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游戏是记忆的一把钥匙。想起游戏就等同于找到那把钥匙。如果把时间想象成一把尺子,抓子儿、摔方宝、打陀螺、吹泡泡、丢手绢、糊风筝、木偶戏、翻花绳、木头人、打水漂……
《乡间游戏》是宋长征的散文集,主要包括器物篇、启智篇、风俗篇、光阴篇、田园篇五个部分。
| 书名 | 乡间游戏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宋长征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乡间游戏是记忆的一把钥匙。想起游戏就等同于找到那把钥匙。如果把时间想象成一把尺子,抓子儿、摔方宝、打陀螺、吹泡泡、丢手绢、糊风筝、木偶戏、翻花绳、木头人、打水漂…… 《乡间游戏》是宋长征的散文集,主要包括器物篇、启智篇、风俗篇、光阴篇、田园篇五个部分。 内容推荐 《乡间游戏》是山东省签约作家宋长征继《住进一粒粮食》后推出的第二本散文集。主要包括器物篇、启智篇、风俗篇、光阴篇、田园篇五个部分。器物篇之所谓器物,即乡间游戏必备之辅助物,实则并不仅写器物,而是以此为引子,追古溯源,重温传统文化在乡间残存的一丝余韵,兼及对幼年乡间生活及人物的回忆,既富文化意味,又颇具温情。启智篇依然是以乡间游戏为引子,从小游戏中悟出人生、天地、哲学的大道理。作者善于从乡间最质朴的物、事中“究天人之际”,可谓深得天人合一文化之精髓。风俗篇以节日为主要线索,清明、七夕、中秋、重阳……乡人单调的生活因节日的到来多了许多有意思的游戏节目。他们在游戏中增进感情,在游戏中迎接循环往复的春夏秋冬。光阴篇讲时光的流逝,在游戏中奔跑、奔跑……却在不知不觉间长大成人。虽无法抓住悄然流逝的时间,却可以珍藏童年时的美好回忆。最后的田园篇则是对乡间美好田园风光和生活的叙写。瓜棚豆架、鸟飞蛙鸣,摸鱼儿、山坡羊,一切都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自由自在,无限美好。 目录 第一辑 器物篇:三叶虫苏醒,一双透明的翅膀扇动记忆的风潮 丈量时间的方式 角度与力道 独乐之法 丢一只手绢在风中 泥模子,人样子 弹弓、弓箭、洋火枪 风筝辩 蹄夹上的灯火 与木偶作别的晚上 猪尿泡里的江山与阴阳 一根绳子的日常 土陶罐里的梦 第二辑 启智篇:屋顶上的男孩,身披蓝色月光,唱老祖母教给的歌谣 今朝风日好 吹肥皂泡的少年 找不到答案的虫子 静止的瞬间 借一片老瓦度化此生 总有接近山顶的路径 憋死牛不只是一种游戏 野草的卜辞 套圈与圈套 升官图 打麦,麦打,三三三 做鬼守则 第三辑 风俗篇:我们从古风中走来,村庄安静而古朴 摔了一个狗啃泥 商羊之舞 七夕有梦 晚风拂,柳笛声残 被一鞭子打醒的春天 只卖青林乐 斗草春梦 老鼠也有自己的节日 九九消寒冬去也 追赶月亮的人 秋千依旧的黄昏 重阳、茱萸,以及其他 月上柳梢头 第四辑 光阴篇:流年偷换,变了的是容颜,不变的是一颗少年的心 人生静默如迷 猴皮筋的弹性与长度 滚铁环时你在想什么 带血的木棒 蚂蚁上树的三条路径 风语者 拔河,生死为界 复调,青梅与竹马 撵上一朵花的时间 追忆我的似水流年 胶片是一首泛黄的诗 一根绳子的时间简史 时间的潜意识走向 指星星的人过去了 第五辑 田园篇:瓜棚豆架雨如丝,我还记得你隔着土墙喊我的名字 人间蛙事 摸鱼儿——鲫鱼疑案 桃符,行走在木头里的钟馗 挤磨油儿 骑一头蟋蟀锦衣夜行 固执的稻草人 天空是鸟儿的自由 山坡羊 蜗牛也有自己的家 萤火虫启蒙了夜色 手影者 试读章节 丈量时问的方式 天冷,白毛风暂时在河道里趴窝,男人们躲在房子里抽纸烟、斗地主,没几个赢头,好歹能凑上一顿酒。女人们更喜欢串门,有的抱着孩子,有的拿着没纳完的鞋底子,大姑娘小媳妇叽叽喳喳搅成一锅粥。孩子们喜动,绕着村子可着嗓子喊一圈,屁大会儿工夫聚集成一帮童子军。 这时候的乡间,孩子最为生动,二蛋穿着他姐穿小了的花棉袄,头发长长,没见过的还以为是谁家小妮。路人说,疯妮子,跟一帮野孩子玩儿。二蛋回敬,你家妮儿裤裆里长小鸟啊,呲你一身。说完竞当场掏出家把式在雪地上撒了一泡,尿热雪凉,瞬间完成一幅地图。 打尺是最耗费体力的游戏,不过能催逼出身体里的热能。那会儿穷,光膀子穿个破棉袄不是什么稀罕事儿,我穿着一双露脚趾的单鞋在雪地上直跳脚,脚底板子还是冻得生疼。人少,可以你我开战;人多了一分为二,各自站在各自的“儿童兵团”中。 打尺的规则首先是考,就像当下的高考,能力所及,考过考不过去全凭个人能力。至于替考,高科技作弊那是时代派生出来的事物,我们那时更为崇尚的是透明、仁义。二蛋是打尺的高手,觑准地上的尺公,尺母一敲一抽身,□的一声击在尺公上,可以五十米开外去找。分组,有时剪子包袱锤,有时全凭个人关系,我弱,当然喜欢和二蛋在一组。 有关尺公的由来可追溯到明代,当时的古秦州盛行一种叫打梭的游戏,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见人在玩打梭。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二月二,龙抬头……小儿以木二寸,制如枣核,置地而棒之,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日打梭儿。”打梭与打尺的区别只在于打击的工具,我们村用的是一根尺余的木棍,棍子要光滑、趁手,最好以桑木制成,有弹性。这边淡黄色的木棍一抽一甩,那边尺公已经凌空而起,在风中打着呼哨。而打梭的工具则是一块砍刀形状的木板,稍微降低了击打的难度。 二蛋打尺的经典动作是,用姐的花棉袄袖子擦一把鼻涕,左手一挥警示旁观者躲远点,以免伤及无辜。随后提提肥大的裤腰,一马蹲裆式敲击尺公,待尺公跳起,紧跟着一记重击,啷的一声凌空而去。这姿势我曾经模仿了好几年,到了也没得到真传,不是尺母打到一股迎面而来的白毛风,就是敲在尺公的尖子上,一柞长的尺公旋转如花,落在离身子不远的地方。 打尺需要一座城,代表我们孤陋寡闻,最向往的是梦想中的城市。城约一米到两米见方,结构简单,既无壕沟也无城墙,用尺公在空地上画上边角,犁开残雪覆盖的泥土就好。 不过我以为那城更像一座小小的村庄,我们在村子里无比向往外面的世界,作别鬓染霜雪的母亲,头也不回,一头扎进陌生的城市。我十七岁离开村庄的那天早晨,一团一团的雾在村庄的胡同里、屋顶上奔跑,司鸣的鸡叫了最后一遍,又在枝头沉沉睡去。小河里的水面上也泛着浓浓的雾气,一只睡梦中的野鸭醒来,才发现脱离了同类的视野,扑棱棱扇着翅膀,慌慌张张飞起,飞向雾的最深处。 很多年过去了,二蛋在南方的某个城市混得风生水起,白手起家,竟然有了千万资产。有一天,我看到二蛋发的微信,头戴棒球帽,身穿白色休闲服,身旁还有两位穿着时尚的女子,手中执一把高尔夫球杆,才明白城与城之间的不同含义。 游戏结束,白毛风从河道里爬出来,继续在村庄里、田野中游荡。头顶,敞开的破棉袄,甚至我脚上的单鞋的破洞里,一阵阵冒着热气,有些通泰的错觉。抑或并非错觉,打尺的目的无非就是虚度一天的光阴,用游戏填补空白的童年,谁脚下的路通向未知的远方,谁的一生将要在村庄里偃旗息鼓,没有人能知道。 两只木棍,一只静,负责觑准光阴,以守为攻;一只动,负责寻找方向。以攻为守。 序言 遗失在风中的钥匙 ——《乡间游戏》序 /宋长征 此游戏非彼游戏,区别于手机、电脑里的游戏。如果非要扯上联系,前者是后者的老老祖先,瘦骨嶙峋地站在天上看,看人间男女各自对着一块没有温度的屏幕,凝神,傻笑,癫狂,歇斯底里。 老祖先的游戏有点不解,想说家门不幸吧又不知从何说起,只好背对尘世,和后来上天的祖先们在树荫下做自己的游戏。 乡间游戏是记忆的一把钥匙。地上刮着风,风在村庄里游走,破旧的柴门吱呀,风一缩身形就能钻进去。而你不能,你知道门旁有块砖,钥匙就放在砖底下。这是不是秘密的秘密,爹出门做工,娘在南岗子上的棉花地,你只能靠着自己,在村庄里晃晃悠悠长大。 想起游戏就等同于找到记忆的那把钥匙。时间是一个黑洞,来无影去无踪;如果把时间想象成一把尺子,抓子儿、摔方宝、打陀螺、吹泡泡、拧柳笛、丢手绢、糊风筝、木偶戏、翻花绳、木头人、打水漂、捏泥人、跳绳、摔跤、斗拐、荡秋千……就是尺子上的刻度,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时,按图索骥,都能找到相应的刻度。 尺八也是刻度上的一种,发源于汉,兴盛于唐,取自竹子的根节,不知后来为何东渡去了扶桑,一去千年难觅踪影。听《故乡》,其音辽远、苍凉,身体里流淌着一条渺远的大河,岸边杂花生树,水流哽咽潺凌。 说句大不恭的话,乐器、歌舞、书画、文学等诸多艺术表现形式,应该都来源于游戏。上至达官贵族,下至民间里巷,闲来无事或者耕作之余,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一出游戏排遣一段寂寞时光。“若不知道人民日常的娱乐方法,便不能认识一个民族。”林语堂一句话把游戏上升到了民族高度。 可见人除了衣食住行还有别的东西,只是后来出现了分水岭,一边是豪奢者的游戏,一边是我要说到的乡间游戏。 击壤击壤,从字面上看,就是打坷垃呀打坷垃。我小时候,村里人骂孩子不好好上学就说一看就是打坷垃的料,早晚负责修理地球。没想到一语成谶落在我头上,家里还有几亩薄地,春种秋收,保证饿不着肚皮。 刚翻的泥土有草木味儿,父亲在前面吁吁哦哦,我手执一把与身体极不成比例的抓钩把大块的泥土敲碎,态度诚恳而认真。我想就是真打一辈子坷垃也没啥不好,天上是行色匆匆的云,是飞向春天的鸟;地上是落叶的树,是藏在草间清脆的虫鸣;不远处是炊烟散乱的村庄,一个麻花辫子的小妮扭着屁股去老井边汲水。 我都要被自己迷幻了。这时《击壤歌》从4000多年前的月光下传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太阳出来亮堂堂,我扛着抓钩身披霞光上路,路边春草上的露珠打湿了鞋子;夕阳像一个肉丸子挂在树杈上,打了一天土坷垃的人荷锄晚归。渴了啊,我就随便找个地方挖眼井,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光方便了自己,后来的子孙也有水喝;饿了啊,我家的粮囤里还有谷米,咋着也能填饱肚皮。 ——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只是事物的一面,其实我想引出游戏的来源,相当于在百千游戏中找出一个代表,以期证明游戏的出身与来处。晋人皇甫谧《高士传》说:“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余而击壤于道中。”可见击壤游戏的广谱性,不管黄发垂髫的小儿还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老少成宜。捡起一块泥土掷向另一块稍大的土块,以击中与否作为乐事。 再早一些应该追溯到上古时代,人们用球形的天然石块来狩猎。将两三个用兽皮包裹的石球用皮条串联在一起,对准猎物抛出,这样就很容易缠住猎物的腿脚,此法十分奏效。后演变为儿童踢弄玩耍的玩具。西安半坡遗址,考古学家在一个三四岁女孩的墓穴中发现三个经过打磨、形体轻巧的石球,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枚陶制陀螺。 先秦时代的六博是一种棋类游戏,带有一定的赌博性质,为夏桀的臣子乌曹所发明,并开始在宫廷和上流社会中流行。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斗鸡。《左传》曾记载鲁国的季氏和邱氏两位大夫斗鸡取乐。 汉魏是中国游戏史承上启下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以帝王为首的官家游戏,如投壶、格五、弹棋等。在先秦时期出现的蹴鞠这时受到帝王贵族的推崇,他们专门建设了“鞠城”作为比赛场地,相当于现在的足球场。只是在足球的发源地,当下的国足实在让人提不起精神。 唐宋是游戏大发展的鼎盛时期,马球、象棋、升官图、叶子戏等受到封建统治阶级“与民同乐”政策的影响,由官家游戏逐渐走向民间。北宋调露子所著《角力记》载:“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有些人已经为此废寝忘食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如此看,游戏引进到我们村,已是时间的下游,其间曲曲折折,有太平盛世,也有战火硝烟。 先说器物,生长在乡下,随处可见就是一些平凡而普通的事物。 譬如一枚纸片,轻飘飘,来自草木纹理,有自身的洁白与轻盈。叠一艘小船,放进村前小河里,河水闪着波光,微风轻摇树叶,小船便顺水而流,流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流向少年渴望的远方。叠一架纸飞机,趴在窗户上放飞,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一只静止在空中的蜻蜓看见,以为是同样长着翅膀的族类,遂追随而去。我们太渴望飞翔与远方,以至于沉湎在小小的游戏中不能自拔。 红叶传书,大概也来自游戏的启示。唐人卢渥经常走过一段宫墙,听见墙内佳人嬉戏打闹,心里好似住进一只猫。正在此时,水沟飘来一片红叶,上书:“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卢渥自此开始思念:写诗放红叶的到底是谁?遂去水沟的上游,也放下一片红叶:“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还能寄谁,情寄有缘之人。后宣宗放宫女出宫嫁人,卢渥所选,正是红叶题诗的那位。 这有些近乎童话,但也不能不佩服那位聪慧的宫女。“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谁能说此生再也不能遇见萧郎呢? 再说师承,一件事物的流传,有着其本身的自然性生长。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是先秦时期的一首诗歌——《弹歌》。是说把竹子砍下来,做成弓箭或弹弓,将坚硬的土质弹丸弹射出去,以击中猎物。这反映的是原始社会先民的狩猎过程,同样也给孩娃们莫大启示,后来我们做成弹弓,以桑树的杈丫为弓架,以老王修车铺的自行车内胎为拉筋,“飞土逐实”,搞得一个村子里鸡犬不宁。 弹弓、弓箭、洋火枪,这些男孩子的玩具稍微有些低能;相比之下,女孩们荡秋千、抓子儿、跳皮筋、七夕讨巧就显得机巧、高端了一些。 夫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宁愿把“游于艺”作为启蒙的开端。“志于道”是高远的,是一个人穷尽一生努力所要达到的高度。“据于德”“依于仁”是要有端正的行为与内心,行知合一,才可走向更为宽宥的境界。而“游于艺”说的是在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方面的培养,恰恰是最基本的东西。 我们生在乡村,没有培养所谓六艺的条件或机会,那么只能从游戏中自我启蒙。捏泥人有老有少,吹柳笛高音低音,手持弹弓也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跟在父亲屁股后头不知不觉就学会了驾驭牛马,书与数稍微让人头疼,从最开始用树枝在地上比比划划到后来也能读懂家国春秋。足见游戏的作用之大,从另一个方面担负了乡村教育、教化的功用。 还有风俗,农历节气中,村庄的时间是由一个个节日所贯穿。 春节,桃符挂起,春联贴好,鞭炮声起起伏伏,穿新衣、载新帽,尽管时日艰难我们还是把欢乐写在脸上,磕头拜年,祈求平安。清明,在哽咽的柳笛声中上路,去拜祭逝去的亲人,望乡台上,他们是否也以同样的方式在思念村庄与我们?端午,用青青的艾草、粽子的香醇表达对一位陌生人的哀思,那情怀忽然就深了广了博大了,却原来村庄里的每个人都懂得伟大或崇高与卑微有着同样的缘起。上元、中元、下元、七夕、重阳、中秋……在节气的循环往复中,村庄以虔诚的姿态迎来送往;而城市呢,每一个节日里都好像被牵动了某根神经,城与乡,互为悲喜。 梳理游戏,我好像又回到七八岁的时候,那个孩子,一个人走过空荡荡的街巷,只有矮矮的身影和一条年迈的狗陪伴在身旁。老屋在风中静默,村口的一株老槐树在风中静默。我想喊,喊回一起游戏的伙伴;我想奔跑,牵着一只风筝或者擎着手中的纸风车奔向旷野。可你知道,有些事物一旦消失再也不会重现,空余一声叹息在寂寞的纸上。 有时我想:那些凭空消失的事物或者游戏究竟回到了哪里?在朴素的村庄深处,还是“我所居兮,青梗之峰;我所游兮,鸿濛太空。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归彼大荒吧,从何处来到何处去,重新回到时间的纵深,时间深处的那座村庄。在古风里,我们用最为质朴的方式活着,用最初的心彼此碰撞,洞彻繁华之外的深情与苍凉。 书评(媒体评论) 宋长征是一个当代散文怪杰,他的难能町贵之处,就是身处底层,以臼己独特的视角,借用游戏之眼,在书写乡村风物的同时勾勒出悲喜人间。 ——邱华栋,鲁迅文学院副院长、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长征笔下的生活不是观察出来的,而是体验出来的,是“有我之境”的抒写。《乡间游戏》充满着乡野风物,的变辽.又时刻伴随着人文情思的弥漫,是生活和体验相结金的文本。 ——丛新强,山东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 曾经的乡村游戏,养活一一代人的记忆。长,正用一一只朴拙的笔.记录下那些生动的场景,从意趣到生死,莫不注入了他对乡村以及乡土的深切情感。并以此为注脚,拓展厂乡土散文的书写空间。 ——张炜,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菩名作家 作为农村出生的人,对老宋多少心存感激。因为他替问时代人挽留了太多珍贵的记忆,他有足够的人文素养和独立的书写空间,集灵巧优雅与拙朴厚重,糅农耕文明与乡村美学,使得占典气息与畦俗仃态交相辉映,举若千钧,落笔飞羽。 ——王爱,湘西作家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