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部经从文体分类的有三种,即契经、应颂和孤起颂,也就是散文和韵体。其余的九种是从内容来进行分类的。
所谓九部、十二部的分类应是佛经发达起来之后的事情,在佛经口头传承时代未必如此复杂。一般认为到公元前4—3世纪分裂为部派以前,当时的佛教学者按佛经篇幅长短及其内容编为《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合称为《四部阿含经》。
(三)《阿含经》在我国的翻译
最早在我国翻译的《阿含经》只是其单品小经,东汉时最早传译的《四十二章经》就是辑录《阿含经》要点的经抄。东汉末年的安世高、三国东吴支谦皆译有大量四部《阿含经》中的单品。西晋时竺法护所译的《离睡经》1卷,《受岁经》1卷,《乐想经》1卷,《尊上经》1卷,《意经》1卷,《应法经》1卷,皆出自《中阿含经》;《圣法印经》1卷,出自《杂阿含经》;《四未曾有法经》,出自《增一阿含经》。西晋的法立在洛阳也译有不少《阿含经》的单品经,所译的有:《恒水经》1卷,《顶生王故事经》1卷,《求欲经》1卷,《苦阴因事经》1卷,《瞻婆比丘经》1卷,《伏淫经》1卷,《数经》1卷,皆出自《中阿含经》;而《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坌经》1卷,《频毗婆罗王诣佛供养经》1卷,《鸯崛髻经》1卷出自《增一阿含经》;《难提释经》1卷,《相应相可经》1卷,出自《杂阿含经》;《楼炭经》8卷则出自《长阿含经》。到了东晋孝武帝太元六年至太元二十年(38l年一395年),西域僧竺昙无兰(法正)在建康谢镇西寺(即庄严寺)译经61部63卷,其中也有一部分是《阿含经》的单品经,如《寂志果经》1卷出自《长阿含经》;《铁城泥梨经》1卷,《阿耨风经》1卷,《梵志额罗延问种尊经》1卷,《泥梨经》1卷出自《中阿含经》;《戒德香经》1卷,《四泥梨经》1卷,《国王不梨先尼十梦经》1卷,出自《增一阿含经》;《水沫所漂经》1卷出自《杂阿含经》。这些所传译的《阿含经》单品经到底属于哪一个部派的传承,现在已难确定。东晋十六国时期及南北朝初期,印度和我国西北一带的佛教僧侣到我国内地译经传教的很多,他们把四部《阿含经》传了进来,在汉族学僧的主持或协助下,译成完整的《四阿含经》,一直流传到现在。
1.《长阿含经》22卷30经,后秦弘始十四年至十五年(412—413年)厨宾沙门佛陀耶舍诵出,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为汉文,道含笔受,译于长安。
2.《中阿含经》60卷222经,东晋隆安元年至二年(397—398年)由厨宾沙门僧伽罗叉诵出,僧伽提婆译为汉文,豫州沙门道慈笔受,译于建康。
3.《增一阿含经》51卷472经,东晋隆安元年(397年)厨宾沙门僧伽提婆译,道祖笔受,译于建康。(此依据《开元释录》卷3,但《出三藏记》及《高僧传·僧伽提婆传》皆未言他译有《增一阿含经》)。
4.《杂阿含经》50卷1362经(《杂阿含经》也称《相应阿含经》),南朝宋初由中印度僧求那跋陀罗口宣梵本,宝云传译,慧观笔受,公元435年译于建康。
此外,尚有异译《别译杂阿含经》16卷364,经,《杂阿含经》1卷27经等,北传的四部《阿含经》皆已全部译出。在部派佛教时期,各部派都有自己的四部《阿含经》。汉译的四部《阿含经》据现在学术界一般的说法为:《长阿含经》为法藏部的传承,因为佛陀耶舍是法藏部的僧人。法藏部是佛灭300年间(公元前1世纪)从上座部系统说一切有部的支派化地部中分裂出来的。《中阿含经》内所收编的几部经和一些说法,与说一切有部的论书《大毗婆沙论》《俱舍论》中所引用的经和提法有不少相同之处,而与南传《中部》不同,因而被认为是说一切有部的传承。《增一阿含经》的译本是大众部的传承。据查,说一切有部主要论书都说当时见到的《增一阿含经》“今唯有一法增乃至十法在,余悉之失”,而这个译本包括一法至十一法,可见不是说一切有部的传承。而在这部经中,有不少大乘的用语和说法,如“菩萨”、“菩萨发意趣大乘”、“六度”、“方等大乘义”、“菩萨心”、“无上正真之道”、“肉身虽灭度,法身存在”以及“夫阿罗汉者,终不还舍法服习白衣行”(意为“阿罗汉无退义”)等等,这与带有浓厚的大乘色彩的大众部十分相像,因此被认为是晚期大众部的传承。《杂阿含经》是说一切有部的传承,因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说《杂阿含经》是按照佛教基本教义来分类编纂佛经的,求那跋陀罗所译的《杂阿含经》的编排层次是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所述的内容是相应的。另根据《大毗婆沙论》《俱舍论》等也引用《杂阿含经》,据查与汉译本中相应的佛经内容也很一致。因此,求那跋陀罗所译《杂阿含经》被认为是说一切有部的传承。
北传的四部《阿含经》与南传的五部相比较,北传没有《小部》。上座部的《小部》在其他部派虽然没有,但却另有自己的《杂藏》,据说法显在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就得到过《杂藏》的梵本。但北传的《杂藏》古来没有完整的译本,无法探知其具体的内容,只有相当于它部分内容的《六度集经》《生经》《法句经》《义足经》等等。
(四)《阿含经》的内容
佛陀在《阿含经》中对弟子作了如何的教示呢?《阿含经》以简朴形象的文字讲解了释迦牟尼的宗教态度,带领其弟子传教的情况和佛教的基本教义四谛、十二因缘、五蕴、四念处、四正断等等。这里扼要介绍几点。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