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们一起读红楼(一个书香家庭的经典阅读之旅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崔思遥//李美瑛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位美女语文老师用爱的双手引领女儿轻叩曹雪芹的红楼之门,一个孩子在生命的旅途中与大观园的红楼梦中人相遇;爱在左,情在右,她们用阅读充盈了胸怀,也将人生的长径点缀得香花弥漫。

崔思遥、李美瑛编著的《我们一起读红楼》是灵魂漫游的典范,这是成功家教的结晶!愿你的世界也有爱和阅读相伴。

平民读一本关于贵族的书,于是就兼具了贵族的气质和平民的平易;站在常态人生的视角体味贵族变势的盛衰荣辱与悲欢离合,就兼有了大视野和大悲悯。全新的视角,个性化的解读,独特的人物形象的二度创作,两代人不同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交融碰撞,汇成了缓缓流淌的艺术溪流,导引读者去畅游,去玩味……

内容推荐

《我们一起读红楼》以随笔的方式记录了李美瑛、崔思遥这对母女重读经典名著《红楼梦》的心得体会。两位作者边读边写,依据原著和各自的阅读感受,自选角度,或人物形象,或写作手法,或语言运用等,对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逐一进行了颇具个性化的解读。无论是女儿的“轻叩红楼”,还是母亲的“解味红楼”,都没有高深难懂的学术气息,它们言语真诚,情感朴实,赏析深入浅出,它必将引领更多家庭走近名著阅读。

目录

读红楼的人不许掉眼泪

满纸荒唐言

冷眼看兴衰

贾府初印象

一案见世态

痴情根难易

刘姥姥入府

同是风流人

心中自明了

打架之风波

谜一样的人

精明的凤姐

冤家风流案

可卿之忠言

无须他人言

情主与淫主

谁解曹公其中味

丫鬟娇杏之侥幸

黛玉离乡进贾府

相时而动贾雨村

谜一样的第五回

叹小人物之辛酸

宝黛钗心痛难医

黛玉的尖酸刻薄

我的眼里只有你

背靠大树好乘凉

凤姐之善解人意

知人知面不知心

画梁春尽落香尘

争强好胜的凤姐

都只为风月情浓

繁华如烟火

神游大观园

爱之深方责之切

贴心花袭人

敢爱又敢恨

机智的平儿

谈禅即言情

宝黛品西厢

闲看小人物

夹缝中做人

嘴甜的宝玉

心细如宝钗

呆薛蟠行令

二玉诉衷情

另一面宝玉

撕扇买一笑

金钏之投井

宝玉受笞挞

眼中只有你

宝黛受挑战

情定梨香院

海棠社作诗

藕香榭蟹宴

同是有心人

刘姥姥自嘲

妙玉之雅俗

黛钗之较量

际遇两重天

三女一台戏

不容错过的细节

元春的悲哀

心细如发薛宝钗

宝玉的心之所属

我为的是我的心

左右逢源的平儿

言为心声言必应

感同身受情之至

人微言轻透冷暖

兄弟同根不同性

从来怨也都是亲

玲珑多面薛宝钗

黛玉的机智幽默

凤辣子之热辣辣

宝玉的偏僻乖张

俏晴雯撕扇一笑

冷言一句三春寒

可怜天下父母心

钗黛探视显真性

隔代相看两不厌

人间自是有情痴

不羡神仙羡大观

情人眼里出西施

怜香惜玉的宝玉

将娱乐进行到底

耐人琢磨的妙玉

蘅芜潇湘并芬芳

多情公子祭芳魂

忍气吞声的平儿

黛玉的心事

烈女之鸳鸯

湘莲之骨气

香菱的不凡

群芳之荟萃

谁解红梅意

讨巧的丫鬟

勇晴雯补裘

贵族的走场

精明皆糊涂

带刺的玫瑰

奇怪的角色

试出来的情

宝玉式情爱

乏力的改革

赵姨娘之错

闲制秋窗风雨夕

十恶不赦的贾赦

罪有应得呆霸王

功夫不负有心人

钗黛闲谈读书观

超级男闺蜜宝玉

贾宝玉的女儿经

嘴巴抹蜜的凤姐

一件慧纹耐琢磨

强作笑话的凤姐

令人心痛的亲情

甄贾宝玉迷人眼

薛姨妈情辞试黛玉

讨人厌的婆子们

狠毒食子的女人

如见如闻跃于纸

山雨欲来风满楼

娇媚少女图

群芳解花语

深闺幽淑女

可耻的滥情

消逝的真爱

世上无完人

情场的战争

懦弱的温柔

宝黛心相通

潜伏的危机

倚强凌弱势

软弱遭人欺

抄检大观园

同辈不同志

湘黛之禅道

贾府衰败始于内

芍药美人史湘云

怡红公子情独钟

潇湘馆五美寄情

兴儿趣评众姑娘

为爱殉情尤三姐

冷面冷心薛宝钗

巧言令色,鲜以仁

天妒红颜薄命女

惺惺相惜两心知

树大招风惹嫌怨

物盛则衰月满亏

懦弱小姐贾迎春

风波乍起

祸起萧墙敌乃己

孤女冷月葬花魂

傲人之骨气

才情柔于水

误娶和误嫁

善妒的金桂

宝玉的心事

痴潇湘惊梦

富贵人之病

宝玉始提亲

“虚伪”的宝玉

黛玉谈琴韵

妙玉之俗心

投合的情意

对爱的追逐

岫烟的涵养

只取一瓢饮

无耻的特权

甄贾一条线

宝玉丢通灵

通灵玉去处

可耻的阴谋

焚稿断痴情

假意叹潇湘

贾政假正经

异曲同工妙.

凤姐的危机

心中有鬼怪

害人终害

痴公子之变

贾府被抄检

泄密内鬼花袭人

举足轻重王夫人

迎春的终身大事

名里暗藏的玄机

若合一契的知己

林黛玉梦魇惊魂

只恨嫁入帝王家

身陷危机的黛玉

暗流涌动的贾府

琴说花语黛玉心

解语何妨话片时

不祥之兆费思量

一样伤心两不知

话说姜是老的辣

宝黛谈禅显真心

我为司棋点个赞

贾府的不肖子弟

赏海棠众说纷纭

失通灵宝玉丢魂

闻噩耗黛玉丧魄

一样悲哀宝黛钗

香魂一缕随风散

歪风邪气心不古

心理扭曲的胚姨娘

王熙凤遇鬼求签

妖言四起心惶惶

多行不义必自毙

贾氏宗蕨是非务

锦衣军查抄二府

无权的贾母

开明的皇上

贾母评子孙

树倒猢狲散

幽室有美兰

忠心的包勇

妙玉的结局

赵姨娘之死

聪明反被误

矛盾体宝玉

再游太虚幻境

贾府之衰落

惜春的选择

巧姐之巧幸

莫道言荒唐

后记(一)

落难之中见人心

对比之下的精彩

人去楼空情难消

御夫有术薛宝钗

写遗言前呼后应

无出路鸳鸯殉主

惜春苦楚为哪般

痴公子情陷孤岛

凡乌末世遭炎凉

冰炭不投失同类

重游幻境悟玄机

贾宝玉茅塞顿开

一语惊醒梦中人

把悲伤留给亲人

真真假假梦一场

后记(二)

试读章节

群芳解花语

第六十三回,众姊妹、丫鬟们一起给宝玉过生日,群芳荟萃开夜宴,他们行酒令,抽花签,每个女子都有一个代表自己的花,作者这样写,是在暗示她们的性格和命运。

书中八个人抽了花签,且来一看。

第一个:宝钗——牡丹。花语:艳冠群芳。评词诗句:任是无情也动人。

宝钗是众姊妹中当之无愧的花魁。无论相貌、才情、品行、能力几乎无可挑剔,综合素质堪称第一,所以牡丹的花语非常适合她。宝钗内心深处有着一种傲气以及冷淡,她是个很有心计的人,凡事都计算周到,让人无不叹服。但是我们仔细品读,可以看出宝钗在很多事上对人其实都很冷漠,是个冷美人儿!

第二个:探春——杏花。花语:瑶池仙品。评词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

杏花不像牡丹那样耀眼,它有低调之美。探春正如杏花,她的优点常被人忽略,相比宝钗、黛玉,探春不如她们惹眼。虽说她光芒并不耀眼,但她仍是“仙品”——脱俗清雅,同时心有大志,表面悠然恬淡,给她机会,总能一鸣惊人。

第三个:李纨——老梅。花语:霜晓寒姿。评词诗句:竹篱茅舍自甘心。

李纨是这些姊妹中的长者,沉稳内敛。她就像是老树上的一枝梅花,外表柔弱,内心却极为刚强坚韧。李纨年纪轻轻便守寡,一个人把儿子带大,无怨无悔,甘心蜗居在“竹篱茅舍”,清心寡欲,与世无争。在幽兰之室中,散发其独有的芬芳。

第四个:湘云——海棠。花语:香梦沉酣。评词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

海棠是一种娇美纯洁的花,正如直率真诚的湘云,天真可爱,清新风趣。“香梦沉酣”是在说上一回中湘云在凉石上醉卧之事,将湘云的真性情表现无余。不过,在湘云那男孩子的直率中,也有女儿的柔情。

第五个:麝月——荼?花。花语:韶华胜极。评词诗句:开到荼?花事了。

荼?花是一种带有禅宗味道的花,苏轼有诗说:“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荼?花是略带伤感的,它总是在最后开。荼?花和“韶华胜极”相呼应,“胜极”意思就是繁盛到了极点,那么接下来就是衰败了,荼?正是在众花衰败之后才开放的。麝月是贾府败落后为数不多的留下的人,麝月就如荼?,看着其他的花纷纷败落。

第六个:香菱——并蒂花。花语:联春绕瑞。评词诗句:连理枝头花正开。

香菱和湘云一样,抽取的花签和上回的内容是呼应的。香菱和丫鬟们一处斗草,说自己手中拿的草是“并头结花的夫妻蕙”,从她抽的花签中也能看得出香菱对真正爱情的向往。但是生性比较懦弱的香菱遇到了极其剽悍的情敌夏金桂,她对于爱的那点憧憬也就遥不可及了。

第七个:黛玉——芙蓉。花语:风露清愁。评词诗句:莫怨东风当自嗟。

芙蓉是清高自傲、洁身自好的花,“质本洁来还洁去”,黛玉正是这样一个女子。她孤傲,她偏僻,她高雅,她洁净,她多愁善感,她只需要一个懂她的宝玉。她的愁大多由宝玉而生,“莫怨东风”,她的愁苦无关乎外物,皆源于自己,只需“自嗟”罢了。

第八个:袭人——桃花。花语:武陵别景。评词诗句:桃红又是一年春。

桃花往往会和爱情联系在一起。袭人之所以是桃花,是和风流小生蒋玉菡有关的。“武陵别景”是说贾府衰败之后,袭人就不在宝玉身边当、r鬟了,而是出去嫁给了蒋玉菡。袭人和蒋玉菡的缘分要从汗巾子说起,宝玉曾把袭人的汗巾子当自己的汗巾子送给了蒋玉菡,蒋玉菡作为回礼把自己的汗巾子也送给了宝玉。袭人见自己的汗巾子不见了,宝玉就把蒋玉菡送他的给了袭人。这条汗巾子正是二人爱情的信物,袭人嫁给蒋玉菡算是在丫鬟中结局比较好的了。

从小小的花签中,我们可以揣摩到很多东西,作者的精思妙想由此可见一斑。

怡红公子情独钟

贾府美女云集,贾宝玉整天在那里和美人厮混,表面看来像是个花花公子,实际上他专情得很。他心之所向,只有一个人——林黛玉。

第六十三回,贾宝玉生日这天晚上,袭人、晴雯等丫头在怡红院又为他准备生日酒宴。本来只是房中的小型私人聚会,由于占花名时袭人说人少没趣,小燕便提议叫林姑娘和宝姑娘来。结果来的不只是二人,探春、李纨、宝琴、香菱也都来了。面对请来的六个客人,宝玉忙道:“林妹妹怕冷,过这边靠板壁坐。”宝玉对黛玉的关心不避人,一个“忙”字,写出宝玉看到黛玉来了关心之急切。他不仅让黛玉坐在一个最暖和的地方,而且也应是一个最舒服的地方,因为他们的聚餐是在炕上围桌而坐,黛玉坐的这个地方有板壁可以靠着。不仅如此,宝玉想得更周到,想那板壁一定硬,拿来一个靠背给林妹妹垫上,关怀备至。

这回还有一个细节,是在次日早上。宝玉起床后,发现了砚台下压着的昨日妙玉派人送来的生日帖子。宝玉想给妙玉回帖,但看到妙玉自称“槛外人”时,“自己竞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宝玉提笔出神,想了半天还是想不出一个合适的称呼。“若问宝钗去,他必又批评怪诞,不如问黛玉去。”宝玉这里无意间对宝钗和黛玉进行了比较,然后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遇到难题,宝玉首先想到的是宝钗和黛玉,说明他认可二人的才华。就才学而言,他的难题这二人都能帮其解决,然而,宝玉最后选黛玉不选宝钗,原因是:若找宝钗,她“必又批评怪诞”,“必”表明事情一定会发生,“又”表明同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批评怪诞”则再次点出宝钗常教训宝玉不好好读书、不热心仕途等不合时宜之举。谁会闲着没事主动送上门去讨“批评”?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贾宝玉若把这句话送给林黛玉,送之无愧。P7-9

序言

有爱有书有幸福

女儿思遥和爱人共赏《红楼梦》的文章由济南出版社结集出版,这是一件最让我感到幸福和骄傲的事情!

从小学到高中,女儿一直勤奋好学,成绩优秀,是我们眼中的好孩子,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女儿兴趣广泛,尤爱阅读和写作,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过数十篇文章,还是《中学生读写》杂志的专栏作家。高考前夕,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某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一只脚提前踏进了名校之门,按其平时成绩,高考正常发挥即可如愿以偿。然而命运爱捉弄人,高考的意外失利让她与这所重点院校失之交臂。失望、失落、委屈、愧疚,泪水夺眶而出,女儿的哭声至今犹在我耳畔。

带着高考的失意,女儿走进大学校园,开始了新的生活。知女莫若父,我非常担心她的心态。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一向独立的她每天晚上都要打电话,周末经常回家,情绪时常烦躁,对大学生活明显不适应。女儿寒假回来,接受了爱人的建议,一起重读最爱的《红楼梦》,并相约读一回写一篇点评。当时我将信将疑,这对于爱人来说没有问题,但是女儿能做到吗?8个月后,当女儿兴奋地宣布已经读完《红楼梦》并且完成120篇点评时,我着实感到震惊!回想起来,正是那段时间,女儿的变化很大,她不再频繁回家,心态平和了很多,人也快乐了很多。我想这应该归功于阅读和写作带来的力量,她从书中感受着人物的悲欢离合,洞察着贾府的荣辱变迁,体味着生活的千姿百态,汲取着丰富的心灵给养……视野的开阔、境界的提升以及精神的富足慢慢使她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甚至外出旅游,女儿始终有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在刚结束的大二下学期她就阅读了《洗澡》《人生》《蝇王》《挪威的森林》《舞!舞!舞!》《白夜行》《幻夜》《解忧杂货店》《基督山伯爵》等10余部长篇巨作,阅读量达300多万字。当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忙着刷微博、聊八卦、上网购物时,女儿能摒弃浮躁,静心阅读,在我看来的确难能可贵。阅读提高了女儿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使她更加知书达礼,气质温婉,于单纯中透着深刻睿智。不久前,她发微信和妈妈交流阅读体会:“最近读完了《人生》《洗澡》《挪威的森林》《蝇王》《舞!舞!舞!》,等于把中国现当代文学、日本文学、欧洲文学结合在一起,我发现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影响造就的文学风格大相径庭。中国文学如同写实画,但在板板正正中尚有一些诙谐;日本文学很符合这个民族的价值取向,想象丰富却有些畸形,读之让人压抑但也着迷;欧美文学则带有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像《蝇王》这种荒岛文学,也能激励人们解放天性,挑战一切。无论哪一种文学,都让我沉迷其中,欲罢不能。”女儿的评价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仅是这些阅读带给她的思考就对她的成长大有裨益。

女儿能有阅读、写作的好习惯,最应感谢的是爱人,正是她自己多年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深深地影响了女儿,才有了今天这本书的问世。生活中,爱人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勤奋和快乐。作为中学教师,她是勤奋的,爱岗敬业,教学严谨,以其智慧、一学识和修养赢得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喜爱,并荣获“济南名师”之殊荣;作为母亲,她是勤奋的,为培养教育女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为妻子,她是勤奋的,各种家务无所不能,“纤尘不染”是所有来过我家的人给出的一致评价。除此之外,她最勤奋。的地方是在阅读和写作上,它们是她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她几乎每天都会读书、写作,她常感叹时间太少,要读的好书读不完,要写的东西写不完。从2008年开通博客以来,7年时间里她写出了200多万字的文章,出版过三部专著。作家周国平说阅读属于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用,二是为了消遣,三是为了精神生活的真心阅读。我认为爱人的阅读属于第三种,她把阅读作为最好的享受,在阅读中感受精神的充实愉悦,内心也因此更加宁静丰富。面对生活,她豁达乐观,淡泊名利,知性温柔,浑身充满正能量,幸福指数颇高。

《我们一起读红楼》的出版,是对女儿和爱人多年来坚持阅读和写作的褒奖。唯愿她们一如既往,在书山文海中继续快乐前行,同时也祝福她们,因为阅读和写作,每天心中都能开出一朵花来。

2015年7月20日于泉城济南

后记

《红楼梦》是我购买的第一部经典,那是在1988年,我刚上大二。当我满怀喜悦打开这部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后,失望取代了之前的热盼,它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有趣,那么有吸引力。因此,第一次阅读《红楼梦》,我是断断续续完成的。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我对《红楼梦》的理解也渐渐加深。因为理解,所以喜爱。《红楼梦》是唯一一部让我从大学一直读到现在的经典,而且仍会继续下去。

2014年1月,为了鼓励我的学生在寒假阅读名著并提高其写作能力,我对学生承诺,将和他们共同完成这项作业,我每天读一回《红楼梦》,写一篇随笔,而且开学后还会继续,直到把120回读完、写完。

我希望同样喜欢《红楼梦》的女儿能和我一起做这件事,但说实话,我担心她会拒绝这项庞大的工程。那时女儿已是大一的学生,专业是英语。想让女儿参与这件事,用高压政策断不可取。于是,在女儿放假回来的第一天,我故意轻描淡写地对她说出了我的读书计划,末了我还以貌似无所谓的姿态问她:“同行否?”没想到,女儿“中计”了,欣然允诺。

其实,对女儿而言,重读《红楼梦》并不是很难的事,难的是这次要读写并行。但女儿说到也做到了,且不说她的专业不是中文,单就当下她这个年龄的孩子读纸质书的耐心越来越少,几乎都成为电脑控、手机控这样的大环境而言,她能抵制住这些干扰和诱惑,就着实让我佩服!

整整一个寒假,我和女儿并驾齐驱,奔跑的速度是一致的。因为这样一种阅读,那个假期我们过得格外充实愉快。每天看一回,写一回,不过无论读还是写,我们之间没有太多交流,只有在写完一回各自发到自己的博客后,才会或书面或口头,给对方一个简单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没有也不想对女儿写的东西指手画脚,因为这本身只是一种阅读方式,不是硬性规定的学习任务,也没有什么功利目的,就是因为喜欢“红楼”,喜欢阅读,喜欢写作而已。

前四个月,我和女儿的阅读、写作速度基本接近,但后来,我渐渐慢了下去,再后来,她跑得越来越快,2014年9月她率先完成120回时,我才写到第90回。国庆节后,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我的读和写只能分开进行,今天读一回,明天或后天才能完成写的内容。最初,我和女儿对时间有过约定,截止日期是2014年年底。为了这个约定,即便在最忙碌的时候,我也没想过放弃。女儿就是我的榜样,她时时鼓励着我,鞭策着我,作为母亲,我不能成为她眼中不守信用、半途而废的人。终于,在距离2014年结束还有半个月时,我也跑到了终点,和等我已久的女儿胜利会师。

一字一句,240篇随笔,近30万字,重读经典,这次的收获的确很大,就好像一次把《红楼梦》读了两遍。尤其是女儿,透过她的文字,我能明显看到她在这样的阅读中所取得的可喜进步,从一开始作文的艰涩粗浅到后来的流畅新颖,整个过程中她收获的不仅仅是最后呈现出来的11万字的文稿,那些阅读、写作的深度体验和能力的提升,那在执着地做一件事情时对意志品质的考验与磨炼等,都将对她自身的完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成为她一生的宝贵财富。

青出于蓝,一定胜于蓝。20岁时的我无法和20岁的女儿相比,虽然那时我正接受地道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虽然那时我也认真通读了《红楼梦》原著,虽然那时我也天天写日记笔耕不辍,但那时,即便有人引导,甚至命令,我也做不到对120回的《红楼梦》逐回点评。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亲爱的女儿思遥:谢谢你让我走进你的生命里,和你一起阅读,一起写作,一起成长!

记得女儿上小学五年级时,特别喜欢那首《隐形的翅膀》,由于她经常唱,我记住了几句:

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

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想,是阅读和写作给女儿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我从未苛求女儿成名成家,只深深祈望她能凭借这对隐形的翅膀,继续在她的世界里自由快乐地飞翔!

李美瑛

2015年4月13日于济南

书评(媒体评论)

平民读一本关于贵族的书,于是就兼具了贵族的气质和平民的平易;站在常态人生的视角体味贵族变势的盛衰荣辱与悲欢离合,就兼有了大视野和大悲悯。全新的视角,个性化的解读,独特的人物形象的二度创作,两代人不同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交融碰撞,汇成了缓缓流淌的艺术溪流,导引读者去畅游,去玩味……

——王玲老师

一位美女语文老师用爱的双手引领女儿轻叩曹雪芹的红楼之门,一个孩子在生命的旅途中与大观园的红楼梦中人相遇;爱在左,情在右,她们用阅读充盈了胸怀,也将人生的长径点缀得香花弥漫。

这是灵魂漫游的典范,这是成功家教的结晶!愿你的世界也有爱和阅读相伴。

——张继平老师

纸墨书缘,红楼相伴;心向往之,情寄托之。一对母女在各自长达十几年的阅读生涯中用独特的视角精心诠释了另一个红楼世界。这是一个全新的视野,我们满怀期待!

——万福成老师

我们庆幸和感激我们的民族有那么多人知道拥护、爱戴、崇仰自己的伟大人物和文化瑰宝。这些攀登者的用心解读,极大地丰富了“红楼”这一伟大景观的内涵及外延,让这座高峰更加巍峨,更加厚重,更加富丽。

——《中学生读写》杂志社编委张成芳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