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罗盘退着走到了门口拉进来的阳光下面,这时候阳光照进来的影子就不如刚才拉得人长了,影子就在脚下,天光已经由半上午走到正午了。李圪渣听得身后的水烟袋咕噜声骤然响起,突然有点幸灾乐祸身后这个人,他刚硬的外表下也有不为人知的烦恼。抬了头看了院子中央的槐树,到底也看不清楚树上开着槐花,闻出了香味,又有点嫉妒身后这个人。自己比人家小,人家到看得远了。那鹿茸和虫草、熊胆之类的补药补得你成老精了,怕是越补你的后人越少,选得个好坟地也未必就选得出好的未来。又觉得手上的罗盘加了分量,脑袋像吊葫芦一样低下头看,假装是看脚前的路面儿,却看着手中的三个银圆,想到了自己是干啥子的人,把罗盘和银圆装到口袋里,迈着马竿子腿哈着腰和周围闪过的家丁打着哈哈走出了盖家的大门。
李圪渣每日里取了罗盘遍地寻找,就近看哪里有山脉聚气空阔无碍的宝地。
他首先是沿着一条潞水出去寻找的,两天下来也没有见大的收获。平常要说走的地方也不少,私下里也多少注意观察周围情形,但是,给盖家寻坟地比不得给他人寻坟地,普通人家一块朝阳的山弯子足可,盖家的铺排大,就盖运昌的四个老婆往里埋怕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山弯子放得下。这山脉忽高忽低,忽起忽伏,看似迹象仿佛,没有一点功夫的人怕是不敢揽这件瓷器活。
五天头上到了,最后一日出门毫无目标地走。心事还想着该怎么日哄盖运昌,走着走着就走到了河蛙谷。看到河蛙谷的水聚大了,黑墨般的苇子在风中散发出年代积久了的瘴气。他绕过河蛙谷时,看到了山东讨吃上来的聂广庆,聂广庆正举着镢头开荒地。因为挨着河蛙谷,水气足,开的那块地灌木长得肥,得下了死力气务弄。一个下了死力气卖命的人,从来都不见下了死力气卖命的人能发了大财!他又看到从山下带回来的女人。女人坐在地窝子旁做绣鞋。干瘦的黄狗看到李圪渣的时候,耳朵像刚出芽的树叶一样立了起来。这个女人让李圪渣的心境突然明朗起来。他看到女人的身后是一大片绿草,绿如碧玉的草不像是白个野长的,像是人种植的。往远一点是嶙峋怪状的岩石,太阳照在岩石上,风冲着岩石刮过去又弹回来,弹回来的绿抖动着叶梢儿,那一大片绿色就显得十分的跳眼了。碧如水洗,朴质无华,这样衬托得那女人就出了风采。李圪渣走近了看。听得狗叫声传过来,那狗冲着他叫,他脸上的神态缓缓松懈下来,眼睛定定地落在了那条狗上。
李圪渣弯腰指着狗说:“一头畜生倒跟了好人家。”
有些年没有来过河蛙谷了,知道有一个山东来的人叫聂广庆住这里,头胎养了怪,说是怪,一直都没有见过,被外头传疯了。女人做绣花鞋子,常见聂广庆提了绣鞋在暴店镇卖。自家媳妇还买过一双,宝蓝颜色,绣了什么花草不记得了,穿了鞋子的脚在泥地上站着,仿佛荒地上开出了两朵花。圪渣怎么也没有想到,聂广庆有这么一个水样的女人,这女人不是一般的女人,一般的女人望过去,就是女人样,这女人她不是。有穷酸儿掩饰不住的贵气。对,就是。李圪渣就想走近看。他完全可以不从那边走过,就因为那女人他要从那边走过。他冲着开地的聂广庆喊:“山东家,把你那狗吆喝住,我要打你的地窝子过。”
开地的聂广庆听到喊声,抬了头朝这边看,看到了李圪渣,人生地不熟,他知道李圪渣懂阴阳,方园里住的人家都叫他“李阴阳”。没说过话。叫了一声狗:“黑,卧下。”狗哼了哼卧在了女人身旁。
李圪渣走近地窝子的时候,看到离地窝子有三米的地方刨出了一个四方大坑,他探了头伸过去看,看到坑里聚了水,水上飘着看到的那种绿草,绿草因了水做育床被昂扬得通体透碧。李圪渣抬了头想问女人这叫作什么,抬头看到了走过来的聂广庆。
没等李圪渣问话,聂广庆说话了,说:“那是蓝。”
李圪渣疑惑地低下头说:“蓝?”
聂广庆笑着,用憨大的手抹了一下脸上的汗珠子说:“从山下带来的,沤烂了做染料。”
李圪渣扫了一下地上的女人,女人不看他,手俊俏地顾自绣着鞋。回过头的李圪渣看到有一块开出的荒地正长着这种东西。
P24-25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课题。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将面对,难以回避。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细胞,也同样如此。这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来转移。综观世界各国,在这种转化的进程中,都有了不同的选择,并表现出各异的特色。但总的来说,还是目前我们称之为“发达国家”的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其成功的转化有诸多原因,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与其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农耕文明的不发达,以及突出的个人奋斗精神、重利思想、实用主义等有极大的关系。而目前世界上的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则在向现代化转化的历史进程中,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就中国而言,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农耕文明得到了充分发展,并达到了最为繁荣的境界。现在的发达国家在转型早期的生存压力等表现得并不明显,从而一种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逐渐固化。向现代化转型的原生性动力并不强大。从某种意义来看,中国实际上进入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发展境界,那就是,依靠劳动来创造财富,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有剩余的时间来体验人生的乐趣等等。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主要靠外部的强力推动。就是说,因为先发国家对财富、权力、欲望的强烈追求,在吸纳丁东方文化,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中国文化之后,骤然表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状态。其商业首先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依靠对海外市场的分割,使过去形成的传统的世界市场在大航海时代变得更加活跃。同时,工业技术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人类的新发明成几何级数增长。新技术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物质生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而与之相应的是社会制度的进一步变革。一种能够服务新的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管理系统逐渐建立,并在血与火之中不断完善。在这样的变革转型中,东方古老的中国受到了西方先发国家的强烈冲击。传统的农耕文明与新发的工业文明之间出现了严重了错位,并引发了控制、占有与反控制、反占有的残酷斗争。中国从农耕文明的辉煌顶峰跌落,中国人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并反思自身文明存在的问题。在外力的冲击下,中国不自觉地开始了向现代化转化的历史进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筚路蓝缕、奉献牺牲,前赴后继、求索奋斗,就是要重新找到国家独立、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实现民族的复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不同的人们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为这样一个艰难而宏伟的目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中国的文学,同样没有疏离民族的历史追求,甚至在许多关键的历史时刻,承担了开启民智、传播思想、激发斗志、重塑文明的历史重任。在这样一个艰难的充满了探索的转型进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自己最大的智慧与韧性。一直到新中国的建立,才基本形成了主权统一、独立自主的现代国家形态,并以超人的勇气与奋斗精神、惊人的创造力与发展速度迈向现代化。在这样一个伟大的转化进程中,中国虽然经历了失败、屈辱、挫折,但终于创造了他人所没有的成就。而我们的文学,正是这一历史的亲历者、推动者、表现者。就山西文学来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方阵,当然也是这一历史的组成部分。其努力与贡献非常突出。
首先是推动了现代汉语的大众化,为现代汉语从知识阶层走向普通民众,并使二者有机结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经历了一个从“器”到“道”的转变。所谓“器”,就是中国人在最初以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器物先进,因而倡导“洋务运动”,开办现代工厂,引进西方设施,等等。这些努力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来看,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事实很快证明,仅仅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并不能解决问题。之后发生了制度层面的改革,包括推翻清王朝,建立立宪政权,仿效欧美三权分立及选举制度等等。但是。这种形式上的制度变革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反而使中国成了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的文化。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后部分进行批判;一方面引进国外的思想如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等等。新文化运动成为当时风生水起的社会思潮。从今天来看,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有许多过激之言。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具体的历史场景,就会感到这些批判背后所表露的急切心情及历史合理性。在新文化运动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成果就是把中国人使用了数千年的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从文化发展传承的角度来说,以文言文为代表的中国书面语言具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文明意义。可以说,文言文的简洁、精炼、典雅,以及其表情达意的丰富性,是世界上任何语言都难以企及的。这也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但是,从历史发展的现实来看,文言文也具有非常严重的局限性,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首先是缺乏精确性。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思维追求整体感、人文感、艺术感,中国的语言缺少对事物的准确表述。这种特点虽然具有非常强烈的人文色彩,以及超越了具体现象的整体感,但是与现代工业技术发展中对事物精确性表达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语言的背后体等等。不同于“山药蛋派”风格的作品开始大量出现。首先是题材选择表现得更加多样,其次是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再次是创作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山西文学终于形成了从一元走向多样的创作态势。那些坚持以农村为主要创作题材的作家们也积极地吸纳了其他的表现手法,使农村生活的表现领域大大拓展。另一方面,山西也出现了典型的所谓“现代派”小说。心理结构、借鉴侦探小说手法的“悬念”结构、无情节结构、意象结构、寓言式结构等等次第登场,宏大叙事与个人化叙事并存一体。这些作品有的已经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山西作家对文学自身进步的积极探索。 从某种角度来看,山西文学似乎为我们呈现出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百年变迁史。这不仅表现在人们广为关注的小说创作之中,同时也更加丰富地表现在文学的其他领域,如诗歌、散文、戏剧,以及逐渐从散文文体中独立出来的报告文学及传记文学之中。当我们追寻这种变迁的历史时,不能割断由山西而表现出来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从远古以来,这一文明代代相传,承续不绝,其中涌现出众多的仁人贤士。作为个人,他们有自己所处的具体的历史环境、成长条件,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他们似乎勾勒出中国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脉络。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价值选择,以及思维模式。对他们进行研究,并用传记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今天的人们了解并感受他们所具有的闪光的人文价值,不仅对今天的改革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我们现代化进程中的文明重建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将首先使我们看到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的影响力,进而使我们能够进一步确立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觉性。在这些如星光一般闪烁的先人身上,我们将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价值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承续山西文学的精神品格,创作出新的能够表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而对五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那些曾经做出突出贡献的英杰才俊进行文学式的描述,也将是我们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努力。因此,组织编辑出版山西文学“双百工程”,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这一“工程”包含两个序列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百部长篇小说”,其中一部分是已经发表出版并产生了较大影响的现当代小说。通过集中编辑出版,可以使我们比较全面地回顾审视山西文学某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另一部分是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其目的是推动山西长篇小说的不断繁荣。把它们列入这一工程,即是对文学发展的新推动,也可以延续已有的成果,使人们看到山西文学创作的最新成就及更加生动的面貌。二是“百部山西历史文化名人传记”。 山西的报告文学近些年来表现出非常活跃的态势。不仅参与创作的作家比较多,出现的作品比较多,而且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其中一些作家应该说是中国报告文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同时山西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对中华文化发展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英杰先贤。以传记的方式把这些先人在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贡献表现出来,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追寻中华文化的精神、操守、品格,并使我们从先人的风采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楷模和动力,激励我们推动中国的改革发展进步。所以,这也就成为我们的一种责任。相信通过这一努力,既将促进山西文学的进一步繁荣,也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责任,重塑我们的文化形象,展示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与智慧,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
《裸地/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是女作家葛水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从清末民初到“土改”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山西省暴店镇的移民史和盖氏家族的兴衰史。作品以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一个女人的命运变迁展示了解放前几十年太行山区的沧桑巨变。小说关注人的生存的艰难、农民与土地,细腻展示了人在生命之茧中煎熬的沉痛历程和绽放的人性美,从一个侧面表达了对生命内涵的理解。同时对人性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刻画和挖掘。
葛水平著的《裸地/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时间跨度较大,讲述从清末民初到土改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山西省暴店镇的移民史和盖氏家族的兴衰史。山东人聂广庆因天灾,家破人亡逃荒到山西,半路捡了个老婆女女在河蛙谷安家。暴店镇富户盖运昌娶了四房老婆只得了一个傻儿子,诺大的家业无人继承,香火无以延续,生平的愿望就是有女人给自己生一个带锤锤的。他看上了女女,和聂广庆签了典妻合约,女女就带了儿子到盖家做针娘。盖运昌和女人的相遇成就了一段姻缘,他看到生命的孕育,劳作的意义,然而,土地给了人养分、人却对它万般的蹂躏:到最后,也只能是土地裸露着,日子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