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的“临摹”
我多么想让洪流老师多住几天,看他临摹完那幅《捧灵芝玉女图》,尤其是这个时候,可他赶着回家。他说,李淑平没多少时间了,我要最后陪她一程。不然,即使住在宫里,也无法安心作画。临走前他又用一贯的眼神盯住我说,你,我,我们,都要好好生活。你若是看到最后的高扬,就会彻悟,人生多么短暂。
他详细的描述,使我产生了讲述这场葬礼的欲望。不过,仍然是一幅“临摹”作品,并非原创。
也许没有人知道,我为什么要细细“勾勒线条”,要“重彩浓墨”,要“沥粉贴金”,还要“做旧”,像临摹一幅纯阳宫壁画一样,少不了每一道工序。这是我进纯阳宫以后人生的最大转折。也许,是因为我的中学老师洪流,每天爬在大殿地砖上,临摹那幅捧灵芝玉女的不厌其烦,唤起我对那些元代壁画的热情;也许,我骨子里原本就与这个道观有缘,就钟情这些“木骨泥皮”的传统道释画;或者,从十四岁的那个下午,老师用他手中的铅笔,把我的姿势与神态,永远定格在那张十六开的图画纸上时,我就冥冥之中,与绘画结下不解之缘。可惜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那幅速写,也许老师早把它丢了。你想,那个年代,经历了那么多事情,谁还能保存一张普通的速写?但是,从洪流老师走进纯阳宫博物馆那一刻,我就一反常态,在大殿里频频出进,并对大殿墙壁上那些人物,进发出异乎寻常的爱恋。
说到洪流,我以为我已心如止水,不再是那个初中一年级女生,不再是那个校文工团最小的女演员,不再是洪流老师速写中的模特,不再是在心底深处悄悄盼望他能与妻子吵架离婚的傻女生。而他,也不再是每个女生都会暗恋的代政治、美术和音乐课的男老师,那个校团委书记,那个被教导主任捉了奸、以“破坏军婚犯”去服刑的“教师败类”。如今他是省壁画研究所的副所长,是被请来帮助纯阳宫临摹壁画的专家。这些原大临摹品,将拿到海峡对岸去展出,去让更多的人欣赏世界上现存的同时期唯一最大面积、最有价值的壁画珍品。
那个下午,我看着他与十多位画家走进宫门,沿着长长的甬道,一步步走来。长及耳根的头发、一脸络腮胡子、高挺的鼻梁、黑色体恤、牛仔裤,都在夕阳的余晖下泛着一圈金光。与昔日相比,他已是一副艺术家派头。但是,一切变化仍然遮不住我熟悉的那种东西:超过常人一倍的步速,始终挺拔的背。还有,一说话就直视对方眼睛的习惯。这些都使他站在画家群里,仍然夺目。
我站在他面前说,洪流老师。
他看着我,满脸惊喜。宋梅影,我们又见面了,这世界真小啊。
是啊,是真小。接下来,我突然找不到话说。
后来,我才清楚自己想说什么。我想问他,他是否还记得,曾经给我画过一幅速写。速写中的我,梳根长辫子,手中捧本书,坐在他的柳木圈椅上。侧面,低头,十四岁。
馆长在喊他了,他说,回头见。这下可以天天见面了。
天天见面又能怎样?他已不是当初的他,我也不是当初的我,我们会说些什么话题?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还有后来难以启齿的事情,曾在我心上划下一道裂痕,多少年来不能愈合。我只记得,我悄悄躲在校门墙壁一侧,望着押解洪流老师的吉普车从身边驶过,驶出校门而去,扬起的尘土久久不肯散去。就在前一天的课堂上,他还给我们讲“思想道德修养”,领着我们唱“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是谁,让他一夜之间变成一个坏人?
他将在纯阳宫临摹两年壁画,也许更长时间。而我,一颗心被高扬塞得超过了负荷,再也放不进一丁点东西。也许不久,我就将远走高飞,去省城与高扬生活在一起。这世界可真有意思,这位我曾暗恋过的老师,又一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竟然如同一池水扔进一粒石子,一阵涟漪过后,就恢复了原来的平静。在这个夕阳将要隐去的下午,让我怀疑,那座以辛亥革命闻名的老宅子里发生过的一切,是否与我有关?P7-8
现代化进程中的山西文学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课题。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将面对,难以回避。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细胞,也同样如此。这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来转移。综观世界各国,在这种转化的进程中,都有了不同的选择,并表现出各异的特色。但总的来说,还是目前我们称之为“发达国家”的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其成功的转化有诸多原因,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与其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农耕文明的不发达,以及突出的个人奋斗精神、重利思想、实用主义等有极大的关系。而目前世界上的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则在向现代化转化的历史进程中,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就中国而言,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农耕文明得到了充分发展,并达到了最为繁荣的境界。现在的发达国家在转型早期的生存压力等表现得并不明显,从而一种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逐渐固化。向现代化转型的原生性动力并不强大。从某种意义来看,中国实际上进入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发展境界,那就是,依靠劳动来创造财富,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有剩余的时间来体验人生的乐趣等等。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主要靠外部的强力推动。就是说,因为先发国家对财富、权力、欲望的强烈追求,在吸纳了东方文化,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中国文化之后,骤然表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状态。其商业首先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依靠对海外市场的分割,使过去形成的传统的世界市场在大航海时代变得更加活跃。同时,工业技术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人类的新发明成几何级数增长。新技术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物质生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而与之相应的是社会制度的进一步变革。一种能够服务新的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管理系统逐渐建立,并在血与火之中不断完善。在这样的变革转型中,东方古老的中国受到了西方先发国家的强烈冲击。传统的农耕文明与新发的工业文明之间出现了严重了错位,并引发了控制、占有与反控制、反占有的残酷斗争。中国从农耕文明的辉煌顶峰跌落,中国人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并反思自身文明存在的问题。在外力的冲击下,中国不自觉地开始了向现代化转化的历史进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筚路蓝缕、奉献牺牲,前赴后继、求索奋斗,就是要重新找到国家独立、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实现民族的复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不同的人们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为这样一个艰难而宏伟的目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中国的文学,同样没有疏离民族的历史追求,甚至在许多关键的历史时刻,承担了开启民智、传播思想、激发斗志、重塑文明的历史重任。在这样一个艰难的充满了探索的转型进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自己最大的智慧与韧性。一直到新中国的建立,才基本形成了主权统一、独立自主的现代国家形态,并以超人的勇气与奋斗精神、惊人的创造力与发展速度迈向现代化。在这样一个伟大的转化进程中,中国虽然经历了失败、屈辱、挫折,但终于创造了他人所没有的成就。而我们的文学,正是这一历史的亲历者、推动者、表现者。就山西文学来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方阵,当然也是这一历史的组成部分。其努力与贡献非常突出。
首先是推动了现代汉语的大众化,为现代汉语从知识阶层走向普通民众,并使二者有机结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经历了一个从“器”到“道”的转变。所谓“器”,就是中国人在最初以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器物先进,因而倡导“洋务运动”,开办现代工厂,引进西方设施,等等。这些努力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来看,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事实很快证明,仅仅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并不能解决问题。之后发生了制度层面的改革,包括推翻清王朝,建立立宪政权,仿效欧美三权分立及选举制度等等。但是,这种形式上的制度变革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反而使中国成了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的文化。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后部分进行批判;一方面引进国外的思想如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等等。新文化运动成为当时风生水起的社会思潮。从今天来看,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有许多过激之言。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具体的历史场景,就会感到这些批判背后所表露的急切心情及历史合理性。在新文化运动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成果就是把中国人使用了数千年的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从文化发展传承的角度来说,以文言文为代表的中国书面语言具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文明意义。可以说,文言文的简洁、精炼、典雅,以及其表情达意的丰富性,是世界上任何语言都难以企及的。这也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但是,从历史发展的现实来看,文言文也具有非常严重的局限性,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首先是缺乏精确性。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思维追求整体感、人文感、艺术感,中国的语言缺少对事物的准确表述。这种特点虽然具有非常强烈的人文色彩,以及超越了具体现象的整体感,但是与现代工业技术发展中对事物精确性表达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语言的背后体现的是思维方式。
从某种角度来看,山西文学似乎为我们呈现出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百年变迁史。这不仅表现在人们广为关注的小说创作之中,同时也更加丰富地表现在文学的其他领域,如诗歌、散文、戏剧,以及逐渐从散文文体中独立出来的报告文学及传记文学之中。当我们追寻这种变迁的历史时,不能割断由山西而表现出来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从远古以来,这一文明代代相传,承续不绝,其中涌现出众多的仁人贤士。作为个人,他们有自己所处的具体的历史环境、成长条件,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他们似乎勾勒出中国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脉络。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价值选择,以及思维模式。对他们进行研究,并用传记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今天的人们了解并感受他们所具有的闪光的人文价值,不仅对今天的改革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我们现代化进程中的文明重建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将首先使我们看到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的影响力,进而使我们能够进一步确立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觉性。在这些如星光一般闪烁的先人身上,我们将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价值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承续山西文学的精神品格,创作出新的能够表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而对五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那些曾经做出突出贡献的英杰才俊进行文学式的描述,也将是我们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努力。因此,组织编辑出版山西文学“双百工程”,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这一“工程”包含两个序列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百部长篇小说”,其中一部分是已经发表出版并产生了较大影响的现当代小说。通过集中编辑出版,可以使我们比较全面地回顾审视山西文学某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另一部分是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其目的是推动山西长篇小说的不断繁荣。把它们列入这一工程,即是对文学发展的新推动,也可以延续已有的成果,使人们看到山西文学创作的最新成就及更加生动的面貌。二是“百部山西历史文化名人传记”。山西的报告文学近些年来表现出非常活跃的态势。不仅参与创作的作家比较多,出现的作品比较多,而且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其中一些作家应该说是中国报告文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同时山西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对中华文化发展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英杰先贤。以传记的方式把这些先人在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贡献表现出来,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追寻中华文化的精神、操守、品格,并使我们从先人的风采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楷模和动力,激励我们推动中国的改革发展进步。所以,这也就成为我们的一种责任。相信通过这一努力,既将促进山西文学的进一步繁荣,也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责任,重塑我们的文化形象,展示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与智慧,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
张雅茜著的《此生只为你》介绍:今年春天的某个早晨,电话里洪流老师说:他走了。我后天一早到,去奔丧。声音从省城传来,通过光缆的过滤,仍然没有改变我熟悉的那种冷静、从容、笃定和略显几分磁性的深沉……
张雅茜著的《此生只为你》描写了宋梅影从十四岁情窦初开到她突然遭遇车祸的四十年时间里异常曲折坎坷的情感经历。小说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所展示在读者面前的,通过对宋梅影这一女性形象的集中描写而完成了对于女性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和深入思考。一个渺小的凡俗的女人,怎样披荆斩棘,在尘世中淌出一条通向梦想和理想的淋漓血路;于是,我们知道了,梦想比强大的生活坚韧,因为,它拥有使一个女人再生的秘密,绽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