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维克多·雨果的一部引起世界轰动的浪漫派小说。小说以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为背景,通过一个善良无辜的吉卜赛女孩惨遭迫害的故事,揭露了教会的阴险狡诈,宗教法庭的野蛮残忍,贵族的荒淫无耻和国王的残暴无道。作品鲜明地体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赞颂。
本书为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定读本,由《百家讲坛》名师纪连海携30位名家、名师全程导读,在阅读的同时还配有:权威注释、英语学习馆、好句赏析、拓展阅读、语文必考点自测等辅助延伸性阅读。小读者通过高效的深层次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文学修养,迈上人生重要基石的更高阶梯。
雨果著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讲述了:
主显节和狂人节那天,巴黎城热闹非凡,人们都聚集在司法宫大厅等待圣迹剧的开演。在狂人教皇选举活动中,人们选出了长相丑陋且身体畸形的卡西莫多并抬着他在广场上欢呼。这天晚上,吉卜赛女孩爱斯梅拉达带着一只小山羊在广场上卖艺,落魄诗人甘果瓦被她的美貌和才艺打动了,情不自禁地跟随她。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觊觎爱斯梅拉达的美貌并让他的养子卡西莫多把她抢来,后来爱斯梅拉达被弓箭队队长弗比斯救了下来。
甘果瓦迷路了,误闯入乞丐聚集地,乞丐们要绞死他,除非有姑娘愿意嫁给他。吉卜赛女孩为了救他,就做了他名义上的妻子。第二天,卡西莫多在广场上受鞭刑,他在烈日下口渴难忍,遭受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只有爱斯梅拉达给他喝了一些水,丑陋的卡西莫多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爱斯梅拉达爱上了花花公子弗比斯,并与他在夜里幽会,想占有吉卜赛女孩的副主教偷偷跟踪他们,后刺伤弗比斯逃走,将这一切嫁祸给了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被当作女巫带上了法庭,她受不了严刑拷打,被迫招供被判了绞刑。后卡西莫多冲进刑场,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的钟楼上。
法院决定逮捕爱斯梅拉达,流浪汉们企图把爱斯梅拉达救走,遭到国王军队的镇压,死伤惨重。在混乱之时,副主教让甘果瓦把受惊吓的爱斯梅拉达骗了出来,逼迫她顺从自己,爱斯梅拉达宁死不从。恼羞成怒的副主教把她交给隐修女看管,自己去叫官兵。结果通过当年的一双小鞋,隐修女和吉卜赛女孩得以母女相认。但很快官兵就来了,在混乱中,隐修女被撞到了头,死去了,吉卜赛女孩也上了绞刑架。
副主教在圣母院的顶楼上,看到这一幕后,发出了狰狞的狂笑,悲痛的卡西莫多把他推了下去,副主教被摔死了。最后卡西莫多到隼山找到了爱斯梅拉达的尸体,与她紧抱在一起死去。
本书是《巴黎圣母院》的插图版,分上下两册。
尽管如此,巴黎的市民还是一大早就赶过来。这些人真是爱凑热闹,还有许多人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过来等了,甚至有的人还说他们已经在司法宫的大门口待了一夜了,就是为了抢在最前头。这时,人不断增加,像涨潮一般,人海的水面沿着墙壁不断地升高,朝着柱子的周围扩展,一直涨到屋檐上、窗棂(ling)上,甚至有的人爬到了这座建筑物的一切突兀的地方。他们早已经等得十分不耐烦了,于是有人就开始在这里打打闹闹,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吵大嚷。随处都能听见埋怨和咒骂,而弗朗德勒的使臣们、市政总监、波旁红衣主教、法官、奥地利的玛格丽特夫人、教堂的侍役们,还有坏天气,甚至连那石柱和塑像都成了人们发泄怒火的对象。但人群中的学生和仆役们却以此取乐,他们不断嘲讽和戏谑那些发牢骚的人,让他们的怒火更盛,增加人们的不满情绪。
“嗨,这不是约翰·弗罗洛·德·莫朗迪诺吗!”在这群人中,有人喊道,“叫你磨坊的约翰,真是太恰当了,看看你的两个胳膊,再瞧瞧你的腿,真的很像四只迎着风旋转的风翼,你来多久啦?”那个被叫作“磨坊”的人正坐在一块尖拱的叶板上,他年岁不大,看起来很机灵,头发是金黄色的,脸蛋很漂亮。
“见鬼的,已经过了四个多钟头了。”约翰·弗罗洛说道。
“但愿以后下地狱的时候,在我进炼狱的赎罪时间里加上这几个钟头。七点钟在圣小教堂,西西里国王那机敏唱诗班的童子唱大弥撒,我正好赶上听到了第一节。”
“他们唱得很不错,”那一个人接着说道,“他们的声音比他们的帽子还要尖细。但是在国王给圣约翰大人举行弥撒前,最好先弄清楚圣约翰大人是否喜欢听用普罗旺斯口音唱的拉丁文赞美诗。”
“国王是因为雇用了西西里国王的唱诗班才这么做的!”人群中有个老太太气鼓鼓地说道,“做一次弥撒就要花上不小的一笔钱!这钱还是从巴黎菜市场海产城承包税中出的呢。”
“你快别说了,老太婆。”老太婆身边有个身材肥胖的人,他捏着鼻子继续说道,“不举行弥撒是万万不可以的,你不希望国王再次生病吧?”
“说得不错,吉尔·勒科尼,你这个专门给国王提供皮货的做皮裘(qiu)生意的大老板!”那个被叫作磨坊的约翰的学生喊道。当所有的学生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都大笑不止。
“别笑”在柱子顶上的淘气包接着说道,“姓勒科尼有什么可笑的?尊敬的吉尔·勒科尼,他的父亲是樊尚林苑首席守林官马伊埃·勒科尼公,他的兄弟是御膳总管约翰·勒科尼公,他们都是巴黎人,从父亲到儿子,他们都成家了。”
听到这些话,众人笑得更厉害了,肥胖的皮货商没有说话,他想躲开众人投向他的目光。但是他越是挣扎,他那颗大脑袋越是夹在人们中间不能动弹,因为羞愤和耻辱,他的整张脸都涨得紫红。
这时候又出现了一个人为他解了围,这个人又矮又胖。
“这是什么世道啊!现在的学生竟然敢这样说一个市民!在我们那时,学生要是敢这样胆大妄为,那就先要被柴火棒子打,再用火活活地烧死。”
“嘿,是谁说话呢?是哪只晦气的公猫?”
“我知道,他是安德里·缪斯尼埃老板。”有个人回答道。
“他是大学里四个宣过誓的书商之一。”另一个人说道。
“统统见鬼去吧。”约翰·弗罗洛接着说。
“缪斯尼埃,我们撕烂你的书!”
“缪斯尼埃,我们暴打你的听差!”
约翰取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于是再次说道:“虽然我是副主教的弟弟,但我还是敢这么做。”
P3-6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因浮躁而充斥“浅阅读”的环境里,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们,他们对读书的认识,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体验式阅读”“快餐式阅读”“图片式阅读”等阅读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
在公众场所,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妈妈,别再给我买这些没用的图书了,给我买个iPad就足够了,在那上面阅读既方便又快速。再说了,现在是高科技时代,我才不要看那些纸质书呢。”听到孩子们的央求,大多数父母下意识地就遂了孩子的愿,放下手中原本选定的图书。如此可见,孩子们真正的书本阅读退化到了何种程度!
中国是一个图书出版大国,但我们的购书量只有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更别说阅读了。如何进一步激发和扩大阅读兴趣,不仅事关中国能否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转变,更关系到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因为不读书,有人说中国人现在已经进入“笨蛋时代”:没有常识的谣言,愣是有人信;长生不老的药方,愣是有人买。“人傻钱多”的歪理也开始成为当下很多人的正解,这与我们从前提倡的“知识就是力量”恰好相悖。在这种形势之下,如何让青少年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前提下,学习好的文化知识,能够有效地深层次地阅读一些优秀的图书作品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由一批资深教育专家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共同完成,编辑出版的“新课标无障碍经典阅读”系列图书,就是一套目前很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课外读物。全书遵循从“基础”到“拓展”的原则,体现层级深入的理念,展现精神成长的过程,关注阅读对青少年的精神塑造及人生成长的影响,将素质培养作为核心编辑理念。本书系所选内容篇目也均为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或为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考试试题中常见的世界文学名著。同时,在体例设置上,编辑对每本书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独到的评析、介绍,用通俗明快的语言文字,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远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广大青少年对文学的爱好和阅读,了解文学的主要内涵,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中学生的必修课。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新课标无障碍经典阅读”系列图书能够成为你们奔向未来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好书必然是能启迪人性和给人以精神滋养的。因此,我特别关注每一本名著中所传递的宝贵人生经验和成长智慧。希望本书能成为同学们喜爱阅读、乐于接受、可资引用的课外读物,能够给同学们带去知识和智慧,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纪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