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燕编著的《对话心灵--创二代初中生成长困惑的教育叙事》的研究主体“创二代”带有明显的深圳烙印,目前国内关于这个群体的研究还比较少。笔者通过调查和研究,以教育叙事的形式描述深圳“创二代”学生成长困惑的表现,以及教育者的不同形式的干预,和教育者的变化;同时,从现象入手,剖析其中的根本原因,试图从叙述一些做法——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评价体系方面做的一些有益尝试及其带来的变化,呼吁教育者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有效教学,努力帮助“创二代初中生”,使他们能够拥有积极心态和、确立积极的人生目标,从而促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希望这些教育叙事能够促进教师反思和专业成长。
赵红燕编著的《对话心灵--创二代初中生成长困惑的教育叙事》的16篇教育叙事中的主角都是真实存在的,没有任何的拼接和虚构等艺术加工,不过人名都是化名。作者通过调查和研究,以教育叙事的形式描述深圳“创二代初中生”成长困惑的表现,以及教育者的不同形式的干预,和教育者的变化;同时,从现象入手,剖析其中的根本原因,试图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评价体系方面做的一些有益尝试,呼吁教育者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有效教学,努力帮助“创二代初中生”,使他们能够拥有积极心态和、确立积极的人生目标,从而促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希望这些教育叙事能够促进教师反思和专业成长。
优等生小雨的两面性格
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 赵红燕
基本情况
小雨,女,14岁,深圳某初三学生,有优秀的一面,但是也有消极的一面。
性格特点
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乖巧懂事,考虑问题比较周全,常常给我提出可行性建议,或者发现我的计划中的不周全之处。在能力上有成为组织者的潜能,但是在态度上,在乐观、积极的心态上欠缺了一点。常常在学校是老师小助手的角色,出了学校,在Q群里却又成了“在野党”的感觉。她读书很多,可以说是全班读书最多的一个孩子。她谈起读书来侃侃而谈,甚至能背一些名段、名句;她散布起不良舆论来像小市侩一样庸俗。
家庭背景
她家住学校附近,父亲在深圳开公司,运营了十几年了,规模日渐扩大,但还属于小公司。母亲就职于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她的父母都是北方人,到深圳创业近二十年,小雨出生在深圳。她父母都很爱看书,一家三口谈起现当代作家来,你一言,我一语,滔滔不绝。
教育叙事
干部竞选中的两面表现
小雨,是一个高个子的女生,喜欢张罗事,在同学们中像个大姐姐似的,在班级初建时被我当成是学生干部苗子培养。她考虑问题比较周全,常常给我提班级管理的建议,我很赞赏她的主人翁责任感,更加器重她了。她的字也写得很漂亮,蝇头小楷的感觉,作业布局得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我更加喜欢她了。在考虑班长、副班长人选时,我都想到了她。
一个月后,我觉得同学们互相了解了,就开始进行班干部竞选,我的初衷是希望同学们踊跃报名,大胆竞争,重在过程,多选几个也可以,对于初一的新生,我觉得还是以鼓励为主。我怕同学们怕失败,不敢报名,就利用班会动员,讲当今社会是竞争社会;讲在人才济济的今天,要敢于毛遂自荐;讲这种锻炼会对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很有意义……我还承诺,对于勇敢参加竞争的同学,我会本着鼓励的原则,尽可能地安排岗位,最大限度地满足诉求。报名进行得还算顺利,只是班长、副班长没有人敢报,图书管理员、组长、课代表等岗位报名人还不少。于是我就动员包括小雨在内的几个同学大胆填报班长、副班长。没想到,在我动员后的第二天,偶然听其他同学透漏说小雨私下里建了一个部分学生参加的QQ群,在群里小雨散布一些“老师想让某某当班长”“老师想让某某当副班长”“咱们不要报名了,报名也没有意思”等言论。在这种言论的干扰下,最终只有一个人报了班长一职,一人报了副班长一职,小雨最终只是报名竞选语文课代表,原定选一名班长、两名副班长,这样的报名情况显然不能形成竞争的局面。我对小雨的不当舆论引导有些不满,但是我想她刚人校,肯定是无心之过。也无妨,这也说明同学们比较谦虚。那就开始竞选吧。
竞选分三步:第一步是在班会上发表一分钟演讲;第二步是同学投票;第三步是各科老师投票。最终同学的投票和老师的投票分别排序,序数相加,数小者为胜。这个过程持续一周,下周班会上公布竞选结果。
在这一周里,小雨还是像以前那样常常来找我提建议,以至于我又忍不住为她没有报名竞选班长或者副班长而遗憾,就又动员她说在竞选还没有结束前,还可以补充报名;可是,又先后听到同学反映,小雨放学后不马上回家,跟几个同学在校内外议论竞选一事,总是说“老师要安排某某做班长,安排某某做副班长……其他人竞选也是白搭……”一类的话,这些传言又让我觉得小雨非常市侩,后悔不该再次动员她。我开始恼怒她的“在老师面前一套,在老师背后又一套”的作风。我觉得她影响了同学们之间纯洁的友谊。我觉得这样的风气不能在班级蔓延,必须压压这股邪气。
一方面,我把竞选的流程做得更严谨,让同学们看到是真正的民主竞选产生的班干部。另一方面,我决定寻找契机跟小雨谈谈这类事情,争取能使她杜绝这类背后乱发议论,制造不良舆论的行为。
最终她还是没有报名,可是她主动张罗班级事情的行动又让我感觉她想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来。这时,我隐隐地感觉到这个孩子有点两面性格,一面很阳光、很积极,另一面又很阴暗、很怀疑,缺乏信任。
【点滴感悟】处理这类学生背后说不利于班级管理的闲话的行为,不能直截了当地批评,一定要寻找契机,在学生能够听得进去别人建议的时候,诚恳地心平气和地谈出来,否则会影响师生关系,甚至会出现越禁越多的现象。要引导这些半大的孩子学会顾大局、识大体,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以真诚相待、宽容平等的态度去感化、去熏染,-b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后,再找契机正面引导。P1-4
学生为什么进学校?20世纪梁启超先生在苏州学生联合会上演讲时曾提出过这个问题。
或许人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为了学习。”这样回答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再追问一句,“学些什么?”恐怕答案很不相同。
在梁启超先生看来,进学校“为的是学做人”。中小学生在学校里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以及大学生学的哲学、文学、政治、法律、经济,等等,都不过是做人所需的手段,不能把掌握这些东西当作做人的目的,即使这些东西样样学得精通,能否成人仍然是个问题。
所以,学校教育需要“以终为始”,将教会学生做人作为终极目的,把课程教学当作实现目的的手段。
深圳,移民文化特色鲜明。开放、包容、创新、开拓、进取的文化品格,令海内外有识之士为之动心,30余年创业者云集,尽显自我实现之价值。创业者来深圳打拼,追求事业的成功,也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新一代深圳人”的成长。这些“创二代”中,不乏受父母成功典范影响而成长为“学霸”,也不乏因为父母教育缺位,对孩子疏于陪伴,将孩子托付给家庭教师、保姆、司机等,造成孩子养成迷恋游戏、抄作业、得过且过等不良习惯。
在赵红燕老师看来,“创二代”在深圳中小学学生中占很大比例,这个群体值得关注,“创二代”的成长困惑对学习与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她试图剖析以深圳“创二代初中生”为典型的个案,采用叙事研究方法,探寻成长困惑,剖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试图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评价体系方面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进而变革实践,促进有效教学,使“创二代初中生”能够拥有积极心态、确立积极的人生目标。鉴于此,赵老师开启了“创二代初中生”成长困惑的教育叙事探究之旅。我想,赵老师的探究对于“创二代”的健康成长有着特别的意义,也对今天的教育研究提供了特别的视觉。
叙事探究之旅,伴随着酸甜苦辣。赵老师坚守信念,始终追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成长”。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她和她的课题组成员深度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同时引导学生深度地认识了自我。她做到了“以学生为本”,既关注从小事上引导学生,又秉承“静待花开”的教学理念,给学生足够的成长空间。赵老师敬畏教育,宽严并济,全身心地投入学生教育。叙事探究之旅,也就是赵老师和她的课题组成员的有效教学之旅。
赵老师不同意…创二代’坐享其成,不思进取”“‘创二代’衣食无忧,应有尽有”之类的说法,相信他们不比我们任何一个年代的年轻人要差。在赵老师看来,年轻人都是朝气蓬勃的,他们代表着未来,他们内心有着热情、单纯、向上的品质,他们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鼓励、被激发。只要教师、家长携手构建起家校教育联盟,共同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引导孩子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小就见多识广的他们会有比前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历史上,美国社会曾经出现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但是后来这一代人用他们的责任和贡献,对世俗观念说No!赵老师的这一观点充分显示出一名有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以及他们代表的未来所抱有的信心和期望!
“创二代初中生”成长困惑,就其根源和性质来说都远远超出教育的范围,不是教育系统一家就可以解决的,它与整个社会、每个家庭休戚相关,需要纳入到大教育的大格局中加以系统考虑。为此,需要深人地同家长、社会人士、学生做深度交谈,建构反映成长困惑的故事,透过故事的分析,寻求大教育系统的应对办法,以期能够真正帮助学生,使之走出困境,追求自我实现。
叙事探究,是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是“创二代”成长困惑研究理想的方法。教学从了解学生开始。“知之深,左右逢其源。”通过叙事探究,教师对教育对象的认知将会更加深入,更加有利于教学设计,以及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沟通交往、反思改进。也正是因为叙事研究有这样的功效,赵红燕老师的教学才会如鱼得水,深受学生爱戴。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如果我们还是把篮子装满,那只能是渐进型的改革;如果我们想点燃一盏灯的话,就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赵老师和她的课题组所进行的叙事探究,既是心灵的对话,也将是发生在大教育系统的革命性变革。
泰戈尔曾说,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因为在这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祝愿赵老师,以及她的课题组研究团队、她的学生,越走越好!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李臣之
2015年9月
本书付梓之际,我回顾前言中有“化解深圳‘创二代初中生’成长困惑的叙事研究”课题组从初创到立项,从立项到研究,从研究到出书的过程,心里流淌着一股暖流。我要感谢你们——给予我鼓励、支持、帮助的专家、领导、同事们。
没有市教育局组织的“深圳市第二届名班主任培训”的要求,就没有这个课题的初创。
感谢肖科三年来的组织筹划,感谢高教授三年来的引导带领。
没有福田区教育局对区公益性课题(2014年后改名为“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一系列审核、指导、督促、提供经费支持等扶植政策,就没有课题组。感谢余云德老师、刘曼云老师对课题组的鼓励与帮助。余老师热情的鼓励给我们力量,具体的指点与修改给我们方法;刘老师提供量的研究的相关资料给我们借鉴,指导我们开展量表调查和问卷调查。
没有前后两任校长及校教科室、德育处、办公室、教务处、后勤处的支持,就没有课题组一次次研讨活动的顺利开展。感谢孙迎到校长、戴伟基校长、曹桂臣副校长、曾达平主任、胡健主任、刘辉主任、周思敏主任、林建兴主任等对于我们课题组研究活动的支持与帮助。
没有我的理论导师李臣教授、实践导师姜东瑞老师的悉心指导,就没有这本书。在课题开题前后,李教授数次给我修改开题报告。开题后,我把初稿发给他,心里惴惴不安。看到我漏洞百出的报告,他一方面把他的开题报告给我参考,另一方面在我的开题报告上详细批注,连标点符号都帮我改了。我打开文档的那一刻,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在他的指导下,我调整了课题的研究目的,使之更简化;我更改了课题的关键词,由“创二代”调整为“创二代初中生”,使之含义更明确;我明白了如何将课题研究和日常教学教研工作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日常化;我学会了做研究也要“零存整取”——平时有感悟就零星记录,最后只需将平日的记录连缀起来,加以分析,就可以写成一篇事例丰富的好文章。在李教授指导下做课题,我学到了对教育教学要研究,对研究要有恒心。
我也多次向姜老师请教,几次与姜老师电话交流,一说就是三四十分钟,姜老师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还把她写的文章、制作的PPT等发给我参考,并跟我一起讨论、分析。在姜老师的指导下,我明确了各种教学论文的写作方法。姜老师研讨时清晰的思路、写作时文采飞扬的语言、治学时严谨的态度、待人时热情和善都让我敬佩,给我教益。在姜老师的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大爱于心品自高,认真踏实业自成。
如果没有热情的、勤奋的同事们积极参与,就没有书中的一篇篇真实而精彩的教育叙事。子课题组组长商中萍、刘静、陈月娥与我多次研讨,有时是午休时间,有时是下班以后,有时是周末……他们对待教育教学的钻研精神,对待团队事务的负责精神都令我感动;李敏提交的第一稿是高质量的稿子,被推选为样稿,她对待课题研究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令我佩服;年级组长王继红主动提出要参加课题研究,撰写教育叙事,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也让我钦佩;张曦、陈宝玉、刘楚芬、梅飞、刘燕婷、甘立杰、尚红春、周欣怡除教学任务外还都担任着班主任、团委书记、年级长、科组长等,有的还有年幼的孩子,但是他们都挤时间完成了课题研究,撰写了教育叙事,他们的进取和勤奋精神都值得我学习;李继永、丁万丽、陈丹、幸婉、李安芮也参与了课题研究,他们的积极参与促进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我还要感谢郑州的好友刘娟,河南人民出版社编辑韦金良先生,没有他们的精心编排,就没有如今拿在手上这本充满质感的书。
我还要感谢远在北京的资深教师李立,她百忙中为本书认真审稿。感谢我的女儿尚之路为我提供了版式的建议。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帮助下,这本书才得以正式出版。但由于时间有限,它一定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赵红燕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