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伊耶那岐命与伊耶那美命 一 天地始分 一 天地始分的时候,生成于高天原的诸神之名号是:天之御中主神,其次是高御产巢日神,其次是神产巢日神。此三神并是独神,且是隐身之神。 世界尚幼稚,如浮脂然,如水母然,漂浮不定之时,有物如芦芽萌长,便化为神,名曰宇麻志阿斯诃备比古迟神,其次是天之常立神。此二神亦是独神,且是隐身之神。 以上五神为别天神。 二 其次生成的诸神的名号是:国之常立神,其次是丰云野之神。此二神亦是独神,且是隐身之神。其次生成的诸神的名号是:宇比地迩神,其次是妹须比智迩神,其次是角杙神,其次是妹活杙神,其次是意富斗能地神,其次是妹大斗乃辨神,其次是淤母陀琉神,其次是妹阿夜诃志古泥神,其次是伊耶那岐神,其次是妹伊耶那美神。 以上自国之常立神至伊耶那美神,并称神世七代。(以上二神是独神,各为一代,其次成双的十神,各合二神为一代。) 二 诸岛之生成 三 于是天神乃命令伊耶那岐命,伊耶那美命二神,使去造成那个漂浮着的国土,赐给一枝天之琼矛。二神立在天之浮桥上,放下琼矛去,将海水骨碌骨碌的搅动。提起琼矛来,从矛头滴下的海水积累而成一岛,是即淤能碁吕岛。 四 二神降到岛上,建立天之御柱,造成八寻殿。于是伊耶那岐命问其妹伊耶那美命道: “你的身子是如何长成的?”她回答道: “我的身子都已长成,但有一处未合。”伊耶那岐命道: “我的身子都已长成,但有一处多余。想以我所余处填塞你的未合处,产生国土,如何?”伊耶那美命答道: “好吧。”于是伊耶那岐命说道: “那么,我和你绕着天之御柱走去,相遇而行房事。”即约定,乃说定道: “你从右转,我将从左转。”约定后,绕柱而走的时候,伊耶那美命先说道: “啊呀,真是一个好男子!”随后伊耶那岐命才说: “啊呀,真是一个好女子!”各自说了之后,伊耶那岐命乃对他的妹子说道: “女人先说,不好。”然后行闺房之事,生子水蛭子,将此子置芦舟中,舍使流去。其次生淡岛,此亦不在所生诸子数中。 五 于是二神商议道: “今我等所生之子不良,当往天神处请教。”即往朝天神。天神乃命占卜,遂告示曰: “因女人先说,故不良,可回去再说。” 二神回去,仍如前次绕天之御柱而走。于是伊耶那岐命先说道: “啊呀,真是一个好女子!”随后伊耶那美命说道: “啊呀,真是一个好男子!” 六 这样说了之后,复会合而生淡道之穗之狭别岛。其次生伊豫之二名岛。此岛一身而有四面,每面各有名号,故伊豫国称为爱比卖,赞岐国称为饭依比古,粟国称为大宜都比卖,土左国称为建依别。其次生隐伎之三子岛,又名天之忍许吕别。其次生筑紫岛。此岛亦一身而有四面,每面各有名号。故筑紫国称为白日别,丰国称为丰日别,肥国称为建日向日丰久士比泥别,熊曾国称为建日别。其次生伊伎岛,又名天比登都柱。其次生津岛,又名天之狭手依比卖。其次生佐度岛。其次生大倭丰秋津岛,又名天御虚空丰秋津根别。因以上八岛系最初所生的国土,故日本称作八大岛国。(P3-7)
臣安万侣言。夫混元既凝,气象未效,无名无为,谁知其形。然乾坤初分,参神作造化之首,阴阳斯开,二灵为群品之祖。所以出入幽显,日月彰于洗目,浮沉海水,神祗呈于涤身。故太素杳冥,因本教而识孕土产岛之时,元始绵邈,赖先圣而察生神立人之世。实知悬镜吐珠,而百王相续,吃剑切蛇,以万神蕃息欤。议安河而平天下,论小滨而清国土。
是以番仁岐命,初降于高千岭,神倭天皇,经历于秋津岛。化熊出山,天剑获于高仓,生尾遮径,大乌导于吉野。列舞攘贼,闻歌伏仇。即觉梦而敬神祗,所以称贤后,望烟而抚黎元,于今传圣帝。定境开邦,制于近淡海,正姓撰氏,勒于远飞鸟。虽步骤各异,文质不同,莫不稽古以绳风猷于既颓,照今以补典教于欲绝。
暨飞乌清原大宫,御八大洲天皇御世,潜龙体元,洊雷应期,闻梦歌而想纂业,投夜水而知承基。然天时未臻,蝉蜕于南山,人事共洽,虎步于东国。皇舆忽驾,凌渡山川,六师雷震,三军电逝。杖矛举威,猛士烟起,绛旗耀兵,凶徒瓦解。未移浃辰,气诊自清。乃放牛息马,恺悌归于华夏,卷旌戢戈,舞咏停于都邑。岁次大梁,月踵夹钟,清原大宫,升即天位。道轶轩后,德跨周王,握乾符而总六合,得天统而包八荒。乘二气之正,齐五行之序,设神理以奖俗,敷英风以弘国。重加智海浩瀚,潭探上古,心镜炜煌,明睹先代。
于是天皇诏之:朕闻诸家之所赍,帝纪及本辞,既违正实,多加虚伪,当今之时,不改其失,未经几年,其旨欲灭,斯乃邦家之经纬,王化之鸿基焉。故惟撰录帝纪,讨核旧辞,削伪定实,欲流后叶。时有舍人,姓稗田名阿礼,年是廿八,为人聪明,度目诵口,拂耳勒心。即敕语阿礼,令诵习帝皇日继,及先代旧辞,然运移世异,未行其事矣。
伏惟皇帝陛下,得一光宅,通三亭育,御紫宸而德被马蹄之所极,坐玄扈而化照船头之所逮。日浮重晖,云散非烟,连柯并穗之瑞,史不绝书,列烽重译之贡,府无空月。可谓名高文命,德冠天乙矣。于焉惜旧辞之误忤,正先纪之谬错,以和铜四年九月十八日,诏臣安万侣,撰录稗田阿礼所诵之敕语旧辞,以献上者。
谨随诏旨,子细采摭,然上古之时,言意并朴,敷文构句,于字即难,已因训述者,词不逮心,全以音连者,事趣更长。是以今或一句之中,交用音训,或一事之内,全以训录,即辞理叵见以注明,意况易解更非注。亦于姓日下谓玖沙诃,于名带字谓多罗斯,如此之类,随本不改。大抵所记者,白天地开辟始,以讫于小治田御世,故天御中主神以下,日子波限建鹈草葺不合尊以前为上卷,神倭伊波礼毗古天皇以下,品陀御世以前为中卷,大雀皇帝以下,小治田大宫以前为下卷。并录三卷,谨以献上。臣安万侣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和铜五年正月二十八日,正五位勋五等太朝臣安万侣谨上
安万侣著,周作人译的《古事记》系统记述了日本的神话与传说,于古老奔放的故事中展开一场日本源流风貌之巡礼。全书分为三卷,上卷所记是日本诸神的由来与神话传说故事,重心落在日本国土的形成和天皇的起始。中卷及下卷是从神武天皇至推古天皇的三十三代日本天皇的记事和传说,史实与虚构相混杂,所记主要是日本天皇的征讨与平乱,施政建制,皇室传说等等。
安万侣著,周作人译的《古事记》不单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书籍,也是影响力巨大的书籍。没有它,日本将不再是日本,日本人的魂魄将无处归位。在这个意义上,《古事记》不枉是“日本第一书”。
首先,从严格意义上讲,它是一部史书,而且是一部由皇室规定的“正史”。在结构上,全书共三卷,上卷所记是日本诸神的由来与神话传说,即“本辞”;中卷及下卷史实与虚构相混杂,名之“帝纪”,其中既有年表式的记录,也有有趣的故事。这似乎也表现了日本这个民族很有趣的特点——就算是在做很严肃的事,譬如编纂正史,他们也要融入一些想象,一些意趣。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说,《古事记》为日后的文字更广泛地参与记事,以及文学创作提供了范例与空间。
周作人先生对古典作品把握精准,译笔生动,最大程度地还原了神话的质朴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