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像是一只玻璃窗前的苍蝇,前途很光明,却找不到出路。”它形象地描述了那些看似前途一片光明、内心却茫然找不到方向的人们的现状。
我们可以想象,一只趴在玻璃窗上的苍蝇,可以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自己光明的前途,心中充满希望和幻想,但却被一块玻璃挡住了去路,找不到出口,它的心中是多么迷茫而无助。
如今的80后已经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但是却面临着“三十难立”的窘境。我们念小学的时候,大学免费读;当我们步入大学校园时,小学不要钱;我们没有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当我们毕业走入社会的时候,碰得头破血流才找到一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当我们不挣钱的时候,单位给分房子;当我们开始挣钱的时候,房子便成为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当我们还没到结婚年龄的时候,一辆自行车就能娶回媳妇;当我们到了适婚年龄的时候,没有汽车、洋房就准备打光棍吧。
工作之后发现,理想越美好,现实越残酷。不是有了美好的憧憬再将其变为现实,而是现实摆在面前了,才去回味儿时残存的一丝丝理想。
请看由杨秀所著的《未来那么远我们怎么扛》。
杨秀所著的《未来那么远我们怎么扛》是一本励志图书。
你是不是总是用“我还年轻,前途还很光明”来自慰,却发现你并非是崖畔上的一枝花,只不过是人海里的一粒渣?
你是不是蹦蹦跳跳一路欢歌来到大都市淘金,却发现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买普通民宅里的一块砖?房子买不起、媳妇娶不起、孩子生不起、父母养不起、有病治不起。
其实你的这点人生梦想离你很近,只要迈开大步,但步子怎么迈,目标在哪里,最重要。
1.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理想与现实间挣扎
相信每个人在小学的时候都写过作文——《我的理想》。写得最多的也就是教师、科学家、工程师或医生,这些在当时看来最伟大的职业。其实几年级的小学生并不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只是觉得这样的理想符合主旋律,也会赢得老师和父母的赞扬。
写起来很简单,可是真正用自己毕生精力去追求的,又有几个呢?工作之后才发现,理想越美好,现实越残酷。不是有了美好的憧憬再将其变为现实,而是现实摆在面前了,才去回味儿时残存的一丝丝理想。
工作后发现,学生时代的“三好生”未必就比顽皮捣蛋、成绩不好的“差等生”混得好,这时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情商高于智商,能力高于学历。
得知这些现实后,有些人便开始愤青,觉得社会对自己很不公平,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产生了羡慕嫉妒恨的心理。
理想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是人们向往的一种人生境界,而现实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种结果。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要想实现理想,脱离不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而很多人在谈理想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前两种关系,认为自己付出就可以了,一旦发现前两种关系的重要性,便陷入了迷茫。
这时候你需要放弃一些东西,也就是要让自己适应社会,而不是改变社会。
近几年掀起了一股“留学热”,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镀金”,以便回来找个更好的工作,但是回国后能够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和待遇的人并不多。
小雨在2011年7月毕业于美国一所知名大学,之后便开始了回国找工作的生涯。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个负责留学咨询的工作。当别人问起他回国后的求职感受时,他只说了一个词——沮丧。
首先是小雨从事的工作与留学时所学的专业几乎没有关系,他在美国学的是经济管理,而目前主要从事的是留学咨询和文案策划方面的工作。况且薪资与他的理想也是相去甚远,月薪才3000元。除此之外,他还发现“海归”的经历有时候并帮不了他,很多民营企业觉得自己的岗位根本用不着“海归”,而且从海外回国的对薪资方面要求比较高,所以会直接将简历pass掉。
“出国前,家人都觉得留学背景对回国后找工作有很多好处,但是没想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我在美国待了4年,除了奖学金和打工的一些收入,总共花费差不多有60万元,而按照现在的薪资,至少要工作十年以上才能收回留学时的成本。”对于自己的现状,小雨表现出些许的无奈。
其实,制约这些“海归”不好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大多对就业的城市和企业比较挑剔,都会选择大城市和企业,无形中便加剧了竞争程度。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刘林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P6-8
前言 做践行者,不当空想的哲学家
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于丹
人生是一个多元方程式,生存是一元,发展是二元,梦想是三元……每一元解的过程都很累,可能需要因此付出异常艰辛的努力。
生存很累。你满怀希望和信心地踏入社会,却发现自己只有背影没有背景,只能在几个差不多的工作中挑选一份,每个月拿着微薄的收入,除去房租、饭费、交通费以及其他日常所用,兜里干干净净,卡里空空如也,这才明白,原来在现代社会生存仍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房价涨高了,工资依然原地踏步,要么啃老要么当半辈子房奴;汽车便宜了,油价降了又涨,买得起车子付不起油钱;地沟油、三聚氰胺走了,塑料药丸来了,不安全的食品让我们“百毒不侵”……
发展很累。一年有12个月,你可能会换13份甚至更多份工作,跳槽的过程被你称之为不断完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的过程,可是当你站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明确地应聘一个同行业主管类的职位时,才发现自己“样样通,样样松”。原来并不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有多少斤两只能吃多少饭。
中专毕业满心欢喜,以为国家给分配工作,孰料遇上教改,要求“自力更生”,金豆豆变成了糠窝窝;本科毕业了自以为很牛,可是应聘的时候才发现公司的眼光高了,挑了,本科成为过去式,研究生成了香饽饽;好不容易熬到研究生毕业,对方嫌你年龄大,没经验,看看那些初中就辍学的人,混得风生水起,再也hold不住了……
梦想很累。告别年迈的父母,踏上“南下”“北上”的列车,只身一人,追逐梦想。感冒了,没人照顾,没钱了,开水就馒头,梦碎了,从头再来……可是到头来有多少人知道梦想是什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一天24小时围着工作转,也未必能有成绩、受重用、获升迁。
过得比“月光”还穷,活得比“劳模”还累,梦想原来是什么还是什么,现实原是怎样还是怎样。别人开奥迪,穿迪奥,你却只能上超市买包奥利奥;别人买别墅,住山庄,你却只能和中介磨破嘴皮,住进廉租房;你怨别人怨社会赖政府,到头一场空,房子买不起、媳妇娶不起、孩子生不起、父母养不起、病不起、死不起……
生存难,发展累,梦想远,有时候忽然心如死灰,为了活下去,觉得有必要向哲学家学习,可是深入地了解哲学家的过往和思想,才发现他们虽然生得伟大,活着却也很憋屈。
他们在自己的思想中偏安一隅,可是现实并不像他们期望那样,有时候很纠结,这也错那也错事事都错;有时候很沉重,原以为真理性的东西忽然被别人推翻,不知道何去何从;有时候很死板,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懂得变通;有时候很较真,总要弄个明白,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到头来弄得遍体鳞伤。
《武林外传》中有一句经典台词:“生活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不好不好。”的确如此,多一分淡然,少一分欲望,多一分宽容,少一分嫉妒,多一分理解,少一分争执,多一分自我,少一分纠结,清清白白做人无悔,世事豁达方显本色。
本书向读者传达了一种人生理念,不必像哲学家活得那样累,生活不必愁,工作不必忧,爱情不必争,为了理想向前冲,只要你放开心胸,像阿甘一样“二”,像阿Q一样“Q”,容得下别人,纳得下自我,你就会发现,“累死”悄然溜走,“乐活”不请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