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 | 知中(幸会苏东坡特集)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罗威尔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亮点展示
编辑推荐 罗威尔主编的《知中(幸会苏东坡特集)》为《知中》系列图书的“苏东坡”人物特集,是一本社科人文类普及读物。这一期以北宋一代文学大家苏东坡为主题,从苏东坡的生平和文学艺术成就两个维度出发,介绍了苏东坡从少年到老年意气风发又坎坷曲折的一生,并展示了苏东坡在诗词、书法、绘画、易学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以及对酒与美食的热爱。《知中·幸会!苏东坡》通过对一代大家苏东坡全方位的细致探索,呈现了北宋一代的历史背景、文人风骨、官场制度以及风俗人情,具有较高的文化涵义和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受访人/ 祝勇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大家”苏东坡专栏撰稿人。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驻校艺术家,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 已出版作品五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等。《祝勇作品系列》由东方出版社出版12卷。 插画师/ 廖田才(圃生) 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院店。《水墨味》杂志副主编,现生活、工作于北京。2015年8月于荷锄馆举办个人“家山”画展;2016年4月于798艺术空间举办“望园”个展;2016年6月于798诚斋举办“圃生·安夏“展览。 解诗梵 西安人。美术师、硕士。生活美学专栏作家。 供职于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创作评论部。研修于中国国家画院王孟奇工作室。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陕西省美协会员、陕西省书协会员、陕西楹联学会会员。 自幼写诗画画,出版有长篇小说、绘本、诗文绘画集、楹联诗词创作手册等。以轻松、趣味的文字与画风,传播幽默、静观的生活态度。 协力机构/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台湾规模*的博物馆以及八景之一,同时也是古代中国艺术史与汉学研究重镇,所藏近70万件册文物尤以古代中国艺术珍藏著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性典藏,主要是继承原先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机构所藏来自紫禁城、盛京行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皇家旧藏的精华,这批始于10世纪中期帝国统治者的珍藏,如实地反映了帝王们的审美品味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另有部分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归还文物、后来的征集,以及为南部院区策展规划所拓展的亚洲艺术文物收藏。苏轼《寒食帖》《北游帖》《一夜帖》《归安丘园帖》《渡海帖》《江上帖》现藏于此。 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2段221号和嘉义县太保市故宫大道888号 886 2 2881 2021 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故宫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与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据1925年出版的《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记载,有一百一十七万余件宫廷遗留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书画、陶瓷、珐琅器、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另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等。苏轼《人来得书帖》《新岁展庆帖》现藏于此。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010-65131892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收藏着10万余件美术作品,藏品中有对20世纪中国传统绘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画家的作品,包括齐白石、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蒋兆和、司徒乔、罗工柳、吴作人、吴冠中等人的作品,此外还有许多中国美术家的代表作品及重大美术展览的获奖作品。另有大量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皮影、彩塑、玩具、演具、风筝、木偶、民间绘画、刺绣等等。中国美术馆的藏品包括绘画、雕塑、民间美术、陶艺等几十个品类。苏轼《潇湘竹石图》现藏于此。 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 010-84012018 吉林省博物馆 吉林省博物院有文物藏品12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95件、二级文物3379件、三级文物14280件、其它文物近10万件。其中高句丽、渤海、辽金时期的文物以及中国历代书法绘画、东北抗日联军文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现藏于此。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永顺路1666号 0431-81959581 内容简介 罗威尔主编的《知中(幸会苏东坡特集)》特集,是内容品牌「知中」系列的第7本书,知中目前的另外6本在售特集包括:《知中·山水》特集、《知中·再认识李小龙》特集、《知中·孙子兵法指南书》特集和《知中·民谣啊民谣》特集、《知中·竹林七贤》特集、《知中·一本读懂!山海经》特集。 在「知中ZHICHINA」这个「有关东方中国的一切,探索中国首」的平台上,我们希望发掘和重新诠释中国传统文化。 《知中·幸会!苏东坡》特集 完全呈现苏东坡其人其事:诗人/ 文学家/ 美学家/ 书法家/ 画家/ 艺术家/ 文艺理论家/ 史学家/ 美食家/ 酿酒家/ 发明家/ 公务员/ 改革派/ 皇帝的老师/ 僧人的朋友/ 新学派的开创者,无法定义的苏东坡,这么有趣的灵魂,宇宙间还有几个! 趣味解读北宋一朝:北宋历史大背景 / 北宋风俗人情 / 宋代文史哲思潮 / 宋代官制 / 宋人衣冠 即便是在网络时代,纸张仍然是呈现古字画的最好载体,《知中·幸会!苏东坡》全书收录高清字画如下: 《幸会!苏东坡》收录的字画作品:◎苏轼《枯木怪石图》◎苏轼《潇湘石竹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王维《长江积雪图》长卷◎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韩干《照白夜》◎韩干《牧马图》◎李公麟《维摩演教图》◎李公麟《醉僧图卷》◎李公麟《蜀川图》◎李公麟《十二罗汉图》◎马远《西园雅集图》◎马远《月下把杯图》◎马和之《后赤壁赋》◎北宋《大驾卤簿图》◎宋《蚕织图》等等。 《幸会!苏东坡》收录的书法作品:◎苏轼《寒食帖》◎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苏轼《前赤壁赋》◎苏轼《归去来兮辞》◎苏轼《北游帖》◎苏轼《一夜帖》◎苏轼《人来得书帖》◎苏轼《新岁展庆帖》◎苏轼《春中帖》◎苏轼《归安丘园帖》◎苏轼《归院帖》◎苏轼《东武帖》◎苏轼《渡海帖》◎苏轼《次辩才韵诗帖》◎苏轼《江上帖》等等。 整本特集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如下: 苏轼年表,苏轼纪念地,少年时代,初入仕途,变法旋涡,乌台诗案,得志于朝,晚年流放,北宋历史大背景,北宋风俗人情,宋代文史哲思潮,宋代官制,北宋衣冠,词话东坡生平,东坡书法、尺牍、绘画,苏东坡论古,苏东坡解读周易,三苏蜀学,东坡与酒,美食家苏东坡,东坡佛缘,苏东坡与三位夫人,苏东坡与苏洵,苏东坡与苏辙,苏东坡与王安石,苏门弟子,苏东坡与20世纪中国学人,日本的苏东坡推崇者,苏东坡与莱辛:中西方诗画关系之异,苏东坡作品的跨国之旅。 目录 知中《幸会!苏东坡》特集·言论 苏轼年表 苏轼纪念地 人物关系图 北宋历史大背景 采访祝勇:苏东坡的遗产 少年时代:吾家蜀江上 初入仕途:春风得意马蹄疾 上书皇帝,变法旋涡 人生危机,乌台诗案 黄州岁月,得志于朝 晚年流放: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词话东坡生平 东坡书法:《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二赋 东坡尺牍:怀仰世契,感怅不已 东坡绘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苏东坡论古 苏东坡解读周易 浅谈“三苏”蜀学 东坡与酒:狂人之药,至道之腴 美食家苏东坡:自笑平生为口忙 东坡佛缘: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东坡与三位夫人:不思量,自难忘 苏东坡与苏洵:苏氏文章擅天下 苏东坡与苏辙:对床夜雨听萧瑟 苏东坡与欧阳修:一朝为知己 苏东坡与王安石:从公已觉十年迟 苏门弟子,蜀学一脉 万象更新:宋朝文史哲思潮概说 北宋风俗人情:太平日久,人物繁阜 宋代官制 北宋衣冠 苏东坡与20世纪中国学人 苏东坡作品的跨国之旅 日本的苏东坡推崇者们 苏东坡与莱辛:中西方诗画关系之异 试读章节 据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统计,岁入达一亿一千六百一十三万之巨,宫费、军费等支出却达一亿二千零三十四万,养兵的费用就占了国家的全部岁人的六分之五。神宗年间的王安石变法。看到这一点弊病,提出了必须理兵复古制,否则无富强之理。对于宋朝用兵的失策,钱穆先生总结说:“宋竭国力养兵,而结果未得一兵之用。” 除了“冗兵”,宋朝的另一个积弊,就是,冗宫,冗官宋代任官制度有官、职、差遣三个体系。“宫,是虚衔,决定俸禄的多少,“职”是荣誉虚职,而“差遣”一般是临时性的,拥有实权。这种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造成了北宋官僚机构的重复设置,导致了北宋“冗官”局面的产生。 宋代重文治,登科进士的待遇优于唐朝,取士名额也比唐代多。唐“韩文公三试于吏部无成,则十年犹布衣,且有出身二十年不获禄者;而宋则一登第之后,即为人仕之期”。‘唐代科举录取的进士,每科数十人,而在宋太祖即位之初,进士录用一次多达五百人。“皆先赐绿袍靴笏,赐宴开宝寺,第一、第二等进士及九经授将作监丞、大理评事、通判诸州,其余皆优等注拟,宠章殊异,历代未有也”,宋代文官待遇优渥,宫俸逐年增加,当时称“恩逮于百宫,惟恐不足:财取于万民,不留其余”。’有任学士以上官职的,在二十年内通过恩荫制度,他的兄弟子孙出任京宫的就有二十人之多。冗宫直接加重了国库负担。 仁宗和英宗时的岁入与太宗时作比较,增加了六倍,但入不敷出。太宗时还剩余大半,到了仁宗、英宗时,反而不够用,再加上大兴土木、修建寺院的,冗费”,都成为了北宋“积贫”的原因。 宋代中央集权比前代更甚,民间税收负担加重,赋税增加,社会不藏富: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国库支出却越来越大,盈余反而越来越少。到了当权者真的认识到局面有失控的危险,决意施行新政改变僵局时,已经积重难返了。庆历新政苏东坡成长的时期,是在北宋仁宗年间,仁宗时期,辽国和西夏的侵略加剧,国内财政到了崩溃边缘,景祐五年(、038年),西夏李元昊叛乱,仁宗皇帝命范仲淹和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协助主帅夏竦平定叛乱。康定二年(、04、年),西夏景宗李元昊率领十万大军南下攻宋。好水川之战,战事惨烈,宋军兵败,将士战死一万余人。面对外患的紧逼,仁宗决意改革,庆历三年(1043年),仁宗将好水川之战慘败后被贬谪的韩琦、范仲淹和夏竦调回京师,命范仲淹、韩琦、富弼同时为相。力图改革政治。 范仲淹上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宫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改革建议,说明如果想要有能力应付外部侵略,必须要先解决内部问题:要想强兵,必须先富民:要富民,则必须得先清整吏治。 仁宗接受了范仲淹的十条谏策,在施行过程中,范仲淹罢黜了很多官吏,触犯了既得利益者,因此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庆历四年(、04+年),因遭到嫉恨朋党的夏竦等人的反对,仁宗决定于庆历五年(1045年)下诏废除了新政。 庆厉新政被废除。部分原因就是朋党之争。党争是北宋一朝的内忧之一。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为不满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夷简任人唯私,加之论,建都洛阳”一事,范仲淹又与吕夷简发生激烈争执,吕夷简指范仲淹以及他的支持者为“朋党”,北宋时期的朋党之争即由此开始。党争之祸士大夫是对社会上地位和声望高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这个群体形成于宋朝。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文化艺术的直接创造者和传承者。 在宋朝,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虽然科举制度最初形成于隋唐,武则天大开科举后,逐渐形成了文化群体,不过唐朝为官的相当多还是出自名门大族。而寒族为官的风气,出现在宋朝。科举制度为士大夫群体的形成提供了保障,宋代官员多是通过科举应试而被选用的文人,文人成为政府文宫体系的主要构成。 余英时先生说过:“党争是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尽管庆历新政失败了,但宋朝统治者对改革的需求始终存在。 P22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