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行政法理论体系初步建构完成之后,通过研习判例实现“本土化”应该是中国行政法发展的基本进路,章剑生,黄锴主编的《行政法判例研读(Ⅱ)》,各篇文章均以我国行政法领域内的典型或疑难案件为主要论述对象,在行政法的理论与司法实践之间架构起了一座桥梁。
检验公法理论能否适用于中国的关键点,恰恰在于司法实务中能否真正借由这种理论的分析框架和论证过程有说服力地推导出判决结论。
法官透过案例所呈现出来的对成文法规范的解释本身,不仅是中国公法理论的素材渊源,而且承载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素。
《行政法判例研读》(I)与(II)则是“行政法判例研读会”的报告论文总汇,章剑生,黄锴主编的《行政法判例研读(Ⅱ)》选取了近年最高法院和地方各级法院裁判的典型案件进行评析,通过判例研究推动了公法理论的发展。
“目的性限缩”在行政审判中的适用规则 黄锴
内部行政程序的效力外化与司法审查 陈秀 张方杰
论行政允诺范式的阿基米德支点 黄琳
消极要件缺失时的规范适用 尹培培
行政允诺司法审查路径之反思 郭兵
政府信息公开中“内部管理信息”的判定 梁艺
作为行政法法源的司法解释 张亮
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之界限研究 徐建
高校学位授予行为司法审查进路研究 黄琳
论行政程序裁量的司法审查标准 郭兵
行政机关与第三人共同致害之责任分担 张亮
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权的实效性考察 余军 张文
最高人民法院国家赔偿典型案例“示范指引”作用的意义 胡若溟
正当程序在行政复议第三人程序裁量的适用 刘雪鹂
不确定法律概念最终决定权的界定路径 徐大闯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