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意大利)路易吉·皮兰德娄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继女 真好笑,经历过这种事情的我,还能装出一副家教良好、纯洁贤淑、符合他那“道德品质健全”的小姐吗?

父亲 对于我来说,这出戏的悲剧就在于这里,仅仅这一件事上。我们通常都以为每个人身上的“人格”只有一种,实际上并非这样;人生让我们体现出了种种可能的性格,所以“人格”也不是只有一种。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体现出来的是这样,在另一件事情上又有所不同,所以就会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来。我们常常通过一件事情,甚至一个细节来判定一个人,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推测。如果当我们不幸做出了那么一件糊涂事,便更能体会到这个道理,当我们做那件事时,并没有将完整的人格体现出来,但假若人们只以这件事来认定我们、批判我们,好像这就是我们的全部,这一辈子也无法摆脱的时候,您难道觉得这公平吗?现在你们了解这个女孩是怀着怎样的歹意了吧?就因为在一个不合适的时机、不合适的场所,她遇见了我,却要用这件我一生中为最羞耻的事情来评价我,这只是一件在很短暂的时间里发生的事啊!这就是我最大的体会。先生,这场戏的价值就在这里,你们接下来就可以看见了。另外还有别人的遭遇,比如他(指儿子)……

儿子 (高傲地耸耸肩)不要说我,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父亲 难道跟你无关吗?

儿子 这事跟我无关,别扯上我,你要清楚,我不可能成为你们中的一员。

继女 没错,我们都是下贱的人,只有你是高贵的!但是先生,您看出来了吗?我每次瞪着他的时候,他总是不敢看我,他的眼睛只看着地,因为他明白他对不起我。

儿子 (不看她)说我吗?

继女 没错,是你,就是你!都是因为你,我才流落街头,无家可归。(演员们表现出厌恶之色。)你一直用冷冰冰的态度对待我们,不要说家人的温暖,你连基本的表面上的客气都没有。你认为是我们打扰到你了,我们是你那“合法”家庭的入侵者。先生,希望您看看我和他相处的那几场戏吧。他指责我盛气凌人,实际上我都是因为他那冷漠的态度才说出被他认为是“卑劣无耻”的事情的,这才使得我和我母亲、也是他的母亲,来到这个家主持家务。

儿子 (慢慢向前走)他们联合在一起欺负我,先生,您看出来了吧?三对一,他们赢定了。请你们站在我的角度想一下,我乖乖地待在家里,有我正常的生活,忽然来了一个举止粗鲁的女孩气势汹汹地来找我父亲,我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不久之后,她还是那副凶巴巴的样子,又带来了这个小女孩。她对我父亲既暧昧又冷漠,找我父亲要钱也是理直气壮的,好像这是她应得的……

父亲 但是我对你母亲的确有这个义务,确实是有的。

儿子 这些事我又如何知道? (向导演)我既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说过她。突然有一天看到她带着她(指继女)和这个小男孩、小女孩来到我家里。这时,他们对我说:“这也是你的母亲,知道吗?”从她(指继女)这一系列的行为,我猜出了他们的目的。我无法形容我的感受和所经历的事,我也不愿意说出来。我自己在心里都不愿意承认这一切,何况对别人。所以,您知道吗,我对这件事不会搭理的。先生,用戏剧里的话说,我就是“不上台”的角色,我也受不了跟他们混在一起。和他们在一起,我感到特难受。请您让我离开吧。

父亲 什么意思?完全是因为你这样才……

儿子 (愤怒)我又怎么啦?你知道我什么?你关心过我吗?

父亲 我承认!我承认!但这不就是一个情节嘛。你对我,还有你的母亲,怎么能那么的冷酷无情啊。她回来第一次看到已经长大成人的你,虽然认不出你的样子,但她心里却知道你就是她的儿子……(指着母亲,向导演)看看吧,她哭了!

继女 (气愤地跺脚)真是笨蛋啊!

父亲 (指着继女对导演说)您知道的,她和他水火不容。(又指儿子)他说这事情跟他无关,实际上他才是整个戏剧的关键角色。再看这个小男孩,总是怀着恐惧和不安寸步不离他的母亲。这全都是他(指儿子)引起的。这个小男孩的情况也许是最可怜的。他比任何人都更孤单,被人出于好心地带到这个家来,这样却让他感到羞耻和苦闷。(自言自语似的)他真像他的父亲,沉默又胆小。P28-30

目录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亨利四世

附录

 皮兰德娄作品年表

序言

颁奖辞

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霍尔斯陶穆

路易吉·皮兰德娄的创作包罗万象。从一个短篇作家的角度来看,他的作品量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尽管是在这个文学盛行的国度也无人能及。薄伽丘的作品以《十日谈》最为知名,其中有一百则短篇小说,可以说涵盖了众生万象,是世界文坛中的旷世之作。它包含了一百则短篇小说。而皮兰德娄的《一年的故事》(1922—1937)在365天中每一天都有一篇故事。他这些短篇小说主题各异,文风也各有特色:刻画人生的题材,有些是单纯的写实,有的却饱含了深刻的道理或者一些奇特的观点,不过风格却是风趣和嘲讽。他的创作富含诗情,充满想象力,用想象和创造性的观点代替了对现实的渴求。

这些短篇创作皆是作者信手拈来的成果,这样的创作习惯给予作品的只会是富有情感、不矫揉造作和充满活力。短篇小说之所以叫短篇,是因为作者必须在有限的字数内赋予文章严谨的构造,这估计是随性而发的小缺憾。在作者匆忙的下笔中,他很难掌控笔锋的走向,没有照顾到全文的布局。因此,他的短篇作品尽管满溢着无边的创造性,但是这些并不能成为泰斗级文学大师的成名作。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主题在他日后的创作中很大一部分都被引用到他的剧作中。

他的小说并不是他在文坛中扬名的主要领域,虽然他在之后的戏剧创作中所要表达的对现代剧坛有相当深刻影响且具启迪作用的思想,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已有体现,但这仍然为他的戏剧创作奠定了一定的方向和基础。

在这儿,我们会提到在他众多小说里的一部比较能够体现他的整体创作意识的小说。他对于我们存在的这个刻板的唯物主义世界的鄙夷和惧怕毫不遮掩地在这部小说中表露出来——正是《开拍》(1916)。书名来自《初次拍摄》中的电影专用名词。这个词用在一幕戏准备正式摄影的时候,用来提醒演员。讲述的对象是一个摄影师,来自一个大电影公司。摄影师在工作的同时有了非凡的感触,他认为:人生不论悲与喜,皆是物质存在,皆是为了打发用模子印刻出来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生活,除了能够虚度光阴,没有其他作用。照相的机器成了通过胶卷和影片猎食万象、展示万象的妖怪,它令所有事物显现出真实的形态,这种形态只具有虚无的外表而缺失了灵魂。现代社会的人们仿佛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零件一般,呆板且千篇一律地前行着,灵魂早已消失殆尽。作者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竭尽所能地刻画嘲讽现实的生活。

探讨单纯的内心思想问题是皮兰德娄戏剧的基石。尽管作者潜意识中偏向悲观理论,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个年代里的困苦与遭难对他戏剧里的悲伤情怀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  皮兰德娄用《赤裸的面具》(1918一1921)作为他戏剧集的名字,因为它所蕴含的深意是很难以用正确的语言翻译的。从字面上来看,它只是“赤裸的面具”,但是“面具”常常用来比喻光鲜的外表。而这里它所表示的含义是人们自欺欺人和欺骗他人的现象,这正是皮兰德想要表达的“自我”——光鲜的外表之下蕴藏着难以窥探的内心。再加以深刻的研究和分析,这个词可以衍生为“隐藏的面具”:这是作者对于戏剧中人物的刻画——人们的脸上皆蒙覆着一个隐形的面具,只有透过现象才能看到本质。这也正是这个词所要表达的寓意。

皮兰德娄的写作手法中最出彩的便是他拥有可以将人们内心所要表达的想法变成戏剧在舞台上展示出来的能力,戏剧创作的题材来自普通人。他的创作中,灵魂始终存在,一个疑问还没解答,另一个又出现,让人没办法分清当中的重点在哪里。最终,即使他耗费大量心血也没办法知悉,因为它其实本无重点。世上万物皆有与之对立的“象”,我们无法完全地控制其中任何一个,可是这些作品却能掌控万众的呼吸。这样的结果相当违背预想,作者对待这个现象是这么认为的:他的创作“取之于民,赋予作品以灵魂,众多素材经过深思熟虑后征服了我的思维”。这是一个根本的意象,而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被意象伪装成的抽象概念。

人们都认为皮兰德娄只拥有“唯一”的思维,个体灵魂的幻象,也就是“我”的幻象。这个可能性十分轻易地被肯定了。没错,作者完全陷入这样的思维中。但是,如果将这种思维延伸,将人们肯定他的所见、所闻、所思的一切都包揽其中,这样的指责对他来说相当不公。……受这一想法,那是相当危险的。但是不必担心它会发生,因为它存在于其适当的领域里,一般的读者很难领悟到这么深的层次。倘若有人意外地相信他的“自我”是虚幻的,他便会很快地被实际上“自我”还是有这一定程度的真实感所说服。就如同思维的自由是没有办法去正视它的存在,但不管怎样,我们的经历却一直在证明着它的存在,所以,“自我”相当明显地也让人有能够记得它的手段。这种手段很可能是浅显易懂的,但也可能是捉摸不透的。当中最捉摸不透的或许就存在于想法这项功能的本身,特别是想要消除“自我”的想法。

但是这位了不起的作家的剖析工作依旧有着它难以替代的存在感,尤其是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所面临的林林总总的事物的相互比较之下,心理剖析带给我们相当繁杂的事物。它传播着欣喜和快乐,甚至被很多虔诚的人们当作神一样的存在,当作未开化的神灵的敬拜!对于那些有着幻视的人来讲,它就如同水里纠缠不清的海藻,小鱼们经常在海藻丛前彳亍思考,直到想通了,才隐匿在海藻丛中。皮兰德娄的怀疑主义让我们免去这样的经历。更深层次来说,他协助我们,他警醒我们,切忌盲目地用教条主义或者用鲁莽的手段来接触人们内心深处的敏感物体。

按照一个伦理思想家的话来说,皮兰德娄既不矛盾,也没有妨碍任何东西。他凭借着一种高雅的、古典的人道主义来看待人类的世界。他烦闷的悲观思想并没有将他的理想主义消磨殆尽,他深刻地研究理性,没有斩断生命之根。在他的思想里,幸福没有占很大的份额,但是生命的尊严却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亲爱的皮兰德娄博士,将您精彩绝伦的文学创作做一次简要的概述,对于我来讲,简直是困难至极。想让这样的概述毫无瑕疵简直难如登天,但是我很庆幸自己算是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使命。

现在,请您自国王陛下手里接过由瑞典文学院颁给您的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推荐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诺贝尔文学奖大系》这本书包括《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和《亨利四世》两个剧本。《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是路易吉·皮兰德娄的经典剧作,作品运用“戏中戏”的形式,平行地展开了两个主题:“角色”的故事是主要主题,这个主题不是为了讲述一个陈旧的悲欢离合的人间故事,而是为了对造成“角色”悲剧的原因进行探讨:最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人性和人本身的存在。另外一个主题即对于戏剧本质的探讨,一举澄清了舞台与真实、形式与本质的关系。该作品既有心理深度,又富于哲理内涵,具有强烈的感官上和思想上的双重刺激性。《亨利四世》讲述了一个青年绅士在化装游行中被情敌暗算受伤,失去理智,以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四世自居。12年以后,他清醒过来,试图恢复原先的生活,然而已不可能,注定要永远装作疯人生活下去。现实给他铸就了这具疯人的“假面”。

编辑推荐

意大利伟大的戏剧家路易吉·皮兰德娄一生共创作了40多部剧本,其中《六个寻找剧作者的角色》和《亨利四世》已成为世界戏剧史上的传世佳作。在《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中,他笔下的角色反抗创作他们的剧作家,攻击剧场和传统戏剧结构,直至戏剧变成间隔出现的喜剧和悲剧的片段。这无疑是挑战着传统的戏剧模式,此剧亦影响着日后多位荒诞剧作家像贝克特、尤内斯库及品特等人。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这部传世经典采用或戏中戏的戏剧形式,揭示了生活与形式的矛盾,阐释着作者独特的哲学思想;《亨利四世》描写一位只能隐身于一个历史假面之后的现代青年的灵魂悲剧,深刻地揭示出在无限的时间长河中个人为寻求自我价值所作的痛苦挣扎。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6: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