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序言
01 中国的政治创新试验及其世界意义
02 宪法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03 中国城市居民公共政策满意度调研
04 市场导向的行政审批制度在中国城市间的扩散
05 中国司法改革的路径与困局
06 改革时期国企高管的社会与政治流动:中国超级经理人的崛起
07 改革开放时期的一个(可能的)转折点
08 中国的社会政策改革:“碎片式发展主义”的视角
09 中国选民:1993-2013
10 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及政策变迁
11 为何是行政包干制?—政策执行的组织基础
12 中国农村扶贫策略的演进
13 制度化、分权化与适应性治理:中国政策过程研究的三大流派及其理论创新(1990-2013)
14 如何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社团在中国侨务公共外交中的作用
15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政策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的公共政策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政策与环境互动两个层面,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公共政策模式。对中国公共政策模式的研究和总结不仅对国家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对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有借鉴意义。郑永年、莫道明、刘骥主编的这本《改革--困境与出路》集中探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政策发展的历史和重点问题,国际国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公共政策模式,以及中国未来公共政策发展和变迁可能的方向以及政策建议。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于2014年在广州召开了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公共政策: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各专家学者,集中探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政策发展的历史和重点问题,国际国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公共政策模式,以及中国未来公共政策发展和变迁可能的方向以及政策建议。郑永年、莫道明、刘骥主编的这本《改革--困境与出路》对发言学者的优秀论文进行了汇总,既有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公共政策所做的理论界定与分析,也有实践层面的整理和评估,既对国内公共政策进行了集中谈论,也加入了国际视野的比较,针对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政策变迁提出了诸多值得深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