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陈济棠自传稿东北军事史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文献丛刊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济棠//王铁汉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陈济棠自传稿东北军事史略》由《陈济棠自传稿》和《东北军事史略》两部分组成。《陈济棠自传稿》作者陈济棠在自传中简明扼要地回忆了一生事迹,所涉包括辛亥革命、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北伐、国民党内部斗争、抗战、国共内战等。其中许多内容与军国大计相关,富有史料价值。《东北军事史略》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张作霖创建奉系军队,直至1933年张学良通电下野期间的东北军事发展历史。对东北军(奉军、安国军、东北军)的沿革和建制情况记录较详。是研究民国军事史的可用资料。

内容推荐

《陈济棠自传稿东北军事史略》由《陈济棠自传稿》和《东北军事史略》两部分组成。《陈济棠自传稿》作者在自传中回忆了一生事迹,所涉包括辛亥革命、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北伐、国民党内部斗争、抗战、国共内战等。《东北军事史略》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张作霖创建奉系军队,直至1933年张学良通电下野期间的东北军事发展历史。对东北军(奉军、安国军、东北军)的沿革和建制情况记录较详。

目录

陈济棠自传稿

 一、家世述略

 二、童年生活

 三、投笔从戎

 四、陈炯明叛变

 五、伐沈之役

 六、西江督办公署

 七、整肃滇桂军

 八、赴苏考察

 九、斡旋宁汉

 十、绥靖粤西

 十一、两广部队之编遣

 十二、胡汉民事件与粤局

 一三、广东三年施政

 一四、反对闽变

 一五、赴欧考察

 一六、全面抗日

 一七、出长农林

 一八、战后琐忆

 一九、南海风云

 二○、由琼来台

 二一、兴学概述

 附录:香港脱险记

东北军事史略

张序

第一、张作霖掌握东北军政权的经过

 一、初年时期经历概要

 二、取得地方军领导地位

 三、由师长继段芝贵为奉天督军兼省长

 四、统一奉吉黑军政,做了东三省巡阅使

第二、东北军的原始

 五、新旧军之并立

 六、旧军之蜕变

第三、东北军的兴起

 七、人事之升腾

 八、东北军开始入关

 九、张作霖统一东三省

第四、东北军的发展

 十、东北军之扩充

 十一、第一次直奉战争

 十二、东北军之改革

 十三、第二次直奉战争

 十四、直奉战后之政局

 十五、权势之伸张

 十六、实力之增长

第五、东北军的离合

 十七、东北军分裂

 十八、郭松龄倒戈

 十九、东北军复合

第六、东北军的变化

 二十、和吴及联阎

 二一、组织安国军

 二二、成立军政府

第七、东北军的出关

 二三、各方情况不利

 二四、五九通电息战

 二五、六二通电撤兵

 二六、撤兵经过情形

 二七、张学良就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第八、东北军奉令改编

 二八、张学良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二九、东北军改编后之行动

 三十、九一八事变

第九、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的情况

 三一、东北军的整备

 三二、长城抗日战役

 三三、张学良辞职通电下野

 三四、对张学良的观感

第十、张作霖的几事

 三五、粉碎日本满蒙分离运动

 三六、搜查苏俄大使馆消弭“赤祸”阴谋

 三七、保存故宫文物

 三八、拒绝日人诱胁分裂中国

 三九、与国父及蒋公之关系

 四十、中外要人的直接评论

本书参考资料

附录

一、“不抵抗”的抵抗

 “九一八”后果的总结

 “九一八”前东北军政情势

 北大营被攻的经过

 对荣臻的建议

 在李顿调查团作证

 “不抵抗”的由来

 事变前的交涉

 “九一八”的起因

 “九一八”的教训

二、九一八事变的起因

三、追思蒋公

四、自述

试读章节

陈济棠自传稿

一、家世述略

余于民元前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九○年)正月二十三日寅时,生于广东防城河洲峒望兴村,据云母分娩时难产,),历时二日始出世。父金益公字谦受(为取满招损,谦受益之义),务农为业,终岁勤劳,胝手胼足,尚得温饱。母邓太夫人,为河洲大田村人氏,出自当地望族,十九岁于归余父,主持家务,节俭勤劳,相夫教子,碌碌终生。

兄弟同母者多达六人,尚有济集、济南二弟出自继母林太夫人,在农村社会中,自属人丁兴旺,余为同母中最后—人,而长兄年龄相差甚远。

长兄济华,年七岁时因出痘,毒落其足,竟成残废,父忧其不能自立,惟有养其终生,而母则主其读书,兼习医卜星相,后设塾教学,凡二十余年,余曾受教门下,实乃长兄而兼严师也。

二兄济隆,自幼佐父稼穑,及长,兼善土木工作,故居茅坡新宅之落成,即系二兄劳心劳力,亲为设计之产物。

三兄济岳,代父勤劳,致力耕种,惟其体弱多病,未及壮年便撒手人寰。

四兄济恩,天赋聪颖,于科举时代曾取过功名,邑庠生。端午时节参与当地龙舟竞渡,以不谙水性,舟覆河中,被溺时年四十有一。

五兄济湘(字维周),长余四岁,稍长即离乡改读学堂。

防城僻处边陲,曾祖炳传公原籍广西省博白县,因该处地狭人稠,乃向外发展,四度搬迁,历尽艰辛,始定居广东防城河洲上峒之大田村,胼手胝足,兴家立业,为本族之开基祖也。炳传公有四子(埰祥、埰礼、埰信、埰儒),埰信公则为余祖父,后由大田村分居望兴村,开辟耕地,辛勤稼穑,娶祖母何太夫人。埰信公有五子(金芳、金益、金秀、金湘、金鸿),父居其次,以耕读传家,故余自幼,即习于农村生活,时四叔金湘公在村旁设馆教学,六岁母即送余入学启蒙,每日且携麻篮至馆,伴余就读。幼年余性尚聪慧,每日课业,可比侪辈早熟,提前在一二小时内完毕,乃携余及早返家,举炊及饲喂牲口。

二、童年生活

光绪十一年,适法国侵略安南,清廷派冯子材率兵救援,广西提督苏元春亦率兵入越归冯子材指挥,清廷与法议和后,割让安南与法,苏元春回师驻屯于河洲峒望兴村吾家附近,余见其威势甚盛,心窃慕之,径往求见,为卫士阻不得入,乃放声大哭,时苏元春适在室内洗足,闻余哭声询问究竟,乃饬卫兵引见,垂询姓氏、父母、兄弟及读书诸事甚详,余一一作答,了无惧色,大受元春宫保之嘉奖,而以宫保相期许,并赏给银元一枚,卫士亦赠猪肉一碗以示慰问,长辈对此莫不引为惊异。余返家后即将银元交由母亲收藏,余自幼及长,凡属长辈所赏赐莫不如此,从未私自积蓄,亦未私自浪费。

幼时好动,常喜与侪辈作兵战之戏,多以竹木棍作为兵器,番薯、芋头、生果乃为军粮,有时以饭焦作犒赏,率领侪辈以嬉戏相搏为乐。八岁失恃,母临终时农历二月卅日,知余骤失慈爱,必极痛楚,嘱余停学一年,以免增加痛苦。在此一年间,幼小心灵所受之创伤,实乃毕生所无法弥补者。常于每日下午三四时后,即至大门前席地而坐,盼望母亲魂返归来,亲戚、乡人见之辄加抚慰,倍感悲恸。及后每遇母忌辰,必素食以志哀思,并以未获报答母恩为生平最大之憾事。十一岁,随父迁居于罗浮峒茅坡村高营社,至十二岁即为大兄济华代馆并写字格出卖,每张出售铜钱三文。十四岁,听讲各种经书。十六岁,应考义课会(此为地方父老奖励读书青年而设者),忝列第三,颇以才名闻于乡井。十七岁,随胞兄维周入防城两等小学攻读,校在县城,距家百余里,寄宿校中,本邑地方偏僻,学校成立之迟不难想见。

三、投笔从戎

民元前五年(西元一九。七年)入钦县警察讲习所,六个月毕业,同年考入陆军小学校,次年春,由邓仲元(铿)先生介绍,与同班同学邓演达等秘密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运动。武昌起义后,邓仲元先生入淡水,余与邓演达等即赴香港,正拟赴淡水随邓仲元先生进行革命,时张鸣岐任两广总督,本党同志函电交趋,迫其离粤以保全性命,总理在美国,亦电劝其离粤由胡汉民先生接任都督,民元前一年(西元一九一一年),乃兵不血刃而光复广东。武昌起义后四十余日内,闻风响应者达十余省,旋在广东成立陆军速成学校,并收容吾等为革命而逃亡之青年入校受训,俾资深造。P11-14

序言

文献史料是认识和研究历史的基础,民国史研究自不例外。为了给民国史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史料利用上的便利,我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等学术机构合作,推出“民国文献丛刊”。

“民国文献丛刊”首批图书中,经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授权,列入了原属“传记文学丛书”和“传记文学丛刊”的一些作品,包括《刘汝明回忆录》、《银河忆往》、《逝者如斯集》、《颜惠庆自传》等十九种。

由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的政治立场的影响,一些作品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时代局限和政治色彩,一些个人视角的描述与评论,难免有不符合事实之处,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各派政治势力和社会组织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除了作必要的技术处理外,基本保留了作品原貌。希望各位读者在阅读和研究的过程中,着眼于其文献价值,辨析真伪,而获得本真的历史事实。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一四年七月

书评(媒体评论)

余出国前,对总理“迎头赶上去”一语不甚明白,及见苏俄大量利用德国及美国技术人员及机器,以发展本国工业,并以三百万美元购买美国飞机发展交通,乃恍然大悟。苏俄合作制度亦颇进步,生产、消费、信用及运销等合作事业均极发达。工人每日工作八小时,待遇尚优。农民则生活较苦,衣食不足,时出怨言。政府乃研究减低农村物价(低于都市),生活得稍为改善。

——《陈济棠自传稿》

空军则重建东北航空处,由张学良为督办,设立航空学校,训练干部,并选青年二十八人分两次送法国航空学校受训。十三年初自国外购到各类型新式飞机一百二十余架,成立“飞虎”、“飞龙”、“飞鹰”、“飞豹”四个大队,编组成军,即任张学良兼东北空军司令。

——《东北军事史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0: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