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传记的权威版本,所有版本都是这套书的删减版、重写版、简化版。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6)》出版40年来,一直是胡雪岩研究的至高经典,无可超越。作者高阳是当代唯一与金庸齐名的历史小说作家,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的美誉。
本书为高阳的奠基代表作,有读者称之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
| 书名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6)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高阳 |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胡雪岩传记的权威版本,所有版本都是这套书的删减版、重写版、简化版。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6)》出版40年来,一直是胡雪岩研究的至高经典,无可超越。作者高阳是当代唯一与金庸齐名的历史小说作家,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的美誉。 本书为高阳的奠基代表作,有读者称之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 内容推荐 作者为当代历史小说巨匠,出身钱塘望族,熟读清史,熟悉官场,真实还原出胡雪岩的辉煌一生与悲凉宿命。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6)》讲述了胡雪岩不愿看到洋商长期霸占中国生丝出口的市场,动员国内丝商团结起来,要求洋商提高收购价格。他带头囤积了价值六百万两白银的生丝(超过了上海生丝全年交易量的三分之二),欲逼洋商就范,百年企业史上第一次中外大商战打响了。但新式缫丝技术的潮流不可遏制;中法战局又使得上海人人自危、交通阻断、贸易停顿,胡雪岩吃本太重,资金周转不灵,被逼入全面崩溃的边缘。此时李鸿章与左宗棠的政治斗争也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政敌暗中散布胡雪岩资金不足的消息,储户纷纷到胡雪岩钱庄提现,挤兑风潮暴起,几天的时间内,胡雪岩一手经营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一代巨商胡雪岩,最终无力回天,破产抄家,其凄凉晚景令世人唏嘘不已。 目录 第一章 改弦易辙 第二章 家有喜事 第三章 甲中之变 第四章 变起不测 第五章 仗义执言 第六章 夜访藩司 第七章 回光返照 第八章 探骊得珠 第九章 大封典铺 第十章 赠妾酬友 第十一章 少年绮棼 第十二章 不堪回首 第十三章 人去楼空 第十四章 城狐社鼠 第十五章 烟消云散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改弦易辙 汇丰银行的买办曾友生,为人很势利,喜欢借洋人的势力以自重。他对胡雪岩很巴结,主要的原因是,胡雪岩跟汇丰银行的“大班”不论以前是否认识,都可以排闼直人去打交道,所以他不敢不尊敬。但胡雪岩却不大喜欢这个人,就因为其势利之故。 但这次曾友生是奉了他们“大班”之命,来跟胡雪岩商量,刚收到五十万现银,需要“消化”,问胡雪岩可有意借用。 “现在市面上头寸很紧,你们这笔款子可以借给别人,何必来问我这个做钱庄的?” “市面上头寸确是很紧,不过局势不大好,客户要挑一挑。论到信用,你胡大先生是天字第一号的金字招牌。”曾友生赔着笑说,“胡大先生,难得有这么一个机会,请你挑挑我。” “友生兄,你言重了。汇丰的买办,只有挑人家的,哪个够资格来挑你?” “你胡大先生就够。”曾友生说,“真人面前不说假话,除了你,汇丰的款子不敢放给别人.所以只有你能挑我。” “既然你这么说,做朋友能够帮忙的,只要办得到,无不如命。不过,我不晓得怎么挑法?” “无非在利息上头,让我稍稍戴顶帽子。”曾友生开门见山地说,“胡大先生,这五十万你都用了好不好?” “你们怕风险,我也怕风险。”胡雪岩故意问古应春,“王中堂有二十万银子,一定要摆在我们这里,能不能回掉他?” 古应春根本不知道他说的“王中堂”是谁,不过他懂胡雪岩的意思,是要表示阜康的头寸很宽裕,便也故意装困惑地问:“呀!小爷叔,昨天北京来的电报,你没看到?” “没有啊!电报上怎么说?” “王中堂的二十万银子一半在北京,一半在天津,都存进来了。”古应春又加一句,“莫非老宓没有告诉你?” “老宓今天忙得不得了,大概忘掉了。”胡雪岩脸看着曾友生说,“收丝的辰光差不多也过了,实在有点为难。” “胡大先生,以你的实力,手里多个几十万头寸,也不算回事,上海谣言多,内地市面不坏。马上五荒六月,青黄不接的时候,阜康有款子,不怕放不出去,你们再多想一想看。吃进这笔头寸,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胡雪岩点点头停了一下问道:“利息多少?” “一个整数。”曾友生说,“不过我报只报八五。胡大先生,这算蛮公道吧?” “年息还是月息?” “自然是月息。” “月息一分,年息就是一分二。这个数目,一点都不公道。” “现在的银根,胡大先生,你不能拿从前来比,而且公家借有扣头,不比这笔款子你是实收。” 胡雪岩当然不会轻信他的话,但平心而论,这笔借款实在不能说不划算,所以彼此磋磨,最后说定年息一分,半年一付,期限两年,到期得展延一年。至于对汇丰银行,曾友生要戴多少帽子,胡雪岩不问,只照曾友生所开的数目承认就是。 胡雪岩原来就已想到,要借汇丰这笔款子,而汇丰亦有意贷放给胡雪岩。彼此心思相同,加以有胡雪岩不贪小利,提前归还这很漂亮的一着,汇丰的大班,越发觉得胡雪岩确是第一等的客户,所以曾友生毫不困难地将这笔贷款拉成功了,利息先扣半年。曾友生的好处,等款子划拨到阜康,胡雪岩自己打一张票子,由古应春转交曾友生,连宓本常都不知道这笔借款另有暗盘。 司行中的消息很灵通。第二天上午城隍庙豫园的“大同行”茶会上,宓本常那张桌子上热闹非凡,都是想来拆借现银的。但宓本常的手很紧,因为胡雪岩交代,这笔款子除了弥补古应春的宕账以外,余款他另有用途。 “做生意看机会。”他说,“市面不好,也是个机会,当然,这要看眼光。看准了赚大钱,看走眼了血本无归。现在银根紧,都在脱货求现,你们看这笔款子应该怎么用?” 古应春主张囤茶叶,宓本常提议买地皮,但胡雪岩都不赞成,唯一的原因是,茶叶也好,地皮也好,投资下去要看局势的演变,不能马上发生作用。 “大先生,”宓本常说,“局势不好,什么作用都不会发生,我看还是放拆息最好。” “放拆息不必谈,我们开钱庄,本意就不是想赚同行的钱。至于要发生作用,局势固然有,主要的是看力量。力量够,稍微再加一点,就有作用发生。”胡雪岩随手取过三只茶杯,斟满其中的一杯说,“这两只杯子里的茶只有一半,那就好比茶叶同地皮,离满的程度还远得很,这满的一杯,只要倒茶下去,马上就会流到外面。这就是你力量够了,马上能够发生作用。” …… P1-3 后记 写完《灯火楼台》最后一章,真有如释重负之感。本书自连载未几,即谬承读者奖饰有加。单行本出版后,行销遍及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甚至还有许多外国读者,他们不识中文,特为请他们的中国朋友讲解。但说来让我有些啼笑皆非,这些外国读者是想从拙作中,学得胡雪岩的经商技巧,实为始料所不及。 《胡雪岩》三部曲的写作过程,跟小女的年龄相仿佛。在这十余年之间,我们经济发展的情势,使得我在写作中途,不断产生新的感慨,其中最深刻的是: 第一,胡雪岩失败的主要原因。当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导致工业革命后,手工业之将没落只是时间的问题。胡雪岩非见不及此,但为了维持广大江南农村养蚕人家的生计,不愿改弦易辙,亦不甘屈服于西洋资本主义国家雄厚的经济力量之下,因而在反垄断的孤军奋斗之下,导致了周转不灵的困境。胡雪岩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资本家,如果在现代一定会获得政府的支持,但当时的当政者并无此种意识。所以他的失败,可说是时代的悲剧。 第二,胡雪岩失败后,态度光明磊落,不愧为我乡的“杭铁头”。看到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经济犯罪事件,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从胡雪岩身上记取若干警惕与感化? 最近重游香港,使我又有了第三个浓重的感慨,胡雪岩是李鸿章和左宗棠争夺政治权力、争议发展路线下的牺牲者。从事投资,要看投资环境,而其间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政治稳定。 高阳 书评(媒体评论) 高阳是一流的历史小说家。 ——金庸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 ——华人小说界公认说法 高阳的成就独一无二,甚至难以找到继承人。 ——当代华语小说家张大春 高阳尤其擅长的是清史,在他所有的历史小说中,写清代的几乎篇篇精彩绝伦,与历史的真实面目贴近。 ——《新京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