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也是关系人类命运的大决战。这场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纳粹分子发动的战争席卷全球,全世界的人民被拖进了战争深渊,迄今为止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浩劫和灾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人类社会经历了空前浩劫。
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际,面对凶恶的侵略者,各国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的伟大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刘干才、李奎编著的《晋冀豫抗战纪实》全景式全纪实地展现了整个历史的恢宏画卷,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刘干才、李奎编著的《晋冀豫抗战纪实》是一部文学战争类小说,本作品主要描写了包括根据地的早期建立、隆重召开石拐镇会议、决死队一部开赴晋东南、晋豫边区游击队诞生、积极完善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游击作战、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根据地的反攻胜利等一系列抗战纪实故事。
隆重召开石拐镇会议
莽莽苍苍的太行山自北向南蜿蜒而去,至山西和顺,大山在西麓挽了一个回还,这里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壁立千仞,锷刺云天。
在这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块方面积不大的平地,平地的西缘在树林掩映下,有一个不足200户人口的小村庄,这就是石拐镇。
1937年11月13日,第一二九师的师长刘伯承、政委张浩,匆匆来到位于石拐镇村西头一个大院内的八路军总部临时驻地。
此时,院内正在开会,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左权等八路军总部的领导同志和其他一些地方领导同志均在座。
刘伯承、张浩两人刚想在门口找个位置坐下,朱德总司令便大声说:“伯承、张浩,中间坐,今天你们是唱主角的,不要往旮旯里躲嘛!”
八路军总部为何会在石拐镇呢?刘伯承、张浩两人今天为何成了“唱主角的”呢?这还要从当时的形势说起。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继之,“八·一三”事变爆发,上海沦于敌手。蒋介石不得不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议,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达成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协议,并决定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实行对日作战。
当年八九月间,八路军3个师的主力部队先后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之后,9月6日,朱德率八路军总部由陕西云阳向山西前线挺进。
9月16日,朱德一行到达韩城县芝川镇,由此渡过黄河,踏上已经燃烧着战火的三晋大地,投入了拯救中华民族的伟大斗争。
当时,国民党军队奉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敌人面前或一触即溃,或闻风而逃,并到处散布恐日情绪,危害人民,造成抗战危局;八路军则在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下,向北挺进,迎战日寇,力挽抗战危局。
从这两幅不同图画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中,广大人民群众更觉八路军最可信赖,并迫切期待尽快对日作战,取得胜利。但是,八路军能不能战胜日本侵略军?人们还心存疑问。
随之而来的平型关大捷、雁门关战斗和阳明堡战斗,让人们看到了八路军积极抗战的决心和实力。然而,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华北抗战形势急转直下,在这个大环境下,我党的抗战政策也急需做出一些调整。
早在八路军东渡黄河以前,毛泽东就提出八路军的战略方针是“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9月12日和21日,毛泽东两次单独致电彭德怀,指出:在晋、在冀、在京和国民党谈判中,“着重解释我军‘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这个基本原则,取得他们的彻底了解与同意”。“红军有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组织义勇军之自由”,要“坚持依傍山地与不打硬仗的原则”。
毛泽东还指出:“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毛泽东还称赞彭德怀说:“我完全同意你18日电中‘使敌深入山西,还处在我们游击战争的四面包围中’这个观点。请你坚持这个观点,从远处大处着想。”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彭德怀和朱德、任弼时等按照毛泽东关于在山西应划分为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4个区和八路军由此实行分散配置的战略部署,指挥八路军迅速完成了在山西的第一次战略展开。
随着这一战略展开的实施,抗日游击战争的熊熊烈火在三晋大地上进一步燃烧起来,并取得了最初胜利。从出征抗战,到太原失守的不到一个半月时间里,八路军先后同日军进行大、小战斗100余次,歼灭日军11000余人,缴获并摧毁敌大量军用物资。P2-4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值此之际,我国将与俄罗斯等世界上曾经遭受过法西斯侵略蹂躏的国家和广大爱好和平的人民一起,隆重纪念这场属于中华民族和全人类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对于铭记历史、警示后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示我国政府和人民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在卢沟桥悍然向中国守军开炮射击,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这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也是关系人类命运的大决战。这场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纳粹分子发动的战争席卷全球,世界当时人口总数的80%的20亿人口受到波及。
这次世界大战把全人类分成了两方,由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国与由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轴心国,进行对垒决战。全世界的人民被拖进了战争深渊,迄今为止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浩劫和灾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人类社会经历了空前浩劫,伤亡总数超过1.9亿人。
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伤亡就达3500多万。在长达14年侵华战争中,日本法西斯军队灭绝人性,他们肆意烧杀奸淫,大量使用毒气和细菌武器,制造了一个个无人区和万人坑,在我国广袤土地上导演了无数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仅南京一地,日军就一次屠杀了我手无寸铁的同胞30余万,其残暴兽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
70年前的广大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际,面对凶恶日本侵略者,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的伟大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可谓是可歌可泣。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也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远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一些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科技和理论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深刻认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了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上讲话中说:“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这就是我们编撰这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纪实》的初衷。本套作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两大部分,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以整个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等,全景式全纪实地展现了整个历史的恢宏画卷,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毛泽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是美国和他的盟国的人民挑起的,他们并不是愚蠢的战争狂。那些在战争中报效国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他们浴血沙场是为了免遭敌人的蹂躏。为了这个目的,无数英雄豪杰为国捐躯,他们在我们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艾森豪威尔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
假如我知道前进的路上有雷区,我也会让部队直接开过去。以尽快的速度,向一切可以推进的地方前进!
——朱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