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边一定有你的“小时候”,有你想吐的槽,和长大过程中的隐痛。
对着生活的鸡零狗碎,自嘲的同时也诚实地记录着家人、家乡一点点的改变,你惊讶于无数让人产生共鸣的细节,而它们又折射着大时代里的小命运。
《一觉睡到小时候》里每一个故事就像童年这个烧饼上的一粒粒芝麻,在那个太阳底下平静无奇的村庄里,一个个撒泼打滚的童年往事,上演得有滋有味。
《把世界搞好啊,少年》里,那个懵懂孩童在横冲直撞中步入了少年时光,小小的人,揣着大大的希望和幻想,灿烂似流水澄澈透明,有趣得闪闪发光。
转眼间,那个泥孩子巩高峰就成了《十八岁出门吃饭》里现实无比的中年人。至亲正在衰老与离去,有些拼搏开花结果,有些野心就在风中零落。曾经的小伙伴早就努力甩干净了身上的泥点子,出落得生龙活虎,或者油油腻腻……
《十八岁出门吃饭》是巩高峰的第三部文学散文集,承接《一觉睡到小时候》《把世界搞好啊,少年》,从作者十八岁出门独自闯荡开始,历经成年之后生活种种打磨,到如今实现了理想,而理想的生活也变为日常。小时候的天真与恣意,一点点变为普通人的为生活奔波,人近中年的心理变化,面对亲人的生老病死,文章朴实、简洁、耐读却又接地气、抓人心。没有指点人生的野心,只有温度相伴的淡然。
十八岁出门吃饭
回头想一想,我还真是十八岁出的门。
一路走了这么久,到过的很多地方,遇到的许多人和事情,慢慢都远了淡了,在记忆里渐渐模糊。但是身体告诉我,还是记得的,身上每一斤每一两的脂肪,都替我记着。
1
十八岁那年出门,其实是很狼狈的,因为父母坚决不同意我出去,我只好在一个清晨早起偷偷溜出门。
上路的时候没人送,步行五公里去的镇上车站。一路上越走越饿,心里却很得意,觉得颇有点孤身仗剑走天涯的意味,其实身上除了点儿零钱,我连件换洗衣服都没带。
第一站到的县城,从小一块长大的堂哥小利正在县城读高三。他翻出身上所有的存款,大张的全塞给了我。然后他用剩下的零钱,带着我在县城狂吃了一天。先是补了早餐,胡辣汤加小笼包,觉得没饱,又绕到县城北关那家一年到头排队的烧饼铺,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买了六个烧饼下了肚。
中午我们去的小吃街,点了两大盘豆芽肉丝炒面,外加一人一罐可乐。在人声鼎沸的大排档,头顶是大太阳穿过遮阳棚照到油腻腻的桌上,身边是忙得团团转的店老板和伙计。我们俩先挑炒面里的绿豆芽吃干净了,然后卷起T恤的短袖到肩膀,从瓶子里挖出两大勺辣椒酱,拌上之后一口炒面一口可乐,边吃边吹牛,他分析他的实力能上几本线,我展望我从明天开始的未知。我们用属于十八岁的幼稚牌憧憬当菜,倒也吃得满头大汗。
小利数了数剩下的钱,晚上叫了两个要好的同学,一桌四人,要了一箱啤酒。看起来是给我饯行,可是喝着喝着,他们倒是比我嗨,杯杯见底。我们把虎皮青椒、臭豆腐干炒韭菜、辣炒田螺点了三遍,最后我晕晕乎乎,看着他们抱头痛哭起来。
那天晚上,四个人横着挤在小利出租屋里的床上,每个人都絮絮叨叨想发言,可是没有一个口齿清楚的。
后来,他们三个都吐了,我没。
2
我要去的地方叫广西玉林,一个关系不错的同学在他叔叔的厂里上班,听说我在家待着,拍着胸脯要我投奔他。去玉林要倒两次火车,全程三十几个小时。最省钱的办法,是从衡阳转车,不过要在火车站等十八个小时。
在那十八个小时里,我把从小利那拿的一本《三个火枪手》翻了两遍,还给马上就要上高考战场的他写了一封悠长的打气信,吃了两份凉粉,三份素豆腐,一份荷叶包饭。这些特色小吃虽然火车站味很浓,可我觉得美味无比,我好像看到新世界正在我面前缓缓展开红地毯…… 我想过一万种可能,但我没想过同学在搞传销。而我先跟父母翻脸,再曲折三天所完成的壮举,不过是可能成为他的一条下线。
同学从火车站接了我,直接就去了负责给新人洗脑的课堂,我再三示意还饿着肚子呢,他才急火火地拉着我去街边吃了一碗狗肉米粉。事到如今,我实话实说,那真的算是美味,可自那之后我再没吃过狗肉,因为不能想,一想,有点恶心。
十八岁了,一脚踩进社会,我发现想象力远远不够用。
吃饭是最低温饱,打电话要监听,上厕所有人在门口守着,我写信同学要过了目才能寄出去,就连睡觉都有人躺在旁边跟你分享心路历程。往日那个坐在同一个教室甚至前后桌的同学,如今陌生得像是路边拉客的黑车司机,冷漠,狡黠,算计。
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我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所以不让走就耗着,从夏天耗到秋天,体重从一百二十到了一百斤,同学才彻底失去耐心和希望,答应放我走,前提是把这几个月的房租、水电、生活费AA了。
离开玉林的前一天,我在街头转了一整天,直到又累又饿走不动路。挑了一家看上去干净顺眼的小吃店,店主推荐的套餐几分钟就端上来了,主食是一个比我脸还大的粽子,剪断线、撕开粽叶、扒开糯米,里面竟然包的是排骨,另外配了一份烫青菜和一碗免费的冬瓜汤。那种饱腹又满腔清淡的满足感,直到好多年后,每每肚子饿了,第一反应还是那个长方形排骨粽。
临走时店主一脸淡然的微笑,轻声说,慢走啊,欢迎再来!
我也笑了,再来?
P3-6
还能不能愉快聊天?
兜兜:
这封信,从想到写,已经犹豫几年了。
开始是不好意思,我们都这么熟了,难为情啊,到底该怎么下笔?
后来,其实是因为我太懒,实在找不到理由干一件写信这么古老的事情。
如今,我觉得不写不行了,不是受不了你,是我快受不了我自己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觉我们越来越说不到一块去了,你说的我越来越觉得浅薄,我说的你越来越觉得装。我们就像一对越过越像左右手的夫妻,生怕一言不合就分道扬镳,所以每天都小心翼翼。
我们还是经常聊天,可是很少再有把盏言欢的时候了。
我呢,有点焦虑,总觉得生活节奏这么快,该做点什么来对抗虚度,可是每天边焦虑边浑浑噩噩,生活就像地铁外一闪而过的世界,一年又一年,却什么也看不清。
你呢,有两年是除了上班,都在电视机前的沙发上窝着,零食、快餐、啤酒,靠垃圾食品果腹,吃点水果就算是补充营养了。瞄几眼电视上的真人秀,大部分时间盯着手机,刷微博、看朋友圈、点微信公众号,耗到半夜开始追剧,能看部电影都算是有追求的了。
兜兜,你是写字的,你承认吧?可是从2012年起,你真的没正经写过什么。如今即使再勉强,你也算不上年轻人了,真不知道你哪来的资格如此挥霍时光。
当然,我没指望这千把字的一封信就能点醒你,我只是想问你,我们还能不能愉快聊天了?
聊聊那段如今想来还算不错的日子。我们能聊的,也就只有过去了吧?
十年前在福州,你可不是这样。当然,我也不是。跟现在相比,那会儿我们都穷酸,在一个大得吓人却又脏兮兮的仓库里,每天除了做表格、盘点就是进货、发货,搬运工忙不过来的时候还要搬砖,剩下的时间,就是想着怎么打发时间。
那会儿一个月挣两千,却几乎每周都泡三四个晚上的书店——下班冲澡之后就骑着自行车,让福州酷热的风吹着头发和汗衫,带着晚餐扎进书店,先挑好要买的书垫在屁股下面,然后坐在那里看一晚上,直到书店要打烊,才站到一脸倦容打着哈欠的收银员面前,带着窃笑买单。
实在没书看了,就在仓库库存单的空白背面写小说。后来被同事催急了,才敢拿去投稿,收到一笔稿费能惊喜得请大家大吃三天。那会儿最大的妄想,不过是希望有一天能做跟文字有关的工作。
二十岁,本来就该尝试一切新鲜,所以你拿到第一笔工资就买了台大电视,为的是看世界杯不用再经历在学校时床单围着电脑,还要偷着接走廊上的电;上自考课休息时别人吃零食、吹牛聊天扯淡,而你抓紧给小说收尾;去趟网吧不是聊天泡论坛看新闻,而是抓紧时间把写在纸上的小说在一个小时内敲完。后来越写越多,你咬牙用大半年的存款买了台笔记本,虽然配置是最低的,但在小偷猖獗的出租屋,抱着睡了好多天,白天塞在被子里才敢出门……
如今聊起这些,没有一点儿羞赧,反倒觉得有点儿甜。那种因为年轻就敢把所有钱都花在自己身上的勇敢,是如今身背按揭的你看不清的,因为那个你站在对岸,已经懒得回头看。
可是兜兜,我没有怪你的意思,人生有不同的阶段。谁也不能刻舟求剑。可是十年前你就已经如愿了啊,到了北京,做了喜欢的文字工作,而且如今你一篇文章只要当初十分之一的字数,稿费却是当时的五倍,可是除了编辑死命催,再也没见你用那台新款苹果笔记本打字,因为你买来是方便躺在床上追剧的。
邮箱里有编辑发来的约书函,你连回复都不给,理由是主题鸡汤到白痴,版税太低没面子,十几万字半年写不完。你开始鄙视勤奋,相信并传播天赋论,觉得自己的书没有大红大紫,因为自己不是天才,小说卖不出影视版权,是因为没有编故事的天赋。你怨天尤人,既看不上鸡零狗碎的小专栏,又不愿积累某一领域的优势在网上更新连载,连微信公号都从每周两篇慢慢懒到一周一篇甚至一个月一篇……
兜兜,还记得当初在书店吹着免费空调、喝着免费矿泉水、看着免费书,一碗鱼丸饱腹、课上写完小说乐不可支吗?开心不是因为免费,而是创造,那种从无到有的成就感。这种快乐,十年后你还能记得,那为什么还每天跟自己过不去,一边浪费着时间又一边纠结着任性蹉跎?
人生是有上下半场的,累了可以偷偷懒,但别把自己当成被换下场的那个。这些年,在你身上我耗费了多少耐心?很多,多到我不愿意承认,其实你就是我。
就这样了,祝你秋安,并在接下来的冬天别继续冬眠。
兜兜
当一个过气网红是什么感觉?
这个夏天的六月,因为高考里的一个意外,我误入了很多人的青春。
因为“一条草鱼”那“诡异的光”,“29万浙江考生在提刀赶来的路上”夸张了,但是25万也很吓人啊。
大家虽然来我微博是吐槽和宣泄情绪的,但大家真的很年轻啊,大多是95后,比我晚一个辈分的年龄。
在家里,1997年的我外甥和00后的我侄子,他们别说跟我聊天,抬眼看我一下我都觉得天晴了。现在这么多95后主动跟我交流,嗯,破碎的自尊心得到了足够虚荣的满足。
谢谢大家也来到我的青春(划掉,改为生命),认识你们真的挺好。
也是因为这个契机,虽然一直挂在嘴上说自己人到中年……但这次才顺利过渡到自称叔也丝毫不觉得难为情的阶段。所以大家也别有顾虑,叫叔是我主动要求的,你们尽管装嫩,只要良心不痛。
记得高考还没结束呢,很多人就催我写“成为网红是什么体验”。我觉得莫名其妙,网红?谁网红!你才网红呢,你全家都是网红!
不过随着媒体的轰炸,采访的每一句不是《一种美味》的“诡异的光”,就是作为网红如何如何……从来不会拒绝人,也没学会让人为难的我,很顺利地就自我免疫了——网红就网红吧,叫一个人网红和叫作家,说不好哪个更尴尬。在这个不怀好意的标签后面,如果能抽不冷地扔几篇不算丢人的文字,也是给网红长点脸。
虽然我这个网红的有效期不过是一周,标志就是前后在热搜待了几天……
安迪·沃霍尔说“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可这在我身上没有痕迹和变化,大家不用担心,我拼不了才华,一直拼的都是接地气,这是童子功。
不少人说,“诡异的光”这事儿是天上掉馅饼,砸你头上了,运气好。说实话,我从小到大都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只经历过数次陷阱……而且一个中过最大的奖是单位年会上一个电砂锅的人,从来也不相信自己运气好。
那这次,运气到底好不好呢?
现在我都愿意写“当一个过气网红是什么体验”了,当然得说心里话:运气不错。微博空降25万粉丝,而且齐刷刷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学子,感觉自己一下就变成能挂得住绿漆的老黄瓜了,装年轻也装得理直气壮。
虽然这二十几万粉丝现在处在退潮的阶段——既然有涨潮,当然得有退潮,万物平衡——但我还是很庆幸,有那么两三周时间,我竟然从以前的一周也发不了一两条微博,到现在每天在刷屏。
有人说我膨胀了,嗯啊,我减了二十多年肥,就是因为太膨胀了,喝水都长肉。
说胖就必须喘,写到这里忍不住要嘚瑟一下,因为网红这个事儿,我的新书、旧书接下来都会陆续出版和再版。你知道从捧着书稿到处磕头求收留,到被死缠烂打抢书稿,这境况改变……有多……爽吗?
特别是对我来说,我一直的目标就是,这辈子争取能爬到二三流作家的行列,也就是写的字有人看,出的书有人买,而且买回去看了还不讨厌……甚至可能会有不少人感同身受,读懂你,甚至读出许多额外的人生况味——这,真的就是传说中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了吧。
虽然现实是靠卖书食不果腹,很多写字的只能垂死挣扎,但谁的心会只被学习、工作、生活填满呢?谁不在一个没人知道的角落藏着小梦想?这是生命丰盈与否的重要内容啊。
现在我好像隐隐看到了,如果我豁出脸皮去努力吆喝,就有可能爬到那个想要去的地方,带来良性循环。后面我写长篇也好,任性乱写也好,文字都能有个书的归宿,而不是藏在自己的电脑里,连落灰都没可能。
这种希望就是我所有的向往,即使睡不着觉也不算夸张。
所以,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跟大家互动,是我忙碌的工作和生活里难得的放松,真的挺开心的。我的微信公众号当初开通,是为了了解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和给工作的公众号写稿打草稿用的,可现在因为人多了,两天不更新我都觉得有点愧疚……
要知道,我的公众号ID可是“lanshangtianle”,不少人问,你是不是太谦虚,哪有说自己的文章“烂上天了”的!
额,我还没谦虚到这么不要脸,是“懒上天了”。这个不是搞笑,是现实,举个例子,下班回家能躺着绝不坐着这是懒人基础版,而我懒到喜欢吃米饭,但吃面和喝汤最多,因为不用多嚼……所以,指望我微信公众号日更,那是痴人说梦,我宁愿懒死也不想累死。
不过神奇的是,懒到猪都甘拜下风的我竟然喜欢跑步和徒步。
所以,有些事不能勉强,什么都比不上“我喜欢”。那么在北京喜欢跑步的,周末可以约奥森,不过我速度很一般,5公里28到29分钟,10公里58分钟左右,水平比我高太多的就别约了,要脸。
不在北京的,我的书上市时应该会有一些活动,还是可以面基的,那些还愿时一时冲动欠我的麻辣烫、小龙虾和草鱼的,自觉一点哈,我就不相信你以后不用考试不用许愿了!
我个人有点轻微洁癖,无论生活还是文字上,所以,还是更喜欢自己的文字是印在纸上给人看的。而我眼里最美好的交往,不过是你写,我在书上看,我写,你在书上看。我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的评论、私信来沟通、交流,但纸上的相遇虽然有点过时,总还是我最向往的神交。
如果有选择,叔还是最希望可以躲在纸书后面,偷偷看你们翻书时的皱眉或莞尔,要是还能听到轻叹,看到你出神,那,我们可能就是朋友了。
那个……有个网红朋友,还是过气的,会不会丢你人?
世界上有些事情是与文凭学历没有多大关系的,比如写作。高峰并无多高深的知识,但他善觉又有悟,身边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就都有了灵性,在他的笔下有了独特的意义。有意思的是,他没上过大学,但他的篇章却进入了高考试卷,引发莘莘学子去觉和悟。因此,我以为读这本书真是在体味另一种人生。
——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发言人 王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