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风云时代与风云人物1840-1919)/新历史丛书》为历史学家、蒋介石研究专家杨天石先生关于中国近代史(1840-1919)方面的新作。这是一部不得不读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之作,一部关于近代中国的透彻解析之作,一部拨开近代史研究迷雾的清醒之作,一部用史实检验既往的原则、分析和判断的扛鼎之作,一部透过史料用心与历史交流的诚挚之作!
| 书名 | 近代中国(风云时代与风云人物1840-1919)/新历史丛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杨天石 |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近代中国(风云时代与风云人物1840-1919)/新历史丛书》为历史学家、蒋介石研究专家杨天石先生关于中国近代史(1840-1919)方面的新作。这是一部不得不读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之作,一部关于近代中国的透彻解析之作,一部拨开近代史研究迷雾的清醒之作,一部用史实检验既往的原则、分析和判断的扛鼎之作,一部透过史料用心与历史交流的诚挚之作! 内容推荐 《近代中国(风云时代与风云人物1840-1919)/新历史丛书》中,杨天石先生既用生动笔法描写了大变局面前清政府“五虎”制敌的荒诞,又用扎实的史料澄清了维新变法中康有为等人的密谋和史实;既阐述了辛亥革命时“头颅热血拼一掷”的万丈豪情,也论述了辛亥革命成功后革命党人的面对的艰辛时局;既描绘了慈禧、光绪、鲁迅、钱玄同等近代人物的不同画像,又深入阐述了儒学、国粹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对近代中国的不同影响。 目录 第一辑 变局:莽莽神州叹陆沉 马桶阵、面具兵与“五虎”制敌 黄遵宪与苏州开埠交涉 孙中山秘密赴沪时的笔谈——读日本外务省档案 1911年的拒英、拒法、拒俄运动 第二辑 维新:有约闻鸡同起舞 梁启超为康有为弭祸——近世名人未刊函电过眼录 翁同龢罢官问题考察 康有为谋围颐和园捕杀西太后确证 康有为“戊戌密谋”补证 天津“废弑密谋”是维新派的虚构 围园杀后——康有为的武力夺权密谋 袁世凯《戊戌纪略》的真实性及其相关问题 须磨村密札与改良派请杀袁世凯的谋划——读日本外务省档案 保皇会的“妙语妙事” 梁启超游美国而梦俄罗斯 康有为的联满倒袁计划──读台湾所藏梁启超未刊函稿 没有不可变的“祖宗之法”——戊戌维新运动一百周年感言 第三辑 革命:头颅热血拼一掷 章士钊与辛亥革命前的理论鼓吹 邹容自贬《革命军》 同盟会的分裂与光复会的重建 从“排满革命”到“联满革命” 为有炮声动地来——清末报纸对武昌起义的反应 汤化龙密电辨讹 辛亥革命何以胜利迅速,代价很小 第四辑 共和:创业艰难蹉跎多 黄兴致井上馨函回译及解读──读日本井上馨文书 华俄道胜银行借款案与南京临时政府危机 民国初年的轮船招商局借款——兼论革命党人的财政困难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黄兴与日本驻旧金山总领事的通信——读日本外务省档案 孙中山的一次北京未遂之行──读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段祺瑞函 北京政府致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电——读美国所藏顾维钧档案 第五辑 人物:青史毕竟有是非 青史毕竟有是非——读林则徐诗有感 慈禧太后其人——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演讲 光绪皇帝的新闻思想 谭嗣同的《狱中题壁》诗 章太炎为何要砸拿破仑与华盛顿的头 鲁迅《自题小像》新探 钱玄同自揭老底 牡丹花前的特殊“批判会” 第六辑 思潮:众里寻他千百度 儒学在近代中国 《天朝田亩制度》与“割尾巴” 论辛亥革命前的国粹主义思潮 论《天义报》刘师培等人的无政府主义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前途——兼论清末民初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批评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在国家图书馆“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上所做的报告 试读章节 鸦片战争时期有几则故事,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谈。 其一为杨芳大摆马桶阵。那是1841年春,道光皇帝派杨芳为参赞大臣,随靖逆将军奕山赴广州,防剿英国侵略军。说起这位杨芳,原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的一位名将,在镇压川、楚白莲教及河南天理教起义中,屡立战功,官也从把总一直升到提督,成为省一级的高级将领。当他初到广东之际,人们耳闻他过去的事迹,“所到欢呼不绝,官亦群倚为长城”。不想在他进入广州之后,却突发奇论,说是:我在实地,夷在海上,风波摇荡,然而夷炮却能经常打中我,我炮却不能打中夷,肯定夷人有邪术。于是传令保甲大量收集妇女使用的马桶,载在木筏上,派一副将率领,自己带兵埋伏在岸上。约定当侵略军来犯时,一声炮响,所有木筏一字排开,马桶口一齐指向敌人,他自己则从旁抄出夹击。令下之后,保甲当然照办,副将也遵命布阵。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其二为宋国经驱遣面具兵出战。侵略军打到浙江了,杭、嘉、湖地区的行政长官、道台宋国经想以奇兵制胜。他想到了宋朝名将狄青披发、戴铜面具作战的前例,便派人在市场上购买纸糊面具数百个,招募了342个乡勇,装成鬼怪,在衙门内昼夜演习。操练纯熟之后,再派都司一人、千总一人率领这支“特种部队”出战。那天是个大白天,三百四十多个乡勇,人人戴着假面具,“跳舞而前”。其结果,当然也可想而知。 其三为奕经据签语决定反攻时间。奕经是道光皇帝的侄子,位居吏部尚书。1841年10月,道光皇帝任命他为扬威将军,带兵驰赴浙江,反攻英军。途经杭州时,在关帝庙求得一签,签语中有“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保汝平安”之句。奕经大喜,决定以“虎”制敌。按旧时说法,寅属虎,于是奕经便选择壬寅年、壬寅月、戊寅日、甲寅时作为反攻之期。这样便把时间定在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1842年3月10日)夜四更,共“四虎”。为了增加一“虎”,奕经又特命生年属虎的安义总兵段永福统率西路兵马。根据这样的原则确定的反攻,其结果当然更可想而知。 上述三事,第一事见于梁廷槽的《夷氛闻记》与佚名的《夷匪犯境闻见录》,第二事、第三事见于贝青乔的《咄咄吟》,都是当时人记当时事之作,所述自当可信。特别是《咄咄吟》,它的作者原是苏州的一介书生,激于爱国义愤自动投到奕经麾下,“始命入宁波城侦探夷情,继命监造火器,寻又带领乡勇派赴前敌,终命帮办文案”“内外机密,十能言之七八”,因此,他的著述就更加可靠。 鸦片战争中,堂堂的“天朝上国”居然败在“蕞尔岛夷”的手下,人们读了这三段故事,也许可以恍然于其原因了。 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历来重道轻器,把人伦、义理看得高于一切,视科学为雕虫小技,再加上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上上下下形成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昏庸和愚昧。龚自珍曾经慨叹,当时不仅没有才相、才史、才将、才士、才民、才工、才商,甚至连才偷、才盗也没有。杨芳、宋国经、奕经的事例虽是个别的,但又是有代表性的。其他人的知识水平并不见得比他们高明多少。官僚如此,百姓又何尝相反。以后来的义和团为例,相信一道灵符下肚便可以刀枪不人,其实和杨芳的马桶阵之类并无多大差距。 愚昧不能抗敌,自然也不能兴邦裕民。中国要奋飞,就必须于铲除旧制度根基的同时,铲除滋生于这一土壤上的形形色色的愚昧。五四时期的先驱者于呼喊民主之外,又呼喊科学;今之国家领导人既提倡决策的民主化,又提倡科学化,都实在是对症的良方。 P2-P3 序言 中国近代史现在通常分两段: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为第一段,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第二段。本书内容系从个人关于第一段历史所写的大小各类文章中选择,其标准是:较重要者、学术上有新意者、比较可读者。所收各文,最早的写于20世纪60年代,最晚的写于近年间,为保持原貌,均未作改动。由于规模和字数限制,若干文章只能割爱。 中华民族有过辉煌的往昔,到了鸦片战争前夕,却暗淡了,衰落了,于是,西方和东方后起的强国日本打进来,落后的、腐朽的、专制的中国自然不是对手。结果,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强加于我,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于是,救国、自强、维新、革命,成为时代的主潮,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孙中山、黄兴等,一代代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陆续走上历史舞台,目的都在于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书所选文章,共分六辑: 第一辑,反映列强侵略日益加深、加重的危急形势。 第二辑,叙述维新运动的兴起及其领导人从“拉车前进”到“拉车后退”的过程。 第三辑,再现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发展与胜利。 第四辑,探讨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后续状况。 第五辑,研析林则徐以来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谭嗣同、孙中山、章太炎、鲁迅等重要人物。 第六辑,评介鸦片战争以来的几种代表性的思潮及不同的救国道路。 读者可以看出,这六辑涉及的问题都很大,而所选文章都只是谈某个问题、某个方面,某个人,甚至只是某个点。古语说,一管窥天,倘使读者能从本书所提供的“管,,中见到“天”的一个角落,则本人将很高兴。今人常云,“总结历史经验”。我多年写史,着重清理和还原历史过程,期望读者自己思考,作出必要的判断。倘使读者能从本书对历史过程的叙述中有所体悟,我将更加高兴。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