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的女孩雷梦拉终于可以坐上校车去读三年级了。
这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按理说,应该让人充满期待。可是这一路走来,跌跌撞撞,烦恼丛生:出师不利。刚上校车,漂亮的橡皮擦就弄丢了;穿着的新凉鞋发出刺耳的嘎吱响声,被人喊作“大脚怪”;照顾薇拉珍却要被当马骑这还只是刚刚开始,后面还有一连串的麻烦呢。
真是小小少年,无尽的烦恼。
这是八岁女孩的烦恼,也是成长的烦恼,更是生活在底层、家庭困窘的孩子的烦恼。无论是要不厌其烦地跟薇拉珍玩幼稚的游戏,还是将生鸡蛋敲破在脑壳上成为全班焦点;无论是家境拮据只能以牛舌代替牛排,还是在课堂上呕吐大病一场……你几乎看不到童年的快乐和成长的顺利。幸好,在灰暗的背景下,总有一些亮光。“厨房大灾难”里姐妹俩联手做出美味的晚餐让爸爸妈妈赞不绝口……这些,无疑是窘迫生活中的一线阳光。尤其是贝芙莉·克莱瑞的《雷梦拉八岁》的最后,在那个下着雨让人情绪糟糕的星期天,爸爸建议一家人出去吃华堡汉堡,却被一位灰发老绅士抢先付账。这让雷梦拉一家人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经历这样的变化,小小的雷梦拉也在开始长大,开始懂得隐忍,开始向善向美。
三年级的生活可不简单!
贝芙莉·克莱瑞的《雷梦拉八岁》讲述了八岁的雷梦拉马上就要读三年级了。在学校,爱出风头的雷梦拉因为一次“鸡蛋事件”而担心老师说她是讨厌鬼;在家里,经历“牛舌风波”的姐妹俩要自尝苦果,为父母准备一顿晚餐;生病后,她竞能别出心裁地做一场精彩的读书报告……
这就是八岁的雷梦拉,聪明又可爱,淘气又任性。在她三年级的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成长的美好和希望……
第一章 开学第一天
雷梦拉·昆比希望爸爸妈妈不要给她训话,她可不想让任何事情毁了这令人激动的一天。
“哈哈,我要自己坐校车去上学啦。”吃早饭时,雷梦拉向姐姐碧翠西炫耀着。自打前一天,她就兴奋得连胃都在抽动。她暗自期望上学的这段路程不长不短,既让她感觉离家足够远,又不至于会晕车。昆比家这边的学校在暑假里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雷梦拉需要坐校车去上学。女孩们原来的格兰伍德学校现在变成了一所只招收四至六年级的高小,所以雷梦拉不得不到附近的西达小学就读。
“你就得意吧。”碧翠西非常兴奋,并没有把妹妹的话放在心上,“今天开始我就要上中学了。”
“是初中。”雷梦拉纠正道,她可不想让姐姐蒙混过关,把自己说得比实际年龄大,“罗斯蒙特初中又不是高中,再说,你可是要走路去上学的。”
到了雷梦拉这个年纪的孩子,开始要求周围人说什么做什么都要准确无误,甚至对他们自己也一样。整个暑假,只要有大人问她在上几年级,她都会回答“三年级”。但她觉得这么说有些不诚实,因为她还没有开始念三年级。但她又不能说自己还是二年级学生,因为她在六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念完二年级了。大人们不知道,暑假里的学生是没有年级的。
“你们两个都别得意。”昆比先生边说边端着自己的早餐盘子进了厨房,“今天不只是你们俩要上学。”昨天是他在乐购超市做收银员的最后一天。今天他就要回到大学学习,希望成为他所说的“一名真正的教师”。在完成学业前,昆比先生每周有一天要在乐购超市的冷冻食品仓库里工作,以此来帮助整个家庭“勉强度日”,就像大人们说的那样。
“再不抓紧时间,你们就笑不出来了。”昆比太太说。她的手不断地搅动着洗碗池里的泡沫,身上穿着她在诊所做接待员时穿的白色制服,她隔着一小段距离站在洗碗池前,防止水溅到衣服上。
“爸爸,你也要做作业吗?”雷梦拉擦掉嘴边残留的“牛奶小胡子”,开始收拾自己的盘子。
“要啊。”昆比先生回答。雷梦拉从他身边走过时,他用擦盘子的毛巾轻轻拍了她一下。雷梦拉咯咯笑着闪到了一边,她看到爸爸那么开心,心里也很高兴。爸爸再也不用一整天都站在收银机前,为一长串心急火燎的顾客们结账了。
雷梦拉把自己的盘子放入水中,问道:“那妈妈要不要在你的学习报告上签字呢?”
昆比太太笑了起来,说:“我倒是不介意。”
碧翠西最后一个将盘子拿进厨房,她问:“爸爸,想当老师要学些什么呢?”
雷梦拉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她的爸爸会读文章,会做算术题。他知道俄勒冈州开拓者的故事,也懂得两品脱相当于一夸脱。
昆比先生把一个盘子擦干放到橱柜里,说:“我要上艺术课,因为我想教艺术。我还要学习儿童发展……”P1-3
一辈子的书
梅子涵
亲近文学
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还有很多的智慧和见解,是你在受教育的课堂上和别的书里难以如此生动和有趣地看见的。慢慢地,慢慢地,这阅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有了不平庸的眼睛。其实谁不知道,十有八九你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文学家的,而是当了电脑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可是亲近文学怎么就是为了要成为文学家,成为一个写小说的人呢?文学是抚摸所有人的灵魂的,如果真有一种叫作“灵魂”的东西的话。文学是这样的一盏灯,只要你亲近过它,那么不管你是在怎样的境遇里,每天从事怎样的职业和怎样地操持,是设计房子还是打制家具,它都会无声无息地照亮你,使你可能为一个城市、一个家庭的房间又添置了经典,添置了可以供世代的人去欣赏和享受的美,而不是才过了几年,人们已经在说,哎哟,好难看哟!
谁会不想要这样的一盏灯呢?
阅读优秀
文学是很丰富的,各种各样。但是它又的确分成优秀和平庸。我们哪怕可以活上三百岁,有很充裕的时间,还是有理由只阅读优秀的,而拒绝平庸的。所以一代一代年长的人总是劝说年轻的人:“阅读经典!”这是他们的前人告诉他们的,他们也有了深切的体会,所以再来告诉他们的后代。
这是人类的生命关怀。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我们都想看见一个孩子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
优秀和经典的书,不是只有那些很久年代以前的才是,只是安徒生,只是托尔斯泰,只是鲁迅;当代也有不少。只不过是我们不知道,所以没有告诉你;你的父母不知道,所以没有告诉你;你的老师可能也不知道,所以也没有告诉你。我们都已经看见了这种“不知道”所造成的阅读的稀少了。我们很焦急,所以我们总是非常热心地对你们说,它们在哪里,是什么书名,在哪儿可以买到。我就好想为你们开一张大书单,可以供你们去寻找、得到。像英国作家斯蒂文生写的那个李利一样,每天快要天黑的时候,他就拿着提灯和梯子走过来,在每一家的门口,把街灯点亮。我们也想当一个点灯的人,让你们在光亮中可以看见,看见那一本本被奇特地写出来的书,夜晚梦见里面的故事,白天的时候也必然想起和流连。一个孩子一天天地向前走去,长大了,很有知识,很有技能,还善良和有诗意,语言斯文……
同样是长大,那会多么不一样!
自己的书
优秀的文学书,也有不同。有很多是写给成年人的,也有专门写给孩子和青少年的。专门为孩子和青少年写文学书,不是从古就有的,而是历史不长。可是已经写出来的足以称得上琳琅和灿烂了。它可以算作是这二三百年来我们的文学里最值得炫耀的事情之一,几乎任何一本统计世纪文学成就的大书里都不会忘记写上这一笔。而且写上一个个具体的灿烂书名。
它们是我们自己的书。合乎年纪,合乎趣味,快活地笑或是严肃地思考,都是立在敬重我们生命的角度,不假冒天真,也不故意深刻。
它们是长大的人一生忘记不了的书,长大以后,他们才知道,原来这样的书,这些书里的故事和美妙,在长大之后读的文学书里再难遇见,可是因为他们读过了,所以没有遗憾。他们会这样劝说:“读一读吧,要不会遗憾的。”
我们不要像安徒生写的那棵小枞树,老急着长大,老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不理睬照射它的那么温暖的太阳光和充分的新鲜空气,连飞翔过去的小鸟,和早晨与晚间飘过去的红云也一点儿都不感兴趣,老想着我长大了,我长大了。
“请你跟我们一道享受你的生活吧!”太阳光说。
“请你在自由中享受你新鲜的青春吧!”空气说。
“请你尽情地阅读属于你的年龄的文学书吧!”梅子涵说。
现在的这些“国际大奖小说”就是这样的书。
它们真是非常好,读完了,放进你自己的书架,你永远也不会抽离的。
很多年后,你当父亲、母亲了,你会对儿子、女儿说:“读一读它们,我的孩子!”
你还会当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你会对孙辈们说:“读一读它们吧,我都珍藏了一辈子了!”
一辈子的书。
克莱瑞通过雷梦拉的眼睛展示给我们真实的生活,告诉年少的读者们,他们并不孤独。
——《科克斯书评》
能同时获得读者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实属难得,从克莱瑞的作品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愉悦的氛围。无论是雷梦拉的冒险经历还是她的日常休闲,都如此真实地再现了生活的原貌。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