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田、成蹊编译的这本《传世家训》博采史籍,聚其要言,选译了《颜氏家训》、《家范》、《庭训格言》、《聪训斋语》、《陈宏谋家书》、《曾文正公家训》、《居家正本制用篇》、《谕应尾应箕两儿》等十五部著名家训中的经典段落,辅以点评,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带来修身齐家的灵感。
| 书名 | 传世家训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 作者 | 田田,成蹊 |
| 出版社 | 党建读物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田田、成蹊编译的这本《传世家训》博采史籍,聚其要言,选译了《颜氏家训》、《家范》、《庭训格言》、《聪训斋语》、《陈宏谋家书》、《曾文正公家训》、《居家正本制用篇》、《谕应尾应箕两儿》等十五部著名家训中的经典段落,辅以点评,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带来修身齐家的灵感。 内容简介 田田、成蹊编译的《传世家训》分为十四部分,挑选了一些具有传世意义的古代家训文献段落,尤其是其中对领导干部的自我修养和子女教育有参考意义的段落,进行翻译和品鉴,以期帮助领导干部获得修身齐家的灵感,以修德行而求政明,由正家风而正世风。 目录 颜之推 《颜氏家训》 李世民 《帝范》 司马光 《家范》 陆九韶 《居家正本制用篇》 朱熹 《朱子家训》 袁采 《世范》 杨继盛 《谕应尾应箕两儿》 李应升 《诫子书》 朱月纯 《治家格言》《劝言》 爱新觉罗.玄烨 《庭训格言》 张英 《聪训斋语》 张廷玉 《澄怀园语》 陈宏谋 《陈宏谋家书》 曾国藩 《曾文正公家训》 精彩书摘 01、古者生民八岁,入小学,学礼乐射御书数。至十五岁,则各因其材而归之四民。故为农工商贾者,亦得入小学。七年而后就其业。其秀异者,入大学而为士,教之德行。凡小学大学之教,俱不在言语文字。故民皆有实行,而无诈伪。 古代的百姓八岁就进入小学,学习礼仪、音乐、射箭、驾车、写字和算术六种技艺。到了十五岁,则因各人的才器不同而加人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因此,即便是那些成为农民、工人、商人的人,也都得进入小学学习。完成七年的学习之后才去从事他的本业。其中那些才器优秀出众的,进人大学,成为士人,以高尚的德行修养教育他们。无论小学、大学的教育,重点都不在于言语和文字上,而在德行上。因此,百姓都能有朴实的言行,而不狡诈虚伪。 02、愚谓人之爱子,但当教之以孝悌忠信。所读须先六经论孟,通晓大义。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以接邻里,使不得罪于尊卑上下之际。次读史,以知历代兴衰。究观皇帝王霸,与秦汉以来为国者,规模措置之方。功效逐日可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就应该以孝悌、忠诚和信诺来教导他。读书一定要先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和《论语》《孟子》,以此通晓大义。明白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些关系所应遵守的伦理纲常,知道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按照这些伦理纲常和道义来侍奉父母,与兄弟及朋友和谐相处,与族人和乡邻保持和睦关系,就能够在上下关系中行事自如而不被怪罪。接着要读史书,以此知晓历代的兴衰。探究和观察皇帝和成就帝王霸业的人,以及秦汉以来掌握国政的人制定规矩处置国是的方略。照这样做,功效自然会日积月累慢慢体现出来。 03、世之教子者,惟教之以科举之业,志在于荐举登科,难莫难于此者。试观一县之间,应举者几人,而与荐者有几。至于及第,尤其希罕。盖是有命焉,非偶然也。此孟子所谓求在外者,得之有命,是也。至于止欲通经知古今,修身为孝悌忠信之人,此孟子所谓求则得之,求在我者也。此有何难,而人不为耶? 况既通经知古今,而欲应今之科举,亦无难者。若命应仕宦,必得之矣。而又道德仁义在我,以之事君临民,皆合义理,岂不荣哉! 世上教育子弟的人,大多只教以科举的方法,目的在于得到推荐举拔,入朝为官,世上最困难的事莫过于此。试看一个县里面,有多少人去参加科举考试,而能够通过的又有几人。至于最终考中进士,就更加稀有罕见了。这大概是有命数的。孟子所说的;追求外在的东西,能否得到是有命数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至于只想要通晓经义,知道古往今来的事迹和道理,修养自身,成为一个孝悌忠诚守信诺的人,这是孟子所说的追求即可获得,因为这是追求内在的东西。这其实并不算难,难只难在人们不肯去做罢了。事实上,通晓经义、知道古往今来的事迹和道理之后,参加如今的科举考试,反倒变得不再是什么难事。如果命中应该出仕为官,一定会中第的。这时自己已经具备了道德修养和仁义之心,将这份修养用来侍奉君主、治理人民,都能够符合义理,难道不是一件荣耀的事吗! P45-47 前言/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12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良好家风,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引领社会风气,凝聚强大正能量。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古人讲"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一个人首先要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水平,进而才能够在社会中成就一番事业。修身、齐家、治国,构成了中国古代士人自我修养的追求。其中,"齐家"这一环节,正是联系"修身"与"治国"的纽带,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人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对家庭治理和家庭教育的重视催生了"家训"这种富有中国特色文化意涵的文献。据统计,我国历代传世的家训有230余篇。这些家训各有特定社会背景和著者个人色彩,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教养子弟提升个人修养,成为能够自立于世,进而有所建树的人。同时也是作者对整齐家风、修身为人的经验探讨和总结。 这些家训承载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智慧和美德,对塑造子孙的个体人格,推而广之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家训的作者,多为历代贤达,他们家法严肃,高风笃行,可仰可师,其文辞读来,中华文明的生命和自信跃然纸上,许多心得对我们当下仍具有相当大启示意义。基于此,本书博采史籍,聚其要言,选译了《颜氏家训》《家范》《庭训格言》《聪训斋语》《陈宏谋家书》《曾文正公家训》等15部著名家训中的经典段落,辅以点评,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带来修身齐家的灵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全社会都重视家庭文明建设、锤炼个人品德、培养家庭美德,才能以家风清正带动政风清正,以家庭美德推动社会公德,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社会和谐推进国家昌盛。在中华文明的宝库中寻找齐家智慧,正当其时! 精彩书评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历史贤达关于治家的传世之言必能为今天的领导干部带来修身齐家的灵感,以家风清正带动政风清正,以家庭美德推动社会公德,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__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 现实源于历史,当代源于传统。《传世家训》博采史籍,聚其要言,以为近诫。14位历史人物,家法严肃,高风笃行,可仰可师。中华文明的生命和自信跃然纸上。 __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毓海 立志、养心、读书、尽孝,传世家训使人明白道理,增进智慧:读史、赏文、品人、观行,历代贤达带你隔千年万里,携手谈心。 __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著名演贝冯远征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