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赜源编著的《论语清源》是一本解读《论语》的创新与客观之著作,也是研究孔子及其思想的必读之经典。
本书力图还原孔子儒家思想的本来面目,也力图还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骄傲与自信。
本书的客观解读,证明了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关于孔子之道的说法以及詹启华《书房里的孔子》的绘画,都只不过是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傲慢与偏见的狭隘表达。
《论语》为何取名《论语》?《论语》为何以“学”开始而以“命”结尾?什么才是孔子所谓的“仁”与“礼”?什么才是真正的“君子不器”?为什么“子在齐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为什么“人而无恒”就“不可以为巫医”?“觚不觚”到底是在指什么?“唐棣”究竟是颗怎样的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以被误读两千余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何以至今仍被讹传?《论语》这部对中国影响极其深远的巨著,却竟然是最难解读的经典。其中究竟有多少内容被误解?孔子究竟蒙受了多少不白之冤?史赜源编著的这本《论语清源》通过字义与逻辑的分析,探赜索隐,以正本清源,来还原孔子的原始真义,来还原《论语》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