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奥巴马政治经济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勇//白云真//王洋//刘玮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自2008年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到了全世界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那么在这次危机中奥巴马政府及其经济措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王勇、白云真、王洋、刘玮等著的《奥巴马政治经济学》详细分析了奥巴马的政治经济学和次贷危机中奥巴马政府所作出的反应,是一本深入透析次贷危机及奥巴马政治经济的书籍。

内容推荐

美国次贷危机引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的分水岭。人们的最大疑问是所谓“美国世纪”是否会延续下去?王勇、白云真、王洋、刘玮等著的《奥巴马政治经济学》一书全面梳理了奥巴马总统执政迄今所推行的国内外经济政策及其对美国与世界的影响,并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剖析了限制奥巴马政府施政效果的诸多政治因素。本书文笔通俗精练,内容引人入胜,不但适合国际经济、国际政治等专业领域的学者与研究者参考之用,同时也适用于对国际经济、国际政治局势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目录

第一章  奥巴马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临危受命:救火还是变革?

第二节 救市:政府干预主义经济学

第三节 改革:公平与再分配的政治学

第四节 奥巴马的中产阶级经济学

第五节 奥巴马主义与对外关系

第二章  危机前的美国经济

第一节 疯狂的房地产

第二节 泛滥的货币

第三节 失控的监管与危险的金融创新

第四节 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

第五节 失落的制造业

第三章  危机与救助

第一节 雷曼兄弟的破产

第二节 克莱斯勒救助计划

第三节 拯救金融机构

第四节 金融旋转门与救市思维

第五节 货币政策:超级量化宽松

第六节 财政政策组合拳

第七节 奥巴马的能源政策

第四章 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多德—弗兰克法案》

第一节 银行业改革:抓大放小

第二节 金融衍生品与资产证券化监管

第三节 消费者金融保护与信息公开

第五章 美国经济的复苏与隐忧

第一节 强大的资本市场

第二节 劳资双方重新谈判

第三节 科技创新

第四节 制造业回流

第五节 量化宽松的后遗症

第六节 欧佩克的页岩油阻击战

第七节 贫富分化

第六章 清洁能源经济与气候变化行动

第一节 政府调节与清洁能源经济

第二节 气候变化政策及其行动

第三节 国际气候治理倡议

第七章 开放政府战略与美国经济重建

第一节 透明与开放政府的政策框架

第二节 商务部的开放政府计划

第三节 开放政府伙伴关系

第六节 财政政策组合拳

第七节 奥巴马的能源政策

第四章 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多德一弗兰克法案》

第一节 银行业改革:抓大放小

第二节 金融衍生品与资产证券化监管

第三节 消费者金融保护与信息公开

第五章 美国经济的复苏与隐忧

第一节 强大的资本市场

第二节 劳资双方重新谈判

第三节 科技创新

第四节 制造业回流

第五节 量化宽松的后遗症

第六节 欧佩克的页岩油阻击战

第七节 贫富分化

第六章 清洁能源经济与气候变化行动

第一节 政府调节与清洁能源经济

第二节 气候变化政策及其行动

第三节 国际气候治理倡议

第七章 开放政府战略与美国经济重建

第一节 透明与开放政府的政策框架

第二节 商务部的开放政府计划

第三节 开放政府伙伴关系

第八章 美国经济繁荣与对外政策

第一节 治国方略与经济外交

第二节 美国国际秩序观的经济基础

第三节 经济工具与外交实践

第九章 “巨型”地区性FTA与美国的国际贸易战略

第一节 国际贸易形势转变

第二节 地区性FTA战略重塑全球贸易规则

第三节 TPP谈判中的地缘政治经济竞争

第十章 美国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第一节 危机下的变革

第二节 二十国集团的兴起

第三节 美联储货币伙伴外交与“改制”力量的分化

第四节 美国经济复苏与全球经济治理政策的调整

第五节 全球治理变革的新时代?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三章

危机与救助

随着美国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飙升,各种房地产抵押债券不断发酵,美国政府、企业和家庭背负的债务也愈发沉重。在一片歌舞升平中,危机的种子正在萌发。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玩到最后,随着美国新建的房屋越来越多,总有一天到达了供给超过需求的临界点,芸芸众生在空中楼阁上已经攀爬得太高,猛然低头看看脚下,才发现脚下只有浮云,早已经没有了梯子。

人们这才如梦初醒,对房屋价格上涨的预期顿时烟消云散,从银行借钱也开始变得困难。这时候,天价的房屋和按揭利率吓退了投资者,而在建设热潮之中兴建的房屋也找不到买家了。资产价值的下跌导致投机客纷纷离场、抛售资产,造成了市场的恐慌。

第一节雷曼兄弟的破产

2008年9月15日,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牌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由此引发了金融危机的狂潮。雷曼兄弟自身高达6390亿美元的资产总额在瞬间蒸发殆尽,2008年10月6日,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个黑暗的日子,这一天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指数暴跌700点,是四年来首次跌破10000点。同一天,英国股市FTSE指数下跌7.9%,德国DAX指数下跌7.1%。同时,美国的房价也开始暴跌,重新被打回到了本轮上涨之前的原形。暴风终于来临了。由于雷曼兄弟的破产发生在股市暴跌之前,因此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是雷曼兄弟的破产导致了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事实果真如此吗?与其说是雷曼兄弟破产导致了金融危机,不如说雷曼兄弟的破产是危机演化的结果,早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之前的六个月,另一家老牌的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就已经陷入了绝境而申请破产,拉开了整个金融危机的序幕。当时的美国政府果断施以援手,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做法相当于向金融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只要金融机构足够大,政府就一定不会让它破产。

正是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雷曼兄弟总裁理查德·S·福尔德(RichardS.Fuld)在整个2008年的夏天摆出一副待价而沽的姿态,当时曾有几家大型机构包括韩国开发银行有意向按照雷曼兄弟账面价值的1.25倍收购,但信心满满的福尔德认定,美国政府一定不会放任雷曼兄弟倒闭,所以他狮子大开口,强硬地提高了谈判条件,要求韩国方面支付1.5倍的溢价。

即便在个个都牛气冲天的华尔街银行高管当中,福尔德也算是一个极度自信的人,他本人就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大量的股份,并且非常以公司为骄傲。他认为,雷曼兄弟的资产是贝尔斯登的七倍,既然政府救助了贝尔斯登,就没有理由对雷曼兄弟遇到的危机放手不管。同时,他相信自己与当时的财政部长鲍尔森的关系非同一般,认为财政部一定会救助雷曼兄弟。福尔德的这种过度自信蒙蔽了他的双眼,让他对公司资产状况的恶化视而不见。

在雷曼兄弟破产前夕,美国政府的确曾经撮合多个机构收购雷曼兄弟,在韩国开发银行之后,另外两个潜在的买家是美洲银行和巴克莱银行,但收购计划最终未能成功。美洲银行认定雷曼兄弟已经成为负资产,没有收购价值;而巴克莱银行虽然答应收购,但收购方案却被英国政府否决。

后来有人问到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当时为什么没有救助雷曼兄弟。他回答说,如果可以选择,他会赞同救助雷曼兄弟,因为雷曼兄弟破产的确会给全球金融系统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但当时的法律环境不允许他这么做。美联储自身曾有意收购,但因为美国法律的限制,美联储不能动用纳税人的资金救助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所以最终任由雷曼兄弟破产。

而在外界普遍看来,美国政府之所以放弃雷曼兄弟,任由它破产,是一种有意为之的选择,意在“杀鸡儆猴”,向市场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政府不会为华尔街肆无忌惮的高风险业务全部埋单,总有人要“吃不了自己兜着走”。就好像父母即便再爱自己的孩子,当这个孩子太过顽皮、频频作出危险动作的时候,父母也会偶尔给这个顽童一个教训,让他吃点儿苦头,以后长点儿记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伯南克的解释更像是一番推脱的借口,从法定程序的角度来给美国政府一个体面的解释。(p034-037)

序言

200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成为美国历史上第44任总统。奥巴马创造了美国历史,成为第一位非洲裔美国总统。

奥巴马的当选是在美国国内外政策出现重大危机,小布什共和党政府的政策无法再推行下去的大背景下发生的。美国多数选民厌倦了共和党政府在“9·11”事件之后以“反恐”的名义不断扩大战争与对国家实力的消耗;与此同时,次贷危机及华尔街过度投机导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美国经济走入所谓的“大衰退”,增长停滞,失业攀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奥巴马总统竞选团队适时提出了“变革”、“我们能做到”等口号,以华盛顿既得利益圈之外的势力赢得了大选,反映了时代要求变革的呼声。

奥巴马自2009年上任以来,既面临拯救经济于危难之中,又要发掘美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源泉;在国际事务上,美国通过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制定相关对外政策,希望借助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力量缓解美国经济的衰退,同时继续保持美国在现有国际经济体系中的支配性影响。奥巴马总统及其执政团队充满雄心,提出了振兴美国出口业、制造业回归、重振美国制造业等目标;提出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刺激当下美国经济增长同时为未来经济快速增长打下基础的政策;提出了“重返亚洲”与“再平衡”战略,在WTO多哈回合谈判屡次遭受挫折的背景下,美国启动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等多个“巨型”地区性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奥巴马团队还提出了加大减排力度以应对气候变化等举措。

然而,奥巴马政府推动落实这些内外经济战略并非一帆风顺,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了不小的阻力。这些政策倡议的出台、落实以及影响这些政策过程的因素正是本书要探讨、说明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真正理解奥巴马政治经济学,理解奥巴马政府出台的政策及其结果,读者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因素:

第一,经济全球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美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推动者与最大受益者。美国经济国际化的程度空前加强,背后是美国资本、公司在全球市场的扩张。美国对海外市场与资本的依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都意识到美国经济难以回到以本土市场为主的时代,推行保护主义是行不通的。尽管在金融危机中不少人主张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国会也出台了一些保护主义的措施,但是保护主义最终并未成为奥巴马经济政策的主流。

第二,金融危机发生后的美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再平衡与结构调整的压力。随着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发展,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数被“外包”出去,金融、军工、高科技成为美国经济的战略支柱。同时,美国经济呈现出所谓的“双赤字”特征,即出现巨额经常项目赤字(以贸易赤字为主)与财政赤字并存的局面。美国国内储蓄率极低,但仰仗美元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地位,美国经济仍能从全球其他地方进行融资,并长时间享有低利率的国际资本流人。但是,美国经济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必须改变,既是恢复美国经济增长的自身要求,同时也是二十国集团机制规定的全球经济再平衡任务的要求。奥巴马政府在经济再平衡方面做出了承诺与努力,取得部分成效,但是,美国经济不平衡的大格局并未改变,这里涉及美元地位等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

第三,美国“老大”心态与力图维持优势地位战略的制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借助综合国力成为世界秩序的主要构建者与领导者,而后冷战时代,由于竞争对手苏联的解体,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大为增强,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坐享和平“红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养成了一种“老大”心态,它时刻担心挑战者觊觎其“第一”的宝座,反对任何可能改变其优势地位的国际变革。金融危机打击了美国经济,同时也使得美国对可能失去“老大”的地位感到焦虑。奥巴马上台后面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多次表示美国不能甘居“老二”,并全力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等举措,企图制定对自己有利的国际经贸新规则来约束对手的竞争优势。面对国际社会要求改变由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压力,美国国会采取拖延战略,阻挠二十国集团2010年制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的通过。对于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美国也采取了十分消极的态度。当然,美国从亚投行的案例也感受到,国际社会对其僵硬政策是不满的,只有适应改革的潮流才能维持自己的影响力。

第四,美国传统保守主义思想的延续性影响。美国自立国以来就形成了个人主义、市场至上的思想,加之宗教的信仰在民间根深蒂固,使得美国的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都表现出不同于欧洲的鲜明保守主义特色。基于历史社会的经验,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主义、反对社会福利的思想在美国社会中一向具有较强的影响;向欧洲学习建立国家主导的福利社会仅仅是少数人的看法。不仅大资本反对社会福利,普通老百姓也受到保守主义思想的普遍影响。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奥巴马政府推行的医改方案为什政策具有巨大影响;行政、立法与司法三权分立尤其是总统与国会的分权,限制了总统行政部门在内政外交方面的权力;如果国会与总统职位分属不同政党,那么两个部门之间的斗争将更加激烈,总统的权力将受到更大程度的影响与限制;官、产、学之间人员轮替的“旋转门”安排,增加了权势集团对于美国内外政策的影响。很明显,奥巴马的总统权力受到了政治体制的很大限制,他所推行的诸多改革政策往往虎头蛇尾,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具体来说,作为民主党总统的奥巴马,其许多政策被认为不利于美国工商界,甚至被认为直接触犯了工商界与大资本的利益,如环保政策、减排标准等,受到了国会共和党议员的抵制。

因此,我们要看到,在评价奥巴马政治经济政策的效果时,需要考察上述重要因素。也只有看清楚这些因素的影响,才能理解奥巴马政治经济政策受到的制约与限制。

此外,奥巴马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中国打交道。中国的和平崛起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的重要现象,对美国在地区与国际秩序中的优势地位形成了挑战。为此,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是通过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加大对中国经济与外交政策的影响。美国对中国既要借重,扩大美国产品与投资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又要对中国实力与影响加以防范。为此,奥巴马政府推动“重返亚洲”战略以维系以美国为中心的地区安全安排,同时以更高要求的经贸标准约束中国,这是“再平衡”战略与TPP的要义。笔者认为,如果中美相互依赖关系格局得以维系,双方保持各种层次的对话,相互妥协与协调,那么,实现中美间最终达成新型大国关系的目标还是有希望的。

本书是集体合作的产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勇教授负责全书的规划、组织研究团队并撰写第九章;中央财经大学白云真副教授撰写第六至八章;王洋(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管理硕士,北京大学博士生)撰写第二至五章;刘玮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撰写第一章、第十章。王勇、刘玮负责统稿。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晓斐么一波三折,不仅保守派反对,甚至连很多中产阶级也反对。出于同样的原因,所谓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华尔街那些引发金融海啸的投机银行家们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这也与美国公众笃信的个人自由与自由市场竞争有密切的关系。

第五,美国政治体制与独特政商关系的制约。美国政治经济体制具有诸多重要的特点,如选举周期短、选举频繁,造成政治献金对美国政治与编辑的热情约稿与编辑工作,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王素克责任编辑的辛苦工作。

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王勇

2015年8月于北大燕园未名湖畔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资料,透视了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内外经济政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丰富的知识。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华美国学会会长王缉思教授

《奥巴马政治经济学》一书系统地介绍、分析了奥巴马执政以来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特此郑重推荐。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贾庆国教授

王勇教授等对奥巴马两任总统期内企图改造美国经济、在国际上重塑美国领导地位的努力做了一番总结。他们的分析细致入微、引人人胜,对中国读者了解当代美国大有裨益。

——一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丁一凡

王勇教授等探讨了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内外经济政策及其影响因素,加深了我们对美国经济实力及其国际地位未来走向的认知。

——中国前驻英国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前所长马振岗

所谓“美国世纪”结束了吗?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欲了解美国国际地位的未来变化,必须了解美国经济的走向。本书提出了具有启示的见解,值得广大读者关注。

——中国前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前驻津巴布韦、苏里南大使,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袁南生教授

本书完整地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关键政治经济领域的斗争,理清了奥巴马总统施政过程中必须合作的力量、政策结果及其限制因素。本书必将成为中国学人解析美国政治经济的权威著述,它是所有关注美国政治、经济人们的必读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院院长肖逸夫(YveSTiberghien)教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4: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