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女生,姓白,大名“月亮”。
白月亮,18岁之前生活在大东北。18岁高中毕业那年,她来到了祖国南方求学。一米七的个子,操着一口浓厚的东北口音,大大咧咧的模样。听说她在寝室替大家抓蟑螂、修电灯、防变态,谁失恋了她就去当“月亮姐姐”……校园里流传着她的很多传说。
有一次,白月亮正和失恋的朋友在街边烧烤店喝酒,突然,那个姐们噌地跳起来,拎着个酒瓶子直奔一群老爷们去了。朋友揪着其中一人的衣领,又哭又笑,大喊大叫,乱捶乱打,眼泪鼻涕抹了人家一身。眼看酒瓶子就要砸上人家的头了,白月亮一个箭步冲上去。后来才知道,“躺枪”的男子叫蓝夜,非她朋友的冤家,误会一场。
月亮住院期间,蓝夜天天去送饭,就像个大哥哥一样,叮嘱她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那个时候,白月亮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女汉子变成了断手断脚的天使,柔弱得让室友不断翻白眼。白月亮还发挥出了幼儿园简笔画的艺术天分,画了张《蓝夜里的白月亮》,并觉得能媲美《百鸟凤凰图》。出院后的白月亮,整天跟着蓝夜混,她觉得蓝夜就是她心中的大树,虽然离家千里,但只要这棵大树在,她就风吹不着雨淋不到。
蓝夜也对白月亮照顾有加,吃饭带着她,玩耍带着她,就连约会都偶尔带着她。白月亮倒是有自知之明,从来不去当烦人的大瓦数电灯泡。她只希望,蓝夜过得开心过得幸福,能和他爱的人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可能老天并没有听到白月亮的祈祷,蓝夜女友大半夜跑到白月亮寝室楼下,和蓝夜上演“分手大戏”。她一口一句,都是因为白月亮,是白月亮的存在让她感受不到蓝夜完整的爱了,是白月亮和蓝夜走得太近,让她在背地里被人说三道四了,就连白月亮比她年轻比她高都是她和蓝夜分手的理由。第二天,大家就看到蓝夜前女友和另一个小伙子恩恩爱爱地手拉手走在一起。蓝夜为此消沉了很久,也并不想见白月亮。白月亮也不是个不识趣的人,她尽量不出现在蓝夜的视野范围内,却默默地照顾着蓝夜,就像当时住院,蓝夜那么照顾她一样。白月亮每天早上都买好早饭让蓝夜室友捎给他,还不能说是自己给的;学校一有什么活动,白月亮就“教唆”蓝夜室友,带着蓝夜一起去;甚至白月亮还去找过蓝夜前女友,试图劝和,但是热脸贴冷屁股的结局,可想而知。
分手过了一个多月,蓝夜突然叫上白月亮和他的哥们一起喝酒,白月亮喜出望外,她以为蓝夜彻走出来了。可是冤家路窄,喝酒的时候,就那么神奇地遇到了他前女友和她现任。蓝夜低头不语,前女友现任还上前挑衅:“哎哟,带着小妹妹来喝酒啦?”蓝夜刚要挥拳而上,被白月亮死死拦住,白月亮清了清嗓子,看着蓝夜前女友,平静地说:“咱俩喝点吧,不为别的,就为我哥。”前女友当然不甘示弱,于是两人一杯接着一杯,也不说话,就干喝,不一会儿,就满地空瓶子。中途白月亮去了趟厕所,回来发现蓝夜、他前女友及前女友的现任都不见了。她问蓝夜朋友怎么回事,朋友吞吞吐吐地说:“蓝夜前女友喝着喝着就哭了,说现任对她不好,她现任觉得没面子,上来就要动手,多亏蓝夜拦下来。前女友就不停地抱着蓝夜哭,蓝夜不忍心就把前女友送回家了。”白月亮听后,喝完了桌上最后一瓶酒,离开了。大家要送她,她仰着泛红的小脸笑笑说:“不用,糙老爷们一个,你们安全到寝室就好!”
再后来,蓝夜他们毕业了,工作后大家都比较忙,蓝夜和白月亮也很少联系。直到白月亮毕业准备回家乡的时候,她约了蓝夜和朋友们。当晚,蓝夜喝了很多,白月亮对着他哭了很久,说了很多句抱歉,说了很多次再见,也不知道蓝夜听没听见。白月亮曾跟室友说过:“我也不知道我对蓝夜是什么样的感觉,可能有他在,我就安心。但我不想去干扰他、影响他,他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一定尽我所能帮助他,他不想见到我的时候,我也不想出现在他眼前惹他烦。只要他开心快乐,我就开心快乐,仅此而已。”室友都说白月亮傻,喜欢蓝夜就直接跟他说,憋着不说苦了自己也让蓝夜产生错觉。白月亮却说:“长这么大,我除了想念自己的家乡外,就只想念过一个人,这种想念不是爱情,而是疼惜。我愿意竭尽全力地疼惜我想念的那个人,让他痊愈,让他完好,然后他就可以去找他爱的人,追求他的幸福了。”至于那幅“名画”,传说是被白月亮落在了飞机上,消失在夜空里了。
这个世界不就是这样,皎洁的月亮挂在幽蓝的夜空,合适是合适,可天总有亮的时候。我愿意成为你夜空中最亮的明月,陪你到天明,助你找寻属于自己的太阳,而我,也终会遇见那颗最闪耀的星星。这一路,我们相互扶持,相互怀念,你是你,我是我,两个灵魂随时可以脱离对方独立存在。在我们彼此短暂的生命中,不是没你不行,而是有你更好。P5-7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悲风秋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随手拿起一本书,翻开,第一页,竟然有自己当时认认真真写下的,纳兰的这首词,不禁回想当时的自己。每每读到“人生若只如初见”,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慨。似释然,似沧桑,又似无奈。
人生路漫漫,在我以为会风平浪静的时候,不免会出现风起云涌,曾经的那个我,随着时间的消逝,也被遗留在昨天,唯有回忆的昨天。人生本就是萍聚萍散,我们应当相信,所有的相爱和相弃都是漫不经心的。人的一生,总是或多或少有过美丽的初见。可是,再深厚的感情,再唯美的邂逅,也禁不起时光的打磨。光阴交替,看年华老去,对那些逝去的曾经,我们还那么的无能为力。今天的我们,没有能力选择重来昨日,唯有塑造心中那个美好的未来,尽管那个未来,或许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其实,最脆弱,最易变的,就是人心。因为不确定是否能坚守,所以信誓旦旦,许下承诺。一旦有了变数,就埋怨人不如初。然而,埋怨别人的同时,你也失去了当初单纯的自己。所以人,人世间最动人的时刻,莫过于初见时的怦然心动。有时候想想,错过,未必就是最美好的。有人说过,我们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放下难以放下的,舍弃难以舍弃的,让所有的一切,变得云淡风轻,那么,又还有什么放不下,舍不弃?眼下属于自己轻松快乐的时刻,才是最美的。都说,上帝在关上门的同时,开了一扇窗。而窗外的景色,谁又能说没有门前的炫彩夺目?明天总让人憧憬,是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等待你的是什么。
山一程,水一程,当时光的棱角将我们划伤,尽管低首微笑,下一程的山水,又会是风轻云淡。世事的安排,都不是刻意的,无所谓公平不公平,所以我们也不需要计较太多。人生是自己的,因而,只能是看别人的戏,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活着本就不易,又何苦为难自己?因此,在还能狠狠地笑、狠狠地哭、狠狠地疯的时候咆哮,就狠狠地放手干自己喜欢的事!等到年迈的时候,也可以乐呵呵地说,谁没有年轻过,谁没有恣意妄为过!这样,也不枉在人世间走一遭了。该咆哮的时候咆哮,该静默的时候静默,哪一个,都是真实的自己。卸下伪装,呼吸雨后清新的空气,凝望夜空中繁星点点,经历的一切,就都是那么的平静,那么的不值一提。
人生若只如初见,能帮助的时候,不要吝啬,伸出友好的双手并没有那么难;能微笑的时候,不要吝啬,即使你的微笑并没有百媚生的惊艳;能退让的时候,不要吝啬,即使没有海阔天空的清净。真的,没什么大不了。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可以是一时兴起,只要你愿意,这些所有,都可以是昙花一现。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三生石上,记载的是缘起缘灭。彼岸花开,绽放的是璀璨一世。今天所有的际遇,都是前世的选择,所以,不要后晦,只管往前走,大胆往前走。初见,只是最初相遇的那一瞥。
那些美好的,留在心间就好。
行走在八卦中。
表达用八卦的方式。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大部分传统文化包裹和行走在一本《易经》中,三十六计当中有二十七计直接引用的是《易经》原文。而儒墨道法都能找到《易经》的影子:《乾卦》里有“亢龙有悔,盈不可久”,《道德经》里有“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家人卦》里有“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到了邹衍这里则沿袭了《易经》更多的思想,他比较多地去谈天,以谈天为媒介服务于政治目的。回归到那个时代,邹衍所受到的待遇要比孟子高得多。追溯到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一部分被君主采纳演变成黄老之术;另一部分回归本真,发展成真的隐士;更多老子学说被法家吸收,变异成诈术。至于墨家,由于其军事色彩以及反人性的一些思想逐渐被抛弃直至消逝。而儒家则成了统治者迷惑百姓的幌子,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好听好使,确实给了这个民族骨血和气节,整个帝王社会的精神支柱其实就是士这一阶层。帝王通过儒家建立起一个森严的社会体系,也将阶级概念灌注到每一个人的骨髓里。
而这其中有一个一直没有被提到,就是运用八卦来占卜。《易经》在焚书坑儒之后之所以能保留下来,就是因为它被认为是一本占卜的书,而医卜星象以及天文历法这些都是最初的这些所谓阴阳家推演出来的。
那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人能够预测未来呢?唐朝的时候,袁天罡和李淳风曾经留下一本《推背图》,这本书中所提到的事件在后来被一一证实,这可以作为佐证之一。再有便是邵康节,他所留下的《梅花易数》可以说是结合了《易经》以及邹衍五行变换,通过服色、形体、声音等做一些预测,算得上宋代最有名的易学大师。当然还有曾国藩的《冰鉴》,讲的则是更多的相学以及识人之术,虽算不上预言,用的也是《易经》的原理。而离我们最近的预言家我知道的则是珍妮·迪克逊。
如果真有人能够预测未来,他们靠的是什么?很难有准确答案。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你在大街上遇到的那些号称能够消灾解厄的,绝大多数是江湖术士。这些华夏思想中的旁系,在华夏民族的成长过程中却一直存在,并且深深影响了许多人以及许多辈人。对于未来因为未知的恐惧,也许可以换来虔诚。我个人认为,欺骗一个人的虔诚所造成的后果要远远比既得的利益严重得多。它会像一粒种子,慢慢在人心里生根,发芽,长大,肆虐,枯萎,凋零。就像诸子百家,孕育了千年,繁荣了几百年,凋零之后又造成了几百年的文化没落。直到释教传入中华,才又开创了另一番文化的新气象。
这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八卦,从皇权不下乡,到恶人治村,到阴阳术,在主流思想之外,还有许多现在认为非主流的东西存在。后人提到邹衍,把他定义为阴阳家,他是最早提出五行生克理论的,也是最早提出“五德之说”的。后来,王朝兴替的“易服色”就是根据“五德之说”更改得来的。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它在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成为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
为溯源究本,2013年我有机缘来到特克斯草原藏奇城。位于中国古丝绸之路北道上,新疆西北部,天山山脉北麓的褶皱带,伊犁河谷乌孙山脚下,有这样一个天赋灵犀的地方——特克斯,特克斯县县城是一个草原上的八卦城。八卦城以其“建筑正规,卦爻完整,规模最大”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城”。相传道教全真七子之一、龙门派教主“长春真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西域向大汗指教治国扶民方略和长生不老之道,丘处机历时三年游天山,被途中集山之刚气、川之柔顺、水之盛脉为一体的特克斯河谷所动,便以此作为“八卦城”的风水核心,确定了坎北、离南、震东、兑西四个方位,便形成了特克斯八卦城最原始的雏形,为700年后埋下了一个伏笔——八卦城。
身在八卦城,感受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仿佛天地尽收眼下,令人的动觉、触觉以及嗅觉顿悟。我带着八卦一路行走,我想到雨的上面去;我爱阳光与青草的味道,我想到艳阳里面;我爱黄昏,我想走到夕阳余晖中。
未来未知。行走,只为轮回的风景。
愿世界与我温柔相待。
《行走只为轮回的风景(生命与仰望间差无数次俯首)》是作者缪锦春的个人文集,涉及散文、议论文、诗、小说等题材,内容广泛,记录了作者生活中的所感所想,抒发了对人、对事、对故乡、对自然的各种情怀。文字清新隽永,体现了作者对生活与世界的深深思考与拳拳赤子之心。
《断桥缘》、《伤离别》、《那碗心底深处的温润汤团》、《天下美味藏小城》、《天域世界的安好》、《吴侬软语有钟声》、《周庄的足迹》、《瓜洲拾遗》、《妙高台上冥想》……《行走只为轮回的风景(生命与仰望间差无数次俯首)》是作者缪锦春的个人文集,文字清新隽永,体现了作者对生活与世界的深深思考与拳拳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