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春秋》再版序 / 俞兆平
《小城春秋》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原版序)/张楚琨
小城春秋
高云览的创作生活片段 / 白碧云
爸爸的精神永远感染着我 / 高迅莹
爸爸创作《小城春秋》的日子 / 高仁温
爸爸,我们永远怀念你 / 高京翼
我的爸爸妈妈 / 高仁婉
附录一:《小城春秋》的写作经过
附录二:高云览主要著作
| 书名 | 小城春秋(精)/红色经典文库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高云览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目录 《小城春秋》再版序 / 俞兆平 《小城春秋》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原版序)/张楚琨 小城春秋 高云览的创作生活片段 / 白碧云 爸爸的精神永远感染着我 / 高迅莹 爸爸创作《小城春秋》的日子 / 高仁温 爸爸,我们永远怀念你 / 高京翼 我的爸爸妈妈 / 高仁婉 附录一:《小城春秋》的写作经过 附录二:高云览主要著作 导语 ★1956年首次出版,至今翻版20多次,累计销量150多万册,荣获“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之一 ,曾被列为“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推荐课外阅读图书”,同名电影入选“中国电影90年十大名片”。 ★此次再版首次收录了高云览的妻子及其子女的纪念文章,并插配相关的珍贵老照片,温情回顾了高云览的创作心路,为读者提供别样的解读视角。 ★邀请中国著名文艺评论家俞兆平作再版序,阐明重温经典读物的时代意义。 ★此次再版将以精装本的装订方式发行,印刷精良,是记录厦门红色文化的精美画卷。 序言 《小城春秋》再版序 文/俞兆平 当时光之手拨动岁月,那渐之消隐而去的历史事件 与人物,有的会在现今的某一节点上再次闪射出它那特 殊的光焰。高云览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小城春秋》即 是这样,它将再版了! 对于这样一本在国内已经印刷、出版多次,印数达 150万册,且先后译成英、法、俄、日、西班牙等国文 字出版的小说,其再版的缘由是什么呢?我觉得还是以 高云览先生在1936年10月底,担任“厦门文化界追悼鲁 迅先生逝世大会”主席时,他本人演讲的一段话来说明 :“我们是把这一位正义的战士,放在大时代的天秤上 面,估量他,批判他,冷静地、客观地看他给与这时代 到底有多少的意义,多少的利益,多少的重要性。” 同样地,我们也应该把高云览先生和他的《小城春秋》 放在“时代的天秤”上,估量他的价值与意义。若从这 大的时代、历史视角来考察,我认为有两点值得先行提 出。 其一,《小城春秋》是一段文学性的中共党史。 在理论上,文学与历史是不能揉合的。因为,文学 讲究的是想象与虚构,流行世界的韦勒克的《文学理论 》一书甚至把“虚构性”作为文学的本质之一;而史学 的本质却是真实,是在史实考证基础上的撰述与判断。 但作为小说文本而存在的《小城春秋》却融合了二者, 以文学的形式记叙了一段珍贵的中共党史,是一个独特 的存在。 原因来自于作者的写作动机:“我的家乡厦门发生 了轰动全国的大劫狱。这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劫狱是在 当时我们党的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发动的。我深受感动, 一直想拿这事件写个长篇小说。党派人来和我联系,并 把劫狱的全部秘密材料交给我,鼓励我写出来。” 他 对女儿高迅莹说:“这部小说在我心里悬了20多年,我 必须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不难看出,作者创作的出 发点首先是完成多年前党交给的任务。劫狱的全部秘密 材料在他手中,烈士的身影“一直没有离开我的回忆” ,这部小说的写作,已不是单纯的文学创作了,而是对 一个革命者的忠诚的考验。 由此,对历史真实的尊重超过了小说艺术的虚构要 求,中共党人可歌可泣的一段历史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小说以主要人物剑平被捕入狱后的视角,写出牢狱环 境的阴森与恶劣:“小黑牢像个兽橱,一面是木栅,三 面是矮墙,黑得如同在地窖里。墙壁潮得发黏,墙脚满 是看不见的苔藓和蚂蚁。一股类似牲畜的恶臭,混合着 强烈的尿味和霉腐味,冲得他脑涨。”在这里,剑平和 他的同志们经受了灌辣椒水、压杠子、吊秋千、竹签刺 指甲心等种种酷刑,但他们忠贞不渝,宁死不屈,顶住 了肉体的摧残,精神的折磨。 像小说中四敏这一人物形象,其原型即是引导作者 高云览走上革命道路的泉漳中学的陈三民老师,他留苏 回来,在厦门开展秘密工作,不幸被捕而英勇就义。虽 然在小说中对他的死有了艺术整合,使他的牺牲更为壮 烈。他因伤势过重,为着不拖累战友,借口支开剑平, 翻身滚入暗夜中的茫茫大海。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生 的希望留给战友,显示了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品格与信念 。 1930年5月25日,这场由中共福建省委精心组织、 实施的厦门武装劫狱行动,以营救出了40余名我党同志 ,我方无一伤亡而收局。这一惊心动魄的事件震动了国 内,甚至传到了海外,为中共党史写下了史诗性的光辉 的一章。高云览先生以他对党的信仰,以他的笔忠实地 记录下这一历史事件,再现了历史的原貌。党的历史在 小说的审美创造中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存在,小说的艺 术创造也在党史事件中获得意义与价值。《小城春秋》 首先就是以它“文学性的中共党史”这一特质,再度引 发后人的重视,因为在今天要培养心怀家国、勇担使命 的一代新人,这种形象性的、有血有肉的党史教育是不 可或缺的一种形式。 其二,《小城春秋》为厦门城市文化史留下可贵的 一页。 进入21世纪后,人们对逝去的时间与空间日益重视 。各地方政府对本地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以及历史 文物、大师名人等资料、实物,加强了收集、整理的工 作,并以文字、图像、塑像等形式凝定下来。《小城春 秋》的作者在创作中,不经意地也为今天厦门城市文化 史,留下了20世纪30年代一幅幅富有地域色彩的画面。 高云览1910年出生于厦门桥亭街,到1937年底前往 新加坡,他一生中最宝贵的青少年时光都在厦门度过。 作为厦门本土作家,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风物人 情自然了如指掌、一往情深,所以他在小说的情节演进 、人物塑造时,所纳入的环境描写,往往如画面般鲜明 、生动。 小说开篇,就展开了同安乡里何族和李族之间宗族 械斗的场景:“何族的乡镇流行鼠疫,死了不少人,迁 怒到李族新建的祠堂,说它伤了何族祖宅的龙脉。两族 的头子都是世袭的地主豪绅,利用乡民迷信风水,故意 扩大纠纷,挑起械斗。”恶斗中,何剑平的父亲何大赐 被李悦的父亲李木一刀砍死,李木因此逃离家乡,到了 厦门岛,又被骗卖到南洋当猪仔、做苦工。这是历史, 是当年最具闽南地方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著名的描写革命知识分子生活和斗争的优秀长篇小说。建国以来《小城春秋》多次出版印刷,有很大的群众基础,前后印量达到150万册,是一本经典、长销之好书。此次再版首次收录了高云览的妻子及其子女的纪念文章,温情回顾了高云览的创作心路,为读者提供别样的解读视角,并邀请中国著名文艺评论家俞兆平作再版序。 该书以“厦门破狱事件”为原型,把大劫狱作为构成作品矛盾冲突的中心事件,描写了何剑平、李悦、四敏、丁秀苇、吴七等一群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风格的英雄儿女的形象,突出了党领导下革命者的英勇斗争形象,表现了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的思想风貌。作品生动地展示了抗日战争前夜一代爱国青年的战斗图景,在地下党的领导下,斗争取得了非凡的胜利,成功地营救了四十多位同志,颂扬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