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只需要一个妈妈,而家中的奶奶、外婆也都是妈妈,这是一场关于妈妈们之间的竞争,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是那个最好的、最称职的妈妈。
很多刚生完宝宝的妈妈,常常感到自己跟婆婆“不对付”,自己总被指手画脚,甚至有的婆婆把妈妈挤到一边.大包大揽张罗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妈妈几乎插不上手,最终只能败下阵来。
我听到产后妈妈谈到最多的就是:怀孕时自己是个宝,生完孩子后自己是根草,全家人的重心都在孩子身上……心理上巨大的落差让妈妈感到失落。加上产后激素水平的骤然减少,伤口处于恢复阶段,面临着情感失落和身体疼痛的双重压力,没人理解自己睡眠不足时的焦躁,无人能体会到自己喂奶时的疼痛,更没人能懂得自己莫名的难过。长时间处在这样的愤怒、烦躁、焦虑、失眠等情绪状态中,最终导致产后抑郁。
其实,妈妈在生产后头2—3个月里。会经历一种心理和行为上的退行。所谓退行,简单说就是像小孩子一样。比如爱耍小性子,动不动发脾气,不如意时哭闹等等。对于每个妈妈来说,这是很重要的阶段,如果这时候家人能够理解她,并给于身心方面比较好的照料,那么妈妈们会很快度过这个阶段。
可以想象一下,在女人初为人母时,的确有很多的慌乱、疑虑和恐惧。比如宝宝哭的时候,在告诉我什么?我该怎么做?喂奶的姿势应该是怎样的?尿布怎么换?要不要给他喝水?喝多少?我会是一个合格的妈妈吗?一系列的问题。没有任何头绪,不知道从哪儿做起,能做什么?
因此,现在很多家庭都会请一位月嫂,或是邀请有经验的老人帮忙。可月嫂、老人管得太多,就把自己这个当妈的角色给“废”了。跟自己的育儿知识和观念产生冲突时,又嫌人家管得不好。左右为难,摇摆不定.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于,每个人只需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奶奶待在奶奶的位置上,外婆待在外婆的位置上。妈妈待在妈妈的位置上。妈妈可以给你的宝宝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家庭成员之间可以彼此尊重,建立良陸的沟通。我相信妈妈能够坚定地、稳稳地坐在妈妈位置上的时候,没有人可以把你从那个位置上拽走,很多时候是你自己主动离开或退让而已。
这个时期的妈妈,其实也是脆弱的,渴望依赖的,尤其渴望丈夫能够提供情感的支持。所以,妈妈的身边最好有一位家庭成员来辅助妈妈,比如爸爸、孩子的外婆或奶奶,共同来帮助和支持这个妈妈,帮她消除后顾之忧,帮助这个妈妈创造一个舒适、稳定的生活环境,提供信任和鼓励,以便更好地适应“妈妈”这个新的角色。
当妈的,你们还好吗?
请跟随你的娃,他们会带你去到更远的地方呢! P12-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