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文 杂曲歌辞 杨柳枝(唐·刘禹锡)
释义
杂曲歌辞 杨柳枝(唐·刘禹锡)
  押支韵  
题注:一作杨柳枝词九首 一
引用典故:小山词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评注
《碧鸡漫志》
《鉴戒录》云:“《柳枝歌》,亡隋之曲也。”……予考乐天晚年,与刘梦得唱和此曲词,白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梦得亦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盖后来始变新声,而所谓乐天《杨柳枝》者,称其别创词也。
《唐诗鉴赏辞典》
刘禹锡的乐府小章《杨柳枝词》,一共有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可说是这组诗的序曲,鲜明地表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革新精神。
首句“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曲,用笛子吹奏(羌笛是笛的一种),其曲调流行后世,南朝以至唐代文人鲍照、吴均、徐陵、卢照邻、沈佺期等都有《梅花落》歌词,内容都与梅花有关。(见《乐府诗集》卷二四)这句意思说,起源于塞北的《梅花落》是用笛子吹奏的乐曲。
次句讲的是《楚辞》中的《招隐士》篇。相传西汉淮南王刘安门客小山之徒作《招隐士》篇来表现对屈原的哀悼。《招隐士》首句云,“桂树丛生兮山之幽”,下文又两处有“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所以刘禹锡诗中以桂树指代《招隐士》篇。《招隐士》虽然篇章短小,但情辞悱恻动人,为后代所传诵。篇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尤为后世文人所赏爱,乐府杂曲歌辞有《王孙游》曲,南齐谢朓与王融、唐崔国辅均有歌词,即从此两句衍化出来。(见《乐府诗集》卷七四)次句意思是说,《招隐士》是淮南小山的歌词。《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咏梅花,《招隐士》出自淮南王门下,屡屡咏及桂树,它们与《杨柳枝词》(咏柳)都以树木为歌咏对象,在内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刘禹锡拿它们来与《杨柳枝词》相比。
《梅花落》、《招隐士》虽是产生于西汉的作品,但长久流传后世,到唐朝仍为人们所吟唱传诵。唐代文士不但写《梅花落》、《王孙游》乐府古题诗,而且在其他篇什中也常咏及这两个作品。如李白诗云:“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落梅花”即指奏《梅花落》曲。王维诗云:“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别》)即化用《招隐士》句意。这都可以说明这两个作品在唐代的影响。
刘禹锡固然也重视这两个作品的历史地位和长远影响,但他本着文学必须创新的原则,向时人提出:“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指出《梅花落》、《招隐士》这两个作品毕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现在还是听我改旧翻新的《杨柳枝词》吧。《折杨柳》原来也是乐府旧曲。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其歌辞大抵是汉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体来抒写。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杨柳枝词》,从白居易、刘禹锡以至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薛能等的许多作品,却都用七言近体的七绝形式来写作,虽然内容仍咏杨柳或与杨柳有关的事物,在形式上确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绝句配乐演唱,七绝尤多。《乐府诗集》都编入近代曲辞,表明它们是隋唐时代的新曲调。
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杨柳枝》组诗八首,其第一首云:“《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的《杨柳枝》组诗九首,就是与白居易唱和之作,因此首篇“塞北梅花”一章,在构思、造语上都非常接近。比较起来,刘的“请君莫奏”二句比白的“古歌旧曲”二句,语言更为精警动人,因而赢得更多读者的喜爱。这两句诗,不仅概括了诗人的创作精神,而且那些致力于推陈出新的人们,也都可以借用它们来抒发自己的胸怀,因此可说含蕴丰富,饶有启发意义。
本篇上下两联都接近对偶,每联意思都对称,词语则是大部分对称,于大体整齐匀称中显出流动自然之美。
(王运熙 施绍文)
   其二(唐·刘禹锡)
  押微韵
题注:一作杨柳枝词九首 二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誇好,须得垂杨相发辉。
   其三(唐·刘禹锡)
  押支韵
题注:一作杨柳枝词九首 三
凤阙轻遮翡翠帷,龙墀遥望曲尘丝。
御沟春水柳晖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其四(唐·刘禹锡)
  押支韵
题注:一作杨柳枝词九首 四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评注
《对床夜语》
白乐天《杨柳枝》云:“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刘禹锡云:“金谷园中莺乱啼,铜驼陌上好风吹。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禹锡及张祜)诗皆仿白,独薛能一首变为凄楚耳。
   其五(唐·刘禹锡)
  押支韵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向谁。
评注
《注解选唐诗》
谢枋得曰:此首意谓人不能特立,随时趋势,以求富贵者,与花萼楼前扬柳何异?……宫人歌舞楼上者,观杨柳之轻盈袅娜,自恨腰肢之不如,欲与杨柳斗此娇媚之态,犹人之逢时遇主,大蒙宠幸也……犹人之忤时失势,摈弃寂寞也。……犹小人失势,不责己而怨人,虽泣血涟如,亦无益也。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先荣后悴,即柳以见意。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陆时雍曰:自怨语,正是尤人无限。胡次焱曰:此乃梦得自道也:其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此“花萼楼前初种时”也;降武元衡,罢窦群,斥韩皋,此“美人楼上斗腰肢”也;贬连州刺史,斥朗州司马,易柳州,徙夔州,此“如今抛掷投街里”也;《问大钓赋》、《谪九年赋》,叙张九龄事,为《子刘子传》,此“露叶如啼欲恨谁”也。末句乃不敢怨人之饲,“欲恨谁”者,即《易》所谓“自我致寇,又谁咎也”,其悔心之萌乎?
   其六(唐·刘禹锡)
  押真韵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枝柳不胜春。
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评注
《注解选唐诗》
炀帝荒淫不君,国亡身丧,行宫外残柳数株,枝条柔弱,如不胜春风之摇荡,柳花如雪飞宫墙,似若羞见时人者。隋之臣子仕唐,曾不曰国亡主灭分任其咎,扬扬然无羞恶心,观观杨花亦可愧矣。
《唐诗绝句类选》
徐子扩曰:只是形容荒凉之态。谢谓羞不见人,非也。李君虞《隋宫燕》诗“几度飞来不见人”,亦此意。桂天祥曰:绝处味好。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蒋一葵曰:吊亡隋者,多不出此意。如此落句,更出人意表。陆时雍曰:忽入雅调。胡次焱曰:谢叠翁注:炀帝荒淫,国亡身殒,隋之君子仕唐,曾不分任其咎,扬扬然无羞恶之心,观柳花亦可以愧矣。谓柳花如雪,飞入宫墙,如羞见时人者,此扶植世教,足以立顽廉贪;似“不见人”三字,恐只是《易》所谓“窥其户,阒其无人”之意。
《唐诗摘钞》
“不胜春”三字正为“残柳”写照,若作“杨柳”则三字落空矣。只“不见人”三字,写尽故宫黍离之悲,何用多言。
《唐诗别裁》
似胜李君虞《汴河曲》(末二句下)。
《网师园唐诗笺》
韵远情深。
《唐诗笺要》
“不见人”是荒凉之象,宋儒谓改作“羞见人”更佳,其说非是。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写杨花写到花到地,方色空空,唤醒迷夫不少。
《历代诗评注读本》
隋炀植柳汴堤,谓之柳塘,故梦得有此作。末句谓宫墙尚在,宫中无人,即柳花飞入,谁人见来?不胜兴废之感。
《诗境浅说续编》
此隋宫怀古之作,咏残柳以写亡国之悲,情韵双美,寄慨苍凉,与《石头城》怀古诗皆推绝唱,宜白乐天称为“诗豪”也。李益《隋宫燕》、《汴河曲》,与梦得用意同,而用笔逊之。
   其七(唐·刘禹锡)
  押支韵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其八(唐·刘禹锡)
  押支韵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评注
《注解选唐诗》
谢枋得云:人之饯别,非驿亭则酒肆,多种杨柳,古人或折柳以赠,或攀柳而悲。长安陌上树木尽多,管别离者惟有垂杨斗。意谓王公将相位尊权重,其栽培桃李必多;或辞官,或失势,一旦去国,其门下士终始不相背负者甚少也。
《唐诗快》
扯响杨亦不胜攀折,正见苦无替代耳。
《唐诗笺要》
“管”字下得妙,视前首“见”字用意更胜。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说得如此有情,真含无限悲苦。
以下总评
《山谷题跋》
刘宾客《柳枝网》,虽乏曹、刘、陆机、左思之豪壮,自为齐梁乐府之将帅也。
《唐人绝句精华》
《杨柳枝词》盖即古《横吹曲》之《折杨柳》。其词托意杨柳以写离情,或感叹盛衰。今录禹锡两首,前者(按指“花萼楼前初种时”)以柳比人,后者(按指“城外东风吹酒旗”)即写离别,不可何作单纯咏物诗看。
   其九(唐·刘禹锡)
  押麻韵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其十(唐·刘禹锡)
  押齐韵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其一十一(唐·刘禹锡)
  押灰韵
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倩猜
   其一十二(唐·刘禹锡)
  押歌韵
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
随便看

 

古诗文辞典共收录539370条诗词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美文的文言文翻译、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