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逐一解读;直观图解,轻松有趣;联系当下,启迪人生。
梁光耀著的《图解中国古代哲学(先秦篇)》是青少年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书,了解中国古代哲学,领悟先贤思想,品鉴古今智慧。
梁老师谡我讲述先秦诸子百家的不朽传奇,品鉴指南助你轻松看懂七派、九流、十家,作者一对一解答哲学难题。
| 书名 | 图解中国古代哲学(先秦篇)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作者 | 梁光耀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诸子百家,逐一解读;直观图解,轻松有趣;联系当下,启迪人生。 梁光耀著的《图解中国古代哲学(先秦篇)》是青少年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书,了解中国古代哲学,领悟先贤思想,品鉴古今智慧。 梁老师谡我讲述先秦诸子百家的不朽传奇,品鉴指南助你轻松看懂七派、九流、十家,作者一对一解答哲学难题。 内容推荐 诸子百家,逐一解读;直观图解,轻松有趣; 联系当下,启迪人生。一本认识先秦诸子、了解中国传统智慧的入门书。 中国人为什么格外注重名声? 中国人为什么缺乏法治精神? 中国人为什么特别迷信? 中国为什么会有几千年专制思想、集权主义的传统? 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先秦诸子学说中追溯到思想源头。 梁光耀著的《图解中国古代哲学(先秦篇)》采用大量生动的漫画、图表,直观呈现先秦哲学思想的精义;同时将该时期哲学思想概括为九大流派,并提出第十家,脉络清晰,便于读者全面掌握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目录 导论:哲学思想对一个乱世的响应 1 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 2 上古的观念 第一章:儒家:贯穿华夏历史的主流思想 1 孔子:儒学奠基人 2 孟子:孔子的正牌继承人 3 荀子:儒家的继承人还是异端? 4 结语:儒家就是专制思想、极权主义吗? 第二章:墨家:曾与儒家分庭抗礼的显学 1 墨子:智、仁、勇兼备 2 后期墨家思想 3 儒墨之争 4 结语:墨家在先秦学说中最全面 第三章:道家:与儒家打擂台的非主流思想 1 低调神秘的老子 2 浪漫诙谐的庄子 3 儒道的异同 4 结语:道家是最有人生智慧的哲学 第四章:法家:君王们明贬暗行的思想 1 前期法家 2 韩非:与众不同的贵族学者 3 结语:表面被排斥实际被暗中奉行的法家 第五章:名家:被忽视的逻辑和语言哲学 1 邓析:春秋时最早的讼师 2 惠施:比庄子还善辩? 3 公孙龙:混淆黑白的家伙? 4 辩者二十一事 5 结语:名家真的毫无价值吗? 第六章:兵家:曾经被千防万防的学说 1 《孙子兵法》:兵法的始祖 2 其他兵家思想 3 兵家和诸子的关系 4 结语:兵家思想该被封杀吗? 第七章:纵横家:备受诟病的古代外交家 1 子贡:纵横家的先驱 2 合纵连横 3 纵横家的外交学 4 纵横家的人生观 5 纵横家与诸子大PK 6 结语:对纵横家的评价 第八章:阴阳家:算卦、看风水的老祖宗? 1 阴阳论:“算命”的原理? 2 五行论:五行是五种运行的原理 3 阴阳五行说的始祖:邹衍 4 《月令》的思想 5 “天人相应”的三种解释 6 阴阳家和先秦诸子 7 结语:阴阳五行说对中国人影响最深最广 第九章:杂家:博采众长的混合家 1 黄老学派:曾是汉初官方意识形态 2 《吕氏春秋》:融合各派思想不够,但自成体系 3 结语:杂家有综合无融合 第十章:《易传》《中庸》及《大学》的思想 1 《易传》:解释《易经》的专书 2 《中庸》:贯穿儒家思想 3 《大学》:道德和政治结合的学问 4 结语:《易传》《中庸》《大学》是对孔、孟、荀思想的综合 总结 1 七派、九流、十家 2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 试读章节 后来变成吃人礼教的政治主张:礼治 孔子强调在礼制之下,每人都有自己应尽的义务,由此可带出“正名”的主张,正名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意思是居于何种地位的人,就应尽这个地位所要完成的义务,例如君主应该尽好君主的义务,臣子应该尽好臣子的义务。当然,孔子针对的是当时君不君、臣不臣,诸侯僭越天子、大夫僭越诸侯、家臣又僭越大夫的混乱情况。 根据君臣应尽的义务,在政治方面,孔子有一套德治主张,即所谓“圣君贤相”,由此可见,孔子将政治层面看作是道德生活的延续,在政治上我们要求的只是圣君贤相,却未注意政治权力本身的合理性及政治制度本身是否可变等问题。 具体来说,君主应该做些什么呢?孔子认为君主不应诉诸武力和威吓来维持统治,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用刑罚只会令人民不敢犯事,但不能帮助他们提升德行,应该用礼来指导行为,因为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德行。正如他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恭(尊敬)、慎(谨慎)、勇(勇敢)、直(率直)都是好的品德,但如果没有礼的调节,则会产生劳(疲劳)、葸(懦弱)、乱(鲁莽)、绞(不理会人的感受)这些问题。除此之外,礼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带来社会和谐,此所谓“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对孔子来说,统治者的责任是指导人民,培养品德,成就有秩序的和谐社会。简言之,孔子的政治主张就是礼治。 不过,礼治思想背后是不平等的阶级制度,而将道德看成是政治的延续也有不少弊端。这些问题我们会在本章结语中进一步讨论。 忠恕之道:通向君子、圣人的途径 或者可以这样说,儒家学说的精要之处并不在于政治层面,而是落在个人修养方面。要成为一个君子甚至圣人,必须有一定的途径可循,即儒家的工夫论。孔子强调成德(德行的成长)的途径径于“忠恕之道”。 宋儒朱熹以“尽己之心”解释“忠”,即做人做事,必须尽心尽力;以“推己及人”解释“恕”,即对人尽量宽恕和包容。通过忠恕这些工夫来锻炼我们的意志,最终就能达致大公无私的君子境界。 对儒家来说,人生的意义就是成为君子甚至圣人,正如《大学》所言:“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平头百姓到皇帝,都要把修身放到首位。) 义命分立:成败非天定 天命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命令”,另一个是“命定”。命令跟一个有意志的天有关,这个有意志的天能主宰人间的一切,又可以给予某人使命;命定并不是一切由命运决定的宿命论,而是纯粹指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有意志的天在孔子的思想中并未占很重要的位置,孔子的态度是做鬼神而远之,强调人的自觉努力,并认为即使明知不能成功,有些事人还是有责任要做,这就是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孔子主张“义命分立”,“义”是人的责任,“命”是客观的限制,“义命分立”即人应该努力完成自己的责任,但是否成功受制于客观条件,即使不成功,也不应该怨天尤人,只求尽力完成自己的责任。(P21-23) 序言 春秋战国是一个我十分喜欢的年代,虽然是乱世,但思想自由,百家争鸣,从某种意义上讲,春秋战国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宽容的时代。所以有机会写作此书,探讨一下这个时期的思想,自然十分高兴。 虽然我十分喜欢中国哲学,但到底不是专家(我认为专家的必要条件是有阅读古文字的能力)。最初向出版社建议做这本书的时候,是想找一位专攻中国哲学的朋友撰写,可惜他事忙推却了,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顶上。 这本书的架构主要根据我多年前在公开大学教授的一个科目,叫作《中国古代思想》,由于这是自学课程,没有课要上,只有导修堂让学生发问,通常学生都没有问题,只期望你讲解一次,但我又不好意思重复课本所讲的东西,于是就讲了自己版本的中国古代思想。说起来真的要多谢当年负责这个课程的林忆芝女士,让我有机会边教边学。 近年有两位大师辞世,一位是南怀瑾先生,另一位是劳思光先生。我从两位先生身上获益良多,谨以此书悼念。 梁光耀 2012年11月书于京都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