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颈部酸喃防胜于治
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健康埋下了隐患。许多人白天对着电脑,晚上看电视、打游戏,上下班时又抱着手机,几乎一整天都低着头,于是各种颈部疾病就找上门来了。出现颈部酸胀、疼痛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年轻化。那么,我们日常该怎样防治这些疾病呢?
颈部酸痛要警惕肌膜炎
脖子出现酸痛症状时,许多人都会自然的想到颈椎病。严格来说,颈部酸痛只是颈椎病的症状之一,颈椎病的种类有很多,致病因素也各不相同。能够引起颈部酸痛的疾病有很多种,颈肌膜炎就是其中之一。
颈肌膜炎属于颈椎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又称为颈肌纤维组织炎,其主要症状就是酸痛、疼痛,有时甚至会放射到肩背部。受风、受凉、劳损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诱发颈肌膜炎,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也给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当颈部出现酸痛症状时,就不能忽视这种疾病的可能性。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对颈部的保护,做好各种颈椎病的预防工作,不要做亡羊补牢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种给健康和生活都会带来严重影响的疾病的致病因素及症状表现都有哪些。
颈肌膜炎的症状及危害
肌膜炎指的是人体软组织受到急性损伤或慢性损伤后,出现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发生在颈部就是颈肌膜炎。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主要体现为颈部、肩部及背部广泛疼痛、酸胀、沉重及麻木感,严重时会造成活动受阻。
颈肌膜炎具有发病缓慢,病程长,呈持续性酸胀、疼痛等特点,如果在患病期间存在感染、受凉、过度疲劳等情况,病痛往往会加剧,由于这种疾病在发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非常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的深入,往往给患者造成诸多影响。
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都会造成颈部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脂肪、肌腱等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产生创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50~60岁左右的女性,是这种疾病的高发人群。长期伏案工作、运动过少、每天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人,也容易产生颈部慢性劳损,进而诱发颈肌膜炎。急性颈肌筋膜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得当,很容易转成慢性颈肌膜炎,导致治愈难度增加。
颈肌膜炎该怎样防治
颈肌膜炎患者在日常饮食方面要多加注意,减少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避免造成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加重,奶类、甜食也要尽量少吃。同时,要戒酒,不要喝咖啡,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蔬菜和水果,适当摄入富含组氨酸、精氨酸、核酸及胶原的食物。这类食物包括动物血、蛋类、鱼类、豆类及牛肉等。
预防方面还要做到防止受潮、受凉,不能随意在潮湿、阴冷的地方睡觉。同时,注意保暖,根据气候变化增添衣物。天冷时,要戴围脖或穿高领的衣服,保护好自己的颈部。如果发生急性扭伤时,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转成慢性。做剧烈运动之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准备活动。
人体就像一台机器,过度运转或超负荷运转,都会对某些部件造成损伤。这种损伤可以是能够看到的急性损伤,也可以是感受不到的慢性劳损。通常,一些急性损伤因为症状明显,都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及时治疗。但许多慢性劳损,因为早期症状几乎没有,往往被人们忽略,其中包括不良坐姿引起的肩颈部劳损、腰部劳损等。睡眠姿势不正确或长时间睡软床也会造成颈部、腰部的慢性劳损,当这些慢性损伤长时间累积,就会成为颈肌膜炎的致病因素。
因此,预防颈肌膜炎就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养成正确的生活、工作习惯,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延缓人体脊椎的退行性改变。平时,多学习一些颈部保健方法,积极锻炼颈部,持之以恒,将终生受益。
P2-3
肩周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疾病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酸麻胀痛”也不再是老年人、体力劳动者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办公室上班族被“酸麻胀痛”所困扰,不仅影响着身体健康,同时也导致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下降,患者更是承受着疾病以及治疗过程所带来的痛苦。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普及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健康埋下了隐患。人们上班时一整天面对电脑,下班后面对手机,回家后窝在沙发上看电视或玩游戏等等。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很容易让身体的颈椎、腰椎等部位处于紧张状态,形成慢性劳损。外加上工作时姿势不正确,晚上睡觉喜欢睡软床等不良习惯,让紧张了一天的身体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时间一长,“酸麻胀痛”也就找上门来了。
实际上,“酸麻胀痛”是人体健康出现问题的信号,出现在身体的部位不同,给人们的警示也各不相同。腰酸、背痛、手麻、抽筋、腹胀等症状,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容易被忽略。人们很难察觉隐藏在这些症状背后的疾病隐患,往往等到引起注意时,病情已经发展得很严重了,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而且也给自身平添了许多痛苦。
殊不知在你吸烟喝酒、睡着舒服的软床、日夜奋战在电脑前、靠在椅子上玩手机、翘着“二郎腿”吃零食、肆无忌惮地露着“小蛮腰”时,健康的脚步渐渐走远,“酸麻胀痛”却悄然而来。本书就从这些日常常见的症状入手,为读者揭开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真正“元凶”,以此提高读者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和日常保健意识。
本书不同于只注重讲解医学知识,或罗列各种保健方法的其他保健书,而是深入浅出,详细分析了引起“酸麻胀痛”的各种疾病病因及应对办法,将深奥难懂的医学理论知识通俗化,让没有相关医学知识的人也能轻松看懂。另外,本书遵从“未雨绸缪远胜亡羊补牢”的原则,帮助读者做好各种疾病的预防,远离病痛的困扰,也远离治疗的痛苦。
“酸麻胀痛”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不同疾病引起的症状体现。本书透彻地分析了生活中容易引起“酸麻胀痛”症状的各种疾病,告诉读者怎样做才能远离这些疾病,保持健康,同时,结合中西医理论,为读者呈现了如何应对这些疾病的正确方法。针对不同疾病表现出的不同症状,本书提供了运动疗法、按摩疗法、艾灸疗法、拔罐疗法以及保健操等简单易学的自我操作方法,供读者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合理选择。
在生活中,人们遇到了“酸麻胀痛”这些症状时,对于到底哪里酸、哪里痛、哪里麻、哪里胀,有的人可以明确指出,而很多人则无法明确指出,反正就是全身上下感觉酸麻胀痛。由于不得要领,常常治疗很长时间仍然没有效果,街边随便买些膏药贴上,结果导致病情加重。本书分为“酸”、“麻”、“胀”、“痛”四篇,详细分析了不同症状所表示的身体哪个部位出了问题,出了什么问题,是肌肉疼痛,还是神经压迫,是风湿、关节退化、长骨刺,还是一般的扭拉伤。根据肩、颈、手、胸等身体不同部位酸痛症状,为读者详细描述了症状特点、预防办法、注意事项、保健方法等,帮助读者自我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
“亡羊补牢悔之晚矣!”对健康而言更是如此,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大环境下,呵护自身健康从现在开始就要“未雨绸缪”,职业病已经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问题,“酸麻胀痛”也逐渐成为年轻人的健康“杀手”。这些疾病要怎样自我预防和治疗呢?有没有办法能缓解病痛呢?不同部位出现“酸麻胀痛”要怎样自我甄别呢?在本书中,你可以找到满意的答案。
《酸麻胀痛自我疗法》注重自我实操,文字通俗易懂,适合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的人阅读,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结合中西医理论,从饮食、运动、艾灸、按摩等诸多角度给予读者针对性指导,是家庭必备的枕边书,也是上班族彻底告别“酸麻胀痛”,让身体充满活力的健康手册。
生活中很多疾病源于不良生活习惯,如睡过软的床,不经常运动,长时间伏案工作,经常抽烟喝酒,精神压力过大等,这些不良习惯时间一长,身体就会出现“酸麻胀痛”的问题,肖彩兰、陶红亮著的《酸麻胀痛自我疗法》集饮食疗法、艾灸疗法、运动疗法、按摩疗法于一体,做自己的医生,帮你摆脱“酸麻胀痛”的困扰。
“酸麻胀痛”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不同疾病引起的症状体现。肖彩兰、陶红亮著的《酸麻胀痛自我疗法》透彻地分析了生活中容易引起“酸麻胀痛”症状的各种疾病,告诉读者怎样做才能远离这些疾病,保持健康,同时,结合中西医理论,为读者呈现了如何应对这些疾病的正确方法。针对不同疾病表现出的不同症状,本书提供了运动疗法、按摩疗法、艾灸疗法、拔罐疗法以及保健操等简单易学的自我操作方法,供读者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合理选择。
《酸麻胀痛自我疗法》注重自我实操,文字通俗易懂,适合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的人阅读,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结合中西医理论,从饮食、运动、艾灸、按摩等诸多角度给予读者针对性指导,是家庭必备的枕边书,也是上班族彻底告别“酸麻胀痛”,让身体充满活力的健康手册。同时,也是家庭必备的中医保健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