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文烽火工作室著的《战争事典》是台海出版社和指文图书倾力打造的,有众多资深历史、战史作家加盟,奉行给读者带来细节、新意和趣味的原则,用精美的图文编排和优美的文字内容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让读者获得好的阅读体验。
《战争事典021》收录了《争夺蛮荒——欧洲列强在北美的殖民扩张与七年战争较量》《刘备家的人――蜀汉群臣小传》《艺术到技术——拿破仑、普奥、普法战争中的普鲁士总参谋部改革史》《皇权与天下的对抗——南齐朝“检籍”与唐寓之起义》等文章,内容均由相关领域军事、文史爱好者撰写,通过精美的图片、通俗的文字、独到的视角理清了历史的脉络,具有通俗性、可读性等特点。
指文烽火工作室著的《战争事典(MOOK21)》包括以下四个故事:
有种说法,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对殖民地的争夺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兴盛。英格兰和法兰西作为欧洲传统强国,自然也不会屈居人后,《争夺蛮荒——欧洲列强在北美的殖民扩张与七年战争较量》将展现双方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的布局开拓、明争暗斗。
《三国演义》让大家熟悉了三国时代的诸多英雄,特别是刘备一方的谋臣猛将拥有了诸多粉丝。其实在真实历史中,刘备一方还有很多因为小说着墨不多而鲜为人知的能臣干将。《刘备家的人——蜀汉群臣小传》将弥补这个遗憾。
众所周知,近代的普鲁士王国曾依靠先进的军事参谋体系和军国体制,建立起了德意志帝国,但这中领先世界的军事制度也使得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曾经无比强大,甚至自噬其身的参谋体系和军国体制也不是一天就能建立起来的。《艺术到技术——拿破仑、普奥、普法战争中的普鲁士总参谋部改革史》就将从头讲述参谋体系在普鲁士王国时代的成长与壮大。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常用来形容下级对上级的阳奉阴违和消极对抗。在历史上,这种行为也常常出现在皇权与既得势力集团之间。《皇权与天下的对抗——南齐朝“检籍”与唐寓之起义》就将讲述这样一个既得势力集团让皇权都束手无策的故事。
华盛顿家族和英法早期北美殖民史
最早率领家族成员移民北美的是乔治·华盛顿的祖父约翰·华盛顿。当时英国正处于大军阀——“护国公”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之下,因此便有好事者附会说华盛顿家族之所以逃离英国,是因为在内战中支持过最终被送上断头台的查理一世而遭到了克伦威尔的残酷报复。不过据可靠的历史记录,约翰·华盛顿的父亲劳伦斯·华盛顿是个神父,但因为被清教徒指责“经常在酒馆厮混,不仅自己天天酗酒,还引诱别人陷入这种下流的罪恶”而最终被开除了神职,而约翰·华盛顿最终前往北美的动机更多的是想利用当时风靡英国的弗吉尼亚烟草渔利。
位于北美洲东部海岸中部的弗吉尼亚,比邻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湾——切萨皮克湾。海湾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其在北美殖民史上常常扮演着桥头堡的角色,毕竟背靠大海既便于欧洲移民接收母国的给养,又能够有效地抵御当地土著的攻击。而利于船只停泊的曲折海岸线,更令海上贸易和渔业得到长足发展。有趣的是弗吉尼亚恰恰又是北美洲东海岸的一道“分水岭”。弗吉尼亚以北拥有众多适宜大型船只停泊的海湾和大河人海口,最终孕育出了众多世界知名的大都会;而弗吉尼亚以南的海岸线则相对平直,那里的堡礁和沙滩是今天美国的度假胜地,但在当时却是泛海而来的移民船只搁浅的噩梦。这种地理上的差异在未来另一场决定美国命运的战争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弗吉尼亚的命名者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宠臣——沃尔特·罗利。在当时英国文人的口中,罗利是一个西门庆式的花花公子。据说是为了向与自己关系暖昧的伊丽莎白一世表达某种暗示,罗利将自己于1584年发现的罗阿诺克岛命名为“处女地”,随后大张旗鼓地开发了起来。不知道是领悟到了自己宠臣的意思,还是为了对罗利在北美开疆扩土以示褒奖,伊丽莎白一世随即册封其为爵士,并调拨1500名士兵跟随这位罗利爵士再度前往北美,试图重现一个多世纪前西班牙人征服阿兹特克和印加的辉煌。可惜的是荒芜的北美既无黄金更无强大的政权可供颠覆,罗利爵士麾下的精锐部队终日无所事事,最终不得不打道回府。
第一次殖民北美的失败并不能动摇罗利爵士的雄心壮志,1587年英国人卷土重来,向弗吉尼亚运来了首批117名移民。可惜的是罗利爵士梦想中规划的英属北美殖民地尚未建立起来,西班牙“无敌舰队”便已经逼近了不列颠群岛。面对强敌,伊丽莎白一世不得不集中全国的资源用于战争,罗利爵士原定运送补给品和新移民前往北美的船只自然也在征召之列。而等到英国皇家海军好不容易击败了西班牙人,确立了大西洋的海权,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当英国舰船重返弗吉尼亚时,位于罗阿诺克岛的殖民点早已人去楼空。尽管后世西方史学家从各个方面对早期殖民者的失踪做出了解释,但最终好事者还是更愿意相信“消失的弗吉尼亚”是一种神秘莫测的超自然现象,以之为背景的恐怖、惊悚题材作品也颇有市场。
在北美殖民的失利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罗利爵士的仕途。1591年,他因为未经女王的许可便与女王的侍女秘密结婚而被醋意大发的伊丽莎白一世投入了伦敦塔,一度淡出了海外殖民的舞台。弗吉尼亚的开发权转到了伦敦的殖民公司手中。好不容易获得了女王的谅解而重获自由的罗利也对荒芜的北美失去了兴趣。1595年,他率领一支探险队前往南美洲寻找黄金,结果无功而返。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驾崩之后,罗利被以意图颠覆王位的罪名再度送入了伦敦塔。不过鉴于他本人的社会威望,英国王室对他颇为优待,他不仅能将妻儿接来监狱小住,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烟草,还把一个鸡舍改成化学实验室。闲暇之余,他甚至写出了一部《世界史》。不过好出风头的性格让年过不惑的罗利坚持要再去新大陆碰碰运气,最终他因为在圭亚那焚毁了一处西班牙人的殖民地而引发了国际纠纷被送上了断头台。
有趣的是,沃尔特·罗利在弗吉尼亚早期的殖民活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意外地给英国带回了烟草的种子,而当时方兴未艾的欧洲烟草市场正处于掌握着主要烟草产地的西班牙帝国的控制下。沃尔特·罗利不愧是声色犬马方面的行家,在他的推动下,英国贵族们很快也学会了“吞云吐雾”,成了“冒烟的时髦男子”,甚至连伊丽莎白一世的继任者国王詹姆士一世亲自撰文力劝“控烟”也收效甚微。而英国与西班牙之间时好时坏的外交关系,更令弗吉尼亚成为英国烟民唯一的货源地。“处女地”从此成为风靡世界的烟草名牌之一,烟草也逐渐成了拯救罗利爵士一手缔造的弗吉尼亚殖民地的经济杠杆。1616年弗吉尼亚出口了2500磅烟草,到1620年这一数字已经飙升至11.9万磅,而烟草在北美殖民地甚至成了可以流通的货币。1619年,弗吉尼亚的单身汉们以每人120磅烟草的价格向英国本土“订购”了自己的妻子。不过直到此时,整个弗吉尼亚的粮食生产依旧无法自给自足。
英属北美殖民地早期的饥馑源于土地开垦面积的不足和与当地印第安部落的敌对状态。弗吉尼亚当地的土著部族联盟的领导权掌握在颇具才干的印第安领袖波瓦坦手中,对漂洋过海而来的欧洲殖民者,波瓦坦素无好感。在充满敌意的印第安猎手的环伺之下,早期的弗吉尼亚殖民者被迫龟缩于詹姆斯河入海口的沼泽地带。虽然依托名为詹姆斯敦的堡垒,英国移民不至于被赶下海,但是恶劣的生存环境也不断消耗着当地的人口。特别是1609年的冬天,500名定居者中最终苟延残喘到来年春天的仅有区区60人而已。但就在弗吉尼亚前景暗淡之际,一个名为宝嘉康蒂的印第安少女的出现令局势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宝嘉康蒂是弗吉尼亚印第安联盟首领波瓦坦的女儿,按照欧洲人的理解,拥有这样一个有钱有势的父亲,宝嘉康蒂自然可以戴上公主的桂冠。但事实上波瓦坦拥有12位妻子,宝嘉康蒂的母亲只是其中之一,何况印第安部落的婚俗是波瓦坦的每位妻子都会在为他生下一个孩子后被送回到原部落,由部落首领供养直到找到新的丈夫。因此宝嘉康蒂在当地印第安部族中并没有所谓“公主”般的地位。虽然西方史学家竭力渲染宝嘉康蒂对英国殖民者的友好和同情,却无法改变她在1613年被绑架的事实。当时弗吉尼亚殖民政府刚刚与当地印第安人大战一场,英国人诱捕了这位不谙世事的少女以便向其父亲索要被俘的英国人和被缴的武器。波瓦坦同意释放俘虏,但拒绝归还武器。因此在双方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宝嘉康蒂不得不长期滞留在詹姆斯敦。
P4-7
有种说法,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对殖民地的争夺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兴盛。英格兰和法兰西作为欧洲传统强国,自然也不会屈居人后,《争夺蛮荒——欧洲列强在北美的殖民扩张与七年战争较量》将展现双方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的布局开拓、明争暗斗。
《三国演义》让大家熟悉了三国时代的诸多英雄,特别是刘备一方的谋臣猛将拥有了诸多粉丝。其实在真实历史中,刘备一方还有很多因为小说着墨不多而鲜为人知的能臣干将。《刘备家的人——蜀汉群臣小传》将弥补这个遗憾。
众所周知,近代的普鲁士王国曾依靠先进的军事参谋体系和军国体制,建立起了德意志帝国,但这中领先世界的军事制度也使得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曾经无比强大,甚至自噬其身的参谋体系和军国体制也不是一天就能建立起来的。《艺术到技术——拿破仑、普奥、普法战争中的普鲁士总参谋部改革史》就将从头讲述参谋体系在普鲁士王国时代的成长与壮大。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常用来形容下级对上级的阳奉阴违和消极对抗。在历史上,这种行为也常常出现在皇权与既得势力集团之间。《皇权与天下的对抗——南齐朝“检籍”与唐寓之起义》就将讲述这样一个既得势力集团让皇权都束手无策的故事。
烽火
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