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启元是中国国际编剧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山东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等,担任多家杂志的专栏作家。代表作有散文《荷塘掠忆》以及诗歌《夜空》、《彼岸》等。这次创作出版的《大门户》一书,是以邹平县长山镇槐德堂为原型,讲述了一个世纪以来,王氏家族的兴旺与衰败,邹平百年的成长与变迁。为弘扬鲁商文化,践行创业精神,提供了重要路径。
| 书名 | 大门户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尚启元 |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尚启元是中国国际编剧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山东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等,担任多家杂志的专栏作家。代表作有散文《荷塘掠忆》以及诗歌《夜空》、《彼岸》等。这次创作出版的《大门户》一书,是以邹平县长山镇槐德堂为原型,讲述了一个世纪以来,王氏家族的兴旺与衰败,邹平百年的成长与变迁。为弘扬鲁商文化,践行创业精神,提供了重要路径。 内容推荐 尚启元编写的《大门户》是一部长篇小说。以原长山县(今为山东邹平县长山镇)七大家之一的王氏家族的命运沉浮为主线,将中国鲁商文化史和中国近代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清朝同治年间(1869年)开始,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描写一个鲁商的传奇人生,几乎横跨山东地区,纵横政界与商界,展现出清末民国初的时代图景,勾勒出齐鲁大地及其辐射地区的迷人风情。这是一个关于白手起家的励志传奇,也是民族商业悲剧的容器。 目录 第一章 第一节 雪夜归人 第二节 取名树臻 第三节 与妻争执 第四节 枯槐发芽 第五节 悲喜交加 第六节 离开故土 第七节 龅牙被抓 第二章 第一节 思夫心切 第二节 囚犯逃跑 第三节 树臻辍学 第四节 随父从商 第五节 思想启蒙 第六节 震天动地 第七节 贩卖川表 第八节 纸飞焰舞 第三章 第一节 婚姻大事 第二节 巧遇龅牙 第三节 恩德来报 第四节 开办店铺 第五节 蝗虫成灾 第六节 锦囊妙计 第七节 接二连三 第八节 愚人自愚 第四章 第一节 戏弄半仙 第二节 天下粮仓 第三节 大吉大利 第四节 人间百态 第五节 姻缘欢散 第六节 树琴出嫁 第七节 龅牙之死 第五章 第一节 瘟疫蔓延 第二节 大闹街市 第三节 悟性风浪 第四节 苛政杂税 第五节 风平浪静 第六节 欢天喜地 第七节 智斗马三 第八节 争抢雀儿 第六章 第一节 登门造访 第二节 喜结良缘 第三节 一心一计 第四节 变虎为猫 第五节 周村开埠 第六节 德邦留学 第七节 粮食危机 第七章 第一节 改朝换代 第二节 留洋归国 第三节 兄弟重聚 第四节 呼声呐喊 第五节 戒严防备 第六节 情绪高涨 第七节 云开雾散 第八章 第一节 洞察秋毫 第二节 天理循环 第三节 牢狱之灾 第四节 好景不长 第五节 原形毕露 第六节 情深义重 第七节 重建庄园 第九章 第一节 瞬息万变 第二节 国恨家仇 第三节 枪声炮响 第四节 惨绝人寰 第五节 胆丧魂惊 第六节 热血沸腾 第七节 落叶归根 孝妇河上的故乡——《大门户》创作随笔 试读章节 张先生捋着胡须,笑了几声,说:“木旺得金,方成栋梁。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王本义恍然大悟,看了一下孩子,说:“先生的话,我明白了,那如何避免灾祸呢?” 张先生在纸上写了一个字符,递给王本义。王本义接过红纸,还是有些不解。 “这孩子的字辈是一个‘树’字,所以取一个‘臻’字,让所有的木都聚集在这孩子的身上,万事俱备。” 王本义明白了张先生的意思,连声说好,可站在一旁的周莲和王龅牙还是有些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疑问的眼神在张先生和王本义两人之间来回地轮换。 “本命属蛇,常流水命。五行木旺;日主天干为木,生于冬季;同类木水;异类金土火。这些你们一定要记住。” 王本义谢过张先生,付了酬金。 张先生走后,王本义在房间里来回地踱步。 “哥,那孩子叫什么名字?”王龅牙问道。 “王树臻。”王本义脱口而出。 “树臻、树臻……”周莲默念了几遍,高兴地抱着孩子。 “这名字不错,好名字。” “弟弟,你和你哥聊聊吧,我去喂喂孩子。”周莲抱着孩子离开了大厅,王龅牙看着嫂子离开了自己的视线,就和王本义面对面地坐着。 “哥,我觉得张先生说得对,王氏家族是大家族,虽然这几年咱们家没出过什么做官的,可是自打元朝开始,不说远了,就在整个长山县,那可是响当当的家族。” 王龅牙的话给王本义提了一个醒,就现在雄踞于村庄东南高冈地的王氏先茔,以其面积宏阔、气势威严,在长山县的古茔中是最女的。 王氏由琅琊徙来长山后,王宣之普祖王善开始人仕为官,任高苑县酒税都监。祖父王重始充军职,任军前总领。伯父王青为弓手提控,父亲王山任奥鲁百户,赠敦武校尉。 元朝统治的一百六十余年,也是王宣族人辉煌显赫的一百六十多年。 时过境迁,明朝建立后,废止了王宣后裔的世袭军职。改朝换代,使王氏族人失去了昔日优越的地位和奢华的经济条件,由巅峰跌人低谷。没落了的王宣后裔纷纷辗转外迁,分别徙居青州、邹平、桓台各地。景泰三年,王琰远徙移籍郓城赵家楼,易姓为赵。留居大由村、官庄村的王氏族人,把入仕为官作为重振家声的唯一出路,其中官庄支系为最。王氏族人登甲入仕科第迭出,不只门庭荣耀,而且跻身富甲,宅第豪华堂皇,土地连绵数千亩。 王本义的脸色由喜转为愁,说:“话虽这么说,我们家很长时间没出过这样的人了,当初让你读书,你还死活不读。” “我哪是读书的料,再说了爹娘身体不好,本道哥在我来的那一年,就饿死了。后来本诚哥又被拉去打仗,生死还不知道,爹娘思念本诚哥,可惜老人家临死都没能见上本诚哥。我又是老人家收留的儿子,如果当年爹娘不收养我的话,本道哥就不会饿死了,我怎么能分不清轻重呢?” 王龅牙的这番话一下子搅乱了王本义的思绪,两人的眼睛都已经湿润。气氛变得沉寂,王本义放下手中的红纸,坐在了椅子上。 “现在爹娘已经没了,古人有句话‘长兄为父’,既然我是你哥,你就听我的,小米留着自己吃,你努努力,也弄个大胖小子出来。” 这番话一出,终于打破了两人沉重的心情。王本义看得出来,王龅牙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可是骨子里那股韧劲太烈了。 王龅牙被王本义的话逗笑了,说:“哥,你再去周村卖杂货的时候,买块绸缎回来,给孩子做件衣服。” “这事你就放心吧。不过有些事我得说你,秀儿是个好姑娘,你可不能亏了人家,你看这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她帮你张罗着。” “哥,你看这是哪的话,我能亏了她?” “我的意思,难道你听不出来,我让你抓紧给王家留个后。” 王龅牙一拍腿,大笑说:“就这事,包在我身上,不过现在树臻刚出生,我就先不急了。” “我就怕你说这个,你整天不顾家,东串串西跑跑,你在忙些什么事?” “没忙什么。” 王龅牙显然知道这句话不能让三哥王本义满意,就又加上了一句,说:“我现在看看整个长山县有没有缺我这样闲人的,我找点差事干。” 王本义一听,皱紧的眉头松弛了下来,说:“我以为是什么事呢,这样你跟着我,济南、潍县、周村这些地,咱们都跑跑,卖点杂货,虽然成不了大户人家,可是不愁吃也不愁穿,这日子算是凑合。” 王龅牙对王本义的话似乎并没有听到心里,说:“这样吧,如果我找不到什么差事,就跟着你干。不过,咱们王家可是赫赫有名的家族,从树臻这一代起,一定得让他考取功名。” 考取功名,金榜题名,一直是王本义梦寐以求的,可多次应试,他都是以落榜宣告结束,最后不得不落到贩卖杂货的地步。仔细一想,王本义还是觉得王龅牙的这些话有些蹊跷。 “哥,既然孩子的名字已经起好了,我就先走了。” “留下来吃饭吧,吃完饭再走。” “秀儿已经在家做好了。”王龅牙摆着手,就走出了家门。 王本义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寒风吹刮着王龅牙的衣服左右摆动,天井里的积雪散发着寒气。王本义心里感觉有些不太对劲,但也没多想,就回到房间去看周莲娘俩了。 P6-8 后记 孝妇河上的故乡——《大门户》创作随笔 1 这是一个遗忘的时代。 有时候想,遗忘比消失在情感上要更加的惨烈。在中国,像糍粑、弓箭、古琴、木盆、秤杆、墨条、香干这些手艺大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处在了消失的边缘。 农村的小桥流水、大树,如今逐渐地变成了钢筋水泥、高楼大厦。一些依附在原有环境中的生产习俗,比如养蚕种桑,都消失了。 我的故乡邹平县长山镇有一条河叫孝妇河,孝妇河干流源起博山区神头大洪泉、灵泉、雪浪泉,上有岳阳、白杨二支流。全长一百三十多千米,最后注入渤海。 孝妇河最早出现在晋朝人郭缘生所著《续述征记》一书中,在古代曾叫作笼水、袁水、陇水等名称。随后,南北朝时陈文帝天嘉年间,顾野王的《舆地志》中有“颜文姜事姑感得灵泉生于室内”的记载。那时,齐孝妇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颜文姜。后来,明代汝南熊荣的《题孝妇泉》:“孝妇河名自古今,泉头一派更弘深。何当吸去为霖雨,洗尽人间不孝心。”《孝经》里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之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亲”,不知影响了多少人。孝妇河就这样在历朝历代文人骚客的笔下不断演绎着,因为一个神话故事而流传至今——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博山八陡村有个颜氏妇女出嫁的那天丈夫突然暴病死亡。婆母硬说颜氏女是“扫帚星”,克死了丈夫,从此颜氏女便天天受着婆母的虐待,每天让她到十里外的地方去挑水,为了不让颜氏女途中休息,婆母特意找人做了两只尖底水桶,颜氏女对婆母总是逆来顺受,百般地孝顺,据说颜氏女的至孝感动了神仙。 一天,在颜氏女挑水回村的途中,遇到了一位童颜鹤发的老人,老人用他那龙头拐杖在石板上敲了两下,路上立刻出现了两个石坑,正好放下两只尖底水桶,从此,颜氏女挑水可以休息了。 过了些日子。颜氏女又遇上了老人,老人对颜氏女的孝顺称赞了一番,然后拿出一条马鞭子,让她带回家,把鞭子系在水瓮里,水少了,只要提一提鞭子,水就会涨上来。颜氏女回家一试果然很灵,从此也就不再受挑水的痛苦了。婆母见颜氏女不再去挑水,但天天甜水不断,心里很奇怪,于是心生一计,便把颜氏叫到身边说:“你嫁到我家来三年多了,也没有回一趟娘家,现天给你两天假,回去看看你娘吧。”颜氏女听了很高兴,l临走时问婆婆:“娘,还带点活吗?”婆婆假惺惺地说:“活不多,今天去,明天来,七双袜子,八双鞋。”尽管如此,颜氏女还是欣然领受了。颜氏女回到娘家,母女俩抱在一起一边哭,一边诉说离别之情。 第二天,就要回家了,活还没有做呢。于是请来了七姑八姨,三婶四嫂,不多时做完了七双袜子八双鞋。颜氏女带上做好的鞋袜赶忙回婆家去了。刚走到村头,就听村里人声嘈杂,乱成一片。出什么事了?颜氏女赶往家里跑,啊!村子里大街小巷洪水滚流。颜氏女回家一看。婆母手里拿着那支马鞭子,早已淹死在水瓮边。看到这种情景颜氏女连忙举起鞭子向北一指,洪水立即滚滚向北流去,流成了一条河,这就是孝妇河。 世界自古以来就是有水的地方,可能会酝酿出文明。约在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左右,出现了古两河流域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的文明。苏美尔人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河水,从而创建了古两河流域文明也即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明。 第二个文明是古埃及文明,又叫尼罗河流域文明。古希腊历史学家曾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赠礼”,是尼罗河带给了古埃及文明的繁荣与发展。 第三个是古印度文明,大约出现在古两河流域文明一千年之后。由于古印度河的存在,为沿河两岸的游牧民带来了农田灌溉的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四个文明就是我们古中国文明,主要指我们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文明。应该说,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比较早的文明发祥地。 无论是从古代还是现代来看,凡是有水的地方,必有城市的兴起、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和崛起。陕西省会城市西安,也就是古时候唐代的国都长安,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山东省会济南,被称为“泉城”,因为整个城市里有多处泉水;风景如画的江南,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孝妇河两岸也算得上是一个文化丰满的地方,孝妇河沿岸才人辈出,仅明清之际就有三位杰出的文人王渔洋、赵执信和蒲松龄,当然都与颜文姜祠有不解之缘,被称为“孝妇河畔三名人”。另外,范仲淹和做过“三部”尚书的孙廷铨也是大名鼎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现代著名书法家宋勉之,都是现代的典型人物。 2 小说《大门户》的创作是在一个飘洒着雪花的日子,路上有些泥泞。我第一次站在王氏庄园的面前,见到它神秘的真面目,眼前朦朦胧胧的一座城池,四面的圩子墙。一阵寒风吹来,树枝杂草塞率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 正是受到这种商文化思想的影响,邹平及周围一带历代都有富甲一方甚至全国闻名的巨商出现。在邹平本土,仅明清时期就先后出现了焦桥袁紫兰、苑城“裕茂公”、长山“六元亨”及“复成”温氏、“福诚义”石氏、“大有”吕氏、“长盛公”张氏和“丰和泰”李家等闻名遐迩的豪富。改革开放刚开始,很多邹平人就到全国各地找商机,形成了劈铁、扒带、蒸馒头等各路“大军”。他们虽然手拿的是铁锤、钢刀,但骨子里却是沉淀了几千年的商贸观念。 齐国十分重视丝织业和铁业的发展。当时,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可见丝织业的兴盛。而於陵又是齐国的丝绸纺织中心之一。后来,棉花种植传到中国,黄河流域成了全国最大的产棉中心,历史上的丝绸纺织又逐渐影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8 我在北京,夏日的北京仿佛像一位老者,眯着双眼乐滋滋地享受着炙热的阳光。北京的胡同还是最吸引我的地方,空闲的时候,我都喜欢漫步在充满文化气息的街巷胡同里,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 胡同深深,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胡同作为北京古老文化的载体,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北京的胡同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记载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它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更是北京古老文化的体现,而我们,则迫切地需要一种共识来维护这个城市的记忆与遗存。 与北京不同,邹平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有人看了《大门户》初稿后问我,蛐蛐如此地擅长经商,为什么不让他成为商界的一枝独秀,而只是王树臻身边的一名管家? 不可否认,王树臻的家业在蛐蛐的打理下,蒸蒸日上,一跃成为长山县七大家。王氏家族的发家,蛐蛐功不可没。 可是纵观全局,蛐蛐只是一名出色的执行者,而王树臻是一名领导者。蛐蛐可以出色地完成王树臻安排的各项任务,但无法自己决定一项事情。王树臻知道该用什么样的人去做什么样的事情,好刀用在刀刃上,善于用人,也是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之一。这也是当代企业管理中,执行者和领导者的区别。 除王树臻之外,其他巨贾家族在创业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以儒学思想为主题的鲁商文化。有学者比喻:“周村商人一手拿《孙子兵法》,一手拿《道德经》。”他们素有“信守以德,诚信为本”为商业道德,将其经营思想确立为“以德为本,以义为先,以义致利”,树立了“重信用,讲礼仪,市价不二,童叟无欺”的企业形象和“货真价实,恪守信用”的经营理念,也由此成为鲁商文化的个性特征。 鲁商文化蕴涵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崇尚重义、诚实守信的价值准则,以人为本、和谐共荣的经营哲学。厚重的鲁商文化,培养了一代代名商巨贾,他们在商海中竞显风流,在大江南北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树起了“山东商帮”的旗帜。 当小说写完最后一章节的时候,我不但没有舒一口气,反而心情愈发的沉重。越来越多的历史故事逐渐地消失,美丽的神话传说也消踪灭迹,手工艺术品也逐渐地消亡,我们生活在一个遗忘的时代。 抬起头窗外阴沉沉的天空,无数的鸽子成群结队地从天空飞过,就如同写下了一行行的文字,在空中留下了它们的故事。 2015年7月 尚启元于北京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