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1插图增订版)》以蒋介石日记为主要依据,辅以其他国内外重要相关史料,带领读者探寻蒋介石的生平及内心世界。在本书中,杨天石通过大量引述和分析研究蒋介石日记,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及权威的资料,以专题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青年时期的蒋介石、参加革命的蒋介石、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蒋介石、内战时期的蒋介石、抗战时期的蒋介石、家庭生活中的蒋介石等等。通过史料的挖掘,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探寻其思想发展历程,带领读者追寻真实的蒋介石。
| 书名 |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1插图增订版)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杨天石 |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1插图增订版)》以蒋介石日记为主要依据,辅以其他国内外重要相关史料,带领读者探寻蒋介石的生平及内心世界。在本书中,杨天石通过大量引述和分析研究蒋介石日记,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及权威的资料,以专题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青年时期的蒋介石、参加革命的蒋介石、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蒋介石、内战时期的蒋介石、抗战时期的蒋介石、家庭生活中的蒋介石等等。通过史料的挖掘,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探寻其思想发展历程,带领读者追寻真实的蒋介石。 内容推荐 蒋介石日记的可信度如何?“不抵抗主义”是蒋介石“发明”的吗?蒋介石“抗战到底”的“底”究竟是什么?蒋介石为何发起淞沪会战?面对日寇“诱降”,蒋介石如何应对?孔二小姐“飞机抢运洋狗”事件是真是假?抗战期间蒋介石如何惩治孔祥熙贪腐?蒋介石是如何遏阻孔祥熙对日谋和活动的?蒋介石与史迪威为何水火不容?重庆谈判中蒋介石对毛泽东的态度为何数次180度大转变?抗战后蒋经国上海“打虎”为何失败?蒋纬国的身世之谜如何导致蒋介石、宋美龄的情感危机?陈洁如回忆录为何尘封近30年?《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1插图增订版)》是国内“蒋介石日记解读第一人”杨天石先生,三十余年细心访求,借助蒋介石日记、相关档案与文献,反复比较嘞核,将蒋的所思、所行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思考、研究,揭示历史真相,带你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目录 初版自序 蒋介石日记的现状及其真实性问题 第一辑 国内政治 论国民党的社会改良主义——对“百年老店”的新审视 一 孙中山思想中的改良成分 二 国民党和蒋介石对孙中山思想中改良成分的继承 三 一次改良主义的重要实践 四 一轮又一轮的改良呼吁 五 与共产党竞争,再次提出改良主张 第三国际的解散与蒋介石“闪击”延安计划的撤销——论“第三次反共高潮”并未成“潮” 一 共产国际解散,蒋介石计划“重新研讨”国内政策 二 “闪击边区”计划曝光,中共发动“政治攻势” 三 面对中共的“宣传反击”,蒋介石决定“犯而不校” 四 蒋介石决定进攻延安,风暴将起 五 蒋介石悬崖勒马,紧急刹车 如何对待毛泽东:扣留、“审治”,还是“授勋”、礼送?——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的心态考察 一 抗战胜利,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商大计” 二 斯大林两电催劝,毛泽东决定赴渝 三 初谈不顺 四 蒋介石心态180度大转变化,欲扣留并“审治”毛泽东 五 蒋介石再次180度大转变,决定授予毛泽东“胜利勋章” 第二辑 对日策略 “不抵抗主义”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一 蒋介石迟至9月19日晚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 二 “不抵抗”命令确实发自张学良 三 多年来,张学良一直坦承个人责任 四 张学良为何决定“不抵抗” 五 “不抵抗主义”的历史源头 六 蒋介石的《铣电》,有耶?无耶? 七 南京国民政府默认并且赞同张学良的处理方针 蒋介石与1937年的淞沪、南京之战 一 蒋介石决定拒和、应战 二 中国军队力图“先发制人”,但攻坚战未能取胜 三 日本陆、海、空军协同,中国反登陆战失利 四 为维护中苏交通线,蒋介石决定吸引日军改变主战场 五 蒋介石的大失误,忽视杭州湾防务 六 南京:守乎?弃乎? 七 在极端困难的状况下坚持抗战国策 蒋介石亲自掌控的对日秘密谈判——日方诱和与蒋介石的应对及刹车 一 蒋介石精心指导萧振瀛与和知鹰二之间的谈判 二 面对特殊的日方代表 三 “和平”底牌与张季鸾香港谈判的夭折 四 企图以“和谈”阻挠日本承认汪伪政权 五 日方求和,蒋介石主动刹车 蒋介石对孔祥熙谋和活动的阻遏 一 拒绝被孔祥熙视为“天赐良机”的陶德曼调停 二 制裁唐绍仪谋和 三 制止贾存德、马伯援与萱野长知等人的谈判 四 不理睬孔祥熙与日方首脑会面的要求 五 阻止孔祥熙答复近卫第二次对华声明 六 用“杀无赦”警告萧振瀛与日人重开谈判 七 查究受日方之命到重庆接洽的蔡森、贾存德 八 孔祥熙对蒋介石的汇报有重大隐瞒 九 蒋介石阻遏孔祥熙谋和活动的思想原因 论“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与“抗战到底”之“底”——兼述蒋介石如何对待被日本侵占的东三省 一 为《九国公约》布鲁塞尔会议准备的预案 二 陶德曼的“调停”与苏联的“支持” 三 蒋介石谈判的先决条件:“恢复七七以前之原状” 四 从谈判先决条件变化为“抗战到底”之“底” 五 蒋介石对“抗战到底”之“底”所作的新解释 六 “最大之成功”与“最小限度之成功” 七 反对苏、美两国的妥协、错误主张,力保东北主权 八 在开罗会议上要求明确声明:将东北、台湾等地归还中国 九 国民政府为完全收回东北主权所作的斗争、让步与代价 第三辑 国际外交 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的苏联之行——1923年蒋介石访问苏联纪实 一 关心俄国革命,早蓄游俄之愿 二 机会终于来了,出任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 三 起行赴俄,心系纬国 四 抵达莫斯科,称苏联共产党是“姐妹党” 五 会见红军高级领导人,畅谈进军北京计划 六 《中国革命的新前景》与《致苏俄负责人员意见书》 七 被热情的红军士兵抬了起来,批评外交人员“下流无赖” 八 参观彼得格勒等地,为市况萧条及海军士气担忧 九 再回莫斯科,向托洛茨基等呈递《备忘录》 十 好坏印象夹杂的苏俄观感 十一 俄国人拒绝在库仑建立军事基地,蒋介石大失所望 十二 批评苏俄政府“无信”,察觉斯大林等人“排斥异己” 十三 认真攻读马克思著作,但崇拜孙中山,婉拒加入中共 十四 与共产国际领袖争论,主张中国革命“两步走” 十五 蒋介石认为受到托洛茨基的欺骗,和沈定一差点打起来 十六 在抑郁无聊中归国 十七 去广州向孙中山报告,孙认为蒋“过虑” 蒋介石与史迪威事件——战时中美之间的严重冲突 一 蒋批评史“无作战经验”,史辱骂蒋为“固执的家伙” 二 远征军初战失利,蒋介石愤恨交加 三 蒋介石提出对史迪威军事审判,宋子文请蒋“万分忍耐” 四 蒋认为史“不法无礼已极”,要求罗斯福表明态度 五 杜聿明等指责史迪威“擅权改制”,“毁辱国体” 六 蒋、史矛盾再度激化,彼此恶感发展至极点 七 宋子文与蒋介石发生激烈冲突,蒋怒而命宋“滚蛋” 八 史迪威和宋氏姊妹“结盟”,企图以宋美龄出任军政部长 九 宋子文向蒋介石递交“悔过书”,蒋介石答应与宋相见 十 史迪威计划暗杀蒋介石,掌握中国军权 十一 蒋介石同意局部攻缅,史迪威欣喜若狂 十二 罗斯福要求蒋将指挥全部中国军队的权力交给史迪威 十三 蒋介石拒不放权,不惜与美绝交,独立抗日 十四 罗斯福向蒋让步,同意撤回史迪威 十五 史迪威真心帮助中国抗日,但不应图谋全面操控中国军权 史迪威假传罗斯福指示,策划暗杀蒋介石——开罗会议前后侧记 一 史迪威称暗杀蒋介石的命令来自“最高”,暗指罗斯福 二 在开罗会议上,蒋介石与罗斯福关系密切,互动良好 三 罗斯福认为,蒋介石虽有“短处”,但只能依靠他 四 “厌烦”蒋介石并伪造“最高”口头命令的是史迪威 五 早在开罗会议之前,史迪威即已起意谋杀蒋介石 六 史迪威利用中国战场失败,逼迫蒋介石交出军权 蒋介石正告丘吉尔:“藏事为中国内政”——抗战期间的中英关系 一 宋子文舌战丘吉尔 二 事件原委 三 蒋介石大为动怒,指责丘吉尔“帝国主义真面目暴露” 四 罗斯福质问丘吉尔;蒋介石批评罗斯福 五 蒋介石决定“隐忍”,等待西藏当局觉悟 第四辑 蒋孔恩怨 “飞机抢运洋狗”事件与打倒孔祥熙运动——一份不实报道引起的学潮 一 从抢救“要员”的飞机上走下来几条“洋狗” 二 昆明学生上街游行,大喊“打倒孔祥熙!”“枪毙孔祥熙!” 三 原来是一篇不实报道 四 昆明学潮平息,蒋介石和国民党加强政治控制 蒋介石亲自查处孔祥熙等人的美金公债舞弊案——且看蒋介石如何反腐败 一 孔祥熙等贪污巨款 二 国库局同人检举,蒋介石开始密查 三 陈赓雅、傅斯年联合,向国民参政会提案揭发 四 蒋介石的质问与孔祥熙的答辩 五 蒋介石止步停损 蒋介石与蒋经国的上海“打虎” 一 蒋经国奉命到上海“打虎”,豪气干云,决心大干 二 啃到了硬骨头——孔令侃的扬子公司 三 宋美龄突飞上海,上海报纸的报道发生微妙变化 四 蒋经国的困难与矛盾 五 蒋介石自北平赶到上海,痛骂警备司令宣铁吾 六 蒋介石阻止监察院调查 七 行政院取消“限价”,蒋经国辞职离沪 八 监察院公布对扬子公司的《纠举书》 九 国民党和政府陷入人心尽失的危机 十 尾声 第五辑 婚姻家庭 蒋介石、宋美龄的恋爱与婚姻 一 蒋宋的相识与相爱 二 蒋介石与毛福梅等妻妾“离异” 三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订婚与结婚 四 新人笑,旧人哭 五 蒋介石皈依基督教 六 宋美龄逐渐介入蒋介石的政治活动 蒋纬国的身世之谜与蒋介石、宋美龄的感情危机 一 宋美龄留港不归,蒋、宋之间发生冲突 二 蒋介石坚守家中“秘密”,以“权变”之计化解矛盾 三 蒋纬国的身世之谜是蒋、宋矛盾的原因 关于宋美龄与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的“绯闻”——驳考尔斯,兼辨李敖之误 一 考尔斯细致、生动的回忆 二 威尔基在重庆的日程足证考尔斯“回忆”之谬 三 考尔斯“回忆”的其他明显破绽 四 宋美龄访美并非肇因于威尔基 五 这一阶段,蒋介石、宋美龄之间并无感情危机 六 考尔斯“回忆”的由来与宋美龄在美国所打“诽谤官司” 七 考尔斯反复无常 宋美龄的巴西之行与蒋介石的“婚外情”传说——兼析其事与美国人要蒋交出军权之间的关系 一 可疑的送别茶会 二 蒋介石、宋美龄同场表态 三 蒋介石“辟谣”之言可信吗? 四 无风不起浪 五 美国人企图借蒋介石“婚外情”事件要蒋交出军权 陈洁如回忆录何以尘封近30年——蒋介石日记解读 一 纽约出版界透露,陈洁如将出版与蒋介石同居的故事 二 台湾“外交部长”沈昌焕得报,命江易生调查 三 蒋介石、蒋经国早就得悉,一直在筹谋对策 四 陈立夫、俞国华等提出“双管齐下”办法 五 陈立夫出面调解,陈洁如具结保证,不再出书 六 陈洁如回忆录大量作伪,价值不大 试读章节 “不抵抗主义”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发动事变,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众口一词,几成铁案。前些年,张学良在接受唐德刚的口述历史访问时,特别声明,“不抵抗”是他本人下的命令,和蒋介石无关。这样,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就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还有若干问题并未解决。这些问题是: 蒋介石是什么时候得知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的?他的反应是什么? 南京国民政府处理事变的对策是什么? 张学良为何下令“不抵抗”?真的和蒋介石没有关系吗? 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认为问题已经彻底弄清楚了。 一 蒋介石迟至9月19日晚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 9月18日这一天,蒋介石上午早起后,即与宋美龄同谒中山陵。其后,参加国府会议,讨论工厂检查法等问题。9时半,登永绥舰,往南昌督师“剿共”。当日日记云: 下午,研究地图,看《中山全集》。筹划对粤、对匪策略。一、对粤,决令十九路军先占潮汕,十八军集中赣南。余再宣言,以第一、二、三届委员为四届委员。余在四全会中引咎辞职,而嘱陈、蒋、蔡等应之。如果不从,则以武力牵制之。对匪决取包围策略,以重兵掩护修路,以大款赶修道路,待路成再剿赤匪,否则,欲速不达,应难见效也。 1931年初,蒋介石因政见分歧,软禁国民党元老、立法院长胡汉民,引起国民党分裂。5月,汪精卫、孙科等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与南京对立。同年4月,何应钦调集湘、鄂、赣、闽四省军队,对中共领导的江西中央根据地进行“围剿”。蒋介石这一天的日记表明,他在舰上所考虑的只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对待广州新成立的国民政府,解决宁粤对立问题;一是如何对待江西的共产党。完全没有涉及东北问题。 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在当晚10时,是不是当日蒋介石早已写完日记,后来的“事变”和对张学良的应变指示都没有写进日记呢?不是。 9月19日,蒋介石有一通致张学良电,中云: 北平张副司令勋鉴:良密。中刻抵南昌。接沪电,知日兵昨夜进攻沈阳。据东京消息,日以我军有拆毁铁路之计划,其藉口如此,请向外宣传时对此应力辟之。近情盼时刻电告。蒋中正叩。皓戌。1 此电现存手迹原件。“皓”,19日,“戌”,约当21点至23点之间。可见,蒋介石得知“事变”是在9月19日晚到达南昌之后,其消息来源是上海。在此之前,他不知道事变的任何消息,也没有从张学良处得到任何消息。自然,也不可能对张学良有任何指示。过去所有关于蒋当晚如何指示张“不抵抗”的说法,有些甚至是很具体的、活灵活现的说法,例如,曾任张学良的机要秘书郭维城说:“‘九一八’事变当时,张学良将军在北平,一夜之间,十几次电南京蒋介石请示,而蒋介石却若无其事地十几次复电不准抵抗,把枪架起来,把仓库锁起来,一律点交日军。这些电文一直到现在还保存着,蒋介石是无法抵赖。”2上引蒋电可证,郭说不确。郭维城到1934年才担任张学良的机要秘书,他的说法应出于猜想和传闻。 又,蒋亲自审定的《事略稿本》称:“十九日,公舰到湖口,换船,经鄱阳湖,抵南昌,忽接急报迭来云。”将《事略稿本》所述与上引蒋致张电两相印证,可以确认,蒋是在“事变”发生整整一天之后才得到“事变”发生消息的。当晚,他写下的日记是: 昨晚倭寇无故攻击我沈阳兵工厂,并占领我营房。刻接报,已占领我沈阳与长春,并有占领牛庄消息…… 日记中,称“事变”发生在“昨晚”,表明他9月18日当夜,并不知道沈阳发生了什么事。 P16-79 序言 初版自序 杨天石 人的本相常常迷失,历史的本相也常常迷失。 人的本相迷失的情况很复杂。一种是因“捧”。将某一个人捧为天纵之圣,绝对正确,永远英明,仿佛斯人不出,世界就永远处于黑暗中一样。一种是因“骂”。将某一个人骂成十恶不赦,坏事做绝,祸国殃民,是千夫所指,人人皆曰可杀的天字第一号大坏蛋,仿佛一切罪恶,一切黑暗,均源于斯人。 蒋介石生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去世于1975年4月5日,活了88岁。他一生经历了近、现代中国的许多大事。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讨袁、护法;孙中山逝世后,领导北伐、清党、“剿共”、抗日、内战,很长时期内担任中国党、政、军三方的最高领导人,位居“元首”。既和中国共产党有过两次合作,又两次分裂。1949年后退到台湾,既坚持反共复国,又坚持一个中国,在活过88年以后去世。在部分人的口中、笔下,他被神化、美化为千古完人,光同日月,“高勋盛德”,“光华流泽”,但是,在另一部分人的口中、笔下,他则被鬼化、丑化为人民公敌、元凶首恶、民族败类、千古罪人。 两种情况,简单的捧和骂,都背离蒋介石的实际,造成其本相的迷失,因此需要寻找。 廓清迷雾,寻找真实的蒋介石,正确评价其功过是非,揭示其本相,对于正确认识历史上的国共关系,正确认识和书写中国近代与现代的历史,有其必要;对于建立两岸的和平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和解与和谐也有其必要。时至今日,距离蒋氏去世已经30多年,距离当年国共大战、生死搏斗的年代也已快到60年,尘埃早已落定,各种恩怨都已化为历史陈迹。人们全面掌握资料,综合蒋氏一生的前前后后、方方面面,对其做出比较科学、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已有可能。 我从20世纪70年代起,投身于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开始研究孙中山,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研究蒋介石。第一步,在海内外广泛收集资料,第二步,选择若干重大问题进行研究。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曾将他的部分日记和手稿交给他的老师和秘书毛思诚保存,我曾以这批资料为主撰写了一批论文。2002年,结集为《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由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其后,我又多次到台湾,研读蒋介石带到台湾的大量档案,特别是根据其日记所编写的《困勉记》、《省克记》、《学记》、《事略稿本》等资料,写成又一批论文。2006年3月,寄存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的《蒋介石日记》的手稿本开放,我有幸受邀成为最早的读者之一。2007年,胡佛研究院继续开放日记的1932至1945年部分,我再次受邀访问该院。 日记,记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在各种历史文献中有其特殊价值。蒋的日记,长达五十余年,大有助于人们了解其内心世界和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秘密。当然,只看日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阅读相关的档案资料和文献,反复比较、勘核,同时,将蒋的所思、所行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思考、研究,才有可能揭示真相,找出真实的蒋介石来。 我在研究蒋介石的过程中,得到过许多鼓励。1988年,我的《中山舰之谜》一文发表后,胡乔木多次在谈话中称赞此文有“世界水平”,“不可多得”,又当面对我说:“你的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这样走下去”。2001年,我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完稿,经中共中央统战部审读,得到“华夏英才基金”资助,于2002年出版。但是,我的研究也碰到过若干困难。2003年,有少数几个人化名给中央领导和有关机构写信。他们根本没有见过我的书,就张冠李戴,毫无根据地指责我吹捧蒋为“民族英雄”,要求对我加以惩处。幸赖中国已经处于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和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对我的书和我的研究采取肯定和支持态度,我的研究才得以坚持和继续。 本书是我多年来所写关于蒋介石研究专题文章的一个精选本。部分文章利用收藏在大陆和台北的蒋介石日记仿抄本或类抄本写成,部分利用胡佛研究院开放的日记手稿复印本写成(本书注释简称为“手稿本”)。由于类抄本经过不同程度的删削、改动,已非原汁原味,故此次再到胡佛研究院访问,又利用日记手稿的复印本对各文所引日记进行核对,并作了少量增补或修订。 2006年我在胡佛研究院阅读蒋介石日记时,新华社有一位记者要求我简明扼要地对蒋介石“定性”。我曾说过三句话。一、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蒋介石是个很重要的人物;二、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蒋介石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三、有功有过。既有大功,又有大过。同年在香港凤凰卫视演讲时,我曾对此作过比较详细的阐述:大陆时期,蒋介石反清、反袁(世凯)、反陈(炯明)、创立黄埔军校,是功;领导北伐,领导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坚持抗战,是大功;1927年至1936年的“清党剿共”和1946年至1949年的三年内战,是大过。台湾时期,实行土改,反对台独,是功;白色恐怖,是过。我至今仍坚持这样的看法。也许有读者不同意,或者不完全同意。这是正常的。见仁见智,说三说四,都可以,但是,要用学术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斯所祷也。 看来,找寻真实的蒋介石,恢复其本来面目,正确评述其功过是非,给以准确的历史定位,其事有相当难度,其时将不会很短,只有群策群力,通过长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道路解决。通过“争鸣”,人们对蒋介石,对中国国民党史,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将会进步,将会深入,距历史本相将越来越近,科学性也会越来越强。应该说明的是,本书根据蒋介石的日记论述蒋介石生平的若干问题,故副题为《蒋介石日记解读》,但是,本书远不足以概括蒋丰富、复杂的一生,也不足以表现蒋介石日记的丰富内容,故以后会有续集、三集的出版。 感谢蒋方智怡女士开放蒋介石日记的无私而勇敢的决定。感谢胡佛研究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等机构多年来给予的阅读便利。感谢马若孟(Myers Romon)教授、郭岱君教授、宋曹琍璇女士、潘邦正博士、林孝庭博士等许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 斯为序,并期待海内外广大专家、读者的批评。 书评(媒体评论) 史家的兴趣也是任务。早在2002年杨天石教授即有感于民国史事不免加油添醋,民国人物难免涂脂抹粉,致事件云遮雾绕,人物面目走形,因此勤快走访四海,广搜史料,然后以专题发掘蒋介石自民初以迄20世纪40年代史事,“目的是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以便进一步准确地阐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他的勤快、执着与用功,叫人敬佩。 ——吕芳上(台湾原“中研院”近史所所长) 读他(杨天石)的著作,我们总能发现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杨天石比较注重叙述,他不是要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或构建一个宏观体系。他擅长用叙述把历史细节复原,在这种重建中追求新知。即使是专家看他的书,翻几页就会发现新东西。 ——牛大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天石参与民国史的工作,涉猎的范围,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国民党派系斗争等,特别对蒋介石的研究,都下过很深的功夫,有很多有价值的发现。 ——-蒋永敬(台湾政治大学教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