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上的爱》是文汇出版社出版的12卷本《冯苓植文集》中的“草原小说集”。
冯苓植是中国文坛一位颇为特殊的作家。他不媚上,不媚俗,也不太合群。他常浪迹天涯,以文养游,故又被同行称他为“文坛游牧作家”。这位长期生活于戈壁荒原上我行我素者似的作家,时而大写京味小说,时而大写荒野小说,时而又大写现代派小说,变幻莫测,使人难见其庐山真面目。难怪同行皆这样评说他:“为人处世似半个白痴,写人写事却世故颇深。”故有人称之为奇才,有人称之为怪才,但无论何种写法,他竟然均有佳作问世。
| 书名 | 驼峰上的爱(冯苓植文集)/新时期文学代表作家作品选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冯苓植 |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驼峰上的爱》是文汇出版社出版的12卷本《冯苓植文集》中的“草原小说集”。 冯苓植是中国文坛一位颇为特殊的作家。他不媚上,不媚俗,也不太合群。他常浪迹天涯,以文养游,故又被同行称他为“文坛游牧作家”。这位长期生活于戈壁荒原上我行我素者似的作家,时而大写京味小说,时而大写荒野小说,时而又大写现代派小说,变幻莫测,使人难见其庐山真面目。难怪同行皆这样评说他:“为人处世似半个白痴,写人写事却世故颇深。”故有人称之为奇才,有人称之为怪才,但无论何种写法,他竟然均有佳作问世。 内容推荐 冯苓植著的《驼峰上的爱(冯苓植文集)/新时期文学代表作家作品选》为《冯苓植文集》的第一卷:草原小说卷,包含了《驼峰上的爱》《沉默的荒原》《翅羽上的故事》等七篇中篇草原题材的小说,反映了茫茫草原,遥远荒漠,人、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它们之间并非永远宁静,也有哀婉的悲欢离合…… 目录 总序(钱谷融) 1.驼峰上的爱 2.沉默的荒原 3.翅羽上的故事 4.马背上的白夜 5.轭下 6.草海上,等风的帆 7.叛逆者 试读章节 驼峰上的爱 引子 骆驼——沙原上最高大、最温驯的动物,但在公驼发情期间,它却一反常态,狂怒得就像一头凶猛的野兽,追人、咬人,直到把人冲倒碾压而死。偶遇者幸运地躲上树去,它会守在树下啃树、摧树,使人无法逃脱;偶遇者若是遁入枯井,它则会以自己庞大的身躯,倒卧而紧捂井口,直至把人捂死。在沙原上,人们常常谈“驼”色变。当然,牧人们还是有一套制服和对付疯驼的办法,故事结尾将做概略介绍。至于母驼的发疯,则是极为罕见的。本篇小说里援引的,就是极为罕见中的一例…… ——有关材料摘自《恐怖的趣闻》 第一…… 第一个发现母驼阿赛精神不正常的,是放驼人纳苏九岁的儿子小吉尔。 阿爸又罕见地醉倒了,整个蒙古包里弥漫着令人作呕的酒味儿。小吉尔喊了几次都没喊醒,只好孤独地坐在门前的拴马石上,双手托着下巴,提心吊胆地望着荡起沙雾的远方。笨拙的大狗巴日卡,忠诚地卧在小主人脚旁,伸出舌头,热得直喘气儿。 莽莽苍苍的荒漠草原上,丛生着一簇簇寸草、冬青、芨芨、沙蓬、骆驼刺,遮掩了黄沙、隐没了戈壁。远远望去,眼前尽是一片单调的墨绿色,从脚下一直延伸到茫茫的天际。周围没有一丝响动,没有一丝变化,仿佛其他色彩和声音,都被这沉寂的绿、枯燥的绿、死气沉沉的绿吞噬了。 小吉尔连一点调皮捣蛋的心思都没有了,哼哼了两声,害怕得真想哭。大狗巴日卡望了他一眼,本想摇摇尾巴以示响应。但是小吉尔没哭出声来,大狗也就懒洋洋地作罢了。 天气真热啊!一股热浪裹着沙尘在莽原上蒸腾着。不但跳鼠、灰兔躲进了洞里,就连蚂蚱也藏在草棵下蔫了。远处的马子被晒得垂下了头,好像连甩动尾巴赶马蝇的劲儿也没了。草叶上泛着令人心烦的油汗,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四野无声无息,海海漫漫地扩展着,显得既空旷又寂寥,把小吉尔和大狗巴日卡包围在一种酷热而又恐怖的气氛之中。 大狗巴日卡,把头枕在伸出的前腿上,没心少肺地睡着了。小吉尔可不行。虽然阿爸经常是阴沉沉的,但是除了他,自己在荒漠上再没有亲人了。小吉尔摇了摇疲困的脑袋,使劲用双手托着下巴,痴痴地注视着远方。空旷的沙原寂静得怕人,好像眼前的一切都在酷热中凝固了。只留下有关疯驼的恐怖传说,幽灵般地在烈日下徘徊着。 母驼阿赛死去了心爱的驼羔儿,炽烈的母爱使它神情不正常了…… 小吉尔迷惘地感觉到,仿佛前些天,沙原还是那么充实、那么美好。阿爸在驼群间,忘我地照看着这些温驯而巨大的朋友。母驼阿赛还带着它新生的驼羔儿,幸福地在墨绿色的岗丘间徜徉。但是,自从查干敖包下的那达木盛会上那娇小的女人出现以后,沙原上的平静就被破坏了。阿爸开始无节制地喝酒,母驼阿赛失去了心爱的驼羔儿,小吉尔也突然发现眼前的荒原是这样空旷、寂寥和忧伤…… 那还是放暑假之后,查干敖包下举行了三年一度的那达木盛会。放驼人好像惧怕欢乐,单单打发小吉尔带着笨头笨脑的大狗,跟随着牧人阿杜沁全家去了。这是荒漠上他们唯一的邻居。他家那八岁的小女儿塔娜,不但是小吉尔形影不离的小伙伴,而且现在是放驼人挤驼乳很好的小助手了。 富有民族特色的沙原盛会,那是荒漠上难有的欢聚。调皮的小吉尔像脱了缰的野马,整天带着大狗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四处捣乱,八方惹祸,小塔娜受命跟踪,可连他个影儿也抓不住。夜,降临了!但这是一个富有荒漠色彩的狂欢之夜。一堆堆的篝火,一群群粗犷的沙原人。酒、歌声、豪放的笑声和炽烈的舞蹈,把小吉尔深深吸引住了。突然,在跳跃的火焰映照下,一个娇小的女人轻盈地跃落在人群中,一甩浓浓的黑发,便在熊熊的火旁狂舞起来。刹那间,莽莽苍苍的荒原上什么都不存在了,仿佛天地间只存在一个她。闪烁的火光、跃动的火焰、流盼的目光、旋风般的舞姿、牧人们一张张如醉如痴的脸。小吉尔迷住了,痴痴呆呆,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抖着…… 这一夜,他怎么被阿杜沁大叔抱回帐篷的,小吉尔不知道。他怎么和小塔娜伙盖着一领大皮袄睡下的,小吉尔也不知道。他的眼前仍然是那跃动的火焰、狂舞的身姿。直到天快亮的时候,他才被一阵轻轻的啜泣声惊醒了。小吉尔发现自己正被谁紧紧搂在怀里,脸上湿漉漉的,那是从上面滴下的泪。小吉尔向上望去,啊!是她……只不过篝火旁狂欢疾舞的神态不见了。小马灯闪烁的灯苗儿下,映照出她一头浓浓的黑发,一双满怀忧郁的眼睛,一张满是泪痕的脸,随之又传来了她一腔哀怨的声音:“三年后,我回来了……可他终于没有来,一切心思都白费了……”小吉尔听不懂,他不习惯于这种爱抚,急于挣扎出这个娇小女人的怀抱。那女人吃惊地低下了头,狂吻着把他搂得更紧了,还哽咽着热切地呼唤道: “吉尔、小吉尔!我的儿子……” 什么?小吉尔又呆呆不动了。他一生下来,就是在奶奶怀抱中长大的,六岁的时候他才回到阿爸身旁。蒙古包里从来就没有过女人,母亲这个概念在他头脑中是不存在的。骄傲的放驼人爱抚的方式就是放纵,小吉尔在荒漠上成天带着大狗,追逐着驼群嬉戏,撩逗着驼羔儿玩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还有过这个阿妈。P3-5 序言 这是一位久居偏远地区的作家,不求闻达,甘于寂寞,大半辈子都跋涉于茫 茫的戈壁和荒原之间。 疲累了,写作便是他喘息的港湾。 我和他的相识始于文学,是他的中篇小说《驼峰上的爱》使我知道了远方尚有这么一位作家。他似不太注意文字的技巧,却绝不乏内在的淳朴和真诚。为此,我曾写过一篇推介文章,曾转载于多种文摘报刊上。后来,在中篇小说《虬龙爪》的讨论会上,我们终于得以在上海会面了。并且还在《文汇报》上有过一次笔谈,进而便形成了一种颇为特殊的相知相亲的关系。 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似乎很难见得一丝作家的派头,倒很像个远方归来的行者。拘谨中不乏野性,疲累中略带不羁。文如其人,这或许就是他一系列作品的一个侧面写照。他好像很不关注人际关系,而只是在埋头写作中寻找乐趣。 听说,他曾调到北京又返回去了,调到天津他还是没有前往。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或许茫茫的戈壁荒原更有助于找到自我。也有人问他怎么能甘于寂寞?他说:有书,即使是在沙漠里也会张起一片浓荫。是这样!他是在古人和今人张起的浓荫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的。但回首看来,他留在起伏沙丘上的足迹也是很不规则的。为此,也很难谈及他的小说一贯风格。举例说,中篇小说《驼峰上的爱》和《虬龙爪》就不像同一作家同一时期所为。而长篇小说《出浴》和《神秘的松布尔》也是如此,从选材到语言也不像出自一人之手。同样,散见于各大报刊散及随笔也例外,《克隆皇帝》的治学精神和《天地大舞台》的自我调侃也似判若两人。是的!他笔触涉猎很广,除散文随笔之外,曾写过草原小说、市井小说、山野小说、推理小说以及现代派小说。语言似乎也很不统一,有京韵京味的、土腔土调的,还有类似翻译语言的。有人也曾问过他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这说明我绝对成不了大作家,因为我总找不到自我。依我看,这或许就是他的“自我”,或许就是他!多侧面、立体化,是一个完完整整的冯苓植。 1999年他退休了,我本以为他为文学行者生涯也该结束了…… 却谁料传来的消息却是,为了回报草原,冯苓植又苦行僧般的为苦研《元史》钻进了中外古今相关的史籍之中。而且一钻就是十四五年,甘愿离群索居自得其乐。但我深知,这是冯苓植仍在寻找冯苓植,仍在延续他那行者风格。腿脚不行了,就伏案神游于古代草原上奔腾的金戈铁马之间。果然,最近听说他相关的长篇历史小说《忽必烈大帝》与长篇读史随笔《大话元王朝》等均先后出版了。 不蹚浑水,甘于寂寞,永远在寻找自我…… 最近听说,上海文汇出版正在筹划出版他的文集,我为这位十几年未见的老朋友感到高兴。冯苓植曾向我介绍过,他虽遥居草原,但相关文学创作的“社会大学”却是在上海完成的。从少年时期在《儿童时代》《少年文艺》发稿,直到在《上海文学》《小说界》以至《收获》发表作品。上海的编审们的“点化”令他终生难忘,故而出文集也算对师友们的一种回报。而他却又称,这毕竟又纯属一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的现象……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反而认为文汇出版社能为这样一位远天远地鹤立独行的作家出文集是很有意义的,也不失为一种别具特色的选择。步履蹒跚,往往更有助于认识一个时代的特点。多方探索,更有助于了解一个作家的心路历程。那就让我们打开这套文集吧,去了解“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这么一位行者似的作家。 路就在足下,路也在远方…… 不见苓植已有十好几年了,遥望北国,不胜思念之至!就让我在上海以此序为这位远方朋友深深地祝福吧!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