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
董副镇长前几年开始有了新的爱好,就是在业余时间学拉二胡。由于缺乏名家指点,他虽然勤学苦练了三年多,但二胡的演奏技艺顶多是“半桶水”。
然而,在董副镇长本人看来,至少眼下他的二胡演奏水平在全镇没有人敢和他争第一。于是,每天晚饭后,他总喜欢邀来几名同事(下级)到自己的宿舍,煞有介事地拉上几首曲子。有趣的是,每次演奏完毕,他总是很谦逊地征询同事的意见:“我拉得怎样?感觉如何?”如果你未置可否,他就会说你不懂欣赏;你若给他说几句好听的,他的脸上就会浮现出一丝浅笑,嘴里却连声说你是他的知音。
不久前,市里要求各镇组织一支业余文艺宣传队,利用晚上的时间进村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董副镇长立马找到了镇党委宣传委员,毛遂自荐参加镇业余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参演节目嘛,自然是他最拿手的好戏——二胡独奏。
镇业余文艺宣传队第一晚的演出,安排在全镇最边远的寨坑村举行。还不到8点钟,方圆十里的800多名男女老幼,就已经把村里唯一的一个篮球场挤了个水泄不通。
8点整,带队的宣传委员作了简短的讲话后,演出便开始了:歌舞、曲艺、小品……各类节目交替表演,锣鼓声、器乐声、歌声、笑声、掌声,此起彼伏,一个原本僻静的山村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轮到董副镇长上场了,他演奏的第一首是名曲《赛马》。或许是因为镇长登台演奏,一曲终了,掌声很热烈。第二首是名曲《江河水》。不知道是还没有完全把握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或是谱记得不太熟,还是音没有调好。董副镇长拉得颇费劲,断断续续的,还时不时走调,有时声音虽然很悲切,但又很刺耳。所以,村民大多反应平平。唯独在球场边临时搭的舞台的东北角上,有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听着听着,竟然号啕大哭起来……不少村民被这突如其来的哭声打动,禁不住把目光转向这位年迈的老太太。
见此情景,董副镇长有点激动地拉完了最后一个音符,内心感叹不已:真没想到在这边远的山村,竟也有这样非同一般的知音啊!
散场后,村主任领着董副镇长找到了这位老太太:“七叔婆,这是董副镇长,他说你是难得的知音,很想见一见你。”
“老大娘,我刚才拉《江河水》时,你老人家哭得这么伤心,你是怎么听懂这首名曲的?”董副镇长谦恭有礼地问。
老太太抹了抹还有些潮湿的双眼,带着淡淡的哭腔说:“哦,这位同志哥是镇长呀?我同你说呃,我真的不晓得你说的什么‘滋阴’(知音)呀、‘明渠’(名曲)呀,也不知道你拉的是什么水,只是你刚才锯那个什么物件时弄出来的声音很凄惨,觉得十分耳熟,我听呀听呀,终于想起来了,这声音同我家前几日那头得了重病的良种老母猪临死前发出的惨叫声太像了!你想啊,那头良种老母猪可说是我家一宝,一年到头能生两窝猪崽,每窝都有10-12头小猪崽,每头小猪崽养到二三十斤时卖出,如遇价钱好,两窝猪崽能卖五六千块钱哩!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哟!如今老母猪死了,一年就少了五六千块钱,这真令人伤心啊!这么想呀想呀,我就忍不住哭了……唉,镇长啊,让你见笑了!”
听完老太太这一番话,董副镇长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P1-3
本人纯农家子弟。因老家在惠东县平海镇,且出生地近海,故取笔名海华:海则勿忘是平海人,华即名也是花,乃浩瀚大海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也。
如同许多人一样,自幼喜欢文学。参加工作后,先后在本县白花公社和县供销社当资料员,一直与文字为伍。20世纪80年代任县委新闻秘书,在省内外报纸杂志、电台发表(播出)数百篇新闻作品并屡受嘉奖。曾学写且在省级报刊发表过小小说。
后从政。
2006年年底退位后,纯属爱好,也为寻求晚年生活的乐趣,以延缓大脑老化之进程,仍不忘初心,试抱着半是玩的心态,重新学写小小说。
我不是作家。2009年5月,我的第一本小小说集《台上台下》纳入《中国小小说典藏品》系列丛书出版。不久应邀奔赴郑州出席第四届小小说金麻雀奖颁奖盛典,报到第二天,参加与会作家向读者赠书活动,当看到广场上那巨幅广告中一大串作家的名单里,居然也有自己的姓名时,顿觉一阵脸红耳热。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顶多算是个自得其乐的老年写作者。
记得有位名作家说过,人尤其是老年人是需要鼓励的。值得庆幸和感恩的是,这些年在学写小小说的实践中,有幸承蒙杨晓敏、秦俑、杨克、刘海涛、顾建新、陈永林、廖琪、何龙、张健人、陈美华、张子秋、邓琼、刘秀娟、苏方桂、申平、伍世昭、雪弟、肖建国、夏阳、郑有军等等众多良师益友,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小小说学会、郑州市小小说学会、惠州市小小说学会真诚的鼓励、支持、帮扶和指教。正因为如此,本人紧赶慢赶,好好歹歹也算有了丁点的长进,得到了一些肯定和认可。迄今已在《文艺报》《小说选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作品》《惠州日报》《百花园》《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当代小说》《小小说月刊》《天池小小说》《精短小说》等全国20多家报刊发表(转载、)200多篇小小说,出版小小说作品集两部。并获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二等奖、中国首届小小说擂台赛二等奖、全国梁斌文学奖三等奖、“廉洁广东行·微小说”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等十多个奖项。
令本人颇感惶恐的是,被称为中国小小说掌门人的杨晓敏、广东省、惠州市小小说学会会长、一级作家、《小说选刊》之微小说特聘编辑申平、著名小小说评论家刘海涛、惠州学院中文系博士后、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伍世昭、著名小小说评论家雪弟等良师益友高看一眼,非常热心地先后为我的习作写了评论(随笔),给予我许多肯定、鼓励和鞭策。知名画家、我的好友张旭东先生为其中不少篇章精心画了插图。
欣逢2016年金秋时节,广东省小小说学会策划出版《岭南小小说文丛》(第一辑),蒙申平会长再三鼓励,本人从这些年来在省内外报刊上公开发表的200多篇小小说中精选出55篇,微小说5篇(均按发表日期先后排序)。同时选人杨晓敏(杨晓敏鉴赏)、申平、刘海涛、伍世昭、雪弟等五位良师益友的评论(随笔),配上知名画家、好友张旭东的插图,一并结集出版。
当《最佳人选》这本小集子付印之时,本人要向前面提到的以及尚未提及的诸位良师益友,向《文艺报》《小说选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作品》《惠州日报》《百花园》《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报刊,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小小说学会、郑州市小小说学会、惠州市小小说学会,真心实意地说声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眼下,本人已是年近古稀的小老头一个。至于往后,还是在《世界华文微型小说作家微自传》一书中,本人的那篇微自传里的结束语所言:“能写到啥时候算啥时候,能写到哪算哪吧”。
说实在的,本小集子选人的习作难免存在许多不足乃至错漏,敬请读者诸君雅正!谢谢!
作者
2016年12月30日
日益崛起的岭南小小说——《岭南小小说文丛》总序
近年来,岭南小小说在申平、刘海涛、雪弟、夏阳、许锋等人的大力倡导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小小说热爱者,他们中间有成熟作家、评论家,也有后起新秀,他们的写作或深刻老道或清浅稚嫩,却无一不表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喜人态势。今天的岭南小小说也可说春光旖旎,风光无限,老枝新叶,次第绽放新颜。《岭南小小说文丛》这套丛书,可谓近年来岭南小小说创作的一次集体大检阅,名家新锐,聚于一堂。人选的众多作家,来自不同的行业领域,对生活与艺术有着各自的观察切入点和表现力,其作品自然各具特色、各臻其妙。
广东已成为全国小小说创作强省之一:20lO年在惠州创建“中国小小说创作基地”;2013年打造“钟宣杯”全国优秀小小说“双刊奖”;2012年著名作家申平先生被聘为《小说选刊》小小说栏目特约责任编辑,同年,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成立了小小说创作研究中心;2016年成立了广东省小小说学会,还有广州、佛山、东莞等地活跃的小小说学会等。一些有能力、有责任感的小小说倡导者,逐步健全组织机构,发展壮大队伍,坚持定期举办笔会,推新人、编选集、搞联谊、设奖项。这些举措不断激励着广大写作者的创作热情,绩效卓异,引起了全省乃至全国更大范围的关注,引领出了一支数以百计的小小说作家队伍。这支队伍先后出版小小说作品集和理论著作数百部,涌现出申平、刘海涛、韩英、林荣芝、何百源、夏阳、雪弟、许锋、韦名、朱耀华、吕啸天、李济超、肖建国、海华、石磊、陈凤群、陈树龙、陈树茂、阿社等一大批在全省、全国产生影响的小小说作家、评论家,先后荣获小小说领域最高荣誉“金麻雀奖”以及“蒲松龄微型文学奖”“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并且获得“小小说事业推动奖”“小小说星座”“明日之星”等荣誉称号。《头羊》《草龙》《记忆力》《捕鱼者说》《马不停蹄的忧伤》《蚂蚁蚂蚁》《爷父子》《最佳人选》等不少作品被选人各类精华本、语文教材以及译至海外,成为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的精品佳作。
能把故事尤其是传奇故事讲得一波三折、九曲回肠、跌宕起伏又不纯粹猎奇,不能不说是写作者赢得读者青睐的一种有效手段,事实上有不少小小说写作者都因此而取得成功。广东的小小说领军人物申平深谙此道。近些年在南方的生活打拼,使他对文学的理解愈加成熟。他说,故事与小说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为了故事而故事,后者是故事后面有故事——回味无穷。现实生活中会有不同的故事,而要成为小说,则需要作家在生活中提干货、取精华,在故事这个“庙”里,适当造出一个“神”来。我以为作者所说的这个“神”,实际上就是文章的“立意”。这是作家从创作实践中悟出的真知灼见。申平是国内著名小小说作家,作品诙谐幽默,主题深刻,特别在动物小小说创作方面独树一帜,深受读者好评。此次申平推出了自己2012年至2016年期间发表的作品精选,这80篇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这几年的思考和跨越,“头羊”一下子变成了“一匹有思想的马”。
当代小小说领域的写作者云集如蚁,此起彼伏,亦如生活中,各色人等各领风骚。关于人生,关于文学,关于小小说,夏阳曾写下了自己的理解。他说:“小小说首先是一门艺术。语言的精准,具有画面感的场景,独到的叙述手法,极具匠心的谋篇布局,加上恰到好处的留白,方寸之地,凸显小小说的大智慧。”夏阳在出道极短的时间里,以文质兼具的写作,进入一流作者的方阵,细究起来答案其实简单——不懈的读书思考和丰富的生活阅历,直接关乎写作者的人格养成。耿介而不追名逐利,不媚俗并拒绝投机主义,使夏阳在庞杂的小小说作家队伍中更显得言行坦荡,特立独行。夏阳的《寂寞在唱歌》,精选了45篇作品,用音乐点燃小小说,用小小说诠释音乐,可谓别出心裁.意在创新。该书质量整齐,笔法老道,人物描写细腻,是一部有艺术特色的小小说作品集。
《海殇》是李济超的又一本作品结集,内容大致分为“官场幽默讽刺、社会真善美、两性情感”三类。李济超刻画人物人木三分,把普通而有特殊意味的人和生活巧妙地奉于读者面前,引导读者在阅读中沉思,在沉思中感知生活。他常将官场比作战场,撇开危言耸听之嫌,官场上不仅要有斗智斗勇的应变能力,还要有百毒不侵的强健心智才行。李济超的官场作品,似乎和“领导”较上了劲:《千万别替领导买单》的弄巧成拙,《白送领导一次礼》的功利认知,《不给领导台阶下》的误打误撞,无不说明了领导在其官场作品中难以撼动的堡垒地位。《今天是个好日子》更是将领导的官场伎俩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很多作家热衷官场题材的写作,且以揭露、讽刺为侧重点,此类题材能成为写作热门,绝非因官场文章好做,而是耳闻目睹,有话可说。
……
官场题材是陈耀宗创作的侧重点,《寻找嘴巴》中形形色色的官场人物活灵活现,语言或犀利或诙谐或调侃,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在探究官场的生存法则,无外乎描绘官场为人处世的谨小慎微,甚至扭曲的生存心态。人际关系历来都是官场交流中不可避免的焦点,《人前人后》化繁就简,三人为例,集中展示了一个办公室中明争暗斗的有趣一幕。科长、科员甲、科员乙都是笔杆子,时有文章刊发,闲来两两互评,阿谀奉承乃至互相褒奖,而不在场的第三人就无辜中枪了。互损的结果只有两败俱伤,只不过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官场游戏,人前人后,倒是彼此相安无事。“后来,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三支笔杆子似以往那样,两两对答着。一到三人都在一起,就不晓得说什么才好。”作者深谙官场生态体系,娓娓道来不失诙谐成分,讽人前的道貌岸然,嘲人后的阴暗猥琐,宛若上演了一出新时代的官场现形记。
胡玲是惠州市的小小说新秀,她的《心花朵朵》,是其几年来创作的结晶。该书细腻地描绘出人性的种种形状,开掘着人性的丰富内涵,用阳光的心态传达积极健康的能量,以接地气的文字书写社会底层小人物,如农民工、小贩、司机、临时工、保姆等,描写他们的生存之痛,他们的窘状、尴尬、困扰与快乐。胡玲还善于挖掘人性背后的束缚甚至异变,发现人的弱小和缺陷,以不同的文学视角写出“完美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比如《英雄之死》便是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一篇作品,它意在警惕和呼唤:人,最终要成为“人”,而避免成为某些先人为主的观念的祭品。
在这次出版的《岭南小小说文丛》中,还有一卷要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那就是《桃花流水鳜鱼肥——惠州市小小说10年精选》。这本由著名小小说评论家雪弟主编的作品集,收入了惠州市小小说作家的63篇精品力作,可以看作是“惠州小小说现象”的最好诠释。雪弟先生对广东小小说事业的不懈推动,值得尊敬。
《岭南小小说文丛》的出版,一定会成为2017年全国小小说领域的大事之一,也是一件值得广大小小说读者期待的事情。
是为序。
《最佳人选》共收入作者海华60余篇小小说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反映机关生活,上至一定级别的领导,小到机关办事员,人物林林总总,千奇百怪。但是所有作品的主题却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小说充满幽默机智色彩,主题深刻,内容可读,是一本高质量的小小说作品集。
《全民微阅读系列》是一套微型小说合集,套书中的作者既有中短篇的名家,又有微型小说的专业户,还有崭露头角的新秀。这些作品或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或警世醒俗,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或富有哲理,给读者启迪,是一套集思想性、文学性与可读性为一体的书籍。
海华著的《最佳人选》为其中的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