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僵持与突破
1863年夏季,美国内战已经进行到第3个年头,在这个酷热的夏天,北方联邦军终于时来运转,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在东部战线,北弗吉尼亚军团在其统帅罗伯特·爱德华·李的率领下,挟钱瑟勒斯维尔大胜的军威,跨过波托马克河,北上宾夕法尼亚州,结果在葛底斯堡与屡战屡败、数易主帅的哀兵波托马克军团遭遇。经过三日恶战,坐拥主场之利的联邦军触底反弹,大获全胜。此役被后世誉为美国内战的转折点,北弗吉尼亚的虎狼之师被打断脊骨,从此再也无力发动战略进攻。但战役结束之后,波托马克军团新任统帅、西班牙裔“老鳄鱼”乔治·米德并未抓住机会,乘胜追击,彻底击垮元气大伤的北弗吉尼亚军团,这令一直希望尽陕结束战争、铸剑为犁的林肯总统痛苦不已。而得到喘息机会的罗伯特·李,甚至有闲暇将朗斯特里特及第1军借调到西线。相比之下,西部战线上的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行事相当果决,于7月4日独立日当天,干净利索地拿下了密西西比河上的要塞——维克斯堡,整个邦联被一分为二。从此以后,古老宽阔的密西西比河奔腾无阻,成为联邦军的主要交通干线,正如林肯所说:“江河之父将平静地回归大海。”
与谨慎小心、偏于迟缓保守的米德相比,在西线战场上屡立奇功的格兰特着实令林肯眼前一亮,遂对其着力提拔。1863年10月,林肯将密西西比河和阿勒格尼斯山脉之间的联邦军队全部交与格兰特指挥。后者不负众望,上任不久便解围查塔努加,邦联军被迫退出田纳西州。田纳西、坎伯兰、俄亥俄三大军团如同三把倚天长剑,直指邦联腹地——佐治亚州。
为了协调各条战线的战略指挥,林肯认为很有必要设立联邦军总司令这一职务;而格兰特的异军突起,也让这一职务有了最好不过的人选。1864年2月29日,林肯签署了在合众国军队中恢复中将军衔的法案,借此东风,格兰特成为继温菲尔德·斯科特之后,合众国第二位陆军中将。上任联邦军总司令之后,格兰特并未在华盛顿的办公室里遥控指挥,而是把自己的司令部设在波托马克军团指挥部,从而实际上成为该军在战略方面的战地司令官。尽管格兰特恭维米德“和谢尔曼一样,是我接触过的最合适的大军团指挥官”,并一再建议将其提升为常备军少将;但由于米德相对谨慎,不愿意让士兵们在进攻中承受巨大伤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被秉承林肯总统旨意、一心早日结束战争的格兰特架空。这位蓄着粗硬浅褐色胡子、邋里邋遢、貌不惊人的统帅,已经决定要亲手解决联邦最难以对付的敌人——罗伯特。李将军。
肯认为很有必要设立联邦军总司令这一职务;而格兰特的异军突起,也让这一职务有了最好不过的人选。1864年2月29日,林肯签署了在合众国军队中恢复中将军衔的法案,借此东风,格兰特成为继温菲尔德·斯科特之后,合众国第二位陆军中将。上任联邦军总司令之后,格兰特并未在华盛顿的办公室里遥控指挥,而是把自己的司令部设在波托马克军团指挥部,从而实际上成为该军在战略方面的战地司令官。尽管格兰特恭维米德“和谢尔曼一样,是我接触过的最合适的大军团指挥官”,并一再建议将其提升为常备军少将;但由于米德相对谨慎,不愿意让士兵们在进攻中承受巨大伤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被秉承林肯总统旨意、一心早日结束战争的格兰特架空。这位蓄着粗硬浅褐色胡子、邋里邋遢、貌不惊人的统帅,已经决定要亲手解决联邦最难以对付的敌人——罗伯特。李将军。
新官上任的格兰特本想尽快解决罗伯特·李,结束战争,但身居总司令高位的他很快发现,很多痼疾已超出军事范围。他首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就是军中服3年兵役的士兵到1864年服役期就满了。尽管通过说服与提升津贴,近半数老兵再度入伍,但经历3年接连不断的失败、百炼成钢并终于在葛底斯堡一战功成的波托马克军团,还是流失了大批拥有宝贵作战经验的老兵,并补充了贫民窟的社会渣滓、各国败类、身上打有烙印的囚徒、窃贼、走私犯和无业游民。正如格兰特后来所说:“我们用这种方式招来的士兵差不多全都开了小差。根据北部公布的招募新兵数额,我们招来的合格士兵没超过五分之一。”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