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研究阿瑟·韦利的论文虽日渐增多,但大多集中于译文文本的正误辨析,而把阿瑟·韦利作为主要研究个案,对他的生平、翻译研究予以全方位考察依然很欠缺。而从文化交流的视域着手,通过史实的梳理、文本的详尽分析考察他采用的汉学研究策略的著述更是寥寥。冀爱莲著的《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以阿瑟·韦利的著述和论文为研究的基础,结合中英文化交流的史实,分析研讨阿瑟·韦利在长达五十年的汉学生涯中所采用的研究策略,借此努力展示他在汉学领域的重要成果,为当下的中英文化交流寻求方法论的借鉴。
| 书名 | 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冀爱莲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近些年来,研究阿瑟·韦利的论文虽日渐增多,但大多集中于译文文本的正误辨析,而把阿瑟·韦利作为主要研究个案,对他的生平、翻译研究予以全方位考察依然很欠缺。而从文化交流的视域着手,通过史实的梳理、文本的详尽分析考察他采用的汉学研究策略的著述更是寥寥。冀爱莲著的《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以阿瑟·韦利的著述和论文为研究的基础,结合中英文化交流的史实,分析研讨阿瑟·韦利在长达五十年的汉学生涯中所采用的研究策略,借此努力展示他在汉学领域的重要成果,为当下的中英文化交流寻求方法论的借鉴。 内容推荐 作为英国三大汉学家之一,阿瑟·韦利是以传统汉学的边缘者及颠覆者身份出现在英国汉学界的。英美意象派诗歌运动是其选择汉学的主要因素之一,犹太族身份及其孤僻的性格加剧了他与传统汉学的疏离,使他成为既游离于主流汉学传统、又与英国文化保持密切联系的矛盾体。冀爱莲著的《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从中英文化交流的视角入手,通过对阿瑟·书利泽介文本的仔细辨析,梳理了他采用的儿个重要策略,藉此考辨他在英国汉学史上上承19世纪英国汉学传统,下启20世纪下半叶学院派汉学的重要桥梁作用。本著述以阿瑟·韦利生前出版的20部中国文学翻泽研究著作以及相关论文和部分书评展开研究,避免学界仅以一部或儿部作品进行讨论的片面性,努力对其汉学活动和汉学成果作出整体评析。同时,作者谨遵文本分析与社会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综合翻译学批评、影响研究的实证法以及渎者接受的理论进行讨论,材料翔实,论述精到,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 17至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汉学 第一节 “汉学”及其词义辨析 第二节 英国汉学的萌生及发展 第三节 20世纪上半叶英国汉学的新走向 第二章 汉学:阿瑟·韦利的边缘化选择 第一节 汉学学科的边缘化 第二节 犹太民族身份的边缘性 第三节 离群寡居的个性 第三章 阿瑟·韦利汉学成就与汉学观 第一节 阿瑟·韦利汉学成就概述 第二节 阿瑟·韦利的中国文学观 第三节 阿瑟·韦利的翻译观 第四章 散体翻译与跳跃式节律:阿瑟·韦利的诗歌翻译策略 第一节 散体化直译:阿瑟·韦利早期诗歌翻译的选择 第二节 跳跃式节律:阿瑟·韦利译诗的节奏意识 第五章 人类学解读: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之二 第一节 人类学:汉学研究的新方法 第二节 《诗经》的人类学解读 第三节 《九歌》与萨满教 第四节 唐前诗歌译介的文化视角 第六章 传记: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之三 第一节 传记与文化交流 第二节 《李白生平及诗作》 第三节 《白居易生平及时代》 第四节 《十八世纪中国诗人袁枚》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阿瑟、·韦利译述著作分类编目 附录二 阿瑟·韦利家族世系表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