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元和中兴/盛世中兴系列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立
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西安曲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这套中国古代“中兴”书系,包括《宣王中兴》《昭宣中兴》《元和中兴》三部著作,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的“中兴”大事。这套书从文明史观出发,用现代视角考察古代“中兴”问题,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尽管作者的学术背景各不相同,但图书风格基本一致,都做到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相信广大读者可以轻松阅读,并有所感悟。

本册为张立著的《元和中兴/盛世中兴系列丛书》,详细介绍了唐代的各种中兴大事,以现代视角考察古代中兴问题。

内容推荐

张立著的《元和中兴/盛世中兴系列丛书》以安史之乱后颓败的社会状况和经济形式为背景,讲述唐宪宗继位时宦官当政、税赋深重、藩镇割据的混乱状况下,唐宪宗如何勤勉政事,又通过哪些政治及军事手段,逐步扭转政治局势、平定藩镇、振兴政治制度最终取得中兴成果的政绩。全面讲述大唐王朝最后一个盛世的同时,也从中汲取唐宪宗后期有始无终,导致唐王朝最终走向衰败的历史经验教训。

目录

第一章 永贞元年:一年三皇帝

 第一节 唐德宗:积弊丛生

 第二节 唐顺宗:永贞革新

 第三节 唐宪宗:中兴之梦

第二章 元和元年:发威平西川

 第一节 杜黄裳主战

 第二节 高崇文入蜀

 第三节 平卢淄青镇

第三章 元和二年:再平镇海军

 第一节 鹰派宰相

 第二节 李锜败亡

 第三节 元白登场

第四章 元和三年:沙陀族归唐

 第一节 策试风波

 第二节 沙陀归唐

 第三节 大唐边事

第五章 元和四年:吐蕃也请和

 第一节 吐蕃请和

 第二节 整顿吏治

 第三节 发兵成德

第六章 元和五年:威德初受挫

 第一节 陷入僵局

 第二节 无功而返

第七章 元和六年:二李同辅政

 第一节 李吉甫用政

 第二节 李绛诤谏

第八章 元和七年:魏博终归顺

 第一节 中兴半途

 第二节 立储风波

 第三节 缸博归来

第九章 元和八年:文坛襄盛事

 第一节 《元和郡县志》

 第二节 老杜归来

 第三节 古文运动

 第四节 元和诗体

第十章 元和九年:淮西起战云

 第一节 公主出嫁

 第二节 淮西风云

第十一章 元和十年:长安演悲情

 第一节 卫武元衡遇刺

 第二节 裴度拜相

 第三节 再别长安

第十二章 元和十一年:复讨王承宗

 第一节 河南河北

 第二节 贬相换将

 第三节 诗鬼李贺

第十三章 元和十二年:李想入蔡州

 第一节 李想用计

 第二节 裴度出征

 第三节 奇袭蔡州

第十四章 元和十三年:讨伎李师道

 第一节 震慑诸藩

 第二节 讨伐淄青

 第三节 鲜克有终

第十五章 元和十四年:平定淄青镇

 第一节 谏迎佛骨

 第二节 刘悟倒戈

 第三节 反击陇右

 第四节 文星陨落

第十六章 元和十五年:天子突驾崩

 第一节 暴毙疑云

 第二节 穆宗游乐

 第三节 元和余威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节 唐德宗:积弊丛生

大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八月又改为永贞元年,这一年从第一天开始,就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大年初一的长安城沉浸在春节团圆喜庆的气氛之中,皇室作为最大的家族,当然要与民表率,团聚一起。各亲王与皇亲国戚在大明宫入贺唐德宗李适,但最应该来的人却没有来,那就是太子李诵。太子一向谨小慎微,唯恐被父皇责怪,他没来当然是因为实在来不了,3个月前他就得了中风,卧病在床,甚至连说话的能力都丧失了。

德宗本已有恙,闻此更是悲伤不已,涕泣悲叹,终于也病倒了,一天比一天严重。一连20多天,宫内外音信不通,大臣和民间都不知道皇帝和太子到底怎样了,这个春节过得太不让人省心了。

正月二十三日(本书日期均为农历),内宫传来消息,德宗驾崩了,享年64岁。他是抱恨而终的,死前应该会为没有善待太子而歉疚吧?

唐德宗做了26年皇帝,实在是当得太久了,中唐以后的朝政积弊,大多肇始于他统治的时期。

德宗李适是代宗李豫的长子。他的少年时代,正是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的盛世。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本部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等番部共十八万军队,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这一年他13岁,无忧无虑的岁月戛然而止。第二年六月,玄宗和皇子皇孙连夜仓皇逃出长安,多数朝廷官员和皇亲内眷都不知情,未及逃走,便被随后攻破长安的叛军劫掠至东都洛阳,其中就包括李适的生母沈珍珠。他从此再没有见过母亲,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母亲的下落。

宝应元年(762年)他的父亲唐代宗李豫即位,持续了7年的安史之乱也接近尾声,代宗委任20岁的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当然真正指挥战斗的还是副元帅仆固怀恩以及郭子仪、李光弼。这一年,他作为名义上的元帅,率军与回纥军队在陕州会合,商讨共同讨伐叛军。

大唐因安史之乱实力严重削弱,不得不请求回纥出兵,代宗为此与回纥可汗约为兄弟。李适与随行官员会见回纥可汗时,可汗责怪李适作为侄辈没有向自己行拜舞礼,随行唐朝官员则认为大唐储君不能向可汗行礼,回纥人发怒鞭打随行官员,导致其中二人重伤而死。此事对青年李适刺激很大,他始终记着当年回纥人对他的侮辱,在心中攒着一股劲要中兴大唐,重新找回大唐帝国的尊严。

第二年叛乱终手平定。安史之乱使得全国人口损失超过2/3,大唐从此由盛转衰。吐蕃、回纥趁机将唐朝势力从西域赶了出去,河湟之地也为吐蕃夺取。唐朝的藩镇数量从战前的10个迅速增加到了战后的40多个,唐代前期的“强千弱枝”(强中央、弱地方)政策变成了“弱千强枝”,藩镇不断坐大,违抗中央之举接连不断。

平乱后,李适因功拜为尚书令。广德二年(764年)正月,李适被立为皇太子;15年后即位为皇帝,这一年,他刚刚37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即位初期,他励精图治,大有作为,但真正要中兴,必然容不得割据势力。第二年,他就雄心勃勃要解决安史之乱的后遗症——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中,朝廷为了分化强大的安史叛军、早日平叛,不惜招抚叛军中的降将如李怀仙、田承嗣、李宝臣等,即便最后取得了胜利,安禄山大本营的河北诸镇军力仍然强大。如果真的要将其消灭,恐怕还将旷日持久,所以依副元帅仆固怀恩之计,就地分封节度使,让降将们仍旧统率其旧部。于是,安史旧将田承嗣据魏博节度使、李宝臣(奚族)据成德节度使、李怀仙(奚族)据幽州节度使,这三个藩镇即河北三镇,亦称河朔三镇。仆固怀恩于降将有恩,此举有引贼自重之意。安史之乱后,朝廷与战将之间的信任关系本就脆弱,此举更让朝廷生疑,终于逼反了仆固怀恩,怀恩引回纥、吐蕃大军两度入寇,被郭子仪等艰难击退。

P3-6

序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巴比伦早已消失,埃及和印度也经历了巨大的衰变,唯独中国文明长期传承、辉煌灿烂。中国文明之所以能够长期延续,主要是因为自身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在出现衰落时能够实现“中兴”。

在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中,中国曾出现过一些“治世”或“盛世”,如“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开元盛世”等。这些“治世”或“盛世”都经历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过程。西周的强盛在武王时期已奠定基础,经过“成康之治”达到极盛。西汉的强盛奠基于高祖时期,经文景之治,到武帝时达到顶峰。唐代的“盛世”始于贞观时期,到开元、天宝年间达到巅峰。西周前期的强盛体现了王制时代高度发达的礼乐文明。西汉的强盛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的“盛世”使中国的帝制走向了空前的繁荣。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治世”或“盛世”最终都无一例外地走向衰落。自然因素对“治世”或“盛世”的衰落虽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创业难,守成更难。统治者在“治世”或“盛世”中容易失去创业精神和忧患意识,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导致政策失误、吏治腐败,积重难返,这往往是“治世”或“盛世”衰落的主要原因,而战争和动乱则对“治世”或“盛世”,的衰落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虽然中国古代的“治世”或“盛世”都曾出现过衰落,但好在兴衰的关键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每当“治世”或“盛世”出现衰落迹象,总有一些有识之士致力于“中兴”的事业。

中兴,就是王朝衰落时的中途振兴,是国力的恢复与更高层次的发展。南宋学人王观国在其著作《学林·中兴》中对“中兴”一词有详细的解释:“中兴者,在一世之间,因王道衰而有能复兴者,斯谓之中兴。”中兴可以视为力挽狂澜,是跌入低谷后的重新崛起与升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通过中兴才能得来的新境界往往让人叹为观止。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开国之君常有,而中兴之主不常有,因此所谓的中兴在历史上也并不多见。夏有少康中兴,商有武丁中兴,可惜史料阙如;东汉的光武中兴声名较响,但其实是一场重新建国;宋、明都有孝宗中兴,宋孝宗“乾淳之治”偏安一隅,明孝宗“弘治中兴”昙花一现;清代更有皇权专制社会最后一个中兴——同光中兴,但也只是在内忧外患中的回光返照,史家多所粉饰的虚假盛世。而西周宣王、西汉的昭宣、唐代的宪宗都是在大一统王朝的发展中途,因国家的政治危机而推行新改革,这三次中兴都使得国力再次飞跃,国家一度走向鼎盛繁荣。

西周的成康盛世因厉王乱政而衰落,其后出现了“宣王中兴”,《诗·大雅·烝民序》说宣王时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宣王的一系列改革使他成为春秋战国变法改制运动的先行者;西汉盛世在汉武帝晚年衰落后因昭帝和宣帝推行休养生息的重大国策、励精图治,从而出现了“昭宣中兴”的局面,对于这个时代刘向称赞道“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汉文帝)之时”,与此同时,汉人更是喊出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唐代的开元盛世因安史之乱走向衰落,其后在唐宪宗的奋发有为下“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实现了“元和中兴”的一统大治局面,为大唐帝国续命近百年之久。

这些中国历史上的中兴,是大国走向崛起的关键。一代盛世不仅要靠一个英明君主的夙夜不懈,还要勇于修正,在经验与教训中坚持不懈。中兴的实现殊为难得,学界却少有关注,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些“中兴”对于中国古代王朝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学术界对“治世”或“盛世”的研究较多,但对“中兴”问题重视不够,因而社会大众对“治世”或“盛世”比较关注,而对“中兴”缺乏了解,这是中国历史观的断层和缺陷。

事实上,“中兴”也是十分重要的。当“洽世”或“盛世”衰落时,古人是怎样应对的,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有什么经验和教训?诸如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西安曲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这套中国古代“中兴”书系,包括《宣王中兴》《昭宣中兴》《元和中兴》三部著作,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的“中兴”大事。这套书从文明史观出发,用现代视角考察古代“中兴”问题,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尽管作者的学术背景各不相同,但图书风格基本一致,都做到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相信广大读者可以轻松阅读,并有所感悟。历史的通俗表达,需要一大批这样的书籍。利用多种平台的宣传推广,这个系列是个好的开端与尝试。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周秦汉唐盛世虽然已经走远,但文脉犹存,雄风烈烈。众所周知,西安这座世界古都承载着周秦汉唐的衣冠文物,渗透着周秦汉唐盛世开放、包容、自信的民族血液,中华文化的道统在西安,寻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要从这座城市启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历史上的中兴时期寻找历史经验和教训,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大事情。

是为序。

王双怀

(历史学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武则天研究会会长)

2016年11月16日

后记

如果问起中国古代社会的顶峰,相信很多人都会说是唐朝。汉代当然也很强大,但质朴而少文,总不够可爱。宋代经济繁荣而文事鼎盛,可爱有余却武力太弱。明清是封建专制的顶峰,总是给人压抑之感。只有大唐,人们一提起总滔滔不绝,隋唐英雄传,贞观之治,驰骋西域,开疆拓土,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丝绸之路,李白杜甫,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经济、版图,都足以令人自豪,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大唐精神至今仍令人追怀,连那些女性配角都可以成为热播影视剧或畅销书的主人公,如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杨贵妃……

没错,这些当然是大唐的绝世风范,放眼当时的世界,罕见其俦。但这只是大唐的前半叶,我们知道,一场安史之乱终结了封建时代最大的盛世。至于大唐后半叶的历史,很多人都所知寥寥,只知道安史之乱重创了大唐,但乱后的大唐到底如何,却并不十分清楚,或者知道但却选择性遗忘。是啊,谁愿意看到大唐辉煌后的黯淡、盛世后的衰落呢?何况竟然惨到皇帝多次出逃甚至被杀,藩镇割据跋扈,朝臣也互结朋党倾轧。

其实,唐代后半叶也有自己的精彩与传奇,特别是本书描写的元和中兴这段岁月,但知道的人并不算多。唐宪宗李纯,这位在史书中与唐太宗、唐玄宗并称的英明君主,如今名气还不如同时期的大文豪韩愈、白居易和柳宗元。其他如中兴名相裴度、李绛等人的知名度也远不如太宗朝房玄龄、杜如晦和玄宗朝姚崇、宋璟,这是不公平的,历史不应该厚此薄彼。元和中兴削平藩镇,重树中央权威,为大唐续命近百年,虽然不复盛唐的辉煌,但亦不乏阳光灿烂的日子,因此值得后人含着“历史的温情”而尊敬,值得被记忆和书写。

元和中兴在文化、文学上的成就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清代学者叶燮说:“贞元元和时,韩、柳、刘、钱、元、白凿险出奇,为古今诗运关键。”钱钟书也说:“唐之少陵(杜甫)、昌黎(韩愈)、香山(白居易)、东野(孟郊),实唐之开宋调者。”除了杜甫,其余几人都是元和诗人,而杜甫之所以能被广泛接受和学习,也正由于元和年间这些诗坛人物的推广之功。至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和柳宗元在元和年间发起的古文运动,更是影响深远,至于今时今日。

我的家乡至今还保留着长安的名字,随处可见的历史遗迹让我得以在埋头史书之余,亲自寻访故地故事,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幸福。在我写作唐代历史文化散文集《长安古意》时,就对近旁的杜甫纪念馆、韩愈广场、少陵原柳宗元和杜牧的墓地等多次踏访,聊发思古之幽情。在本,书写到杜甫、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命运多舛之时,我感同身受,不禁流下了泪水。

书中的插曲如李想雪夜入蔡州,大唐秋妃杜秋娘,元白、刘柳的生死契阔,大唐平藩统一之战,等等,都是历史小说和影视剧的大好题材,可惜我还没有看到。大唐的后半叶,它的涅槃重生,奋发图强,重新崛起,甚至轰然倒塌,余音袅袅,都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与了解。

最后,我要感谢好友王向辉的指正,感谢西安曲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范婷婷、崔楠等编辑老师为此书付出的辛勤劳动。因水平有限,希望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张立

2016年11月13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6: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