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梦浙商情(最美浙商故事)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浙商是浙江省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为浙江、为中国乃至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杨轶清编著的《中国梦浙商情(最美浙商故事)》分“浙商档案”“浙商故事”“创业之道”“浙商语录”“社会贡献”等五个栏目,包含丰富、真实、珍贵的照片资料,从不同的方面展现浙商的人生理想和道德情操,相信能给广大青少年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内容推荐

杨轶清编著的《中国梦浙商情(最美浙商故事)》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两富两美浙江建设,精选在各领域有代表性的30位浙商,用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的语言,向青少年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创业故事,展现他们在各自领域里寻梦、追梦的精彩人生和理想情怀。作者杨轶清是提出浙商概念的第一人,同时也是资深浙商研究专家。基于多年的采访经验和对当代浙商精神面貌的了解,通过广泛的信息采集和与浙商企业负责人的多次访谈交流,完成此书。文稿资料详实,语言通俗,故事性和可读性都很强。

目录

丁磊:没有下文的辞职报告

马云:闯到地球的外星人

王水福:西湖边的哲商

王均瑶:“胆大包天”第一人

王振滔:两把火和一把剪刀

叶文贵:金乡小院里的破车壳

冯根生:根生何处

苏增福:人生70从头始

李书福: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李如成:不求风云,专心耕耘

步鑫生:一把剪刀“剪开”企业改革帷幕

邱继宝:“国宝”的飞跃之路

汪力成:动物学家梦想破灭

沈国军:不断挑战新高

陈妙林:“伤心”的调令

陈爱莲:女拖拉机手的出彩人生

茅理翔:不断变换前进的跑道

周晓光:大山里走出来的“时尚女王”

郑坚江:梦想是干出来的

宗庆后:中国首富的三次热泪

胡柏藩:从“老师”到“老总”

南存辉:鞋匠起步的创业人生

徐文荣:中国“梦工厂”厂长

徐冠臣:从家庭作坊主到浙商领袖

郭广昌:寒门子弟的传奇人生

郭胜华:海外“青田村村长”

陶晓莺:中国“家政女王”是怎么炼成的

喻渭蛟:世界因我们而触手可得

鲁冠球:老鲁的“冠球之路”

楼金:自古雄才多磨难

后记

试读章节

痴迷无线电的技术狂人

谈及中国互联网时,“丁磊”这个名字难以忽略。他被看作是中国首个依靠互联网成功创业的草根偶像。

丁磊,1971年出生于浙江奉化,父亲是奉化食品厂的副厂长。他5岁时,家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这是他的父亲靠查阅无线电书籍,买来零部件,自己捣鼓出来的。当时,整个奉化县只有两台电视机。只要一播电视剧,家里里里外外就挤满了人。这段儿时的记忆对丁磊的触动很大,父亲成了他探索技术世界的启蒙老师。

早年的丁磊算不上标准的好学生,五年内换了三所小学,初中时仍然没有一点“学霸”的痕迹,靠努力冲刺才考上了重点高中。然而,他却很早就表现出技术狂人的特征。每次同学到他家里玩,总能看到他在拆这拆那。上初一时,丁磊就自己组装了一台六管收音机,能接收中波、短波和调频广播。当时,丁磊最向往的职业就是电子工程师。

高考后,丁磊顺利迈进了自己喜欢的大学——位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上说,这所西部高等学府有大量的电子科技类书籍,丁磊为此神往不已。在电子科技大学,丁磊学的是通信,但他骨子里喜欢的却是计算机编程。那时,丁磊常常一头钻进图书馆,借阅各种外文杂志。一个学期里,他不仅用光了自己所有借书卡上的借阅次数,还要借同学的来用。图书馆里自然科学类的最新杂志,每一期他都读过。当时他已经敏锐地感觉到,计算机对人类来说,绝不仅仅是一种计算工具或教学工具那么简单。

三)欠跳槽,到广州自立门户

1993年,丁磊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宁波市电信局工作。电信局的工作是“铁饭碗”,待遇也不错,但丁磊总感觉难尽其才。在这期间,他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越发想到外面的世界瞧一瞧,看一看。两年后,丁磊从电信局辞职。尽管家人强烈反对,单位也迟迟没有批复他的辞职报告,但他去意已决。这一年,丁磊在人生中第一次“开除”了自己。

这位24岁的奉化青年,就这样在1995年的夏天,揣着几千元钱只身南下闯荡。在广州飞捷公司,他架设了Chinanet上第一个“火鸟”:BBS,通过上网聊天结识了很多网友。当时上网的人还很少,这种特别的交流方式,让丁磊对互联网的钟爱与日俱增。可惜好景不长,因为种种原因,这家公司几乎难以维持下去,丁磊又一次选择了离开。

1997年1月,丁磊去了美国硅谷。在这个后来创造了无数神话的地方,他感受到年轻人的激情和活力,热火朝天的创业氛围令他印象深刻。回国后,丁磊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前途。他窝在家里整整想了5天。第6天,丁磊决心自立门户,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于是,他选择了互联网。

沉浮纳斯达克的网易神话  1997年5月,丁磊在广州淘金路上一间只有8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创办了网易公司——想让中国人上网更容易,这就是“网易”这个名字的由来。创业的50万元资金,一部分是丁磊一行一行写程序攒下来的,另一部分是他向朋友借的。

很快,网易公司就在邮箱领域取得了成功。不到一年,这家只有8个人的公司已经创利500万元。1998年,网易公司开始向门户网站转型,并成长为此后几年中国著名的三大门户网站之一。丁磊也和搜狐的张朝阳、新浪的王志东三人一起,成了当时轰动一时的“网络三剑客”。华尔街的投资者们踏破了网易公司的门槛,纷纷嚷着要给他们钱。那时,网易公司的员工才不过10人。

2000年6月,网易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上市不久却赶上科技股开始崩盘,股价节节下跌。眼看公司难以为继,丁磊甚至萌生了把网易公司卖掉的念头,只是当时就算要卖,也根本没有人敢接盘。2001年9月,因误报财务收入,网易公司被迫停牌,这让本已惨淡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丁磊遭遇了创业以来最大的危机。

在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丁磊认定在线娱乐是网易公司最好的出路,他决定大举进军网络游戏。这个想法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异想天开。媒体、同行们都说丁磊疯了,报纸上骂声一片,但乐观的丁磊却充满信心。这一年,他辞去了董事长的职位,躲在广州的一个角落,带领一帮兄弟“卧薪尝胆”,终于顺利推出了网络游戏《大话西游Online》。P3-5

序言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经历过历史沉浮的梁启超,站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振臂一挥,发出这样的感叹。

历史的演变向世人昭示,无论处于什么时代,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都离不开广大的青少年。这是历史赋予青少年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面对的是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人际关系纷繁复杂的新形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影响着人们,误导着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规划自己的人生理想,无疑至关重要。

蕴含深厚传统文化精髓、伴随现代经济变革、历经时代考验的浙商精神,在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精神力量的同时,也逐渐演变成一种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精神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面对激烈的竞争,广大浙商从容不迫,脚踏实地,以“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的“四千精神”,创造了一个个财富传奇。浙商们的创业经历、经营谋略和人生感悟,定能给广大青少年以人生启迪,成为青少年成长道路上指路的明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本介绍浙商创业故事的《中国梦·浙商情——最美浙商故事》,以弘扬优秀浙商精神为目的,促使广大青少年不仅在理念上认识浙商精神的内涵,更要在成长过程中传承浙商精神,以浙商的先进事迹激励自己、武装自己,塑造终身受益的优良品格。

精神需要延续,文化需要传承,与时俱进的浙商精神在风云变幻的环境下经久不衰,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青少年,应当见贤思齐,自觉与先进的精神文化为伍,义无反顾地接下传承浙商精神的接力棒,为建设“两富两美”浙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所言,不足为序,希望大家开卷有益。

后记

浙商是浙江省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为浙江、为中国乃至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作为企业家来说,创造物质财富是本分;作为硬币的另一面,他们创造的精神财富,在这个时代或许更有价值。客观地说,浙商创造精神财富的能力,也与他们的经济地位相符,在全国领先。他们在社会责任、公益慈善上的努力,他们的勤劳敬业、诚实守信等品质,构成了时代正能量的组成部分。

2016年,G20峰会在中国的浙江杭州举行,这是浙江和杭州的荣幸,也是浙商的自豪。浙商是全球化生存的典型中国人群,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浙商的身影和脚印。浙商已经走向世界,但作为最近30多年崛起的创业者群体,世界还需要对浙商有更多的了解。

海内外浙商是一个拥有近千万创业者的庞大群体,每位浙商的创业人生都可以写一本书。事实上,有些浙商已经被写了不止一本书。要在一篇两三千字的文章里,呈现他们最美的瞬间和最精彩的片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然,如果写好了也会更有价值,相当于一本书浓缩了几十位浙商的精华。

本书选取的30位浙商代表,并不以知名度和资产多寡为依据,而是考虑他们创业人生的故事性、典型性和启发性,关注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以及对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少年的激励启发意义,经过多方衡量而选取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省委书记期间,十分关心浙商群体,并对浙商的健康发展做过精辟论述。总书记指出,“‘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我们选取总书记当年亲自撰写的言论集《之江新语》中的这一篇,作为本书的开篇之语。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也抽时间为本书写序,他认为浙商精神的传承最好从娃娃开始。

本书在前期信息采集和成稿过程中,得到了浙商本人和所在企业相关负责人的大力支持。他们或者协助安排访谈交流,或者提供珍贵照片、详细素材或者初稿。他们包括:传化集团陈英俊、华立集团张桂芳、苏泊尔集团高昆明、复星集团孟文博、雅戈尔集团章凯栋、网易公司李滢和蔡玉立、横店集团李坚强、新光集团徐军、奥克斯集团唐登富、万丰奥特集团陈春晓、奥康集团张世杰、开元旅业张书、方太集团范斌、三替集团谢君岚、飞跃集团罗坚、新和成公司王志敏、海南亚洲制药集团俞中,以及步鑫生生前好友林坚强等,还有许多不同环节的贡献者,在此无法一一列举。此外,感谢浙商博物馆的同仁钭卓珍、何晓威、张丽洋、周燕燕、林国瑜、方清梅、李忆慈、吕帆俊、吴殉、邢开顺等,正是你们的团队合作,帮我分担了很多具体事务,让我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本书的创作。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是一家看起来与浙商“距离比较远”的出版社。正是你们的选题策划和约稿,让我下决心梳理多年来的积累,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浙商。从2000年开始,我已经出版了7本浙商主题的专著,但无一例外是理性的甚至学术的、适合成年人的读本。这本纯故事书,是第一本为少年儿童写的浙商题材读物。在G20峰会举行之际推出,更多了一分特殊的意义和色彩。因此,也特别感谢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决策和促成。

书评(媒体评论)

精神需要延续,文化需要传承,与时俱进的浙商精神在风云变幻的环境下经久不衰,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青少年,应当见贤思齐,自觉与先进的精神文化为伍,义无反顾地接下传承浙商精神的接力棒,为建设“两富两美”浙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存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8: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