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卷)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卷)》收录彭湃、苏兆征、徐特立、刘志丹、谢子长、许权中、毛泽覃等7位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每个传主都是按人物一生经历的时间顺序,抓住重点写。秉笔直书,功过分明,实事求是,不溢美,不掩盖重大历史过失。作者在忠于事实的基础上,对传主进行了艺术创造,使得传记生动感人。它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内容推荐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卷,共收7篇传记。包括彭湃、苏兆征、徐特立、刘志丹、谢子长、许权中、毛泽覃。传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地反映了人物一生的本质特点;写作方法符合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语言朴实、通顺、感人。充实和补充了党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目录

彭湃

苏兆征

徐特立

刘志丹

谢子长

许权中

毛泽覃

试读章节

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海丰位于我国南海之滨,北依崇山峻岭,南临汪洋大海,渔业和林业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海丰山多田少,土地贫瘠,在封建制度剥削下,农业生产落后,农民过着贫困的生活。

鸦片战争后,海丰农民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生活更为痛苦。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打倒了清朝皇帝,海丰人民以为有希望了。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在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军阀统治,对人民的压迫剥削更加残酷。辛亥革命中,海丰出了一个陈炯明,他利用当地群众秘密结社“三合会”的势力,当了广东的都督、省长、陆军部长、总司令。陈炯明掌握了广东政权后,海丰突然增加了许多军阀、官僚、新兴地主(指地主兼军阀),广大穷苦农民所受的压迫更加重了。“从前农民与地主发生争议,地主不过是禀官究办,现在新兴地主阶级用直接行动毫不客气的殴打、逮捕或监禁这些农民了,也可以直接迫勒抵租和强派军饷了。”①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彭湃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彭湃祖籍在陆丰的吉康,从他的曾祖父彭魁起,搬迁到海丰县城郊的桥东社,开了一个小商店,号为“彭名合”。彭湃的祖父彭藩当家后,家业日益发达,购置了许多土地,除“彭名合”经营杂货外,又开设了一个兼营长生板的木材货栈,还有六十多间铺面出租,成了桥东社的首户。彭湃谈到他的家庭时说:“我的家庭在海丰县可以算做个大地主,每年收入千余石租,共计被统辖的农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人。我的家庭男女老少不上三十口,平均每一人有五十个农民做奴隶。”①

彭湃乳名天泉,学名汉育,到日本留学时才改名为彭湃。在十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三。②彭湃小时候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六岁便进海城七圣宫读私塾,八岁转到林祖祠小学,十三岁进人海丰第一高等小学。小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优良。

在少年时期,生母周凤给彭湃影响很大。周凤原是海丰公平山区贫苦农家的女儿,当过婢女,十六岁嫁到彭家为庶母。她经常讲述穷苦农家的悲惨生活,使彭湃从小就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民。十岁那年,父亲彭新因病去世。在母亲的抚育下,彭湃对农民的同情心和正义感越来越强烈。彭母回忆说:“彭湃小时,每当听讲土霸劣绅、贪官污吏的故事,便大声痛骂,甚至在经过县里权贵门口时,也不喜欢。”③彭湃十五六岁的时候,祖父叫他去收租。到了佃户家里,他看到佃户们的穷苦生活,便空着手回家来了。祖父问他,租收到没有?他说,我家有吃有穿,佃户家没吃没穿,还要收他的租干什么?祖父听了大发脾气,把彭湃痛骂一顿。

1913年,彭湃高小毕业,考进海丰中学。彭湃在学校里,“好谈论时事和参加社会活动,是一个富有朝气的青年。”④他爱和同学们到学校后面的方饭亭和表忠祠去,缅怀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英雄业绩,诵读他的爱国名篇《正气歌》。⑤他爱读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和杂志,拥护孙中山,常与意见不同的同学展开激烈的争论。1916年的“五七”国耻纪念时,彭湃和同学们一起,组织过反日爱国示威游行。

当时,海丰中学的进步学生组织起群进会,以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彭湃是群进会的骨干之一。1916年秋冬,群进会组织了一场反对袁世凯爪牙林干材的斗争。

林干材是龙济光任广东都督时,派到海丰的驻军统领。他专门“清剿”反袁的革命党人和三合会会员,屠杀了几百个农民。当地以陈月波、马剑郎为头子的豪绅地主,十分敬重这个凶恶残忍的刽子手,尊称为“统领公”,无耻地为他雕了一个石像,准备安放在“表忠祠”内,与文天祥配祀。群进会的成员对此非常愤慨,他们在海丰县城张贴标语,表示抗议。林干材、陈月波一伙扬言要武力对付,彭湃等人不怕恐吓,在竖像前一天的深夜,彭湃和同学陈复悄悄地来到表忠祠,乘看守的卫兵在大殿里边睡觉,迅速地把林干材石像的鼻子敲掉了。陈月波等人只好把没鼻子的怪像运往碣石,丢进大海。

反对林干材的斗争后,彭湃渴望离开海丰,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寻求真理,就拜托他家世交陈其尤向其祖父说情,允他到外地求学。由于“彭家虽富有但无势力,每逢题军需时常受官府迫勒”①,彭湃的祖父怀着读书当官、彭家将来可免受欺侮的希望,同时也省得彭湃在家乡再惹祸端,便答应了彭湃的要求。

彭湃随陈其尤经香港到了广州,在广府中学读书一个多月。1917年初,东渡日本求学。他先在为中国留学生进行预备教育的成城学校补习,1918年5月3日毕业。1918年9月30日,进入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就读于专门部政治经济科(三年制)。

P2-4

序言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持编纂的大型历史丛书。从1979年至2015年,在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的主持下,陆续编辑出版89卷包括1000余位党史人物的传记,总计2500余万字。该套丛书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

承担此项工作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1979年成立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和传记的编纂与出版工作。现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会员由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组成。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成为了解和研究各位传主生平和党的历史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仍有许多读者不断来信要求购买;但由于该书是陆续出版的,且发行多年,早已脱销。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再版《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再版时,我们对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传记做了全面修订。同时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审看了比较重要的100位党史人物传记。由于《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时间跨度很大,陆续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收入此套丛书的部分完成较早的传记已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本次再版时,党史人物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对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定和编辑加工: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版体例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尽可能做了规范化处理;校正了原版传记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特别是在人名、地名、名词术语的核实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一些难以核查的问题仍维持原貌,留待以后考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编校质量方面,都较此前有所充实和提高。尽管如此,仍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将来的进一步修订,也有利于在今后的人物传记的续编工作中改进。

我们希望,本套大型传记丛书的再版对于推动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党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上一份厚礼!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2017年5月30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9: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