶霸还治理了龙须沟,龙须沟沿岸的人民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剧中有这样几句对话:
老赵:什么捐?
巡长:卫生捐。
老赵:(狂笑)卫生捐?卫生——捐!
简短的对话中三次写到同一个“卫生捐”,第一个用句号,是巡长回答老赵的问题,表示一种陈述语气;第二个用问号,是老赵的回问,意思是龙须沟都脏成这样了,还要交卫生捐,用问号表示一种疑问语气;第三个用感叹号,传达出了老赵的愤慨,表示一种感叹语气。
这里的三个标点,表达了三种不同的语气,即阐明了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也表达出了人生的五味杂陈。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议,每人用最简洁的话写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为死后的墓志铭。对于博士的建议,大家一致赞成,于是人们凝神苦思了一会儿,纷纷书写起来。
其中一个愁眉苦脸、神情沮丧的青年,交给巴尔肯一纸通篇只有三个标点符号的“自传,一个破折号“一”,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
巴尔肯问他是什么意思。
年轻人回答道:“一阵横冲直撞,落了个每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巴尔肯略一沉思,便提笔在这篇“自传”的下面点了三个标点符号:一个顿号“、”,一个省略号“……”和一个感叹号“!”。P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