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军团我的兵/红色中国少年励志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张品成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一、过节不过节对樊天九来说无所谓

过了泸定桥,交火的事就少了。大渡河激流汹涌,且不说那座铁索桥,仅仅是倚仗了泸定城后的危崖险壁,对方也要拿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人和不和不知道,但天时、地利两项都叫对手给占了。还有恶仗、大仗要打。动员令是这么说的:能渡河否与红军命运生死攸关,各部队官兵皆要保持不畏牺牲奋勇向前之精神,向着胜利前进!

天九就很激动,在那种持续的亢奋之中,他常常在人前人后出现,看见士兵的枪总想摸一把。“小鬼,别乱动!”

天九其实已经十四岁了,但却长得瘦瘦小小,看上去也就八九岁的样子,队伍里的人都把他当小孩子看。

他是个伢,队伍上下叫小兵都叫小鬼,所以,队伍上的人都那么叫他。天九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小鬼?那你们是大鬼啦?没听说呀,叫神不好吗?”他常朝人翻白眼。

“没那么叫的。小神大神,哦哦,我们老家那儿有叫‘跳大神’的,那是驱鬼。”

“就是嘛,”天九说,“神汉跳大神驱鬼,叫‘小鬼’叫人驱了赶了,有什么好?不吉利!”

枪炮声在前方响得激烈,封子宣院长也在医院作了动员:大仗、恶仗之后,伤员必陡增,医院要提前做好准备。

然而那种情形却没有出现,医院上下忙活了一阵,却没有多少伤员送来。天九当然想不到那么多,他们在医院做后勤工作,只跟着大部队行动。前方队伍开路,冲锋陷阵,攻关夺隘。有伤员送来,医院就要忙,仗打得越大、越激烈医院就越忙,医生、看护们的心情就越沉重。医生做手术,看护们做帮手。天九连这也插不上手,他做的活儿,也就是递递汤水扫地打铺扎担架洗绑带……

天九有时做一会儿就皱眉头,他跟封院长说:“我好手好脚的一个男人,你跟首长说说,让我去前线!”

封院长听了这话,也不说什么,抓过杆马枪杵在天九面前,天九的个子比那杆枪矮了一截。“你还没杆枪高,你上前线?”

天九黑了脸,想哭哭不出。他就大口大口地吃东西,吃相也不好。队伍上时常断粮,哪能放开肚子吃?有人就抢过天九手里的碗,不客气地说:“你牢里放出来的?”但英秀却悄悄往天九的碗里扒吃食。她知道天九不是贪吃,是想长个儿。

但你再怎么吃,三天两天里能长多高的个儿?

天九记得那天的事。首长说今天你过节哩,叫达旺多给你加个菜。天九就懵了,他不知道首长说过节是什么意思。队伍攻进泸定城的那天正好是六月一日,英秀告诉他,这要在苏区,今天有些热闹的,上头会组织很多活动,叫蓝衫剧社来演戏,还有篮球赛,晚上还猜灯谜,是伢们妹子家们过年哩。

英秀说:“可惜那时你不在,要在,你一定很开心。”

天九很响地“哦”了一声。他对过年过节没什么印象,在天九看来,过节是最难受的日子,大家欢天喜地,而他却高兴不起来。人家有家可回,但天九是孤身一人。一个孤儿,寄人篱下,过个什么节?天九是个放牛娃,人家一家团聚,他只有牛儿做伴,他和牛过节。人家欢天喜地,他的脸却像霜天里的叶子,蔫不唧的。

他不知道一个节日有什么好过的。所以过节不过节对樊天九来说无所谓。他只记住这么一个日子。他随着队伍过了那座叫泸定桥的铁索桥,就急行军翻过二郎山。

那一天,是1935年6月1日。首长说是儿童节。

二、天九叫英秀姐

英秀比樊天九大十岁,天九叫她英秀姐,英秀说:“你该叫我姨的,我叫你娘姐。”

天九说:“我没娘!”

英秀笑了:“你没娘?那你和孙猴子一样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天九说“我要是能那样就好了,我要是孙猴子就好了。我有七十二变的本事,也能拔根毛想要什么有什么。可我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我是娘生的。”

英秀又笑了:“那你说你没娘?”

天九说:“我是说我没见过娘。”

天九永远忘不了那天发生的事。红军从黎平过,见雪地里一个伢倒在那儿,摸下鼻子,还有口气,说,活着哩。红军就把这个伢交给了卫生队。

英秀和医官忙活了一整夜,把天九从阎王爷那儿抢了回来。其实天九也没什么病,就是饿的、冻的。天下大雪,大风把牛棚吹垮了,天九和长工们冒着风雪去找牛。牛找回来了,东家说你去看看牛棚里牛怎么样了,得加些料。那天,天九已经有两顿饭没吃了,还在大雪天找走失了的牛。但东家没让他及时吃饭,而是惦记着他的牛,让牛及时吃饭。天九还不如一头牛。天九饿得没了力气,走着走着,就倒在路边了。

活过来的天九开口闭口叫英秀姐。“姐,我跟你们走!我没地方去了,我不跟你们走又会叫阎王唤了去!”

英秀找到封子宣,他是一院之长。

封院长说:“我找首长去,这事我做不了主的哟。”

首长想了想说:“那就带上这孩子吧,放在你们医院里听你们安排。”

天九就跟着这支队伍走。走着走着,才知道这支队伍叫红军。天九跟着这支叫红军的队伍,也不知道要往哪里去。他问过英秀,“姐,咱这是往哪儿去?”英秀摇了摇头,“你别管这个哟,连封院长都不知道队伍往哪里去。”天九想,对呀对呀,我管它呢。有饭吃有衣穿,不挨饿受冻就行了。

不久,队伍攻进了遵义城,有了吃有了穿,天九以为队伍就在这儿安营扎寨了。但没出一个月,又往北走,在赤水河上来回了四趟。然后就进入了大山里,再在大山里走,就听说是由黔入了滇——到了云南。他们吃到了香香的腊肉,天九从没吃过那种腊肉。人家告诉他,那叫火腿,宣威火腿。人家说那是天下最好的火腿,是贡品。

那几天,吃得香也吃得饱,天九问英秀:“姐,这回该到地方了吧?”

英秀说:“到了吧?”

但他们很快就知道了,还是没到。才待了两天就离开了那地方。

天九说:“我们这么走,要到什么地方去呀?”

英秀说:“快到了吧,你别问了。”

英秀说话时笑笑的,脸上总像开了朵花,天九爱看那张脸。英秀是那种很标致的女人,脸很白,眼睛很大,有一头油黑的头发。十六岁时,英秀就嫁给了镇上的一个篾匠。她以为她的日子就和别的女人一样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此依靠着这个男人,养大几个儿女,日子不好不坏地过下去,一直到老。但没想到篾匠竟然得了一场病,一命呜呼了。族里人说英秀是“扫帚星”,让她有多远走多远。英秀没走多远,就改嫁给山里一个烧炭的。可才过了半年,炭窑却塌了,男人埋在炭窑里和炭一起成了灰。英秀哭了两天,心想,自己还真是个“扫帚星”哟,走到哪儿都被人唾弃、被人指戳。想想,生不如死。她走到河边,一闭眼往河里跳。

可英秀没死成,一支队伍从那儿过。有人把她从阎王爷那儿抢了回来。

那些人说:“好死不如歹活。”

英秀说:“我是‘扫帚星’,好活歹活都害人。”

对方就笑着说“世上无神无鬼更没有‘扫帚星’的哟!穷人只有自己能救自己……”

英秀半信半疑,但她没再想死的事了,就是想,那几天她也没法寻死,因为她病了。她被送到了医院里,病好后,也就留在医院里了。她跟着这支队伍在苏区过了几年好日子。这年的秋天,队伍突然就开拔,在湘江那儿还打了场恶仗,但到底还是撑了下来,九死一生。

然后就遇到了天九。

天九睁眼见到英秀的第一面,就喊她“姐”!

英秀有些惶恐:“你别叫我姐!”

天九说:“你看不起我,不认我这个弟?”

英秀摇头,说:“我怕我真是‘扫帚星’,害了你。”

天九说:“我百毒不侵的哟,到阎王爷那儿走过一遭的人,还怕什么‘扫帚星’?”

“我就是要叫你姐!”他说。

P3-10

书评(媒体评论)

张品成是一个融红军情绪与顽童意识于一身的作家。一些原始的红军故事、历史素材被他以现代意识重新审视,以童年视角重新里现。他笔下的小红军,不仅是无畏的战士,更是散发着人性光辉的成长中的少年。

——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高洪波

张品成在革命历史题材儿童文学创作领域数十年如一日的思考和写作,他对红色叙事、英雄情结、少年成长等的独特探索和表达,使他成为这一领域一位”现象级”的作家。《我的军团我的兵》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在长征这一伟大的征程中,两位少年所经历的磨难、洗礼以及精神上的成长,这对今天的孩子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引意义。

——儿童文学研究者、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方卫平

一想到“红色少年文学”,首先涌入我脑海的就是“张品成”这个名字。之所以信赖、喜欢他这方面的作品,是因为他不只是用脚。更是用心去触摸红军尤其是小红军留下的足迹,他几乎用全部的时光去做这一件事情,这种固执源于深情,这种深情让他不允许自己笔下的人物失真、浮泛、想当然。所以他笔下的一个个小红军,站在历史的深处却宛如就在眼前,是那样元气淋漓,真切自然,鲜活生动。

——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李东华

目录

第一章

 一、过节不过节对樊天九来说无所谓

 二、天九叫英秀姐

 三、你们的任务不一般

 四、颜面不能丢

第二章

 一、好日子要大家一起过

 二、你能去的地方我怎么不能去

 三、队伍四处寻找吃食

 四、他感觉镐尖碰到个硬东西

第三章

 一、咂酒

 二、酒是粮食精

 三、首长也在纠结

第四章

 一、这任务非同一般

 二、英秀说了捉石鸡的门道

 三、天九心里满是阳光

第五章

 一、欧前响从一开始就觉得这事不可思议

 二、试吃一定要在个“试”字上

 三、天九很快就觉得自己是块生铁

 四、阎王他不要我

第六章

 一、首长到底走出了那扇低矮的门

 二、一堂特殊的课

 三、男人们那会儿都围在那儿过烟瘾

第七章

 一、四个字就是命令

 二、特殊任务

 三、初来乍到

 四、一个现象让天九和欧前响大惑不解

第八章

 一、这是我们的军团

 二、人不可貌相

 三、一头也不能少

第九章

 一、首长叫我来你们这儿借牲口

 二、他们借那些牛马到底干什么呢

 三、天九一直牵挂着那些借出去的牦牛和马匹

第十章

 一、他们借了我的“人马”没还我

 二、我跟你说重要的事情哩

 三、天九心如刀绞

第十一章

 一、军令面前无儿戏

 二、天九怪怪的

 三、救救红军

后记

序言

我自小生活在江西赣南当年属于中央苏区的一座小村,周边的老人对当年的红军都留有深刻的记忆。这也难怪,他们是亲历者。

我从他们那儿听来很多真实的红军故事,这些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后来的成长道路。我现在能成就自己的人格和事业,跟那些红军的故事是分不开的。

后来我成了一名作家,想为今天的青少年写点东西。我自然想到我的成长,我想,那些红军的故事,对我们下一代人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那一年,我突然决定写红军了。

动笔之前,我深思了很久,该写一些什么样的故事给今天的小读者?红军的故事一直有很多作家在写,但能让少年读者喜爱,却是件不容易的事。我能写出让少年朋友爱读的故事来吗?我想,我得对他们负责。

这当然是个严肃的问题,作为一个作家,对读者负责是你的立身之本。尤其是这么严肃的题材,更要有个严肃的写作态度。

我没有经历过战争,更没当过红军。要塑造有血有肉的红军形象,要写出耐读好看的红军故事;我知道不是那么容易。当初,我甚至对自己都有些怀疑。为了积累写作素材,写好红军故事,我决定对红军的革命遗址进行探访。那一年,我二十五岁,开始了赣南之行,重走长征路。

那以后,我数次重走长征路。我付出了许多,吃了不少苦,但我收获得更多,体验了常人无法体验的快乐。最重要的是,我真正了解了红军。

写红军我很少写打仗,我自己很喜爱打仗的故事,但我却不想让少年读者在我写的红军故事中涉猎战争。这有点儿奇怪。也许因为现在有太多的作家写红军会涉及打仗,他们有那么种激情和热情,我觉得我没必要凑那热闹,我也没必要步人家的后尘。也许我研究红军太投入,那些枪声炮火中的血肉横飞、尸横遍野,实在不想再引领今天的孩子深入其间。我追求的是通过我写的故事,将小读者带入那个年代红军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而不是单纯的打仗中。也许,我害怕战争的喧嚣掩盖了历史和人物身上某种更深沉的东西。

通过红军的故事,我想表现的是一种精神。人是需要一种精神的,红军的精神,使他们战胜了一切,取得了胜利。这种精神,今天的孩子十分需要。

一直以来,关于红军的写作,我都在坚持自己的道路。当然,我是本着敬仰和崇拜之情去进行我的关于红军的写作的,其中满满的激情,满满的正能量。

《我的军团我的兵》依然没有写战争场面。我对我的编辑说:我希望今天的孩子能知道真正的红军,知道他们经历过的一切,不仅有肉体的伤亡,还有常人不可能经历的精神磨难。那些经历,比死亡还要痛苦。我想让孩子们知道,长征精神不只是空泛的口号,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实质。这种精神能让后人明白许多事理,觉悟出一些对自己的人生有益的东西。我自己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我相信很多孩子会和我一样,从中得到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神养分,从而走向成功。

张品成

内容推荐

张品成著的《我的军团我的兵》讲述了少年樊天九和欧前响先后加入红军。长征途中,红军被敌人疯狂“围剿”,而来到川西北后,“断粮”更成为红军面临的最大难题。队伍上下积极寻求“自救”,两个少年也忘我地投身其中:樊天九勇敢试尝野菜,欧前响从山林中搜寻动物们隐藏的果实……两个少年逐渐成长为部队里的“小英雄”。后来,一项重要的任务又交到他俩的手上——看管当地藏族群众留下的牦牛、马和羊。这可是维护红军声誉和脸面的大事,牲口一头也不能少!两个少年决心好好完成任务,樊天九甚至还给这些牛马羊都起了名字,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军团”自己的“兵”。可不久之后。陆续有人来借牛借马了。让人费解的是.不断有人来借,却总不见有人来还。樊天九决心去找回他的那些未归队的“弟兄”……

编辑推荐

张品成著的《我的军团我的兵》描写了在革命战争年代,两个“小鬼”——天九和欧前响在炮火的洗礼中,逐渐坚定信仰,成长为合格的小战士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小读者们,在历史的洪流当中,渺小的个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奋争和努力,获得了成长,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6: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