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勤华,上海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前任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西方法学史》《20世纪日本法学》《中国法学史》等多部作品,在法学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留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获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2009年获“重量教学名师”。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2015年7月任中华司法研究会副会长。
朱淑丽,河南汝州人。法学博士。著有《法律与民间规范:以荣誉决斗为视角》《欧盟民法法典化研究》等,并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马贺,辽宁沈阳人。法学博士。2008—2009年,留学于法国巴黎大学。著有《欧盟区域刑事合作进程研究》;参与合著《20世纪的比较法》《大陆法系》。现任教于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何勤华、朱淑丽、马贺编著的《纽伦堡审判(对德国法西斯的法律清算第2版)》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战胜国没有采用同态复仇或血腥的报复政策,立即处死战犯,而是采以合乎现代文明理念的方式,通过设立军事法庭,对战犯个人和犯罪组织进行了公开审判和惩处,以此记录历史、警醒未来。
要进行审判,就必须解决一系列法律问题,本书即是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
欧洲战场有四大战胜国,究竟由谁来主持审判?
充满罪恶和双手沾满鲜血的纳粹分子如此之众,到底审判谁?
指控他们犯有哪些罪行?
应依据何种法律进行审判?
通过纽伦堡审判,推动了靠前人权法的发展,为靠前刑法、靠前刑事诉讼法建构了理论、发展了学说。由此次审判确立的基本规则,被称为“纽伦堡原则”;也正是这次审判,为常设靠前刑事法院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版序
题记
一 序章
二 通向纽伦堡之路
三 伦敦会议和《国际军事法庭宪章》
四 起诉准备
五 审判概况
六 共谋罪判决的达成
七 判决中的一般规定和犯罪组织
八 对中央的审判
赫尔曼·戈林
鲁道夫·赫斯
马丁·博尔曼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
恩斯特-卡尔滕布龙纳
威廉·弗里克
九 对军方的审判
威廉·凯特尔
阿尔弗雷德·约德尔
埃里希·雷德尔
卡尔·邓尼茨
十 对经济界头面人物的审判
·冯克
阿尔·施佩尔
弗里茨·绍克尔
雅尔马·沙赫特
十一 对占领区高级官员的审判
汉斯·弗兰克
阿图尔·赛斯-英夸特
康丁·冯·牛赖特
弗朗茨·冯·巴本
十二 对纳粹思想鼓吹者的审判
尤利乌斯·施特赖歇尔
巴尔杜尔·冯·席拉赫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
汉斯·弗里切
十三 尾章
法庭宣判与刑罚执行
纽伦堡审判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附录
一 伦敦协定
二 国际军事法庭宪章
三 起诉书(摘录)
起诉理由
确定各罪犯的个人责任;列举起诉理由之一、之二、之三和之四
四 关于22个被告的控诉和判决一览表
五 国际军事法庭苏联法官的不同意见
(一)宣告被告沙赫特无罪没有根据
(二)宣告被告冯·巴本无罪没有根据
(三)宣告被告汉斯·弗里切无罪没有根据
(四)关于被告鲁道夫·赫斯的判刑标准
(五)对于德阁的不正确判决
(六)对于参谋总部和国防军高统帅部的不正确判决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文献来源
主要人物列表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