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创新者的课堂(颠覆式创新如何改变教育)(精)
分类
作者 (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迈克尔·霍恩//柯蒂斯·约翰逊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颠覆性创新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和两位教育工作者迈克尔·霍恩和柯蒂斯·约翰逊写的新书《创新者的课堂(颠覆式创新如何改变教育)》再次运用了克里斯坦森提出的颠覆性创新理念,为美国教育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他们对美国教育的问题与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使用颠覆式创新改变教育的方法,他们认为,未来课堂将会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个体定制化,帮助每位学生更好的成长。

内容推荐

当代的教育问题与困境有哪些?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迈克尔·霍恩、柯蒂斯·约翰逊编著的《创新者的课堂(颠覆式创新如何改变教育)》运用颠覆式创新理念,为教育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你将会看到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颠覆是一种将昂贵、复杂的市场产品与服务变得简便、易得的过程。但你知道如何在课堂中实现颠覆吗?本书不仅会让你了解课堂创新的方法和新市场,也讲为你介绍颠覆式的发展变化模式,让你领略颠覆的正面力量。

为什么学校购置的电脑成本增加了,却没改变教育?怎样摆脱填塞式创新的窘境?你将看到,未来的课堂不再只是技术的空壳,而是让学生能在他们喜欢的地方、以他们喜欢的步调、符合他们智能类型的方法去学习。

什么样的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读懂本书,你完全可以开发自己的“必杀级应用”,以更加简单又实惠的方式满足学生对成就与归属的需要,赢得他们的注意。

目录

前言 我们对学校的不满与期待

01 每个学生各有不同,为什么学校总想因材施教——教育的内部驱动

 ○反思智能和我们的学习方法

 ○教育的悖论:标准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

 ○能否在工厂式的学校里进行实惠的定制化教学

02 教育一直在变,却从未被颠覆——教育的适应性

 ○公共教育中的颠覆式创新——定义成绩

 ○教师和领导不再成为颠覆的阻碍

03 摆脱填塞式创新的窘境——教学的转型

 ○教育技术实施和立法过程的冲突

 ○电脑增加了成本,却没改变教育

 ○颠覆式创新而非填塞创新式

04 抓住未消费领域,颠覆性地使用电脑——未来的课堂

 ○教育颠覆的新市场在哪里

 ○颠覆的S型变速模式

 ○未来的课堂

05 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真正个性化的学习系统——同步课堂内外

 ○颠覆性价值网络

 ○以学生为中心的颠覆式创新学习分步走

06 学前教育的质量来自与孩子聊天的词汇量——早期教育对成功的影响

 ○语言舞蹈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

 ○一个跨世纪的咒语

 ○冲破命运的咒语

07 像激发顾客购买动机一样激发学生——整合学习动机

 ○学生不是不爱学,而是没有找到学习的理由

 ○和“不良团伙”争夺学生

08 有效提升教育研究的预测力——教育研究的方向与方式

 ○现象层面的描述性说明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学校吗

 ○从现象到本质:描述性说明的改善

09 学校管理者与政策制定者如何改变组织结构——组织的创新

 ○组织设计模型

 ○学校改革的管理工具

后记 来自创新者的建议

致谢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未来的课堂

如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技术继续沿着这个路径发展,未来的课堂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们进入教室,在化学课的操作台上测试试管与反应试剂,检验pH试纸和气压表,确保一切无误。接下来进行实验,学生们测量气压、体积和气温的变化。然后,他们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则对学生的实验记录进行评分,并且将这些记录本返还给学生。

这听起来和我们之前的化学课堂似乎没有什么两样,但实际上大不相同,因为这一切都发生在虚拟化学实验室(Virtual ChemLab)。这就是未来课堂的样子和功能。

在另一间教室里,学生们正在学习中文的语法,他们戴着隔音的耳机,在笔记本电脑上进行操作。教师站在某一位同学的身旁,这名学生正在电脑屏幕前进行砌砖式的造句——一种就像用一块块的砖垒砌一堵墙一样的组词造句程序。电脑屏幕上有很多标着词的文本框,每一个文本框都用颜色标示出它在句子中合适的位置。学生移动文本框,选择合适的词组组成符合中文语法的句子。当所有的文本框都按照正确的顺序组成了完整的句子,每个文本框中的英文就会自动翻译成中文,然后学生开始学习阅读它们(会有罗马字母进行标音)。如果学生发音不准确,这些文本框组成的句子会呈现为灰色。然后文本框再一次显示正确发音,直到学生发音正确,屏幕就会弹出鼓励信息!普通话是一种口语,所以电脑程序会倾向于帮助学生学习和感受发音。

这间教室中的另一名学生正在通过同一个软件学习同样的中文内容,不过他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听一位中国人说中文,然后复述这些句子,就像他的父母那代人学习语言那样。这两名学生都在学习如何造句,这样就能与班上的其他同学进行中文交流。班上很多同学也在使用和他们一样的工具进行学习,另一些人则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其他方法。

与虚拟化学实验室相反,中文课堂目前还没有成为现实。但是,它在未来可能会出现,并且提供一些颠覆式创新的技术。

在未来的课堂里,教师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当然,一种是发明虚拟化学实验室的教师。另一种是上述中文课堂里的教师,他会在学生之间走来走去,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个性化的辅导,让同学们能够集中注意力,以他们自己擅长的方式掌握学习内容。

随着统一教学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教师的角色也会随着时间慢慢发生变化。教师不再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年复一年的统一课堂上,而是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帮助同学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教师更像是教练或者导师,帮助学生发现对自己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基于学生学习的电脑实时数据指导和激发学生来学习。但是,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与如今学校的要求截然不同的技能,并且在未来实现增值。因为定制化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技术的主要驱动力和优势,所以教师必须越来越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并能为他们提供有助于完善其自身学习模式的个性化辅导。

这种转变对教师们还有另一种潜在的好处。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技术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更加个性化的关注,我们可以在教育中做一些违反常理的事情——扩大师生比,即增加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进行这种教学的颠覆可以打破各个学区深陷的财务困境,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拥有一份更好的工作,也能关注到更多的学生。因此,将会有更多的经费来提升教师的待遇。

P75-77

序言

我们对学校的不满与期待

我们对学校充满了期待。尽管每个人的表述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大家有四点可能共通。我们将它们总结为:

1、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潜能;

2、营造一种有活力、参与性高的民主氛围——选民明辨,不被自私自利的权威者“迷惑”;

3、磨炼有助于我们的经济保持繁荣与竞争力的技术与能力;

4、让学生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同的观念,而且这些不同的观念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遭到迫害。

我们在实现这些期待时做得并不如意。对于这种倒退和停滞不前的现状,日渐衰弱的课堂和家庭当然应该承担责任。但是,大多数人都希望,在推动社会实现这些期待的过程中,学校应该起到更为有效的作用。

为什么学校的改进如此艰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学校经费不足。如果这是问题的症结,解决的办法肯定就是提供更多的财政拨款、收取更高的地方房产税或者家长缴纳更多学费。人权机构起诉那些拒绝接受教育经费的州,认为他们没有履行自己的宪法义务。根据盖洛普2006年的调查,公众普遍赞成提升教师待遇。

但是,经费真的就是原因所在或者解决之道吗?美国公共教育体系在每个孩子身上的花费之多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但美国学生的表现却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的学生持平甚至比它们更差。在过去的30年里,政府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教育支出已经翻番,但是他们的表现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而且,纵观所有的学区,对每个学生的平均花费并不一定与他们的成绩相关。就拿肯塔基州的两所学校来说:2004年,杰弗逊县(Jefferson Counly)的波特兰小学(Portlana Elementary School)每个学生的平均花费是卡莱尔县(Carlisle County)小学的3倍,但是与波特兰小学有着一样人口结构的卡莱尔县小学在全州的量化指标上,却比波特兰高出26%。这并不是说经费不重要,而是说,如果我们仅仅将经费或者经费不足本身作为问题的根源,那么我们就无法从各个州之间,或者是肯塔基州内部,甚至是美国很多不同区域之间分析出差异。肯定还有另外一些因素在起作用。

还有人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室里没有足够的电脑。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现在常见的工作和娱乐工具才开始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电脑在课堂里推广开来。很多人预测电脑会彻底改变世界,他们认为学校没有电脑是不公平的。

和对学生的花费一样,学校花在电脑上的经费也大大增加了。截至1995年,美国每所公立学校平均拥有72台电脑以支持教学。到了2003年,这个平均值几乎翻番,达到136台。而且,1998年,每12个学生能拥有一台联网电脑;而到了2003年,这个数字下降到4台。如果在课堂上增加电脑就能解决问题,那么现在应该能够看到一些成效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测验成绩几乎没有任何提升。因此一定存在除了电脑和技术之外更好的解释。

另一个阵营的人将问题归咎于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教育家们常常抱怨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或是那些不指导孩子做家庭作业、不出席家长会的父母。这种论调也引起了公众的共鸣,因为街角那些吊儿郎当的孩子们让人们想起父母的责任。事实上,来自边缘群体的学生使得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他们是学校中最差的学生。最近几年他们的数量正在飞速增长,从20世纪70年代的20%上涨至目前的35%左右。英语非母语的学生往往成绩较差,这一学生群体的数量也在上升,从1980年前的10%上涨至如今的20%左右,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国教育面临的困难局面。

这些因素会让教育工作变得更难。但是,一些例外的情况表明,这并不是学校发展艰难的根本原因。很多以“后进生”生源为主的学校里的学生的成绩能够和贵族学校的学生相媲美。以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公立小学(Montgomery County Public Schools)为例,马里兰州将学校分为两类:受贫穷影响的红区学校和情况相反的绿区学校。自从区分出了红区学校并将它与绿区学校区别对待,红区学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和绿区学校中优秀的白人学生成绩相当。而且,学生们入学时的成绩丝毫不能说明学校本身的教学质量。所以,除了简单地把问题归因于学生,一定还存在更好的解释。

是不是因为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教学模式更加松散呢?我们设想一下,在一所学校里,在每一节课堂上,教师们都站在教室前面的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下面没有一个学生说话,即使他们没能听懂某个概念,也不会寻求帮助。教师们只顾着讲课,而考试也只是死记硬背的测验。我们再来想象另一种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氛围更有活力。教师讲授时,学生们也会频频举手提问,参与到讨论中来。有时,学生们做着功课,教师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为他们提供帮助。还有些时候,学生们分组进行有趣的实验研究。

……

第4章:学校如何才能成功地实现以电脑为基础的学习呢?关键就在于应该从一开始就争取到未消费领域,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竞争选项。我们会在第4章解释这一说法,以案例来说明学校其实已经具备了这样做的条件,以及它们如何才能做到更好。

第5章:颠覆是一个两步走的过程。我们在第四章中说道,学校已经开始使用电脑教学。但是,为了进阶到全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形态,我们还需要发展出公共教育系统之外的很多技术。颠覆式创新和以学生中心的技术在改变学校教育之前,还必须解决传统课堂之外的重要问题。只有这样,它们才有可能逐渐掀起教育商业系统的新风潮。在这一章中,我们邀请了一些资深专家对前景进行了猜想和预判。

第6章:在前5章中,关于如何在K-12公共教育系统的过程中,将单一教育法转化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技术,我们得出了一个互依性的论断——我们认为这对学生从最大程度发掘自己的潜力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也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学生从5岁在读幼儿园时开始转变太迟了。事实上,出生后18个月内的经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智力。我们的自信其实在5岁的时候就已经基本定型了。这个问题本来应该花费一整本书的篇幅去讨论,但是为了延展到学龄前教育,我们需要先讨论这一问题。在第6章,我们从宏观角度讨论了这种挑战,评估了目前各种设想的有效性。

第7章:如何提升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越来越普遍和棘手的问题。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如何激励客户是每一个组织都面临的问题。在这一章,我们通过询问学生想要从事什么职业来重新界定这个问题——这可能会让你眼前一亮。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表明他们其实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而且学校教育其实正在与很多其他无关教育的选项争夺学生的时间,而这些选项有着明显不足。

第8章:在这一章,我们会解释为什么大学教育的标准研究手段不能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清晰的指引。这一章提出了一种可以提升教育研究预测力的方法。

第9章:为什么可以改变A企业的方法却无法在B企业推行?根本原因并非是A企业的员工强烈要求解决问题,而B企业的员工却墨守成规。大多数时候,这和企业经理的意愿和能力有关,即他们是否愿意或能否营造出鼓励和促成新方法的组织架构。在这一章里,我们引用了研究理论,为学校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们提供管理工具,作为他们进行改革的辅助,我们还会谈到自主、独立、设立新学校(如被特许的学校,实验学校等)所需的权力工具和利于解决急迫问题的结构。

要实现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智力训练的了解每天都能有所突破,那么我们就非常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里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了解到学校教育曾经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能够走上本书中描述的光明大道,我们就能让教育系统充满内部动机,帮助我们的孩子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实现他们的远大梦想。

在这条光明大道上起航,我们将以加利福尼亚州一所虚拟的学校的案例为开篇。在本书各章的开头,我们将借助这个故事进入核心内容。

后记

不管写什么,这后记都太迟了。

看这本书里,你就知道克里斯坦森和他的团队是多么睿智——我们现在的网络教育完全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你说听说的一切:MOOC、可汗学院、Coursera、网易公开课等等等,都在他的所预测的2014年彻底爆发!

从对企业的分析进而探讨教育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据我不太深入的了解,市面上对于教育的探讨,大部分还是隔靴搔痒地关于某些角色扮演的讨论,而克里斯坦森已经鞭辟入里地讨论了组织结构、内在动机和管理工具等现实问题。

纵然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就像文中所说的消除贫困、实现民主等,但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责任一让人成为能更好生活的人。我期待着教育真正转向克里斯坦森所说的那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让教育从目前生产毕业生产品的“工业”阶段,进阶到完善人本身的服务业阶段。之后的网络社区可能会替代教室里的小伙伴,替代一起骑自行车上学放学的邻居小朋友。至于网络化、模块化和定制化带来社会联结问题,是我作为心理学人在此之中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不过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如果利用浩瀚的网络资源和计算机技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而克里斯坦森正好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感谢我那身为教师的父母,为我提供了最直观的教育体验;感谢在翻译过程中给予以我极大帮助的简学老师;感谢心理系实验室的小伙伴张翼、王婷、佟琳和彭唯等;以及跟我探讨教育问题的已为人父母的朋友们,比如:熊璇、庆华等。我感谢他们给予了我全方位的视角:老师、学生、家长、专家和自己。

请大家批判。谢谢!

书评(媒体评论)

就像iTunes彻底改变了音乐产业一样,技术也具备颠覆美国教育的潜力,上千万名学生将因此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创新者的课堂》教会我们如何在教育转型中杀出一条血路。

——杰布·布什

佛罗里达州前州长

《创新者的课堂》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蓝图。

——乔尔·克莱因

纽约市教育局前局长

克里斯坦森为这个混乱无序的教育世界带来了光明。

——吉姆·柯林斯

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作者

克里斯坦森的精妙之处在于,他将聚光灯打到了我们应该如何调动学生们对学校最初的热情上。让学生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学习,将教师的角色从“讲台上的智者”变成“学生身旁的指导者”是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

——《华盛顿邮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5: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