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掌故(第1集)(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徐俊主编的《掌故(第1集)(精)》收录赵珩、陈徒手、胡文辉、严锋、谭伯牛等近二十位当代知名作者,聚焦近代以来、百余年内的文坛、学林、政界、艺苑的人物与故实,考订周详,见解通达,道人之所未言,采之可以裨信史,足以丰富我们对相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了解。

内容推荐

徐俊主编的《掌故(第1集)(精)》聘请钟叔河、董桥、陈子善、赵珩、白谦慎五位先生为顾问,由百年中华书局诚意推出,采用别致开本与布面精装+烫金的装帧形式,并以赵珩先生家藏溥心畬、溥雪斋、关松房等人画作制为16面彩色插图,精致大气。

目录

天下一高吾许汝——为《兰亭》论辩五十周年而作/朱铭

从溥雪斋到启功:松风画会旧事/赵珩

江南遗梦似风烟——记黄裳与黄宗英/励俊

不够知己:温源宁与胡适交恶内幕/黄恽

忆侯官严不党先生/雪克

金克木与沈仲章:难忘的影子(一)/沈亚明

陈寅恪第一次出国考——陈寅恪诗补笺之一节/曹震

梁鸿志的刺蒋诗及其他/胡文辉

翁一鹤的几种纪事诗/何家干

《石语》中人曾履川/冯永军祝伊湄

钱锺书笔记中的晚清诗人掌故/张治

我的爷爷严春阳/严锋

无处可寻的《铁窗百日记》——张季鸾首次系狱考/刘宪阁

“文革”期间北京出题考教授小记/陈徒手

穆彰阿写真(一)/谭伯牛

高罗佩的迷宫图,丁月湖的印香炉/宋希於

木犀轩藏书两次夭折的售卖/柳向春

艺林烟火录/唐吟方

“掌故”漫话/沈厚鋆

编后语/严晓星

试读章节

新中国最初十年,现在所能见到章士钊与高二适交往的材料不多,高二适似乎有些边缘化了,连工作也不稳定。1951年春章士钊由港返京,路过上海,与海上诗人有个聚会,席上听到苏渊雷在为高二适教职事设法,特意向苏表示感谢,见陈诵洛致汪辟疆函:“孤桐过上海,曾两晤谈……二适原任教职已成问题,此次长沙公来,特以二适事亲向渊雷致感谢之忱。此后二适出路,仍由长沙托苏设计,俟有眉目,再由章加以促成。”(《汪辟疆诗学论集》)到了1961年,章士钊曾想调高往北京,见高二适诗“辛丑七月十五日得章行严京国书,称有提名事,怀思恳叙,伫候继声,先成此诗奉谢》,终未实现,只能就近安排,经章推荐,1963年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员。

1962年春,章士钊邀高二适来京,此为解放后首次晤面。高二适《校录刘梦得集述》云:“壬寅孟陬,适由宁觐谒吾师长沙章公孤桐于燕邸。席次谈及中山刘宾客梦得诗笔,在中唐本赫然与昌黎、柳州鼎峙,而陇西李翱习之,并推为当时文章之盟主焉。今韩、柳集几致家弦户诵,人手一编,而中山以文无害独沉溺千年而不返。”(《高二适研究》)时章已进入晚年,正在赶写《柳文指要》,高二适则在重新校读《刘宾客集》,共同话语不少,真如高所说:“欲图与小子适并肩厕人中唐刘、柳大师讲坛。”(同上)章士钊有诗赞高二适用功于刘集:“冰冷东淘俊少年,重提退笔迈无前。中山集纪开新样,火急河东二妙缘。(东淘,二适产地,与清初吴嘉纪同乡,当时有一个冷冰冰的吴野人之语。此中山指刘禹锡,二适勤攻刘宾客集,发见宾客为人文集作序,每不日序而日纪,此义为他文家所忽,几同创见。火急用柳子厚和刘诗:劝君火急添功用,趁取当时二妙声。)”并将高的书稿向齐燕铭推荐,傅璇琮《齐燕铭同志与古籍整理出版二三事))说:“我只记得1963年,章士钊先生给燕铭同志一份材料,是南京高二适校录唐人刘宾客文集的书稿,燕铭同志即转给灿然同志,让他找人看看。当时灿然同志即要我审读此稿,我查阅了一些材料,对高校本写了否定的意见,并代为起草了一封给燕铭同志的信函。”(《书林漫笔》)

这次晤面,章士钊在《柳文指要》中记云:“去岁二适在京,示我揲蓍步骤,依样葫芦,亦自大体粗谙。”(初版933页)1964年春,“柳文指要》完成初稿,两年来二人商讨柳、刘二集,书信往来不断。《柳文指要》中载致高二适函云:“得书,及《跋刘宾客天论》,初一伸纸,不胜雀跃,盖时论谓刘高于柳,吾闻其语,未见有人著文,今得二适折冲柳、刘之间,并以长篇文字见意,以谓此必有以开朗吾志虑,诚不自知热望高出柳州发书得天论时几许也。不幸柳州曾谓详读刘论五六日,求其异而不获,二适亦曾引以为怪,吾读二适跋尾,其失望较柳州殆又过之。吾知此定为二适所不喜,然为忠于所学,及图与二适并肩厕人中唐大师讲坛计,不得不悉吾所见以毕其说。”(944.页)又:“承示刘宾客辨易九六疏记,深人显出,烛照靡遗。不料二适迩年治学精进乃尔,甚佩甚佩。柳集注家号五百人,从未见或于此门略有阐发。近瞿兑之笺注刘集,吾曾询及此辩,彼亦逊言理解不足,未便加墨。吾之谫劣,当有过于兑之。今何幸二适能为吾《指要》弥补此一罅漏也!”(932页)1971年《柳文指要》出版,书中收有高二适所撰《柳子厚与刘禹锡论周易九六说书后题》、《跋刘宾客天论》两文,高二适在章士钊卒后致书苏渊雷云:“此次爨下翁(按:指章士钊)溘逝海外,斯文界又弱一个,弟则尤悼知己之不再得也。《柳文指要》卷三十一刊鄙作两篇,见到未?该《指要》自问世来,行老来札要弟指疵,已提出百余条,均颠扑不破语。惜老人之不克亲见再版耳。”(《高二适书法选集》)

P5-P7

后记

《掌故》之编起意于三四年前,却差不多犹豫了两年才决定着手。端赖同好支持,从约稿到粗具规模,居然三月而成。这一年有半的等待之中,几乎没有一个作者提出撤稿。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念大家的信任与耐心。

当然,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每个亲近人文尤其是历史的人,大概都无法免除对掌故的浓厚兴趣,至今仍然层出不穷的掌故之书便是明证。还有友人惟恐我们眼界太窄,拿来种种著名刊物,善加诱导,而放眼看去,掌故几乎触目皆是。这样的热情,让信任与耐心得以滋养。

大致说来,掌故就是了解沿革、记录事迹、留存轶闻,用宏大叙事中多余的素材,做一点并不多余的事情,反映的都是历史关节、人生片段、世相掠影。本集有沈厚望先生的《“掌故”漫话》,娓娓道来,源流宗旨,最得其实。就我们的期望而言,《掌故》关注重点在近代以来、百余年内,宜以写人和叙事为主,梳理、考证旧史,当多用罕见材料,道人所未道,并强调文人高雅的趣味与不俗的境界一这后一点,正是掌故区别于其他历史文献的重要特征。我们当然也期待作者撰写亲身见闻,但时移世异,百态丕变,耆旧凋零,堪称最大的难题。也许只能说,有一代人的心史,就有一代人的掌故。

本集作者,均是一时之选;文章,皆属言之有物。固非完美,已尽心力。我们恳切地欢迎大家提出意见,更欢迎贡献精彩的稿件,帮助《掌故》“发展壮大”。作者、读者、编者、《掌故》,彼此促进,共同成长。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8: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