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彩青少版)/世界最畅销儿童文学名著导读本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罗伟改编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全彩青少版)》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五千年间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版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中国历史,精彩扼要地讲述了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文明的发展历程。

内容推荐

罗伟改编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全彩青少版)》介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起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下至当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文字记载的就长达近五千年。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一代又一代的艰苦奋斗,不断征服自然,建设社会文明,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使得中国成了世界瞩目的文明古国。

钻木取火、结绳记事、酒池肉林、丧家之犬、南门立木、卧薪尝胆、焚书坑儒、三顾茅庐、闻鸡起舞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牵引出了一系列的风云人物。他们虽然早已被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却个个性格鲜明,读其故事如见其人。而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这些人早已有了一种历史标签的味道,几乎每一种人都成了一个人格典型,在每个时代,都有千千万万个现实中的人与之对应。

人物勾连历史,从三皇五帝时代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盏世、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辉煌灿烂,而其中的故事纷繁精彩,每每读之,总会给人振聋发聩的启示。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中华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风云人物,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用文学化的语言一一展现,读之,既能了解中华历史的发展脉络,又可以享受文学的熏陶,汲取历史的智慧。

目录

【第一篇】

 盘古开天辟地

【第二篇】

 黄帝大战蚩尤

【第三篇】

 “禅让制”与“家天下”

【第四篇】

 夏桀之暴

【第五篇】

 武王伐纣

【第六篇】

 武庚之乱

【第七篇】

 西周灭亡

【第八篇】

 曹刿论战

【第九篇】

 “仁义”之君宋襄公

【第十篇】

 退避三含

【第十一篇】

 崤山之辱

【第十二篇】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第十三篇】

 孔子周游列国

【第十四篇】

 卧薪尝胆

【第十五篇】

 南门立木

【第十六篇】

 孙膑战庞涓

【第十七篇】

 战国四公子

【第十八篇】

 屈原抱石投江

【第十九篇】

 廉颇与蔺相如

【第二十篇】

 范雎的远交近攻

【第二十一篇】

 毛遂自荐

【第二十二篇】

 荆轲刺秦王

【第二十三篇】

 千古一帝秦始皇

【第二十四篇】

 陈胜吴广起义

【第二十五篇】

 楚汉争霸

【第二十六篇】

 刘邦建汉

【第二十七篇】

 文景之治

【第二十八篇】

 汉武帝刘彻

【第二十九篇】

 李广难封

【第三十篇】

 张骞通西域

【第三十一篇】

 苏武牧羊圳

【第三十二篇】

 司马迁作《史记》

【第三十三篇】

 昭君出塞_

【第三十四篇】

 绿林起义

【第三十五篇】

 刘秀建东汉

【第三十六篇

 黄巾大起义

【第三十七篇】

 董卓乱政

【第三十八篇】

 三顾茅庐

【第三十九篇】

 赤壁之战

【第四十篇】

 司马昭之心

【第四十一篇】

 白痴皇帝

【第四十二篇】

 闻鸡起舞

【第四十三篇】

 “书圣”王羲之

【第四十四篇】

 一意孤行的苻坚

【第四十五篇】

 淝水之战

【第四十六篇】

 “圣人可汗”隋文帝

【第四十七篇】

 隋炀帝游江都

【第四十八篇】

 李渊起义

【第四十九篇】

 玄武门之变

【第五十篇】

 唐僧取经

【第五十一篇】

 一代女皇武则天

【第五十二篇】

 开元之治

【第五十三篇】

 诗仙李白

【第五十四篇】

 安史之乱

【第五十五篇】

 诗圣杜甫

【第五十六篇】

 黄巢起义

【第五十七篇】

 “儿皇帝”石敬瑭

【第五十八篇】

 陈桥兵变

【第五十九篇】

 杨家将

【第六十篇】

 北宋三苏

【第六十一篇】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第六十二篇】

 方腊起义

【第六十三篇】

 女真英雄完颜阿骨打

【第六十四篇】

 李纲守东京

【第六十五篇】

 岳飞精忠报国

【第六十六篇】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第六十七篇】

 文天祥与《正气歌》

【第六十八篇】

 关汉卿与《窦娥冤》

【第六十九篇】

 乞丐皇帝朱元璋

【第七十篇】

 燕王叛乱

【第七十一篇】

 兵败土木堡

【第七十二篇】

 “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七十三篇】

 严嵩专权

【第七十四篇】

 海瑞罢官

【第七十五篇】

 首辅张居正

【第七十六篇】

 明末五人墓

【第七十七篇】

 崇祯自缢

【第七十八篇】

 清朝的建立

【第七十九篇】

 大贪官和砷

【第八十篇】

 林则徐虎门销烟

【第八十一篇】

 太平天国起义

【第八十二篇】

 末代皇帝溥仪

试读章节

第二十五篇楚汉争霸

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由它点起的反秦起义大火,却在全国各地熊熊燃烧。而正是这把大火,锻造出了中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英雄,他们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后来的汉高祖刘邦。

项羽是项梁的侄子。项梁之父项燕原是楚国大将,秦楚之战中,项燕兵败自杀,他的全家也遭到了无情的残杀。他的儿子项梁活了下来,一心想恢复楚国,为父报仇。见项羽身材魁梧,脑子又聪明,项梁就把希望寄托在项羽身上,亲自教他读书习武。

项羽年少时就有着非常人所能比的远大志向。

一次,他学到中途不想学了,遭项梁怒斥。项羽却满不在乎地说:“念书识字,不过能写自己的名字;学习剑术,也不过打架时能多杀几个人,这有何用?要学就学能敌万人的大本领。”项梁这才把祖传的兵书拿出来教他。项羽学得很快,但每次学习都浅尝辄止,从不深究。

又有一次,秦始皇南下巡视,渡江时,项羽指着秦始皇威风凛凛的车马仪仗说:“我将来可以取代他。”小小年纪,说话竟这么霸气,又一次让项梁对他刮目相看。

项羽长大后,力能扛鼎,气可拔山,具有超强的武艺。大泽乡起义爆发后,年仅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跟项梁一道,率领着八千“子弟兵”在会稽郡起兵抗秦,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项羽带领的起义军很快占领了会稽郡,而后又迅速攻下广陵,渡过淮河继续进军。一路上,响应者风云而集。第二年,有一个带领着一支一百多人队伍的人,前来投奔项梁和项羽。此人就是刘邦。

刘邦原是沛县的一个亭长。他在中途遣散了被押送去骊山当苦力的民夫后,带着一帮人逃到芒砀躲了起来。后来,他被萧何等人推举为沛县首领,大家都称他为“沛公”。

刘邦在沛县起义后,募集两三千人攻占了丰乡。当他带兵去攻打外县时,不料部下叛变夺取了丰乡。他自己兵力不足,于是就跑去向项梁借兵了。

项梁的起义军发展异常迅速,并收归了刘邦、张良等谋臣。但陈胜、吴广被害后,各地起义军的领导权纷纷落在了六国旧贵族的手里,而他们则内讧不断,彼此争夺地盘,闹得四分五裂。秦朝大将章邯、李由等人瞅准了这个时机,想乘机把起义军一个个消灭干净。

形势对起义军非常不利。 

项梁在薛城召开紧急会议,大力整顿人马,立当年楚怀王的孙子为楚王,依旧尊称楚怀王,以此来号召天下抵抗秦朝。

在和秦军的对抗中,楚军原本占了优势;可是得胜的项梁骄傲自满起来,放松了警惕。秦军趁机发动强烈反攻,项梁猝不及防,战死沙场。项羽和刘邦也只得退守彭城。秦军得胜后,又将战火烧到了赵国。  项羽和刘邦兵分两路:项羽迫不及待地想为叔父报仇,主动要求进关助赵抗秦;同时,刘邦带着人马西去攻打咸阳。

宋义是救赵大军的统帅,楚军到了淮河边,他就下令扎营停下来,并且一停就是四十六天。项羽不理解宋义为什么按兵不动,且楚军粮草匮乏,还恰逢连绵阴雨,看着兵士们不能去打仗,却要在这里忍饥挨饿,他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于是,他气呼呼地跑去找宋义理论:“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危急,你却按兵不动,要是我们渡江打过去,可能早就打胜仗了。现在,将士们都冻成那样了,你还有心思在这里饮酒作乐?哪有你这样的大将军?!”

宋义却轻蔑地说:“上阵打仗我比不上你,可坐在军营里运筹帷幄,你就不是我的对手了。军中将士要有人不服,就治他死罪!”

项羽听了气得要命,拔出宝剑就砍下了宋义的人头。杀了宋义后,项羽向楚怀王请命为大将军,先派两万精兵渡过漳水,切断秦军粮道,分离章邯和王离的军队。然后,他亲率主力部队渡河,破釜沉舟,呐喊着向秦军冲杀过去。

楚军兵士知道自己有进无退,个个犹如猛虎下山,愈打愈勇。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吓得赵国人马躲在一角,大气都不敢出。九个回合的交锋,楚军将秦军杀了个人仰马翻。巨鹿之战胜利后,项羽以他的英武名扬天下,成了各路反秦起义军的首领。秦将章邯担心被朝廷治罪,带着剩余的二十万兵马倒戈投降了项羽。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二十万秦兵最终都死在了项羽的手下。

章邯投降后,项羽想趁胜攻打咸阳,但咸阳是秦兵的故乡,他们怎么忍心去杀自己的亲人呢?项羽听他们背后有所非议,怕秦军反叛,暗暗起了杀心,竟一夜之间将二十万投降的秦兵全部活埋了。

项羽的残暴行径传出去之后,听到的人无不为之震惊。

再说秦朝,这座看似辉煌庞大的宫殿,早已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了。章邯投降,奸臣赵高指鹿为马,除掉了李斯和所有异己大臣,逼死了秦二世,而自己又死在了秦王子婴的刀下。

公元前二○六年,刘邦攻破武关,又依张良之计进蛲关,到了灞上。

秦王子婴带着秦朝大臣,脖子上带着请罪的白绫,手里拿着秦皇的玉玺、一兵符和节杖前来求和。刘邦的手下欲杀子婴,刘邦赶紧阻拦道:“住手!楚怀王派我来攻咸阳,就是相信我为人宽厚。子婴既已投降,为何还要杀他呢?”

刘邦入咸阳,不贪财、不好色,还跟咸阳百姓约法三章,废除了被百姓们深恶痛绝的严刑苛法,并奉行只要不杀人、不伤人、不盗窃的就一律不治罪的原则。  咸阳百姓无不为之欢欣鼓舞,纷纷杀牛宰羊前去慰劳楚军将士,还巴不得刘邦能留在关中做王。

项羽一路打到函谷关,正想进关,却被守门的士兵拦住了,说非沛公之命,不管哪路军队,一律不准入关。

这把项羽气得不轻。“你不放行,我就强攻!”如其言,项羽靠武力打进了函谷关,驻扎在新丰、鸿门一带。

序言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部编年体故事性历史读物,它原为著名历史学家林汉达教授未完成的一份遗稿。林先生只写到东汉以前部分,就不幸去世。接过林先生的笔,曹余章先生又从三国时期写到了清朝鸦片战争时期,作品最终于一九八四年一月完稿。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历史的读物。在中华历史漫漫长河中发生过许多有意义的历史事件,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人物。基于此,《中华上下五千年》从传说中的炎黄时代写起,一直延续到清朝,即被我们统称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但它又不仅仅局限于历史,而是多角度地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涉笔之广波及哲学、军事、艺术、教育等领域,读来让人眼界大开,精神振奋。

在写作手法上,《中华上下五千年》遵循历史。作者在参照众多历史典籍、材料后,对历史材料进行精心裁剪和严谨甄别,重新熔铸、构思,以现代的语言一一阐释,故事推进中不加任何铺叙和描写,忠实于史料记载,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真实性。除此之外,故事化的笔法,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显著的特点。整部作品以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将中国精深博大的文化、历史绘制成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让五千年漫长的历史河流缓缓地从孩子的眼前流过,也让孩子们借助它更好地走进历史。

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个远离历史文明、头脑中失去这方面知识的人是贫穷的。”同样,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只有全面地了解民族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创造明天。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留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6: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